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的护理【通用】.doc
- 格式:doc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5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肱骨骨折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踝、肱骨内上髁。
其中以前三者为多,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
【护理常规】1.术前(1)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3)体位改变: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4)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备患侧上肢及腋窝皮肤,剪指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 8h,禁饮4h。
(5)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圭2.术后(1)术后体位:患者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时患肢与心脏平行。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切口疼痛及渗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4)鼓励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坐位或下地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屈肘或呈9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及水肿。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指、手腕、肘部及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5)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活动,下地活动时避免患肢碰撞,患肢可用前臂吊带保护。
2.饮食指导初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恢复期为高蛋白质、高热量及高营养饮食。
3.用药指导骨折后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须适当给予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4.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腕、肘关节屈伸、用力握拳;指导患者做肩关节的活动,肩外展、旋转活动,防止肩关节内固定过久而功能受限;严禁提重物,做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cm到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好发于骨干中部,上部最少。
肱骨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一)病因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
直接暴力是造成肱骨干骨折的常见原因,如打击伤、机械挤压伤等,骨折多在肱骨中上段,呈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如摔倒时手或肘部着地,骨折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骨折断端易刺插肌肉而影响复位。
旋转暴力如投手榴弹、掰手腕等引起者多可引起螺旋骨折,典型损伤多发生在中下1/3交界处。
(二)骨折分型肱骨干骨折的分型没有被广泛的认同,1987年 Muller提出AO/ASIF骨折分类,这种分类既能够了解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为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评定提供了一个共同标准。
1.A简单骨折A1 螺旋形骨折,A2斜形≥30°骨折,A3横形≤30°骨折。
2.B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骨折,B2斜楔形骨折,B3粉碎楔形骨折。
3.C复杂骨折C1螺旋粉碎骨折,C2多段骨折,C3不规则粉碎骨折。
(三)临床表现肱骨干骨折的患者外伤后见局部肿胀、疼痛、成角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无移位的肱骨干骨折局部往往无异常活动和明显的疼痛,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手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展和手背、虎口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四)诊断X线下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X线片内应包括肩关节及肘关节,以排除关节内的骨折及脱位。
由于肱骨干骨折系高能撞击所致,有时会伴其他部位损伤,因此须检查全身情况,警惕软组织损伤的可能,还应常规检査上肢神经功能及肱动脉有无损伤。
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行CT或MRI检査,以便进一步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五)治疗1.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肱骨干骨折经过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骨折类型、移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适用于肱骨干各种类型的骨折。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术后疼痛:肱骨骨折术后常伴有术后疼痛。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疼痛情况:及时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及位置,并记录疼痛评分;-使用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止痛片等;-应用冷敷或热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提供舒适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感到舒适。
2.感染:术后的创口容易感染,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无菌纱布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定期更换敷料;-禁止患者抓搔创面:避免引入细菌,提醒患者勿抓搔创面;-使用消毒液:根据医嘱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保持创面无菌状态;-观察炎症表现:注意观察创面周围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炎症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3.创面管理:对肱骨骨折术后的创面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创面伤口的观察: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并记录;-创面敷料的更换: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创面敷料,保持创面干净;-确保创面通气:使用合适的敷料和固定方法,确保创面通气,避免滋生细菌;-防止创面压迫:避免让患者用力压迫创面,以免造成创面感染。
4.功能恢复:肱骨骨折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早期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如主动屈曲肘关节、手腕活动等;-建立正确姿势:指导患者建立正确姿势,尽量避免患肢受重力拉扯;-使用辅助工具:如使用手拿杖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应用功能训练器械:使用功能训练器械进行肱二头肌、三头肌等肌肉的恢复训练。
以上仅为肱骨骨折术后护理的一些重点问题及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的具体操作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肱骨骨折的护理肱骨骨折是肱骨的一种常见损伤类型,通常是由于直接的创伤或者间接的力量引起的。
骨折可能会引起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
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护理可预防潜在的并发症。
