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危机的反思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8.00 KB
- 文档页数:12
8、传染病——不可轻视的灾难一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谓家喻户晓,可提起“西班牙流感”来,知道的人就太少太少了。
西班牙流感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造成死亡人数是2000万,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言,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差无几,但它给予人类的教训却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
和战争不同,没有风云变幻,没有英雄辈出,没有惨绝人寰。
传染病总是默默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
然而与战争相比,传染病给人类带来损失,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前430年,一场瘟疫席卷古希腊,夺走了1/4希腊城邦人的生命;公元165-180年,罗马帝国发生黑死病瘟疫,导致了1/3的人口死亡;公元700~1050年间是日本史上的“瘟疫时代”;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爆发天花,诺曼人杀死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公元1347~1351年,中世纪的西欧蔓延黑死病,许多地方1/3到1/2的人口都没有了;14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把传染病带到美洲,扫掉了美洲土著90%的人口,由此引起了大规模黑奴的贩卖;公元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万人不治而亡。
史学研究表明,许多文明的消失、帝国的覆灭都和传染病有密切的关系。
公元165~180年间,在罗马帝国时期发生了另一场非常厉害的黑死病瘟疫——那时候罗马是安东尼称帝,史书称之为“安东尼时期黑死病”——瘟疫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导致了罗马帝国本土1/3的人口死亡。
很快,过了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到了公元211~266年间,罗马又遭到第二次传染病的大袭击。
这两次瘟疫横行之后,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罗马帝国就衰落下去了。
这便造成了西方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改变。
脆弱的帝国经不起蛮族的攻击,最终灭亡了。
古代的巴比伦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然而,巴比伦城中对于性的重视,在巴比伦的宗教建筑中却随处可见。
所有寺庙的砖上都布满了赤裸裸的关于性的偶像和雕塑。
“性的泛滥”使上层阶级已婚妇女的生育率降低,而那些由“神圣的妓女”所生养的孩子在素质智能上越来越差,但其生育率却不断上升。
15、技术信仰和道德信仰技术是生产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物质生产的主要手段,它是一个国家富裕的基础。
技术同样是国防力量主要因素,是军队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大的保障。
在一个国家里,如果人们普遍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形成一个技术信仰的氛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那么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必有一个迅速的发展,生产力必有一个迅速的发展,国防力量必能强大,而成为一个富裕和强盛的国家。
道德水平在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的实质,简单说来就是“克己为人”,它是正义的化身,是私欲的克星。
它要求人们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舍“小我”为“大我”。
道德简单可以分为个人道德、国家道德和自然道德。
个人道德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它在缓和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国家内部各阶层关系融洽,人际关系融洽,治安稳定的重要保障。
国家道德是政府行为,是国家之间外交的准绳,如五项基本原则等。
自然道德是指整个人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它是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一剂良药。
在解决环境问题时,自然道德是人类必然履行的准则。
技术是力量的象征,本身没有善恶之分,而道德则是善恶的准绳,它保证技术为正义、善良使用。
把社会比做一部车,技术就是发动机,道德则是方向盘,道德引导社会按正确的方向前进。
科学发展了,道德必须同步提升。
我不怕一个淫恶的原始人,他总具有无穷的力量,他可以杀人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而现代社会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则不同,他们可以毁灭人类。
所以拥有技术的科学家和拥有权力的政治家必须有对全人类负责的高尚道德。
诸君切记,把技术和权利送给邪恶的人就是把人类的命运交给了魔鬼。
科学家们,你只能把你的技术传给道德高尚的人,而不仅仅是智力较高的人,(仅凭智力选拔人才,而不考虑道德品质,正是现代教育最大的缺陷。
