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世纪晚期英国乡绅阶层婚姻中的经济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财富积累与生活消费
郭华
中世纪晚期是英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之中,农民各阶层财富积累普遍增长,日常生活消费水准不断提升。
普通劳动群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改变了英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分配格局,贫富差距缩小。
同时,随着农民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释放出更旺盛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充满了活力。
农民是传统社会的主体力量,其经济状况与生活水平的变化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此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深入认识英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动因和进程,也有益于进一步理解农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维多利亚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大规模就业原因探析维多利亚后期,英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妇女运动蓬勃兴起,改革妇女教育现状、争取妇女就业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些年轻女性纷纷走出家门,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从而导致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就业人数急剧增加。
标签:维多利亚后期;中产阶级妇女;就业。
维多利亚后期,对英国中产阶级女性来说,充满了难得的就业机遇。
许多领域向她们敞开大门,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她们就职于办公室、商店、护理等各行各业,从男性的依附者成为独立的工资劳动者。
本文试从不同视角、多个方面对维多利亚后期英国妇女就业原因作一梳理和分析,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该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一)经济结构的改变为妇女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19世纪70年代,英国掀起了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化学工业、通讯设施和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促使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领域的专业化趋势加强,劳动分工更加细化。
公共交通大为改观,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把世界各个地区联结起来,地区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新的药品、食品、防腐剂和清洁剂的使用,增强了人们的体质、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尽管同时期英国中上层家庭出生率降低以及大量人口移民到北美及其它白人殖民地,但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英国人口还是继续增加,大不列颠的人口从1851年的2081.7万人增加到1911年的4083.1万人。
这一时期,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流动,农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从1851年的50.2%提高到1911年的78.1%[1]。
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工厂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有的雇用工人数千人。
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英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1811/21-1841/51年的2.9%提高到1861/71--1861/1901年的3.3%,就业人口的人均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从1.4%提高的2.2%。
欧洲中世纪婚姻制度概观及其历史成因
欧洲中世纪的婚姻制度主要以父权制为基础,父亲作为家族的首领,拥有决定子女婚姻的权利。
同时,教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了婚姻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对婚姻关系进行监管和修正。
中世纪欧洲婚姻制度的历史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古罗马法的影响: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了婚姻制度,对中世纪欧洲的法律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基督教的婚姻制度对中世纪欧洲的婚姻法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强调婚姻必须是合法的、双方自愿的,并且必须进行宗教仪式。