诊断如果怀疑肱骨骨折,医生通常会使用X射线来确认诊断。
其他可能需要进行的测试包括CT检查、MRI或骨扫描。
护理1. 疼痛管理骨折通常会引起明显的疼痛。
医生通常会给病人开一些止痛药来控制疼痛。
一般而言,非处方止痛药可控制轻度到中度的疼痛,而处方药通常用于严重的疼痛。
另外,病人可以尝试使用冰袋或热敷来缓解疼痛,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2. 保持身体部位稳定在确诊为肱骨骨折之后,医生通常会给病人戴上一支夹板或者石膏来固定伤口,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和疼痛。
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保持四肢的稳定状态。
3. 休息和康复肱骨骨折需要时间来愈合。
在休息期间,病人应避免承受重物和过度活动。
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或康复锻炼,帮助病人恢复肌肉、关节和身体的功能。
4. 饮食和营养在治疗期间,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可以加速康复。
病人应该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
5. 注意安全骨折可能会使病人更加容易受伤和失衡。
因此,在治疗期间,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安全。
可能需要避免使用梯子、高度等容易引起摔倒或碰撞的场所和活动。
肱骨骨折的护理需要时间和耐心,病人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情,治疗方案可能有所变化,因此,病人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以及医生的建议,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肱骨骨折是指上臂肱骨骨干发生断裂或受损的一种骨折类型。
为了有效地进行肱骨骨折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常规护理措施:1. 止痛管理: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止痛药物。
止痛管理: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止痛药物。
2. 固定和支撑:根据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决定使用石膏固定、外固定器或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来支撑骨折部位。
护理人员应确保固定装置的正确使用和调整。
固定和支撑:根据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决定使用石膏固定、外固定器或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来支撑骨折部位。
护理人员应确保固定装置的正确使用和调整。
3. 伤口和皮肤护理:定期检查骨折周围的皮肤和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膏或化学物质。
伤口和皮肤护理:定期检查骨折周围的皮肤和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膏或化学物质。
4.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护理人员应监督和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锻炼。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护理人员应监督和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锻炼。
5. 饮食和营养: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和维持整体健康。
饮食和营养: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和维持整体健康。
6. 定期复诊: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定期复诊: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请注意,以上是肱骨骨折护理的一般常规,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一、引言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肱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护理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2)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床上活动等。
2.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3. 肢体护理(1)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管、神经受压。
(2)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有皮肤发紫、温度降低、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5. 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1)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光等。
(3)术前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等。
三、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2. 肢体护理(1)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管、神经受压。
(2)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有皮肤发紫、温度降低、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协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肱骨骨折的护理肱骨骨折的分类: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2~3cm,肱骨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以老年人多见。
护理评估:1.有外伤史2.有骨折专有的体征3.肩部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但肩关节仍膨隆饱满4.X线片检查可见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护理措施:体位护理:尽量下床活动,卧床时抬高床头30度-45度,平卧位时在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放置,避免前驱或后驱或后伸。
外展架固定的护理:(1)维持外展固定的正确位置:肩关节外展70度,前屈30度,屈肘90度,随时予以调整和加固。
外展型骨折固定位于内收位,内收型骨折固定于外展位,防止已修复的骨折再移位。
告知患者定期X线复查,了解骨折端的位置变化情况,防止畸形愈合。
(2)外展架固定期间,鼓励患者锻炼,做手指的握拳、伸指练习。
(3)有明显不适,如疼痛、肿胀、麻木等其他症状时,立即通知医师,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肿胀的护理:(1)用物理疗法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损失早期(伤后3-5天)局部冷敷,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肿胀,晚期(5天后)热敷可以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
(2)如肢体肿胀伴有血液障碍,应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必要时拆开固定物,解除压迫。
术后观察:术后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及伤口有无出血、肿胀和疼痛情况。
功能锻炼: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者,当天就在三角巾内进行手指的握拳、屈伸联系及腕关节屈曲和背伸练习;伤后2-3周疼痛肿胀减轻后,做肩部前驱、后伸动作;还可以指导患者用健肢拖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胛骨外旋与内旋练习。
活动的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4-6周解除外固定,全面练习肩关节的活动,徒手练习以下动作。
(1)肩关节的环转运动(划圆圈::患者弯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做圆锥体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在水平面三划圆圈,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圈范围。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
