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 格式:pptx
- 大小:13.50 MB
- 文档页数:62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植物体内那些神奇的物质运输。
你看啊,植物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各种物质在里面跑来跑去。
就比如说水吧,水在植物体内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呀!植物就像是口渴的孩子,得靠水来滋润呀!水从根部被吸收,然后沿着茎往上爬,一直到叶子。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一样,一路向上!想象一下,如果植物没有水的运输,那会变成啥样?肯定干巴巴的,多可怜呀!
再说说养分,像肥料里的那些好东西。
植物的根就像个小侦探,能找到那些养分,然后把它们吸进来,再通过管道一样的结构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这不就跟快递员送包裹似的,把东西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
如果养分运输出了问题,那植物可就长不好啦,就像我们人没吃好饭没力气一样。
还有激素啊,这些小东西虽然看不见,但作用可大了呢!它们就像植物体内的指挥官,指挥着植物该怎么生长,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植物!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根负责吸收,茎负责运输,各种物质在里面各司其职。
哎呀,真是太有意思啦!你说植物是不是超级厉害?
我觉得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让植物能够生机勃勃地生长、发育、繁衍,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美丽和活力。
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神奇的植物呀!。
中考生物运输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运输1.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细胞间运输,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壁进行物质的运输;另一种是细胞内运输,通过细胞膜和细胞质进行物质的运输。
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内物质的输运系统。
2. 植物的水分运输植物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然后通过茎、叶的导管系统向全身输送。
水分的运输是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壁的毛细现象来实现的,水分分子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上形成的氢键和毛细现象使得水分能够顺着毛细现象的导管系统向上输送。
3. 植物的养分运输植物的养分包括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两种,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有机物质则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这些养分通过植物的导管系统,即细胞内运输方式,分别由根系、茎、叶等部位进而向全身输送。
4. 植物的激素运输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植物激素调节的,植物激素会通过植物的细胞间运输方式进行运输,在植物体内形成激素传导网络,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二、动物的运输1. 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液态细胞间运输,液态物质通过细胞间环境中的体腔或血管等被输送;另一种是细胞内运输,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各个部位。
2. 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其中心脏是血液的泵,通过心脏的跳动来推动血液的流动;血管是血液的通道,血液通过血管在全身输送;血液则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载剂,通过血液将氧气、养分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同时将代谢产物输送到排泌器官进行排泄。
3. 动物的呼吸运输动物的呼吸运输主要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被吸入,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供氧,而二氧化碳则是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碳从全身输送到呼吸器官进行呼出。
4. 动物的营养运输动物的营养运输主要是指养分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养分主要包括葡萄糖等有机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供能;代谢产物则是通过血液循环将代谢产物从全身输送到排泌器官进行排泄。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前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的结构,然后重点阐述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如何通过复杂的结构和生理过程实现物质的运输和分配,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2)说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部位。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植物生命活动的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教学难点(1)导管和筛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探究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实验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茎的各种类型。
2.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3.掌握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掌握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5.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知识要点】一、茎的结构大多数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上,呈圆柱状,具有节和节间,并于节上着生叶和茎。
由于茎所担负的主要生理功能和所生长的环境均与根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从外部形态看,有直立茎(如杨、柳)、攀缘茎(如爬山虎)、匍匐茎(如甘薯)、缠绕茎(如紫藤)。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木本植物的茎从宏观方面看,是由树皮、木质部、髓三部分构成的:从微观方面看,是由树皮(树皮外侧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构成的。
树皮的外侧部分由许多层形态、结构不同的细构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筛管和死细胞构成的韧皮纤维构成的。
形成层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木质部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和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组成的,木纤维有很强的支持力。
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韧皮部的筛管和木质部的导管是木本植物茎中的输导组织,具有输导功能。
形成层中间的一层细胞有不断向内、向外分裂的能力,形成的细胞添加到木质部的外方和韧皮部的内方,从而使茎年复一年的加粗。
多年生植物如松、杉等裸子植物和多种双子叶植物的茎如图所示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陆生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必须 运到茎、叶和其他器官,供植物各种代谢的 需要或者蒸腾到体外。
