桃花源记综合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语文综合训练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虬.枝 qiú秀颀. qú婆挲.suō恹.恹欲睡yānB、涸.辙hé漪.郁yī蕈.菌 xùn 偃.苗助长yàC、禀.赋 bǐng 矜.持 jīn 阔绰.chuò不屑.置辩xièD、皲.裂jūn 哽咽.yè谄.媚 chǎn 锲.而不舍qiè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恍然大悟重蹈复辙莫衷一是妇孺皆知B、相安无事断章取义一视同人忍俊不禁C、一泄千里自知之明随机应变转弯抹角D、孜孜不倦小心翼翼骇人听闻郑重其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4、下列各项中作品与作家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春》——朱自清《苏州园林》——叶圣陶B、《故乡》——鲁迅《陋室铭》——周敦颐C、《岳阳楼记》——范仲淹《桃花源记》——陶渊明D、《三峡》——郦道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5、按要求默写填空。
1.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______________,尤其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厘米》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学了这篇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主人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①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的句子是,。
③在国家受辱、生灵涂炭之际,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了“,。
”④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综合训练----陶渊明一、语用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
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但他不是政治家;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他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但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A.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B.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C.“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D.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3.调整文中划横线的语句,变成句意、句式合理的整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所指在于体悟文章的精义而非①_____________,不能死抠字眼儿。
这个“求”字应作“寻求”解而非“要求”解,即不以“甚解”作为“好读书”的目的。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名句默写。
(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
(2)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
(3)__________,不知其可。
(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下笔如有神 (2). (2)则孤陋而寡闻 (3). (3)人而无信 (4). (4)芳草鲜美 (5). 落英缤纷【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孤陋、寡、缤纷”等字词容易写错。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田野里,冬季的冰冷刚刚过去,春季就来了。
花儿草儿们用色彩xuàn染着土地,那迎春绽放的花蕊,吐纳着香甜的空气,那翠绿欲滴的桃浪,拥顶着希望的甜蜜;那冰雪消溶的小河,流淌着生命的脉动。
阳光灿烂的春季拔弄着大地,把地上的生灵变得生机盎然,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uàn染()脉.动()(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答案】 (1). (1)渲 (2). mài (3). (2)溶 (4). 融 (5). 拔 (6). 拨【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渲”的字形和多音字“脉”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消溶-消融;拔弄-拨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计划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 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高考语文选择题综合训练90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诗经》以五言诗为主,间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C.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编辑。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D.《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赝品/梦魇滂沱/磅礴调和/调控B.追溯/塑料膻味/檀香店铺/铺张C.蹩脚/别扭怆然/创伤拒载/刊载D.拜谒/枯竭盘踞/倨傲屏蔽/屏气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霎.时(shà)爱憎.(zèng)猗.郁(yī)弥.谤(mǐ)B.煤屑.(xiè)渐.染(jiàn)悄.然(qiǎo)掂.念(diàn)C.房檩.(lǐn)稽.首(qǐ)瞭.望(liào)贻.误(yí)D.箴.言(zhēn)姿.意(zī))角.色(jué)浅尝辄.止(zhé)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紫绡.xiāo龟.裂gūn 瓜楞.léngB、掐.丝qiā 缂.丝kè 铁屑.xuèC、褐.色hè 硼.砂péng 雌.雄cíD、贮.藏chú 苞蕊.ruǐ 蜜渍.zī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9.《桃花源记》课时练年级:八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三单元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ǎn)阡.陌(xiān)豁.然开朗(huó)B.垂髫.(tiáo)平旷.(kuàng)怡.然自乐(yí)C.邑.人(yì)遂.迷(suí)便要.还家(yāo)D.郡.下(jùn)问津.(jīng)诣.太守(yì)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不足为外人道也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问所从来,具答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然①屋舍俨然.②然.而不胜者B. 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C. 为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6.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处处志之B. 渔人甚异之C.林尽水源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二、语用能力提升7.下面两个画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1)第①句话应该如何修改?答:(2)第②句话成分残缺,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下面。
答:8.根据理解填空⑴《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
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
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
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
”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
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
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
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
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
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
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弼曰:“此守臣职也。
”辞不受。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
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
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英宗立,召为枢密使。
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
一、选择题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B.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C.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贫穷。
D.处处志之志:名词,标记。
2.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B.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天启王戌秋日”属于年号干支兼用法。
C.“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 下面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4. 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
5.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渔人甚异之。
(捕鱼的人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6.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