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一、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情况。
3、评估肘部、腕部功能、手指感觉及肱动脉搏动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主要护理诊断1、肢体功能障碍:与骨折有关2、自理能力改变:与肢体骨折有关3、恐惧,焦虑: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创伤后疼痛有关。
5、潜在感染的可能:与开放手术有关。
6、肢端血循环障碍:可能与手术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知识有关三、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以敏捷的动作和温柔的语言抚慰患者,取得信任争取配合。
2、移动患者或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加重患者的疼痛。
3、观察局部血循环情况及手指活动情况,如有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立即汇报医生。
4、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5、体位 U型石膏托固定时可平卧,患肢易枕头垫起,保护复位的石膏不移动。
6、皮肤护理〔1〕每日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2〕定时改变体位,防止皮肤受压,引起压疮;〔3〕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7、功能锻炼〔1〕早中期、握拳、腕屈伸及主动耸肩等动作每日三次〔2〕晚期、去除固定后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
〔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应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及术后的相关考前须知,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手术。
2、同骨科术前护理3、病人入院后做必要检查4、患者术后功能锻炼5、吸烟患者术前戒烟〔三〕术后护理1、内固定术后,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身体平行,并减轻肿胀。
2、疼痛护理手术切口疼痛可用止痛剂。
肱骨骨折护理措施肱骨骨折是指上臂肱骨骨折断裂的情况,常见于运动或意外事故中。
对于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肱骨骨折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
一、保持休息和稳定肱骨骨折后,患者应尽量保持休息,避免过度运动或活动。
同时,为了稳定骨折部位,可以使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
固定后,患者应尽量避免碰触或移动骨折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二、疼痛管理肱骨骨折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
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
但在使用药物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冷热敷治疗冷热敷可以帮助减轻肱骨骨折后的肿胀和疼痛。
在最初的几天里,患者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
此后,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
但患者应注意,冷热敷的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四、饮食调理在康复期间,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
蛋白质是骨骼修复和恢复所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患者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此外,维生素D和钙也是骨骼健康的关键,患者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补充这些营养素。
最好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吸收和康复。
五、积极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肱骨骨折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格的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促进骨骼的康复。
六、注意个人卫生在康复期间,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以防感染。
患者可以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洗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
如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七、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肱骨骨折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并接受康复评估。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肱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休息和稳定、疼痛管理、冷热敷治疗、饮食调理、物理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
肱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引言肱骨骨折是指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在肱骨骨干、肱骨骨头或肱骨髁部。
患者通常在骨折部位感受到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等症状。
对于肱骨骨折的患者,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将有助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和骨骼愈合。
本文将探讨肱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一、疼痛缓解疼痛是肱骨骨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控制疼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常用的疼痛缓解措施:•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解热镇痛药或处方的镇痛剂。
•使用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选择冷敷还是热敷。
•提供适当的位置支撑,如使用枕头或抱枕,减轻患肢的重力压力。
•使用转移技术时要小心轻柔,避免加重疼痛。
二、功能恢复肱骨骨折后,患者常常面临功能恢复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帮助患者恢复肱骨功能的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等,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使用辅助工具,如袖珍助行器、患肢吊带等,以帮助患者保持平衡和行走能力。
•在康复阶段,可采取温和的物理治疗方法,如按摩、理疗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三、骨骼愈合骨折愈合是肱骨骨折护理的关键方面。
以下是一些促进骨骼愈合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等营养物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定期进行X光检查,以监测骨骼愈合的进程。
•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使用患肢,以保护骨折部位,减轻压力。
•提供适当的固定和支撑,如石膏绷带或外固定器,在骨骼愈合期间稳定骨折部位。
结论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和骨骼愈合是肱骨骨折护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护理操作,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和评估,以确保最佳护理效果。