)尊敬的人们,请不要把你们的选票投给希特勒一样邪恶的政治家,否则你在选择候选人时,也选择了地狱,一个国家国民心目中,普遍存在的技术信仰和道德信仰则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2.1人类对大气圈的污染某种程度上讲,地球好比是人类的母亲,她的温度不高也不低,正适合人类的生存,就好比是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正适合胎儿的生长一样。
在地球上,生长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就好比是母亲的乳汁为婴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一样。
地球母亲经历了几十亿年的生物演化最终孕育了人类,这个时间和母亲怀胎十月相比实在是太长太长了。
生命与自然环境在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的适应,地球的各种自然条件是如此地适合人类的生存,使我们觉得我们对她的丝毫改变都是一种罪过。
但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特别是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等各种能源物质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自然的能量代替了人类的手工劳动,在资本家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为了追求高额的商业利润,他们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广泛而大规模的破坏环境的工业生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价值观念发生了倒置。
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空气、水、土壤是一文不值的,虽然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我们片刻都不能离开它们。
相反,对于生命极其有害的毒品、香烟、酒类以及一些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等各种对生命有害的东西,却因为公众的需要而变得昂贵。
牺牲便宜的东西,而生产昂贵的东西,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法宝”。
也就是说,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资本家不惜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为代价,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商品,无论这种商品是否对人有利,是否对人是必需的,只要能够满足人类奢侈的需要,哪怕是危及生命的商品都会有广阔的市场。
在长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人类的奢侈欲望越来越被满足。
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其生活的豪华和奢侈,完全可以和古代的帝王相媲美。
在人类永无休止的私欲面前,我们得到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失去了许多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的东西,空气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开始,空气就和我们紧密相伴,使我们觉得它仿佛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使我们一刻都不能离开它。
21世纪⼈类⽣存危机报告-11、危机的警钟在⽣态系统中,⽣物的⽣存总是受到环境因⼦的影响:⽔分、阳光、⼟壤决定了⽣态系统中植物的⽣长⽅式,⽽植物的⽣长的⽅式就会影响⽣态系统中动物的⽣存。
在环境影响⽣物的同时,⽣物⼜会对环境产⽣⼀定的影响。
地⾐⽣长在裸露的岩⽯上,它会分泌⼀种地⾐酸,侵蚀岩⽯,以有利于⾃⼰的进⼀步⽣存。
野草和乔⽊⽤巨⼤的根系牢牢抓住⾃⼰⽣长的⼟壤,以防⽌⽔⼟流失,同时也使⾃⼰拥有了⽣存的⼟地。
在哺乳动物中,啮齿类通过挖洞以使⾃⼰逃离敌害。
⽣物的进化过程中,⽣物对其⽣存环境的影响总是存在着的,但是能如此巨⼤地改变环境,却始于⼈类。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类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从奴⾪社会开始,⼈类进⼊了⽂明社会,和原始社会相⽐,奴⾪社会和封建社会时,⼈类对环境的影响已⼗分巨⼤了,但这种改变并没有使⼈类寝⾷不安。
⼈类对环境真正的巨⼤的影响起始于资本主义的产业⾰命。
新兴的资产阶级⽤科学武装⾃⼰,使⾃⼰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每⼀个寂静的⾓落。
⼤量的煤炭和⽯油被开采出来,以燃烧或其它⽅式应⽤到⼯业的各个部门。
机械⼒代替了⼈⼒,如魔术般地⽣产出成千上万种五彩缤纷的商品,如此巨⼤地改变着我们的⽣活。
⼀座座摩天⼤楼拔地⽽起;丰收的粮⾷年年有余……我们把环境改造得如此适合我们⽣存,仿佛它就是为我们建造的。
由于资产阶级的利欲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们并没有⾜够理智地去认识⼈类的⾏为会给环境带来的后果。
就在⼈们为成功庆贺,沉浸在⼯业⽂明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发⽣了⼗⼤公害事件,给⼈类的环境危机敲响了警钟。
这⼗⼤公害事件就是:⽐利时的马斯河⾕事件、美国落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本的⽔误病事件、四⽇市哮喘病事件、⾻痛病事件、⽶糠油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印度的博帕尔事件。
