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辅导教学案(拔高版)
- 格式:pdf
- 大小:991.87 KB
- 文档页数:19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讨论:怎样测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体积? 使用量筒,间接测石块体积。
1.实验原理:m V
ρ=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细线、水
(1)量筒中装适量的水,目的是刚好浸没石块,而不超过量程。
(2)细线的作用:防止小石块打破量筒底部。
3.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①量筒放入适量水,读取水体积V 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筒水中,读出总体积V 2;
③取出小石块称小石块质量m 。
分析:小石块表面沾有水,m 偏大,ρ偏大。
方案2:①用天平称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1;③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 2。
表达式:21
m V V ρ=-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
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 1 /cm 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 2/cm 3 石块的体积 V/cm 3 石块的密度 ρ/(g/cm 3)
(三)测漂在水面上的木块的密度
1.沉锤法(助沉法)。
32
m V V ρ=- 用细线把木块与一铁块连在一起沉入水底,使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体积。
V 1V 2V 3 2.针压法。
31
m V V ρ=- 三、只有天平无量筒测固液体密度(等体积法)
(一)测固体密度(测石块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曾启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2.技能目标:⑴认识量筒, 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⑵熟悉天平的使用,能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难点:能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水、盐水、石块、细线。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什么叫密度?它的公式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1.⑴让学生讨论:“测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规则形体的密度, 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需要那些器材?怎样求出密度?”⑵通过第⑴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测量的物理量有:物质的质量m;器材:天平。
物质的体积v;器材:刻度尺。
物质密度的求法:公式ρ=mv。
——实验原理。
2. ⑴让学生讨论:“如何测定液体(盐水)的密度”,并要求学生回答: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③需要那些实验器材?⑵学生回答:实验原理:公式ρ=mv 。
测量的物理量:盐水的质量m;器材:天平。
盐水的体积v;器材:(很多学生不知道)⑶从“盐水体积的测量器材”引入量筒及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使用:①课本中,量筒的单位是:__ __;量筒的量程为:__ ___;量筒的分度值为:__ ___。
②读数时,视线的要求:。
3.⑴让学生讨论:“如何测定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并要求学生回答: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③需要那些实验器材?⑵学生回答:实验原理:公式ρ=mv 。
测量的物理量:石块的质量m;器材:天平。
石块的体积v;器材:(很多学生不知道)⑶从“不规则石块体积的测量”引入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替代法”: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
因此实验前应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多。
在本节学习了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能力自主完成本实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五、教学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多媒体课件六、教法与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石,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推进新课1、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块,问:要测这是快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分析总结: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质量可用天平测量,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的量筒来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3.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物质密度的测量步骤。
难点: 1. 密度的初步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如何进行正确的物质密度测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和材料:容器、天平、水、各种物质样本等;–密度计算表格和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密度的测量实验(25分钟)–分组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具和材料;2.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3.在容器中加入水,再次称量并记录容器+水的质量;4.放入待测物质样本,再次称量并记录容器+水+物质的质量;5.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 = 容器+水+物质的质量 - 容器+水的质量;6.计算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体积;7.将实验结果填入密度计算表格中。
3.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密度的应用(15分钟)–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密度的应用领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汇报。
5.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密度相关的问题,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学生可以利用课本或网络进行查找资料。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计算物质的密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步骤,并注意记录实验数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正确的记录数据并得出结果,因此实验前需要学生讨论如何用密度公式测定物质的密度。
二、课标分析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三、学情分析对于实验的方法及过程,通过前面的大量实验,学生已经能够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测物质密度所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已经有所了解,测量质量所用的托盘天平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要想正确的测出物质的密度,还需要学习量筒的使用。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学会测量小石块的密度3.学会测量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本节内容由“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三部分内容组成。
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并得出结果,所以首先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如何由目的出发确定实验原理,由实验原理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实验表格,又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采集到数据填入表格得出实验结论,每一步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1)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课程导入】菊花石其“花”蕴育于几百万年以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其花型酷似异彩纷呈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
因石头中蕴含的红柱石晶体酷似菊花得名,又被称之为“会唱歌的石头”。
提出问题:若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新知讲解】※知识点一:体积的测量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测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1、认识量筒和量杯(1)量筒:细而高量杯:上粗下细(2)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稀。
(3)量筒量杯的单位:升(l)、毫升(ml)1升=1dm3 1毫升=1cm31升=1000毫升(4)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工具2、体积的单位:(1)L mL (2)m3 dm3cm33、换算关系:1L=1000mL 1L=1 dm3 1mL=1 cm3 1 m3 = 103dm3 = 106cm3 = 109mm3最大测量值:常用100 mL,200 mL分度: 1 mL, 2 mL,5 mL4、量筒的读法:视线要与凹面(以底部为准)或凸面对齐(以顶部为准)。
用量筒测液体的积.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
(1)使用量筒或量杯前要观察他们的分度值和量程。
(2)使用量筒或量杯时要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数时,无论液面时上凸还是下凹,视线都要与凸面或凹面在同一直线上。
量程:100ml分度值:1ml读数为:72.9ml5、如何用量筒测沉于水的物体的体积?铝块的体积:V=V2-V1(1)给量筒盛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2)用细线栓住物体,放入量筒中完全沉没,记下此时的体积v2(3)则物体的体积为V=V2-V16、如何用量筒测浮于水面的不规则物体(木块)的体积?(1)将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2)将沉于水中的铁块放入量筒中,记下体积v2;(3)将铁块和木块栓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完全浸没后记下此时体积v3;(4)木块的体积为v=v3-v2。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件物体的密度,你该怎样去测量呢?二、进行新课(一)量筒的使用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读: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形面,视线应以凹形底部相平;若液面是凸形面,视线应与凸形顶部相平。
读数时,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用天平测出长方体木块的质量。
(2)用刻度尺测出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请各小组按要求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适当引导)。
2.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用天平测出不规则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1。
(3)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4)重复几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引导)。
3.测量液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到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重复几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测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认识量筒和量杯
1)量筒:细而高量杯:上粗下细
2)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稀。
)使用量筒或量杯前要观察他们的分度值和量程。
)使用量筒或量杯时要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无论液面时上凸还是下凹,视线都要与凸面或凹面在同一直线上。
5、如何用量筒测沉于水的物体的体积?
铝块的体积:V=V2-V1
)给量筒盛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
)用细线栓住物体,放入量筒中完全沉没,记下此时的体积v2
)则物体的体积为V=V2-V1
)排水法:形状不规则而且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的体积测量常用此法。
(2)压入法: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而在水中又不能下沉的固体适用于此方法。
压入法是指物体漂在水面上时,可使用一细长钢针(或其他细长物体)将它压入到浸没,即可测出物体体积。
(3)沉坠法:沉坠法是指不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可在其下面悬挂一密度大的物体
如图乙所示,分别读出铁块浸没时水面所指刻度
则物体体积为V=V2-V1。
(4)饱和法:可用于测能溶于水的固体体积
后添加食盐,再把需测食盐放入量筒中
【答案】乙59
【例2】在实验室中常用沉坠法测蜡块的体积,将一金属球和蜡块用线连在一起,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则该蜡块的体积为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答案】C
§知识小结
③将小石块用细线拴好缓缓放入量筒中,记下示数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天平如图甲所示,配备的砝码有100 g、50 g、20 g、10
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质量相同的实心物体,其体积之比为
气的密度为
装多少
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