一、引言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肱骨位于人体上肢,一旦发生骨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肱骨骨折固定术是治疗肱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护理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术后护理原则1. 严密观察病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局部症状及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保持舒适体位: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4.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5.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骨折愈合。
三、具体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疼痛管理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措施,如口服镇痛药物、局部冷敷等,减轻疼痛。
3.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
4. 功能锻炼(1)早期锻炼:术后1-2周,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肩关节外展、内收、旋转等,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2)中期锻炼:术后2-4周,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如肩关节上举、肘关节屈伸等,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晚期锻炼:术后4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全范围活动,如爬墙、打太极拳等,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5.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促进骨折愈合。
6. 生活护理(1)保持患肢抬高:术后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2)避免患肢负重:术后2-3个月内,避免患肢负重,防止骨折移位。
(3)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引言肱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较高。
手术治疗后,合理的术后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骨折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二、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确保患者安全。
2. 患肢护理(1)保持患肢位置:术后,患肢应保持中立位,避免过度外展或内收,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患者休息时,可用枕头或软垫支撑患肢,避免患肢受压。
(2)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患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可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术后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告知医生。
(2)预防感染: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4. 功能锻炼(1)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关节主被动活动,如肩关节、肘关节屈伸运动,预防关节僵硬。
(2)中期功能锻炼:术后2-4周,逐渐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加强肩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提高关节活动度。
(3)后期功能锻炼:术后4-6周,加强患肢肌肉力量训练,如握拳、抬臂等,提高上肢功能。
5. 饮食护理(1)保证营养摄入: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促进骨折愈合。
(2)适量补钙:鼓励患者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预防骨质疏松。
6. 心理护理(1)耐心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2)鼓励患者: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三、注意事项1. 术后观察期:患者术后需在观察室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评估患侧上臂有无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
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如各手指掌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直,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则提示合并桡神经损伤。
(3)评估患者肢体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4)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后患肢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疼痛。
2.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嘱患者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观察石膏周边皮肤情况,正确摆放肢体避免石膏断裂。
(3) 麻醉恢复后即可做患肢是上臂肌肉主动收缩活动,做握拳、伸指,但禁止做上臂旋
转活动。
术后2-3周练习屈腕、伸腕,肩关节的外展。
6-8周肩关节外旋活动运动、内旋、后伸运动、双臂轮转、手爬墙练习。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肱骨中段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行神经修复和血管重建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
术后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注意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心理护理:伴有桡神经损伤时,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神经将按每天1mm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短期内症状不明显,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吴**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肱骨骨折护理措施
肱骨骨折是由于肱骨(上臂骨)断裂引起的。
以下是肱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1. 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患肢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避免进一步损伤。
2. 前往医院救治,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将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3. 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止疼药物,可以缓解疼痛。
4. 冷敷:在骨折部位附近以冰袋或冷水湿毛巾进行冷敷,每次15至20分钟,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5. 保持干燥:确保骨折部位保持干燥,避免水分积聚,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饮食与营养: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饮食,以促进骨骼的愈合。
7.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患肢,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
8. 骨折康复:完成手术治疗后,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力量。
重要注意事项:
