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利委员会历史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抗战初期的中共长江局长江局是延安的中共中央的一个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特别是领导新四军抗战和代表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进行交涉和合作。
长江局的办公地址设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长江局的前身是长江沿岸委员会,在1937年洛川会议期间就敲定成立了,时间是8月23日,周恩来任书记,委员有博古、叶剑英、董必武和林伯渠。
后因周恩来去太原负责对阎锡山统战,长江流域的工作实际由博古负责。
新四军最初的设想也是博古和叶剑英搞出来的。
12月13日,南京失守,中国政治中心迁到武汉。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十二月会议”,欢迎王明、陈云、康生这三个政治局委员的到来,刚刚在洛川会议取得军委主席也就是党内实权的毛泽东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作为平衡毛、王两大势力的中间人物,张闻天继续担任总书记,留守延安,毛泽东和王明则分别负责军事和统一战线。
王明离开延安,坐镇武汉长江局指挥,实际扮演了中共外长和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周恩来则负责执行王明的路线。
这个“十二月会议”决定正式设立长江局。
最初长江局是两块牌子。
一个是长江局,成员有周恩来、博古、项英和董必武,任务是指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还有一个中央代表团,也驻武汉,成员有王明、周恩来、博古、叶剑英,任务是和国民党交涉谈判。
此外还设立了东南分局,受延安的中央和武汉的长江局双重领导,成员有项英、陈毅、方方和涂振农,负责新四军的组建和东南地区党的工作。
12月23日,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这是长江局正式成立的标志。
两个组织合并,对外称中共代表团,对内称长江局。
由于周恩来本人的让贤,王明担任书记,周为副书记,委员有项英、博古、叶剑英、董必武和林伯渠(林在西安八办)。
这次会议自行决定了书记和副书记分工,完了才报告中央。
王明因为是刚从苏联回国,周恩来避其锋芒,可谓智者。
但由于周对王明制约不力,后来在整风中也作了检讨。
1938年3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毛又把凯丰派到长江局,负责宣传工作。
长江流域规划概要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一、流域概况二、规划概要三、规划实施情况四、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流域概况(一)自然地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支流布及甘、陕、黔、豫、桂、粤、闽、浙等八个省(自治区)。
流域西以芒康山、宁静山与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以巴颜喀拉山、秦岭、大别山与黄、淮水系相接;东临东海;南以南陵、武夷山、天目山与珠江和闽、浙诸水系相邻;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由河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台阶: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均在500m以下。
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
(二)气象水文流域气候分别属于青藏高寒区、西南热带季风区和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面积约占流域的2/3。
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大;西南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
流域内的降水,大都以降雨为主。
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降雨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时间分布多集中在5一10月;约占全年70%--90%以上。
与降水相适应,青藏区径流补给有一半左右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西南区与华中区径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16亿m3,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新中国水利建设5段历史作者:郭爱民来源:《地球》2011年第03期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62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经历过高潮也遭遇过低谷。
就此,《地球》记者近期采防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有关水利专家,梳理出我国自建国以来水利边设的5个不同历史时期。
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各项建设百废待兴。
但那时我国水旱灾害频发,成为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一大拦路虎,亟需兴修水利、控制水早灾害。
1950年,淮河大水。
据统计,当年全流域受灾面积4687万亩,倒房89万间,灾民1300万人,死亡489人。
由于水势凶猛,群众来不及逃走,或坠水而死,或被毒蛇咬死,或因逃难途中船小浪大、翻船而死。
当时毛泽东主席看到灾情报告后,难过地落下了眼泪。
随后发出丁“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毛泽东还一直关注着治理黄河的工作。
1952年10月初,毛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就选择了视察黄河。
在视察时,他特别嘱咐河南省委负责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洪灾之后,就是大旱。
1953年,全国因干早农田受灾面积861.6万公顷,成灾面积134.13万公顷,其中春早面积400余万公顷,夏旱面积200余万公顷。
那时,中央政府每年都耍开几次全国性水利工作会议,基奉上是当时召开最多的会议。
当时工程治理的重点比较明确,首先是恢复已有的一些堤防,另外就是一些救急工程,比如治理淮河。
为避免发生1949年前那样的洪水,黄河、长江主要是搞临时分蓄洪区,而北方则开始考虑修官厅水库。
毛主席还亲自抓了治淮、治黄、官厅水库和荊江分洪四项水利工程。
当时领导上至毛主席下至各级地方官员,对搞水利都是没话讲,投入力量很大。
老百姓以工代赈,到了工地上就可以挣到饭吃,干活也有热情。
这种情况下,防洪工作开展得不仅多而且也非常扎实。
这些水利工程,极大地缓解了水旱灾害的严重局面,全国灌溉面积由此发展到了4亿亩,对安定社会、恢复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三峡工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总长约600公里。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始研究长江的水利工程问题,提出对长江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和利用,并决定在长江上修一座巨型水库。
1954年,针对长江过于湍急导致的洪水、航运困难等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湖北省开展长江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1964年,中国水利部作出了修建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决定,并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问题的报告》,正式宣布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决策。
三峡工程的建设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开始。
1981年开始筹建办公室,1985年,三峡工程开始建设前期工程——建立三峡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白鹿建设公司和三峡水利电力有限公司。
1986年6月1日,三峡工程总体规划通过审查,三峡工程实施方案得到审查通过。
1992年9月,三峡工程总体开工仪式在湖北宜昌七天坪举行,这是三峡工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搬迁工作。
工程建设期间,超过100万人因迁坝背水区而得到重新安置。
2008年底,三峡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2012年7月4日,中国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条例》,对移民安置工作进行了相关规范和要求。