3. 社会和经济因素: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财产和权力的重要性,婚姻往往被用来巩固家族和社会地位,继承财产和维护家族教权。
总体来说,中世纪欧洲婚姻制度的历史成因是一种综合的文化、宗教、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和家庭关系的纽带,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分析中世纪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权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世纪女性在婚姻关系中获得财产的方式主要有彩礼、嫁妆、完婚赠礼和寡妇产等,在中世纪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妇女通过婚姻获得的这些财产权利是非常难得的。
一、彩礼和嫁妆1、彩礼西欧封建社会共有两个元素,一个是罗马元素,另一个则是日耳曼元素。
中世纪西欧许多封建制度的形成在古典时期日耳曼民族的风俗习惯中都能找到一些源头。
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至于说到订婚的礼物,不是女方把嫁妆送给男方,倒是男方向女方交纳彩礼。
由父母和亲戚出面鉴定彩礼,但这些彩礼只是一头牛,一匹勒疆的马、一面盾、一支矛或一把剑,既不是为了迎合女人的口味,也不能用作新妇的装饰;当送了这笔彩礼以后,妻子就被娶过来了,而她也带来一些盔甲之类送给自己的丈夫。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最大的约束,这是一些神圣的仪节,这是一些保障婚姻的神力。
”在古典文明时期,日耳曼人便有了由彩礼作为保证的婚姻关系,虽然那时只是一些牲畜或者武器,但是到了中世纪时期,这些彩礼也就变成了钱物或者土地这种不动产的形式。
彩礼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聘礼、彩礼,通常是男方转让给女方的财产。
在古典时期的日耳曼民族中彩礼是交给女方父母和亲戚的,而不是用来迎合妇女的口味和装饰的需要,而且,充满着婚姻交易的色彩。
但是,到了公元5世纪末,给新娘家人的彩礼已部分或全部地演变为给新娘的赠礼。
只不过,这种“彩礼”价值并不是很大,“只是一般性的或象征性的礼物”。
2,嫁妆嫁妆就是女性结婚时从娘家带到夫家的财产,一种是由父亲给予女儿的财产,另一种则是女儿从娘家继承到的遗产。
嫁妆最初的形式是地产,但是,由于中世纪盛行一子继承制或者长子继承制,使得男性的继承权高于女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女性就失去了土地这种不动产的继承权。
“到1300年以后,地产形式的嫁妆逐渐被金钱所取代”。
中世纪欧洲的婚配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婚配制度是基于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和政治考量建立的。
以下是对该制度的详细描述:1. 贵族政治婚姻:婚姻被视为政治联姻的一种手段,用于组建王室、贵族和地方领主间的联盟关系。
贵族家族通过婚姻联姻来巩固势力、确保领土和权力的传承。
贵族阶层的婚姻通常由家族的长辈和政治顾问来安排,而不是由两个当事人自由选择。
2. 约束女性婚姻自由: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婚姻大多由家长和男性亲属代为安排。
女性通常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伴侣,而是被视为家族利益的一部分。
她们的婚姻决策通常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影响,而不是个人意愿。
3. 婚礼和聘金:中世纪欧洲的婚姻是一系列的仪式和交换活动。
婚礼通常包括盛大的庆典、宗教仪式和宴会。
聘金也是婚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由新郎一方向新娘的家族支付的。
聘金的数额取决于双方家族的地位和财富,也可以用来巩固政治联盟。
4. 家族联姻:中世纪的婚姻往往是两个贵族家族之间的联姻,旨在共同保护和扩展自身利益。
这种联姻可以通过对婚姻对象的严格筛选来达到,如考虑家族的血统、财富、权力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
家族联姻的目的是确保两个家族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互相支持。
5. 婚姻的政治影响:贵族阶层的婚姻可以影响政治和社会的格局。
婚姻联姻可以为家族带来更大的权力和财富,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家族的联盟关系。
婚姻可以帮助稳固家族在地方社会的地位,并为下一代的继承做好准备。
中世纪欧洲的婚配制度是基于贵族家族的政治和利益考虑而建立的。
女性在婚姻中的自由选择权较低,婚姻往往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影响。
婚礼和聘金是婚姻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族联姻和政治影响则使婚姻成为贵族家族之间维系关系和巩固权力的手段。
17—18世纪英国贵族阶层“晚婚”原因探析作者:冯韵玲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3期摘要:自17—18世纪起,英国贵族社会的初婚年龄相比较中世纪时期推延了很多,贵族成员们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结婚年龄往后延迟。
文章主要从长子继承制、贵族的教育观念和医学等角度来探析17—18世纪英国贵族社会“晚婚”的原因。