水分从被植物吸收到蒸腾到体外,大致需要经过下列途径:首先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树皮髓部,通过皮层薄壁细胞,进入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中;然后水分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到茎或叶的木质部;接着,水分从叶片木质部末端细胞进入气体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细胞壁的蒸发部位;最后,水蒸气就通过气孔蒸腾出去。
由此可见,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的水分是具有连续性的。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讲授内容和目标:掌握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和机制,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重点介绍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和研究方法。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种类一 .运输途径-环割实验在木本植物的的树干上,环割一圈,深度到形成层,剥去圈内的树皮。
观察一定时间后植物的生长状况。
结果:环割上部枝叶正常生长,但是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
说明植物有机物质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
-放射性自显影实验用14co2饲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在叶柄或茎进行横切成切片,用照相底片进行感光。
结果如图6-1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两种放射性元素同时示踪的方法:用14co2和KH232Po4分别施加于植物某段茎的上下端的叶片上。
同时将中间的茎部的一段树皮与木质局部离,隔以蜡纸。
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茎部各段的14c和32P放射性。
实验结果说明:在筛管分子中存在着同时的双向运输过程。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蛤虫吻刺法研究结果:蔗糖在韧皮部汁液中的质量浓度为l()0~250g/L,占干物质的90%。
因此说明:筛管分子内有机物质运输的主要形式是蔗糖。
其次:棉子糖(三糖)、水苏糖(四糖)、毛蕊花糖(五糖)是某些植物有机物质的运输形式。
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等是植物少量有机物质的运输形式。
(二).运输的速度借助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速度要快于扩散速度,变化范围在30~150cm/h,平均为100cm/h。
不同的植物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期有差异。
第二节韧皮部装载定义:是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运输到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sieve element companion cell complex)的过程。
一.韧皮部装载的途径韧皮部的装教有两条途径:1.质外体途径定义:指糖从叶肉细胞经过质外体运输到筛管分子的过程。
高一生物物质运输知识点高一生物学中,物质运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植物和动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传输和分发等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和动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实现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而茎和叶则负责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可分为两种方式:胶体流动和漏斗作用。
胶体流动是指通过细胞间隙中的液相介质进行物质的运输。
茎内的高浓度糖汁会形成渗透压差,在连通的细胞间隙中,低浓度的糖溶液会向高浓度的糖溶液方向扩散,从而实现物质的流动。
这种胶体流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
漏斗作用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内部的细胞器进行物质的运输。
茎内的导管是漏斗作用的主要通道。
植物的导管分为两种类型: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韧皮部则承担着有机物质(如糖)和植物激素的向下运输。
在植物的细胞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赖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
这些运输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而通道蛋白则提供了一个通道,使物质沿浓度梯度自由扩散。
这两种运输蛋白的作用协同完成了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动物体内物质运输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赖于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血液中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通过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血管网络进行运输。
心脏是动物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
它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左心房接收氧气丰富的血液,将其送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将氧气富足的血液推送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右心房接收氧气贫乏的血液,将其送入右心室,再由右心室将氧气贫乏的血液推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的压力和心脏的泵送作用。
动脉是心脏将氧气丰富的血液推送到全身组织的血管,血压较高;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血管壁薄,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扩散和渗透压差,实现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交换;静脉是将氧气贫乏的血液从全身组织送回心脏的血管,血压较低。
植物的物质运输植物是一类静止生物,它们没有像动物一样能够活动和主动寻找食物的能力。
然而,植物也需要吸收养分和水分来生长和存活。
那么,植物是如何进行物质运输的呢?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三部分来完成。
根部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物质,并通过根皮的细胞间隙将吸收到的养分传送到茎部。
茎部是植物的支撑部分,它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细胞和韧皮部的筛管细胞实现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叶子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它通过导管细胞将制造的有机物质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茎部的物质运输主要借助于木质部的导管细胞。
导管细胞是一种长而空心的细胞,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导管,方便水分和养分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导管细胞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木质部的纤维细胞和木质部的脱水细胞。
纤维细胞主要起到支持和强化的作用,而脱水细胞则负责传输水分和养分。
水分的运输主要依靠两种力:毛细管力和根压力。
毛细管力是由于水分在导管细胞中的蒸发而产生的。
当水分从导管细胞的顶端蒸发时,会形成负压,使得底部的水分被吸上去填补缺口。
根压力则是由根部的排水和吸水产生的。
当根部排出过多的水分时,会形成正压,推动底部的水分向上运动。
养分的运输主要依靠植物体内的根压力和活性转运。