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移民重建新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6年7月4日,三峡工程首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其余机组也陆续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三峡工程的正式投运机组已经达到了26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0MW,年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和全球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同时,三峡工程还解决了下游城市的自来水问题,改善了航运条件,提升了整个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果。
水利部关于授予长江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1994.10.07•【文号】水政资[1994]438号•【施行日期】1994.10.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授予长江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水政资[1994]438号)青海、甘肃、陕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省(自治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水利(水电)厅(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为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颁发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等法规、文件,在征求和协调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授予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流域实施取水许可管理的权限如下:一、根据国务院1994年1月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长江水利委员会是我部的派出机构,国家授权其在长江流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负责我部授权范围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二、在下列河道管理范围内限额以上的取水,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核取水许可预申请、审批取水许可申请、发放取水许可证;1.金沙江干流江源—石鼓:地表水日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或设计流量5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农业取水;石鼓(含石鼓)—宜宾:地表水日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或设计流量1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农业取水;江源—宜宾:地下水(含井群)日取水量2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
2.长江干流宜宾(含宜宾)—南京:地表水日取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或设计流量2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农业取水;南京(含南京)—南汇咀:地表水日取水量15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或设计流量2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取水。
长江水利委员会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1994.03.16•【文号】办秘[1994]20号•【施行日期】1994.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长江水利委员会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1994年3月16日办秘[1994]20号)长江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在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的派出机构,国家授权其在上述范围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
按照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本流域水资源和河道。
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管理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工程,搞好规划、管理、协调、监督、服务,促进江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主要职责(一)负责《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制订流域性的政策和法规;(二)制订长江流域水利发展战略规划和中长期计划。
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专业规划,规划批准后负责监督实施;(三)统一管理长江流域水资源,负责组织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评价。
制订流域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并负责监督管理,依照有关规定管理取水许可,对流域水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四)统一管理本流域河流、湖泊、河口、滩涂,根据国家授权,负责管理重要河段的河道;(五)制订本流域防御洪水方案,负责审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河流的防御洪水方案。
协调本流域防汛抗旱日常工作,指导流域内蓄滞洪区的安全和建设;(六)协调处理部门间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水事纠纷;(七)组织本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指导地方水土保持工作;(八)审查流域内中央直属直供工程及与地方合资建设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
编制流域内中央水利投资的年度建议计划,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九)负责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组织建设并负责管理具有控制性的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水工程,负责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上特殊重要水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科研和监理等工作;(十)指导流域内地方农村水利、城市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作;(十一)承担部授权与交办的其它事宜。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2013-05-27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2.04.03•【文号】•【施行日期】1992.04.03•【效力等级】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水利水电正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国函[1992]2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9%,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历来频繁而严重。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在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对保障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江资源还没有很好开发利用,水患尚未根治,上游洪水来量大与中下游河道特别是荆灌河段过洪能力小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两岸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堤防漫溃,将直接威胁荆江两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一千五百万人口和二千三百万亩良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一批重要的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全局。
这是我们国家的心腹大患。
如何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更好地开发长江资源,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很重视,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
经过几十年来的治理实践和对各种意见、方案的反复研究和论证,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及直属事业单位是什么级别的?