关键词:贵族;初婚年龄;17—18世纪自中世纪时期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便在法律上规定男性和女性最早结婚年龄,“罗马法曾规定男子14岁,女子12岁可以结婚。
”但是这一情况很快在17—18世纪发生了改变,如《淑女杂志》曾在1773年感慨道:“男人们总是要拖到很大年纪才结婚,有的人甚至都不结婚。
”除此之外,英国学者劳伦斯·斯通曾对16—18世纪的英国贵族社会的初婚年龄进行调查,根据他的调查,他认为16世纪末英国上层社会女性初婚年龄的中位数平均在20岁,17世纪女性初婚年龄的中位数则变成22—23岁。
男性继承人在16世纪初婚的年龄中位数在22岁,17世纪初婚年龄的中位数则变成了24岁到26岁。
所有男性在16世纪初婚的年龄中位数在23岁,17世纪初婚年龄的中位数在25岁左右。
但是由于英国近代贵族财产制度继承的原因,幼子的初婚年龄则普遍偏高——平均在30出头到35岁之间结婚。
除此之外,英国12个教区的婚姻档案显示:“从1600年到1649年,英国男性的初婚年龄在28岁左右,女性在26岁左右;从1650年到1699年,男性首次结婚的年龄为27.8岁,女性的年龄为26.5岁。
”因此不难发现,如果将英国贵族社会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从16世纪到18世纪贵族们的初婚年龄相比较之前开始延后。
有数据表明,16世纪晚期大约有6%的贵族在15岁或15岁以下结婚;17世纪早期的这一比例下降到5%。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17—18世纪的英国社会很少会出现之前的低龄结婚现象,贵族们反而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结婚年龄向后推迟。
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职业状况探析(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210093)李娜摘要: 19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步入了日新月异的工业化时代, 中产阶级妇女的职业状况也伴随着这个特殊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们冲破家庭的牢笼, 走上了自己热爱的教师、护士、专职作家、医生、科学家、打字员、接线员等工作岗位。
英国中产阶级妇女从事社会职业的这种状况是工业革命、教育改革、女权运动形势使然。
关键词: 英国;中产阶级妇女; 职业状况中图分类号:D 4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4730(2006)- 04- 0015- 0419 世纪中后期, 对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来说,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她们走出家门, 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展现了女性特有的风采。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19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妇女阶层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然而, 只是部分地涉及到了19 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职业状况, 至于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的探析, 尚不多见。
本文将在这些学者实地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社会。
这些女性以写作为生, 是一个专职女作家群。
奈杰尔·克罗斯( Nigel Cr os s)说, 1830 年代就有一百位女作家向皇家文学基金会申请资助, 其中有一半人是小说家。
在小说家中, 又有30 名是已婚妇女, 她们靠写作养家。
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姐妹靠写小说的稿费维持着孤苦的生活[1]。
夏洛蒂·勃朗特著有《简·爱》。
在这本书中,她公开藐视盛行的中产阶级妇女观, 追求自立自强, 她借用简·爱之口勇敢地宣称:“我不是天使, 我至死都不会是一个天使, 我就是我自己。
”威廉·萨克雷夸赞这本小说是“一部伟大的天才的杰作”[2]。
“《简·爱》一书的稿酬虽然不算多, 不过这家出版社是第一个发现夏洛蒂才华的出版社。
中世纪英国婚姻制度中世纪英国的婚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历史话题。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1450字左右的关于中世纪英国婚姻制度的文章。
中世纪英国的婚姻制度中世纪的英国,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宗教契约,涉及到家庭、财产和继承权的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既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政治色彩,又包含了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一、背景介绍中世纪的英国处于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单位,以领主和农民之间的封建契约关系为纽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宗教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婚姻制度概述1. 包办婚姻与政治联姻在中世纪英国,婚姻往往由家庭和家族的长辈或者领主来安排。
