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教学的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重点之二便是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另人满意的,我没有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高级单位到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而是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箭头从高的单位指向低的单位,箭头往右乘进率(即小数点向右移动),箭头往左除以进率(即小数点向左移动),虽然这种方法也有点程序化,但它简单易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可以省略箭头,但任何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思考。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由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大量的单位换算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单位转换时的算理算法,在后续练习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忆和复习,及时了解孩子的经验和困难,便于教学时更好的巩固落实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和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闯关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练习和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总结体积单位间换算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算理,并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感受换算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学中突出数学教学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参与度都较高。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小节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及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评测练习课后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单位换算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算理,继而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迅速堆积我们的教学阅历,则写教学反思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收拾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指望可以帮忙到有须要的伴侣。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1一、复习旧知,引出讨论问题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答复后,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忙学生回顾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学生自立思量: 1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小组沟通3.集体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每排摆 10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 10 排,问:这一层一共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大小正方体?摆这样的 10 层呢?学生列式:101010=1000 个4.得出结论: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5.类推: 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6.稳固练习〔略〕三、实际应用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2.学生自立解答。
3.组织学生沟通。
四、总结全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离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1.目标让学生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一个老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详细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根抵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有了前两个学问的学习阅历,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
老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时机,这样非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老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办法让学生探索我们往往埋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抱怨学生不精心。
第三单元第7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知识链接—构“联系”教师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题目,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平时在测量物体时,(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
a 4米=( )分米=( )厘米b 80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高级单位变为低级单位:数字会变大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变为高级单位:数字会变小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引入课题: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它们之间又该如何换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习任务一: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自主探究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究中得到的方法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技能。
】新知探究—习“方法”1.教学例题2。
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1dm3=( )cm3(1)提问: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如何想的?(2)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
(3)组织交流。
引导:1分米=10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所以它们体积相等。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 rate be tween volume units"《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章2: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章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下面是课堂中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师:我们已经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能说说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生1: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同时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10×10=100平方分米来计算。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同样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铺垫,为接下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
但是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
片断二:师: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这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猜猜看吗?生1:可能是100……生2:可能是1000……生3:可能是10000……师:你能联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讨论,来研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吗?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1米也就是10分米,用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算出体积也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的一个知识点。
对于体积概念的充分理解和对于体积单位的形象、灵活掌握,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学习的一个牢固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充分把握利用实物演示理解概念的教学方法。
由于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易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利用两个量杯来演示乌鸦喝到水的原理、利用手来感知书包的体积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在老师的故事激趣、实验验证、动手感知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体积概念的时候,注重与长度、面积的区别比较,形象直观地感知概念,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手机、电视机、影碟机的体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我注重渗透“迁移”的学习思想。
通过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面积单位,自然而然引出体积单位。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定义1平方厘米时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
由此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小可以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大小。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认识,利用生活中指头肚的体积大小约1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等来举例加强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习效率不高,小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要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学生充分发言。
小组之间要相互合作交流,将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展示。
整节课的教学有值得积累的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将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2】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1、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根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高级单位数与低级单位数的改写; 2、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让学生理解每个概念并能够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尝试针对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进行有选择的练习。
3、渗透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主动推导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中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处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能回忆回忆我们都学习过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呢?3.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液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说说这些已经学过的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教师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液体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5.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6.提炼猜想,为研究作好必要的准备。
学生出现的猜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出示自学纲要: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具提供:①教师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2个,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使用。
②挂图,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2.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3.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4.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五(1)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尤其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本节课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非常轻松地展现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
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课的开始,就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这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把与新授知识紧密相关的知识先复习一下,既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又为容易混淆的教学环节扫清了障碍。
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进率教学的主体环节分两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基本相同,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猜测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接着让他们用自己自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当学生讲解完验证过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一过程,教师又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了一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验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教具的实物操作,培养学生严密推理的学习习惯。
但是这一节课下来也存在很多不足:1、对于开始的复习部分知识复习了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没有注重方法的传授。
2、对学生的倾听不够,学生展讲时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指出并改正。
3、对于验证过程这一环节还不够扎实,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时间来消化这部分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2】篇〗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问题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编号99 姓名刘智慧任教五年级 5 班学科数学编写时间 5月6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方面
成功之处:
体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价值观。
本节课我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猜测-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在强调“实验-发现-验证”的同时,也渗透“知识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个观念,使学生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迁移,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不足之处:
1单位的统一,要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2、平方、立方的区别不够,部分学生形成一种刚学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计算时不审题急于求成出现错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情景导入1、教师提问: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米分米厘米练习:4米=()分米=()厘米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练习: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通过“老虎和狐狸分蛋糕”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问题导入,探究新知(一)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问:(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2)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⒉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因为1dm=10cm,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1×1=1 10×10×10=1000方法二:如果把棱长1dm看作是棱长10cm,那可以切成1000块1的小正方形。
板书:1=1000⒊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⑴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等于多少立方分米?(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10004、小结:1=1000 1=1000 相邻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二)体积单位的互化。
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1】篇〗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观念,教学时从比较线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象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
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有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到要确切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算,并将学生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专作猜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体积大小,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并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这是看物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最后,对全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整体认知。
巩固练习对教科书练习的第一题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学生记录下摆出的几种不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它的体积,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下一课学习体积的计算做铺垫。
通过以上的教学,效果比较细,学生做练习题正确率比较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反思第【2】篇〗长发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就接触到“乌鸦喝水”的故事,于是教师将这个故事再现出来,让学生明确乌鸦从刚开始喝不到水到最后喝到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石头放入盛水杯中的实验,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放有石头的杯子中不能全部倒入,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第【2】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说教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请你填一填这两道题,看看你学得怎么样。
(课件第2张)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m³)。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
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设计意图】1dm³是多少cm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第3张)(1)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课件第4张)生1: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³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生2:它的底面积是1dm²,就是100cm²,100×10=1000,一共是1000cm³。
1dm³=1000cm³【设计意图】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题四: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填空: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 。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小组合作填表:正方体棱长1分米= 10厘米体积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用填空的形式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8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5。
(投影显示)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立方米)立方米=33立方分米解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分米22×15×=33(立方分米)三、课堂实践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例2、例3、例4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3=(3800)dm3 2400cm3=(2.4)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4.巩固: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求他口述解答的过程。
3.5dm3=(3500)cm3 700dm3=(0.7)m3 0.25m3(250000)cm3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第1题此题是巩固单位间进率的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
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
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关键要看
包装盒的高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
只要包装盒的高大于18cm,就能够装得下。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
3.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000立方分米
【教学反思】
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再用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说出它的体积,根据棱长1dm与1cm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1dm3=1000cm3,并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推导出1m3=1000dm3,然后总结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最后,教师还要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