长江水利委员会是副部级单位。
其直属事业单位,具体级别如下:
1、水文局(正局级)
2、长江科学院(正局级)
3、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正局级)
4、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正局级)
5、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副局级)
6、长江工程建设局(副局级)
7、综合管理中心(副局级)
8、网络与信息中心(副局级)
9、宣传出版中心(副局级)
10、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副局级)
11、机关服务中心(局)(副局级)
12、长江医院(血吸虫病防治监测中心)(副局级)
13、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正处级)
14、驻北京联络处(正处级)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长江设计院移民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与回顾
齐美苗;杨荣华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3(044)002
【摘要】以历史沿革与发展为脉络,全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绩.从工程实践、理论研究、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专业队伍建设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重大调整和创新.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了移民规划设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5页(P1-4,8)
【作者】齐美苗;杨荣华
【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库区处,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2.4
【相关文献】
1.中国空间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探索——中国建筑设计院聚和设计研究中心的15年实践回顾 [J], 陈一峰
2.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建院20周年 [J], 张珂
3.试论水库移民工作的专业性质——回顾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库移民专业成长过程[J], 王有秋
4.试论水库移民工作的专业性质──回顾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库移民工程专业的成长
过程 [J], 王有秋
5.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市政与交通工程设计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水利委员会历史沿革
1921年12月,成立扬子江水道讨论会。
1928年5月,改组扬子江水道讨论会为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
1935年4月,合并改组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湘鄂湖江水文站为扬子江水利委员会。
1947年6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改名为长江水利工程总局。
1949年12月,开始组建长江水利委员会。
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
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听取长江委主任林一山关于治理长江问题的汇报。
1956年,以长江水利委员会为基础,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1980年7月,邓小平同志听取葛洲坝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198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改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为水利部派出机构。
1989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长江委科研基地时发表讲话。
1997年,胡锦涛同志视察三峡工程。
2004年6月,温家宝同志视察荆江大堤,听取长江委主任蔡其华的汇报。
主要职责
■负责《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检查、履行《水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权的各项水行政管理职能。
■组织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并负责监督实施,组
织开展有关前期工作、技术审查等。
■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
■按照授权,负责流域防汛调度,指导、协调监督流域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
■按照规定或授权负责中央水利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有关治理开发工程的指导、监督、监管等工作。
■负责长江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以及相关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
■组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与治理,组织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指导流域内地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作。
■负责中央有关水利工程的国有资产的运营或监督管理等工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长江委人在认真履行流域水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完成了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为代表的大量的流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先后承担了荆江分洪、丹江口、隔河岩、万安、江垭、葛洲坝和三峡、南水北调、长江重要堤防等一系列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科研、监理和建设工作,为治江事业创造了震古烁今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
随着三峡工程初步发挥效益和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开工,长江治理
开发进入了新世纪的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长江委按照新时期党中央水利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确立了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河蟹”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努力当好长江的代言人、保护神,让长江永远造福人类,让人类永远拥有健康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