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建筑照片
- 格式:doc
- 大小:15.01 MB
- 文档页数:106
里院作为青岛颇具特色的地域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青岛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相比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福建的土楼,它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里院曾作为青岛中下层市民的民居形式而普遍存在着,它不仅是老青岛人避风挡雨的居所,更是青岛历史的见证。
传统的里院建筑格局和商住功能特色,在漫长的时空中不断进行着蜕变和演化。
048里院记忆馆:穿越时光之旅《百年时光里》主题影片通过时光穿梭的镜头,以各时代的媒体(报纸、收音机)作为媒介进行串联,讲述里院发展的百年时光里剪影。
青岛建城之初,来青岛的务工人员是以华人男性为主。
实景刻画20世纪初里院居住场景,床铺、生产生活工具,从中可以窥见居住者的职业身份。
Qingdao Liyuan Memory Museum◎撰文/拾玥◎图片由里院记忆馆提供百年里院见证城市历史里院是青岛本土一种传统的居民形态,已有百年历史。
“里”代表了中国古代单元制的居住模式,“院”是由建筑或围墙围合而成的空间。
青岛里院属于合院式商住两用建筑,初建于德租时期。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壮大和青岛人口急剧增长,里院住宅应运而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规模建设。
里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将中国的庭院建筑、德国的花园城市、日本的混凝土建筑等融合在一起,如同福建的土楼、开平的碉楼一样,逐渐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样本。
1922年《青岛概要》称里院为“华洋折中式”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和西方商住式公寓楼房的建筑特点,但比西方集合住宅更加人性化。
德租时期的众多里院建筑使用许多兼具西方和中式建筑元素和装饰,呈现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特性。
粗犷的花岗岩斧剁石砌墙基、黄色拉毛墙面、红瓦坡屋顶,亦使得里院建筑区成为青岛城市色彩美学的精髓之一。
里院生活记忆馆触摸历史文脉里院内部高质量的空间秩序浓缩了青岛的近现代发展史,多元共生的文化观念在此诞生049更大空间复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里院居住的家庭氛围,民国广告画报、小餐桌,时钟……从中可以窥见里院家庭生活氛围。
青岛古村落旅游景点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众多的旅游景点。
其中,青岛的古村落景点也是备受游客喜爱的地方。
这些古村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魅力。
青岛的古村落景点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老城区的四方街和八大关。
四方街是青岛最古老的商业街区之一,建于19世纪末,是青岛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里有着许多保存完好的欧式建筑,如德国总督府、德国领事馆、德国邮局等,这些建筑都是当时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现在已成为了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八大关是青岛最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之一,位于市中心的海岸线上。
这里有着许多保存完好的西式建筑,如德国总督府、德国领事馆、德国邮局等,这些建筑都是当时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现在已成为了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除了四方街和八大关,青岛还有许多其他的古村落景点,如石老人村、大麦岛村、崂山村等。
这些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岛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些古村落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古老的石板路、传统的石雕、古老的石桥等。
这些都是青岛古村落的独特魅力所在,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青岛的古村落景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岛的历史和文化。
如果你来到青岛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些古村落景点,让自己沉浸在历史和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到青岛的独特魅力。
青岛八大关浪漫的欧式建筑风情青岛是我国东海岸的一座美丽城市,因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情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青岛八大关,这些古老而浪漫的建筑群萦绕在市区的金沙滩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青岛八大关浪漫的欧式建筑风情。
一、总览八大关建筑青岛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的金沙滩附近,是青岛独特的欧洲建筑群落。
这八大关别墅群分别为栈桥、德国领事官邸、英国领事街、法租界、日本热带馆、皇家花园、法国领事官邸和直隶总督府。