1、⽐利时的马斯河⾕事件⽐利时的马斯河⾕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1⽇—5⽇,⽓温发⽣逆转,致使⼯⼚中排放的有害⽓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发病。
9、文明人的技术依赖症不可否认,我们的许多问题是依靠技术解决的:我们依靠疫苗成功地扑灭了天花这样的烈性传染病;我们依靠抗生素成功地治疗了肺结核、肺炎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我们依靠育种技术,大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基本消灭了饥荒;在交通、通讯等领域,技术已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无论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仍是技术,因为在近几百年来,我们的大多数成功都是依靠技术创造的,经验和历史使我们对技术情有独衷。
今日的技术宛如是中世纪的上帝,虽然科学家都不清楚他们是否能,什么时候能解决问题?但公众却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依靠技术解决一切问题。
科学家在召开艾滋病的研究大会的时候,示威的感染艾滋病的同性恋患者不是忏悔自己的错误,而是指责研究的进程太慢,以使他们无法享受技术的恩泽,在人类利用技术征服艾滋病之前就要死去。
然而,理智的科学家心里都清楚,在过去足够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征服癌症、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那我们就不敢保证在以后的多长时间里能征服艾滋病,何况新的艾滋病的变种不断出现。
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现在还没出现,依靠这一种技术预防艾滋病还不可能。
可另一种技术在预防艾滋病毒中却大显伸手,这就是原本是用来避孕的安全套。
于是在各种预防艾滋病的宣传中,安全套先生粉末登场了。
这本来是一种低技术,现在却发挥了大用途。
各种作秀的安全套宣传彼彼皆是,但在这样的宣传中却没有对色情文化和色情业的反对,没有对性道德的倡导,这样的宣传有一句潜台词:淫乱不是罪,只要你们用了安全套。
这样的宣传同诲淫诲盗的《花花公子》的名言“性爱不是罪,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如出一辙。
我不否认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中作用,但那总不是万全之策,像避孕也有失败的时候,安全套也有不安全的时候。
淫乱造成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艾滋病的传播,在美国,它还造成了数百万的少女妈妈,造成离婚率的升高及其它性病的传播。
而这只要我们努力倡导一种高尚的性道德,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不是依靠什么技术?如果仅仅依靠什么技术?即使我们征服了艾滋病,那么更可怕的疾病还会等待着我们。
1、可怕的噩梦---过去的战争战争作为一种种内斗争的形式,我们已经无法追溯它的源头。
早在原始社会,氏族之间就有为各种原因而进行的氏族仇杀。
在那个时期,战争是一种智力和体力的较量,战争总是淘汰弱者。
可以说作为种内竞争的战争是一种生存竞争的形式。
客观上,战争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到了阶级社会,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已完完全全地变成统治阶级开拓疆域、扩展主权、镇压人民的工具。
在战场上,大批的青壮年劳动者死亡,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
同时,千百万的家庭失去儿子或者丈夫,给人民带来了生离死别的无穷灾难。
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西方列强首先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战争中。
资本家贪婪的野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恶性膨胀。
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廉价的商品,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亚洲的大门,侵占非洲、美洲的土地,屠杀和奴役那儿的印地安人和黑人。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用殖民侵略的利刀已把世界基本上瓜分完毕,但是还是无法满足资本主义恶性膨胀的私欲。
为了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1914年,以德、奥、意组成同盟国同英、法、俄组成协约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1917年1月美国也参加了战争。
到1918年全世界三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
这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卷入战争旋涡的人口有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被送上战场的有7000余万人,死伤达3000多万人,由于战争而死于饥饿和灾害的也有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总约2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坦克。
科学技术中一切能杀人的方式都被争先使用。
德国人最先把氯气用于战争。
后来德国又研制出杀伤力比氯气大10倍的光气。
英法联军也制造了自己的毒气炮弹,炮弹中装有剧毒的起泡剂,可使人皮肤腐烂。