这种包办婚姻往往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考虑,常常涉及到领主与贵族、教会之间的联盟。
例如,通过婚姻,领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加财富和资源。
而教会则可以利用婚姻来巩固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和权威。
2. 早婚与一夫多妻制在中世纪英国,早婚是一个普遍现象。
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较低,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因此许多人在青少年时期就结婚生子。
此外,一夫多妻制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
一些贵族和领主拥有多个妻子和子女,以满足家族的传承和政治需要。
3. 婚姻财产与继承权在中世纪英国,婚姻往往涉及到财产和继承权的分配。
女方在结婚时通常会获得一笔嫁妆或嫁资,这笔财产在婚后通常由夫妻共同所有。
然而,在领主和贵族之间,嫁妆和嫁资往往成为一种政治和经济的交换,其数额和用途受到严格的限制。
此外,继承权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只有男性后代才能继承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女性后代在继承权方面处于劣势。
三、社会影响及意义中世纪英国的婚姻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包办婚姻和政治联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通过婚姻联盟,领主和贵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其次,早婚现象使得人口数量增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试论中世纪晚期英国乡绅阶层婚姻中的经济因素
摘要中世纪晚期的英国社会阶层变动加剧,大贵族衰落,乡绅阶层崛起。
而在这一过程中,婚姻是乡绅通往上层社会的重要途径,帕斯顿家族即可为例。
该家族在缔结婚姻时往往在经济、政治、门第等因素上多有斟酌,以使家族地位上升、财富增加。
关键词中世纪晚期英国乡绅婚姻
英国乡绅阶层产生于12世纪末,形成于14、15世纪,16世纪末迅速崛起。
乡绅是地产规模在贵族之下、约曼之上,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绅士风度的人。
中世纪晚期乡绅阶层迅速崛起,社会地位上升,财富增加,婚姻则是正在崛起的乡绅阶层通往上层社会的重要途径。
它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有关婚姻的观念与行为,不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某一社会文明进化的程度,而且也会彰显出其某些具体的历史特征。
作为社会关系中最主要的纽带之一,每一个时代的婚姻关系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习俗等,成为人们了解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将从婚姻中经济因素来描述中世纪晚期乡绅阶层的婚姻状况。
婚姻中的经济因素
正在崛起的乡绅阶层通过成功的婚姻不仅可以使家族的社会地
位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增加整个家族的财富。
这时期评价贵族的标准,不再是以爵位等身份的评定,更多考虑的是财富的积累。
沈汉认为,在这一过渡时期,除身份之外,经济观念和财产已成为人们
确定贵族的另一个标准。
张伟伟也认为,这一时期,依靠血缘、军功、恩宠等资格得到贵族爵位的传统开始遭到破坏,财产资格逐渐成为进入贵族阶层的一个新标准。
因此这一时期的婚姻主要是在为整个家族积累财富。
帕斯顿家族的约翰第一忙着处理妹妹伊丽莎白的婚事,在这桩婚事上可以体现出为家族增加财富的目的,全然考虑的是对方可以带来的经济利益。
想让妹妹嫁给在抗击法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的约翰·法斯托尔夫的养子斯蒂芬·斯克罗普。
约翰的表妹克莱尔在一封给约翰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她(伊丽莎白)说,如果他(指斯蒂芬)的文件表明他的孩子和她(指伊丽莎白)的孩子有继承权,那么她就能有个合理的安排。
她已经听说他的出生和财产的传闻。
如果你同意,她就嫁给他,而不管她母亲是否同意。
”
从这封信件中可以看到虽然结婚的事是由家里的长辈操办的,但是就连当事人也不考虑其中的情感因素,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财产继承问题。
可家族里的另一个成员约翰第三求了几次婚都没能成功,最终在诺福克郡喜欢上一个叫马杰丽·布鲁斯的姑娘,但这桩婚姻也历经坎坷,主要出在嫁妆问题上。
在马杰丽给他的信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必须明确地告诉你,我父亲至多愿意为我的嫁妆付出100磅加50马克,这与你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因此,如果你能接受
这个数目和我这个穷人,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少女了。
如果你认为这不能令你满意,或者正如我以前对你的了解,你要求更多的财富,那么,我最最亲爱的情人,不要再为此事烦神了,让它随风飘去,也不要再和任何人提起,我愿做你的梦中情人,终身为你祈祷。
……”
她的父亲认为约翰并没有很多的财产,而且也不愿再给马杰丽更多的嫁妆,如果增加嫁妆,家族里的其他姐妹会得到的更少,因此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为了缓和僵局,玛格丽特甚至同意把家中的一处庄园送给约翰第三以增加他的财富,虽然这个想法终成泡影,但这桩婚事最终还是圆满解决了。