这些建筑早已被列为青岛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二、栈桥-极具历史价值作为八大关的起点,栈桥是青岛海滨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于1892年,这座木制石桥曾是德国统治时期重要的船舶运输码头。
如今,栈桥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闹的游览景点,桥上设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远眺海滩和市区的美景。
三、德国领事官邸-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走进德国领事官邸,你会被它那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所折服。
建筑采用立面对称、尖顶装饰和飘窗等元素,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美感。
它是德国殖民者在青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八大关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
四、英国领事街-浪漫的街道风情沿着英国领事街漫步,仿佛身临英国小镇。
这条街以其洋派建筑风格而闻名,建筑外墙多采用红砖和白色装饰,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街道两旁的建筑屋顶修剪整齐,墙上常常挂有蔷薇花等植物,更增添了街道的浪漫气息。
五、法租界-法式的浪漫风情法租界是八大关中唯一的法国殖民地遗址,这里保留了许多法式建筑的特色。
例如法国市政厅和法国领事官邸,建筑风格独特,给人一种法国古典浪漫的感受。
此外,在法租界还能找到欧式花园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让人仿佛置身于法国的小镇中。
六、日本热带馆-东方与西方的交融日本热带馆是八大关中一座特别的建筑,它结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建筑特点包括曲线屋顶、汉白玉和黑旗石等材料的运用,使得整座建筑如同一座东方宫殿,独具魅力。
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青岛——八关山八关山位于小鱼山的北面,海洋大学的东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聚集的地方。
八关山历史上曾叫“万年山”和“定庵山” 1891年以前的青岛时称胶澳,由沿海的十几个小渔村组成。
它们隶属于即墨县仁化乡。
八关山一带属于青岛村管辖。
历史记住这一天,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同意在胶澳设防。
此为青岛建置之始,一个海滨渔村,成为军事重镇地。
在八关山麓建造的广武中营和崇武中营,位置分别是鱼山之北(今海大南部鱼山路操场一带)和八关山西北部(今海大北部五校门一带)。
这是在海洋大学校园土地上第一次出现的建筑物。
当然这些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
我们只能从仅存的几张老照片上目睹这些建筑的影子。
八关山名字起于何时,因何而起,无从考证。
历史上曾叫过“万年山”和“定庵山”。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将德国的俾斯麦兵营作为万年兵营,遂兵营附近之山,被称为“万年山”。
八关山,也许有些青岛人也没太听说过。
它位于青岛海洋大学东侧、小鱼山的北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带曾是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聚集的地方。
我为了解八关山专程爬过几次,山顶海拔82。
4米,树木丛生,山顶除了有海大蓝色墙壁教学研究楼外,当时还有些地瓜秧田地,周围环境杂草遍布显得比较荒凉。
海大依山傍海而建。
这海自不必多说,而这山正是海大小鱼山校区所依的八关山。
相信有不少人都已爬过它了,不知你对它的印象如何?也许,比起青岛其他的景点来,它不够美,不够高,甚至于名气也不大。
那么,你就因此轻视它了吗?我想这也是不应该的。
八关山还是有着它的历史文化渊源的。
其范围大致在沿福山支路、福山路、鱼山路、大学路、红岛路、齐河路、延安一路、南海路、汇泉路至海边一带。
早在19世纪末,德国侵略者占领青岛后,即在八关山北麓辟建“俾斯麦兵营”。
现中国海洋大学内的水产馆、海洋馆和地质馆等建筑,即当时旧物。
1914年,在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期间,日本人在八关山南麓兴建了一所“青岛中学”,俗称“日本中学”。
青岛八大关西式建筑的历史遗迹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以其独特的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名。
其中,八大关是青岛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该城市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大关以其西式建筑而闻名,这些建筑物见证了青岛过去的辉煌和洋人的足迹。
本文将介绍八大关西式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独特之处。
青岛的西式建筑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德国人开始在这里建造建筑物。
八大关的西式建筑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们展示了德国建筑风格的特点。
这些建筑物包括别墅、官邸、教堂和商业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在八大关的西式建筑中,最著名的是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曾在青岛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
这座建筑是典型的德国风格,具有浓厚的欧洲风情。
它是青岛历史遗迹的重要象征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