战争到最后一年,德军炮弹中百分之五十都充着毒气。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毒气战中,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士兵,大约有100万以上的士兵中毒,其中十分之一死亡。
1.社会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社会反演律《三国演义》用“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作为全书的开篇。
这里所揭示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相互交替的一种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人类发展史上,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我们可把它称之为社会反演律。
社会反演律可以大致分为文化反演、经济反演和政治反演三种类型。
社会的反演是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同步进行的。
奴隶制社会我们以古罗马、古希腊为典型代表,封建社会以中国封建社会为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以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为代表,从这些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反演过程。
由于原始社会的历史情况记载不完整,我们不作为论证的依据,仅在列表比较时作了原理性的推测。
下面就是文化反演、经济反演、政治反演作逐一介绍。
社会反演律表一、文化反演在奴隶社会,人们的人生观以利已主义人生观为主,生活上奉行纵欲主义;方法论上以理性主义为主,价值观上以物质主义为主。
典型代表是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奴隶社会。
古罗马、古希腊人的人生观,这是许是我根本无法考察的问题,但从很多侧在我们可以推测到古罗马、古希腊利已主义人生观的存在。
第一,古罗马、古希腊人崇拜的神灵中,都是以巨大的能力受到崇拜,而很少有哪位神是因崇高的道德而受崇拜的。
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神一如凡人,有爱欲、有仇恨、有愤怒,任性,又爱虚荣。
宙斯、阿波罗、修斯都曾多次同女婢和人间少女情意缠绵。
古希腊、古罗马的主流文化中没有过道德崇拜的信仰和宗教。
第二,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文学作品中缺乏赞美道德、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文学形象。
第三,古希腊、古罗马人在生活上奉行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这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重要表现。
当然,这只是对奴隶贵族而言,奴隶虽然也渴望幸福和自由,但他们只不过是奴隶主享乐的垫脚石。
古罗马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的表现就是角斗场。
奴隶主贵族从角斗奴的惨死中取乐,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血惺的娱乐。
在古希腊的哲学史上,也有禁欲主义的犬儒派、斯多亚派、伊壁鸠鲁、德漠克利特也提出了合理的快乐主义,但都没有成为奴隶主贵族生活实践,后者还被曲解成为庸俗的纵欲主义。
1、人生观漫谈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生态度都没有逾越这一个法则,但人生怎样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却各有各的看法。
人类究竟有多少种人生观,这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统计,但所有的人生观都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集体主义人生观;一类是个人主义人生观。
人生观的比较表个人主义人生观集体主义人生观通过竞争向环境索取讲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激化了环境与主体的矛盾讲奉献,缓和主体与环境的矛盾追求精神的升华,讲节欲追求物质的享受,是纵欲主义的表现追求眼前的短期幸福追求长远的幸福集体主义人生观认为:“个人的幸福和群体的幸福是相统一的,只有让别人幸福自己才会感到幸福,幸福的人生是物质的奉献和精神的回报。
这类人生观同时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通过满足人的欲望的方法来获得幸福,犹抱薪救火,满足了小的欲望还会产生更大的欲望,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源泉。
在欲望没有满足时,人会感到失落,在欲望满足时,人会感到空虚。
所以,当物质水平无法满足人的欲望时,人要克制欲望,即“知足者常乐”,这类人生观把贪婪、纵欲、自私看作罪恶,把奉献、克己、大公无私看作美德。
这类人生观还认为,幸福的人生是建立在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和睦相处的基础上。
不去掠夺别人的幸福,自己才会拥有幸福,不去破坏环境的和谐,自己才会拥有和谐。
“和”是幸福的基础,所以这类人生观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破坏环境,反对用掠夺、欺骗、盗窃的方法获得他人的财物。
这类人生观,视道德如生命,视他人如己身。
把幸福的长远看作幸福的内涵,把今天的奉献看作在福田里种下的种子,牺牲今天的幸福必将在未来收获更多的幸福。
总之,这类人生观,在物质上讲奉献,对自己讲克已,与环境讲和谐,看幸福重长远。
在人类历史上,不讲原则的奉献、克己、和谐的人生观是没有的,但具这种倾向的人生观却不在少数。
马列主义人生观应该就属于这一种人生观,它讲“和”,但这个和却有一定的范围,即“人民内部要团结”,但对阶级敌人却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