从这桩婚事可以看出嫁妆的问题涉及到家族的利益。
随后发生的一桩婚事更加验证了这个问题。
玛格丽特的小儿子威廉还不到20岁,但在给约翰第三的信件中,描绘了他追求的一位年轻淑女的状况:
“如果你想打听她的情况,她母亲叫阿尔博罗夫人。
女儿名叫玛格丽特·阿尔博罗,今年不过十八九岁。
至于财产和妆奁,不管她何时出嫁都已经准备好了;至于家产,我想,只能等她妈妈去世以后她才能继承,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可以侧面打听打听……”
我们通过以上几封信件可以看出,成功的婚姻会给家族带来很多好处:一方面女方可能会继承男方的遗产,而男方家族也可能会得到女方家族给予的嫁妆,这些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缔结婚姻时考
虑遗产继承问题,是要为家族下一代成员的生活奠定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乡绅阶层还正处于崛起中,需要为家族不断的积累财富,但是日常开支又会不断的消耗家族的财富。
为了节省开支,让女儿出嫁不啻是一个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得到男方的财产,还会减少家族的经济负担。
“中世纪的婚姻关系,远不是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感情的结合,而大多是一种利害关系上的婚姻,也是一种野蛮强制的婚姻”。
这一时期的婚姻考虑更多的是家族社会地位的上升,缔结婚姻的两个家族的实力对比(门当户对)问题。
不仅包括王室贵族在内的大贵族希望通过婚姻使家产地位锦上添花,中小贵族和乡绅也想凭借此抬高身价,提高名望。
因为看似只关乎两个人的婚姻问题,其实质是两个家族命运的结合。
帕斯顿家族的祖先克莱门特·帕斯顿是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但是一桩成功的婚姻却让整个家族走上了与此不同的道路,他娶了萨默顿镇乔弗雷的妹妹。
乔弗雷起初只是一个农奴,后来帮人打官司,积攒了不少钱。
克莱门特的儿子威廉就是在舅父乔弗雷的帮助下在法庭里谋到了一份差事,为以后从事法律事业打下了基础,从而为家族免去了不少法律上的麻烦,也正是凭借着律师职业的优势,为整个家族与上层社会搭建了一个桥梁。
如果说父亲克莱门特有一桩成功的婚姻,那么他的儿子威廉更可以说有一桩名利双收的婚姻了。
威廉娶了阿格尼斯·伯里,她是赫
特福德郡一名骑士的女儿,父亲死后,她继承了他的领地,威廉把他新近买的诺福克的奥克斯尼德庄园作为聘礼送给了妻子,这个庄园成为帕斯顿家族最主要的住所之一。
因为娶到了骑士的女儿,社会地位便会上升,妻子继承了死去父亲的领地,家庭财富便会增加。
贵族婚姻往往出于等级、经济、政治地位的考虑,同预定的家族联姻意味着两个家族的联合,有助于缔结协定和联盟;同女继承人的婚姻将会扩大领地,将邻近地区合并,置于同一家族的统治下。
我们通过帕斯顿信札会看到这一时期的婚姻基本上是没有自主
选择权的,都会由家族里的家长安排,缔结婚姻的双方无法自主决定,这样的婚姻更像是两个家族根据双方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做的一场交易。
结语
通过以上书信的阐释,可以看到当时的乡绅阶层为了跻身上层,为婚姻注入了新的内涵,在婚姻中出现了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因素,这体现了婚姻顺应社会变迁的变化性。
但情感因素的存在,又让我们看到了婚姻无论怎么变化,本质依然持续着。
婚姻的这种变化性与延续性正是历史多样性的体现,社会也是在这种变化与延续中不断变迁的。
除此之外,中世纪时期的婚姻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因为他们稳定、和谐,他们的婚姻都是在经济、物质条件上缔结的,因此不易产生分离。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夫妻双方分工明确、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关系,在家族中担负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相处的融洽
与否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前景。
这都是现今婚姻缺失的。
虽然中世纪的婚姻是在考虑了种种因素的基础上缔结的,但同时又让我们看到夫妻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稳定美好的关系,帕斯顿信札给我们带来了这场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奈特.帕斯顿信札——个望族的兴衰[m].田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m].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63.
[3]阎照祥.英国贵族史[m].人民出版社,2000.
[4]沈汉.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m].珠海出版社,1998.
[5]苏拉密斯·萨哈.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m].林英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6]石德才.当代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
[7]张伟伟.十七世纪英国农业资产阶级的构成及其特征[j].世
界历史,1987(2).
[8]conor mccanthy:marriage in medieval england:law,literature,and practice,the boydell press,woodbridge,2004.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