除了毛泽东旧居,八大关的西式建筑还包括蕃茄红楼、浸锁园、德国总督府等。
这些建筑物在外观和内部装饰上都保留了德国建筑的特征,展示了德国人在青岛的建筑才华。
走在八大关的街道上,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德国小镇,这种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这些西式建筑的保存状态良好,部分建筑已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确保这些历史遗迹得以保留并向公众开放。
游客可以自由漫步在八大关的街道上,欣赏这些古老建筑的壮丽风貌。
八大关的西式建筑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象征。
它们反映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成为青岛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建筑物还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和欣赏的机会。
总的来说,青岛八大关的西式建筑是该城市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德国风格和独特的历史意义而受到赞赏和保护。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建筑物,了解青岛的历史和文化,并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青岛的八大关西式建筑是必游之地,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自动播放;背景音乐《腾格尔-我热恋的故乡》青岛八大关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有八条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待街道(山海关、嘉峪关、武胜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紫荆关、正阳关),故称“八大关‘,实另有函谷关、临淮关两街。
八大关内的建筑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是中外闻名的度假疗养胜地和风景游览区。
百年来,国内许多政治家、名人到过这里,为八大关增添了许多迷人色彩,留下许多名人轶闻。
青岛的老照片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欧陆风韵的城市风貌。
中山路、湖北路路口的旧照片中山路、湖北路路口右边是水师饭店,主体尚存,细节变动很大,左边露出的半个塔楼是中山路邮电局,我上高中的时候还在,经常去临中山路一面那个大窗户买杂志,印象很深刻。
后来拆除盖了百盛.中山路、湖南路路口的旧照片中山路、湖南路路口和很多德式建筑一样,这座建筑上精致的塔楼也没了,据记载是被日本人拆掉的象海信金座这样“欧陆风情”的粗制滥造在青岛越来越多了为青岛历史上较优秀的办公类建筑,位于中山路216号,建于1914至1922年间,原为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江苏路12号建于上世纪初的这座住宅楼最初的住户有人考证是德国总督的副官,所以又叫“二提督楼“。
它的外立面非常复杂,错落有致。
红橙相间的色调更像一座卡通建筑。
1949年后直至现在,为检察院办公地点。
青岛太平角一路1号,西班牙式建筑。
是八大关别墅区最美的建筑之一。
龙口路上的老房子八大关别墅八大关别墅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邻汇泉湾,南接太帄湾,最初因有8条以关隘命名的路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这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称“八大关”(现已增到十条),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青岛八大关,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其中不乏一些名人的故居,也有一些被改造成酒店或咖啡馆的老房子。
那么,青岛八大关的房子都是什么人住着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老房子被改造成了酒店或咖啡馆。
比如,位于八大关中心的“中华大饭店”,是一座建于1932年的西式建筑,曾经是青岛市的办公场所,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豪华酒店。
还有位于八大关南端的“假日酒店”,这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曾经是日本总领事馆,现在则被改造成了一家高档酒店。
还有许多小型的咖啡馆和旅店,这些都是老房子的新生命,为八大关增添了一份浪漫和文艺的气息。
八大关也是名人故居的聚集地。
比如,位于芝罘路的“宋庆龄故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女权主义者、教育家宋庆龄的故居,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纪念馆。
还有位于江苏路的“鲁迅故居”,这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在也是一座纪念馆。
还有一些名人故居被改造成了博物馆或文化中心,比如位于湛山路的“徐悲鸿纪念馆”,这是纪念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地方,现在展示了徐悲鸿的艺术作品和生平事迹。
八大关也是一些富豪和名流的居住地。
在八大关的一些豪宅里,住着一些富有的商人、政治家和名流。
比如,位于江苏路的“万国公馆”,是一座建于1924年的西式建筑,曾经是美国大使馆的办公场所,现在则是一些富豪的私人住宅。
还有一些豪宅被改造成了高档公寓,比如位于芝罘路的“八大关公寓”,这是一座建于1929年的豪宅,现在已经改造成了一些高档公寓。
青岛八大关的房子,既有历史悠久的名人故居,也有被改造成酒店和咖啡馆的老房子,还有一些富豪和名流的豪宅。