活性转运是指植物利用ATP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的过程。
植物根部通过主动吸收离子和其他营养物质,将其转运到木质部的导管细胞中,然后再由导管细胞向上运输到茎部和叶子。
除了根部、茎部和叶子,植物的物质运输还涉及到其他的组织和结构。
例如,花朵通过花柱将花粉从雄蕊传输到雌蕊。
种子通过种皮和胚乳将养分从母体输送到胚胎中。
树木通过年轮的形成记录下多年来物质运输的情况。
植物的物质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
它依靠着多个组织和结构的协同作用,保证植物能够吸收养分、水分和光能,并将其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物质运输的过程中,既有被动的力驱动,也有主动的能量消耗。
这种既简单又复杂的物质运输方式,使得植物能够生存和繁衍,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学历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美丽的景观,还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过程维持着自身的生命活动。
其中,物质运输就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想象一下,如果植物体内无法有效地运输物质,就如同一个城市的交通瘫痪,各个部分无法正常运转。
对于植物来说,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确保植物各个器官和组织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水分、矿物质、有机物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其次,物质运输有助于植物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
比如,通过运输激素,植物可以调控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从而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发育阶段。
再者,物质运输还能帮助植物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环境条件不利时,植物可以迅速将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运输到特定部位进行处理或储存,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导管和筛管。
导管是由一系列死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主要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导管的细胞壁木质化加厚,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管道,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让水分和无机盐能够快速地从根部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筛管则是由活细胞组成,其细胞壁较薄,主要运输有机物。
筛管中的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物质运输的通道。
除了导管和筛管,植物体内的物质还可以通过细胞间的扩散和渗透等方式进行短距离的运输。
例如,在叶片中,气体交换通过气孔进行,而相邻细胞之间的水分和溶质可以通过细胞质和细胞间隙进行扩散。
三、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主要依靠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当叶片中的水分通过气孔蒸发时,会在叶肉细胞和导管中形成一个负压,从而拉动根部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
无机盐则是溶解在水中,随着水分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根毛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使其在根部积累一定的浓度梯度。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途径。
2. 使学生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生理学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定义、运输的意义。
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导管、筛管、细胞间隙、胞间连丝。
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水力运输、压力流动、扩散、主动运输。
4.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途径、主要方式和机制。
2. 教学难点:物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途径、主要方式和机制。
2. 利用图示、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实际应用。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植物体内物质的定义、运输的意义。
3. 讲解运输途径:讲解导管、筛管、细胞间隙、胞间连丝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4. 讲解主要运输方式:讲解水力运输、压力流动、扩散、主动运输的原理及应用。
5. 讲解物质运输机制:讲解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具体表现。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知识点。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理解。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
第三章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
◎【思考1】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分析:①运输营养物质(的植物茎内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还有筛管运输有机物)、②支撑植物体、和③使叶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茎的生长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茎具有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如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茎的结构吧。
一、茎的结构1、茎的分类:根据其在地上的生长形态来分,分为四种茎: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
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向上生长,最常见。
如玉米、桃(果树)、甘蔗、松。
攀援茎:茎秆柔软,不能直立生长,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
,依靠茎卷须或叶卷须附在其他物体上攀援“上升”。
如葡萄、黄瓜、南瓜、丝瓜等。
匍匐茎:茎平卧于地,紧贴地面生长。
如草莓、甘薯等缠绕茎:以茎缠绕在别的植物等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如牵牛花、常春藤、菜豆、四季豆等◎【思考1】茎的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使植物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即茎的生长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⑴四类茎按能否向上生长可以区分出匍匐茎。
⑵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借助他物,可以区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⑶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用变态茎叶的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
2、茎的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用解剖针轻扎后得出结论。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植物的茎一般由树皮、木质部和髓组成,以髓为中心环状排列。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