这些房子不仅仅是一些建筑物,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体现,它们见证了青岛的历史和文化,也为青岛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青岛八大关的房子,是青岛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人们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自动播放;背景音乐《腾格尔-我热恋的故乡》青岛八大关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有八条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待街道(山海关、嘉峪关、武胜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紫荆关、正阳关),故称“八大关‘,实另有函谷关、临淮关两街。
八大关内的建筑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是中外闻名的度假疗养胜地和风景游览区。
百年来,国内许多政治家、名人到过这里,为八大关增添了许多迷人色彩,留下许多名人轶闻。
青岛的老照片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欧陆风韵的城市风貌。
中山路、湖北路路口的旧照片中山路、湖北路路口右边是水师饭店,主体尚存,细节变动很大,左边露出的半个塔楼是中山路邮电局,我上高中的时候还在,经常去临中山路一面那个大窗户买杂志,印象很深刻。
后来拆除盖了百盛.中山路、湖南路路口的旧照片中山路、湖南路路口和很多德式建筑一样,这座建筑上精致的塔楼也没了,据记载是被日本人拆掉的象海信金座这样“欧陆风情”的粗制滥造在青岛越来越多了为青岛历史上较优秀的办公类建筑,位于中山路216号,建于1914至1922年间,原为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江苏路12号建于上世纪初的这座住宅楼最初的住户有人考证是德国总督的副官,所以又叫“二提督楼“。
它的外立面非常复杂,错落有致。
红橙相间的色调更像一座卡通建筑。
1949年后直至现在,为检察院办公地点。
青岛太平角一路1号,西班牙式建筑。
是八大关别墅区最美的建筑之一。
龙口路上的老房子八大关别墅八大关别墅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邻汇泉湾,南接太帄湾,最初因有8条以关隘命名的路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这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称“八大关”(现已增到十条),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青岛蝴蝶楼简介青岛蝴蝶楼是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雪峰路59号的一处古典风格建筑,坐落在青岛市市南区的老城区内。
它是青岛市的文化遗产,也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区。
蝴蝶楼最初建于20世纪初,经过数次修缮后,现在已经成为一座风格独特、具有浓郁欧洲古典风情的建筑。
蝴蝶楼的外形极其精美,是一座白色的七层楼房,它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窗户和装饰,而且每一层楼的装饰和风格都各不相同。
整个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显得雍容华贵。
在蝴蝶楼墙壁上的花瓶和雕塑等装饰,以及楼顶上的大型钟表也给这座建筑增添了不少的亮点。
蝴蝶楼的内部装饰也是十分精致,楼内的大厅、餐厅、会议室等区域均采用优质木材、石材、瓷砖等材料精心打造。
其中大厅的天花板装饰尤为别致,好像观看彩色玻璃制成的绚丽蝴蝶在翩翩起舞。
蝴蝶楼原来是一家旅馆,它的名字来源于建筑外形有些像蝴蝶翅膀在翩翩起舞,同时也是因该建筑形象十分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除了历史和艺术价值,蝴蝶楼还是诸多知名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各种盛大活动也经常在蝴蝶楼上演,包括婚礼、商务会议、文艺晚会以及时装周等等。
作为青岛市的文化遗产,蝴蝶楼不仅代表了青岛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市南区独具的欧式文化特色。
向来以海滨、啤酒、金沙滩为著名旅游卖点的青岛市南区,也因蝴蝶楼的存在,而成为了国内首选的一流旅游胜地之一。
通过对蝴蝶楼的深度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蝴蝶楼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一段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美丽传说。
站在蝴蝶楼的阳台上,你可以俯瞰青岛市区沿海美景,犹如蝴蝶盘旋在青岛市上空一般美丽。
同时,青岛蝴蝶楼是全国各地旅游者插上蝉翼,飞向青岛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之一。
总之,青岛蝴蝶楼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景点之一,青岛的浪漫之都非常适合情侣,新人和有文化追求的游客前来一游。
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它优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和伟大的历史,这都是让人不可错过的。
青岛的标志性建筑青岛,这座位于山东半岛的城市,以其迷人的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除了青岛啤酒和美丽的海滩,这座城市还有许多标志性建筑,象征着其繁荣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带您一起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迎宾馆”。
这座建筑位于石老人公园附近,是青岛最早的欧式建筑之一。
迎宾馆建于1893年,是当时德国殖民者的行宫。
这座建筑拥有独特的德国建筑风格,其外墙由青岛当地的花岗石砌成。
迎宾馆的立面上还镶嵌着德国的历史人物雕像,如浮雕凯撒大帝和歌德等。
迎宾馆的精美外观和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青岛重要的旅游景点。
除了迎宾馆,青岛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八大关”。
八大关是指青岛的八条历史名街,因其位于青岛何厚桑旧居周围而得名。
这些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呈现出德国风格建筑的特点。
这些建筑精美而独特,保存完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沿着八大关散步,人们可以欣赏到青岛独特的历史风貌,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融合。
青岛另一座著名的建筑是“崂山”。
崂山是青岛的象征,被誉为“东方瑞士”。
这座山位于青岛市区以东,海拔约为1133米,是青岛市最高的山。
崂山以其险峻的山峰和独特的自然美景而闻名,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
此外,崂山还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碧霞湖、太清宫等。
登上崂山,人们可以俯瞰整个青岛市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青岛的著名建筑之一还包括“青岛大剧院”。
这座建筑位于山东路上,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殿堂。
青岛大剧院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达5.2万平方米。
建筑外观灵感来自石老人,呈现出船帆状的设计。
这座建筑不仅是青岛重要的文化场馆,还是举办国内外大型演出和活动的首选地点。
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音乐会、舞台剧和芭蕾舞等精彩演出。
除了上述建筑,青岛还有许多其他标志性建筑,如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青岛奥帆中心等。
这些建筑都是青岛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展示了城市的现代化与先进性。
青岛最值得看的六大老建筑青岛最值得看的六大老建筑元旦去青岛哪些地方游玩呢?众所周知,青岛是一个空气很好,生活节奏比较慢的滨海城市,其长长的海岸线也别有一番它的魅力。
青岛八大关、花石楼,蒋介石旧居、迎宾馆、德国监狱等这些地方也是值得去看看的。
接下来,店铺就向大家介绍青岛元旦旅游攻略以及青岛最值得看的六大老建筑吧!青岛元旦旅游攻略青岛八大关青岛八大关汇聚了众多的各国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
八大关的妙处,不仅是那些别有异国风情的建筑分布于其中,静谧如歌的小路会让你在蜿蜒曲回中忘记尘世与喧嚣。
这里在秋冬两季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花石楼—蒋介石旧居如果说八大关是青岛的经典,那么花石楼则是八大关的精华。
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融合的佳品,将希腊与罗马式风格以及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兼收并蓄,蒋介石、陈毅等曾经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曾经暂居于此,三面临海,登上露台俯瞰青岛的红瓦绿树,怎一个惬意了得!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青岛黄海路18号门票:5.00元开放时间:08:00-18:00迎宾馆—少有的德国建筑如果在青岛时间够多那么建议来这里看一看,迎宾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德式建筑不仅漂亮,保存至今也很难得,据说在德国这样的建筑都已经不多了。
迎宾馆外面像个古堡,内部其实是木质结构的,很有年代感,这也符合它几次易主的沧桑变化。
Ps:迎宾馆旁边可以小爬一下信号山,此山能看青岛城区">老城区的全景,真的非常美!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老城区—洒满怀旧的时光青岛的老街大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德国殖民者的进驻逐渐形成的,装满了欧式建筑,走在恒山路、鱼山路、福山路一带,看似有些破旧的街道,却散发着青岛独有的风韵,而猛然一回头,或许你就与某位名人的旧居插肩而过了。
德国监狱—世界不多见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是一座集古堡式监狱建筑群、司法大队建筑为一体的特色博物馆,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殖民监狱旧址之一。
栈桥是青岛的标志,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修建的是供海军码头使用的木桥。
1931年改建,栈桥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全长440米,宽10米。
栈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三角形防波堤,呈“个”形,以减弱风浪的冲击。
最南端处筑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八角亭——回澜阁,装饰华丽,可登临远眺。
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
1984年、1998年,在保持栈桥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对栈桥进行了两次全面整修。
如今,整修后由花岗岩砌造的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12对桥灯亭亭而立,整个桥体焕然一新。
1号:青岛市人民会堂5号青岛市行政中心广场建筑群6号海尔集团——海尔中心大楼7号青岛广播电视塔9号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11号青岛市博物馆14号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青岛)16号青岛市图书馆17号青岛国际金融中心20号青岛国际机场航站楼21号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办公楼22号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23号青岛极地海洋世界26号第29届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28号青岛火车站30号卓亭广场关于青岛的建筑堪与青岛自然风光并提的青岛建筑,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今天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旅游新宠。
十九世纪末开埠的青岛,其建筑先后受到欧美、日本等多国文化的影响。
建筑界人士介绍,青岛的建筑有24个国家的艺术风格,青岛对那些有保留价值的老房子都努力地保留了下来并进行着精心的呵护。
青岛小鱼山一带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文化区,这个区域里的建筑多是小巧的两层建筑,近来,这里的一些路口上挂出了介绍20处文化名人故居现址的牌子,并标有清晰的导示图。
这些文化名人包括老舍、沈从文、闻一多、康有为、梁实秋和童第周、赫崇本、毛汉礼等科学家。
这些大都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除部分修复向游人开放外,不少依然是在使用中的民居。
青岛八大关历史建筑的风情街区青岛是一座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的城市,而青岛八大关历史建筑则是这座城市的瑰宝所在。
这些历史建筑座落在青岛市市南区的八大关风景区内,是青岛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游客们探索青岛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目的地。
一、毓璜顶毓璜顶是青岛八大关的核心景点之一,位于大石老道山顶。
这座历史建筑由德国建筑师所设计,在1897年至1898年间建成。
毓璜顶是一座典型的德国风格城堡,建筑宏伟典雅,内部装饰精美。
从城堡的顶层,我们可以俯瞰整个青岛市区以及壮观的海景,尤其是美丽的栈桥,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
二、石老人石老人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八大关历史建筑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这座历史建筑建于1900年,由德国建筑师所设计。
石老人的形象以碧海蓝天下的青岛市长海峡的一个巨岩为原型,造型独特、雄伟壮观。
石老人所在的公园内还有众多的花坛、绿地和休闲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德国总督府德国总督府是八大关历史建筑中的一颗明珠,也是青岛最大的历史建筑之一。
总督府是青岛八大关区域内的最高建筑物,建立于1901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
总督府气势恢宏,外观金碧辉煌,内部则充满欧洲宫廷风格的装饰。
如今,总督府已经成为一座博物馆,展示着当年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德国传统艺术。
四、法租界在八大关风景区内,还有一片奢华的法租界建筑群。
这些建筑建于20世纪初期的法式建筑,包含了别墅、公馆和商业楼宇。
法租界的建筑设计充满了欧洲风情,带有法国浪漫主义的氛围。
漫步在法租界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过去的时代,领略了浓郁的欧洲风情。
五、德国风情街在青岛八大关风景区还有一条著名的德国风情街。
这是一条仿照德国小镇而建的商业街区,街道两旁建筑保持了德国风格的外观,给人一种置身于德国的错觉。
德国风情街上有各式各样的商店、咖啡馆和餐厅,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德国啤酒和美食,并购买到精美的纪念品。
六、栈桥栈桥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八大关风景区南端。
青岛藏着一片百年里院,那里留存着记忆中的市井生活相比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西安的窑洞,在青岛,能代表与众不同“青岛特色”的标志性民居老建筑,非里院莫属。
青岛的里院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和西方商住式公寓楼房的建筑特点,依路而建的里院建筑,其外部轮廓由城市街道走向决定,或规整统一,或错落有序,或是多个图形的组合,与街区形状融为一体。
里院通常不是很高,大多是两三层的小楼,楼上住人,楼下是小商铺,拱形门直通院子,院内是天井式的院落,建筑的水泥墙用红色的木质结构支撑着。
错乱的电线、高高低低挂满衣服的晾衣绳布满里院的上空。
每个里院都有着吉祥的名字,比如“广兴里”、“平康里”、“积善里”等等,象征着敦亲睦邻的里院生活。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吃过晚饭,在将暗未暗的黄昏中邻居们围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们楼上楼下一阵乱跑,欢笑声在院落中回荡。
曾经居住在里院的老人们总是说:“以前在外面说谁跟谁是一个院子里的,那关系肯定亲,因为我们是一个大院的”。
最美妙的邻里关系大概就像这样吧。
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青岛里院,是老青岛最普遍的民居形式,直到现在,老城区中仍留存在大量里院,这里不仅是100多年来青岛人赖以栖息的住所,还形成了独特的青岛里院文化。
要说这里院文化是什么,归根结底,大概就是里院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和衷共济的风格了。
它是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种区域文化传统,更是独特的本土城市记忆样本。
里院的生活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给青岛人的生活记忆里镀上了极其特殊的、难以忘怀的光泽,它直接影响了里院居民的思维、情感、行为和处世方式,进而引导和带动了青岛地域人文特征的形成和完善,并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
有人说,旧里院不仅是老青岛人避风挡雨的居所,更是青岛历史的见证。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着一百多年前雨水的味道。
拭去里院的浮尘,倾心捕捉里院的一草一木,哪怕半挂在空中腐朽的木制门窗,也能寻觅到里院那被人向往的平静生活。
那些合围小院、红木楼梯、六格玻璃窗、街边商铺,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朝鲜银行
基督教堂
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军队在小青岛码头耀武扬威。
新华社发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1947年6月拍摄的青岛老城区风貌,高处建筑为圣弥爱尔大教堂。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1949年前,深受压迫和剥削的青岛港码头工人,干着“铁锨不离手,杠棒不离肩”的繁重劳动。
这是工人们抬着
二三百斤重的大筐往船上装货。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这是庆祝解放的游行彩车经过市政府门前。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图为在市政府门前举行的庆功检阅大会。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左图:1956年9月5日拍摄的青岛市主要商业区——中山路(资料照片)。
右图:青岛市近年来加强了对老旧建筑的翻新和保护,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让现今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貌新华社记者李紫恒2009年8月3日摄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青岛市近年来加强了对老旧建筑的翻新和保护,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西部老城区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
貌。
新华社记者8月3日李紫恒摄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这是青岛老市政府大楼,现在是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地,仍然保持着原来建筑的风貌新华社记
者李紫恒8月3日摄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游客在位于小青岛的海军博物馆内排队参观我军第一代常规潜艇。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4月19日摄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2008年青岛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跻身世界十大良港。
图为正在作业的青岛港前湾三期集装箱码
头。
新华社发闫军2005年3月10日摄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2008年9月2日,残奥会火炬传递的帆船即将到达终点站——青岛五四广场。
当日,北京残奥会圣火在青岛进
行传递。
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2008年9月20日,青岛市举行健康健步跑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近万市民参与。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1949年6月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宣布青岛解放。
这座经历了
无数次外强侵略的海滨小城,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青岛市本着“不拆老的,发展新的”的原则,拉开了开发东部建设“大青
岛”的序幕,青岛进入快速发展期。
60年后的青岛,已成为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800万青岛人民安
居乐业的家园。
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我们
已经清晰看到了一个向着未来扬帆起航的青岛!
八大关
小鱼山是青岛离海最近的一座山,海拔只有60米,面积2.5公顷,山虽不高却能看青岛前海全景.山上建有三层八角的览潮阁,东西各有一亭,连接阁与亭的曲廊壁上镶嵌壁画《八仙过海》和《蒲松龄宇宙》等壁画。
小鱼山正门
门牌上是福山支路24号
刻有鱼形的半扇朱漆山门
鱼形装饰的廊窗
小鱼山的山标比较有特色。
仔细看一下,这个圆形图案中包括了“小”、“鱼”、“山”三个字。
拥翠亭
碧波亭
高18米三层八角阁——览潮阁。
可观赏潮起潮落的壮观海景。
绕阁一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青岛风貌
远处探入海中的东海国际大厦
汇泉建筑
那座有三个红球的山是“信号山”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远处的尖塔是“青岛电视塔”,电视塔建在“太平山”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概括青岛的最经典的一句话
鲁迅公园
远观第一海水浴场
览潮阁是1984年建成的,所以一进门地面上就是铜镶的“1984”几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