- 遵循医生的嘱咐,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对骨折处造成额外损伤。
- 建议患者戴上适当的支架或石膏固定,遵守固定的时间和方式。
- 定期复诊,接受康复治疗,以保证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恢复。
总之,肱骨骨折需要通过合理的固定、药物治疗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来帮助患者恢复。
肱骨骨折的护理肱骨骨折的分类: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2~3cm,肱骨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以老年人多见。
护理评估:1.有外伤史2.有骨折专有的体征3.肩部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但肩关节仍膨隆饱满4.X线片检查可见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护理措施:体位护理:尽量下床活动,卧床时抬高床头30度-45度,平卧位时在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放置,避免前驱或后驱或后伸。
外展架固定的护理:(1)维持外展固定的正确位置:肩关节外展70度,前屈30度,屈肘90度,随时予以调整和加固。
外展型骨折固定位于内收位,内收型骨折固定于外展位,防止已修复的骨折再移位。
告知患者定期X线复查,了解骨折端的位置变化情况,防止畸形愈合。
(2)外展架固定期间,鼓励患者锻炼,做手指的握拳、伸指练习。
(3)有明显不适,如疼痛、肿胀、麻木等其他症状时,立即通知医师,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肿胀的护理:(1)用物理疗法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损失早期(伤后3-5天)局部冷敷,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肿胀,晚期(5天后)热敷可以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
(2)如肢体肿胀伴有血液障碍,应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必要时拆开固定物,解除压迫。
术后观察:术后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及伤口有无出血、肿胀和疼痛情况。
功能锻炼: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者,当天就在三角巾内进行手指的握拳、屈伸联系及腕关节屈曲和背伸练习;伤后2-3周疼痛肿胀减轻后,做肩部前驱、后伸动作;还可以指导患者用健肢拖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胛骨外旋与内旋练习。
活动的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4-6周解除外固定,全面练习肩关节的活动,徒手练习以下动作。
(1)肩关节的环转运动(划圆圈::患者弯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做圆锥体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在水平面三划圆圈,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圈范围。
(2)肩内旋运动:降患侧手置于背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
(3)肩内收、外旋运动: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健侧耳朵。
(4)做手指爬墙动作练习肩外展、上举运动:患者面对侧身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到肩关节上举完全正确。
(5)滑轮:用健肢帮助患者侧肩做上举、外展、内旋活动。
(6)木棒:用健肢帮患侧肩外展、上举健康教育宣教:向患者讲清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即使手术复位再好,没有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也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功能锻炼的方法:根据骨折类型,是否脱位以及手术固定方法、牢固程度决定功能锻炼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手术后肩关节疼痛是影响患者早期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采用肌间沟置管法,间止痛泵导管埋入肌间沟内,利用止痛泵,减轻疼痛,以争取早期功能锻炼,此阶段主要行被动功能锻炼,当天指导并协助患肢的前屈、上举、外旋等被动活动,方法如下:1)患侧上臂靠近胸壁,屈肘90度做外展、上举动作,每个动作持续时间10秒钟,每日两次。
2)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可做钟摆样运动,每日2-3次。
3)术后2-3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内收、内旋锻炼,每日2~3次,每次20~30下,,此阶段持续4~6周。
(2)第二阶段:出院后的锻炼:开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X线片显示骨折端出现愈合迹象后,壳逐步增加三角肌及肩袖肌力,从等张收缩到抗阻力锻炼,循序渐进。
仰卧位世,进行前屈锻炼;站立位时前屈上举;利用橡皮带增加内、外旋锻炼;双手抱头,进行上肢外展、外旋锻炼。
(3)第三阶段:术后三个月开始,主要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
1)患者上肢依于墙上,手指在墙上从低向高爬动,用力加强前屈及上举活动,以伸展肩关节,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主动内旋,加强前屈锻炼,拉伸后关节,进行外旋、内旋、内收锻炼,加强力量训练。
外旋力量锻炼、前屈锻炼可加强抗阻力前屈锻炼,增加肩胛骨稳定性的锻炼。
逐步开始在器械帮助下行肩部力量锻炼。
肱骨干骨折概述:肱骨干骨折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指间的骨折。
约占全身骨折的3.5%,多见于青壮年。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评估1.有外伤史。
2.有骨折专有体征。
3.注意有无生机损伤的表现,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则出现垂腕畸形,伸掌指关节不能,拇指不能外展,手背桡侧皮肤感觉障碍。
4.x线片检查可见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措施体位护理:“U”形石膏托固定时可平卧,患侧肢体用垫枕垫起,保持未的骨折不移动。
悬垂石膏固定时只能取坐卧位或半卧位,维持其下垂牵引作用。
内固定术后,使用外展固定者,以半卧位为宜,平卧位时,可于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体平行,以减轻肿胀。
观察病情变化(1)旅游桡神经损伤者,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恢复的初试时间越早,其恢复快,效果越好。
(2)夹板或石膏固定着,早期应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功能锻炼(1)早期:1周内患肢上臂肌肉用力做主动收缩活动,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
做握拳、伸指、屈腕及主动耸肩动作10~20次,练习强度和频率以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度。
禁忌上臂的旋转活动,防止再移位。
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安装伸指及伸腕弹性牵引装置,使屈肌群能颈丛被动伸展。
用橡皮筋牵拉掌指关节,进行手指的主动屈曲活动。
(2)中期:第2~3周开始主动的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活动量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1)悬吊患肢:站立位上体向健侧侧屈、前倾30度,患肢在三角巾胸前悬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钟,做5~10次。
2)伸、屈肩、肘关节:健手握住患侧腕部,示患肢向前伸展,在屈肘,后伸上臂。
3)旋转肘关节。
4)双臂上举运动:两手置于胸前,十指相扣,屈肘45度,用健肢带动患肢,先使肘屈曲120度,双上臂同时上举,在缓慢返回原处。
(3)后期:4周后左肩关节的全面运动并加大活动量。
1)肩外展、内旋、后伸运动(反臂摸腰);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
2)肩外展、内旋运动(举臂摸头);用患侧手触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去触摸对侧耳朵及枕部。
3)双臂轮转: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得到锻炼。
4)手爬墙练习。
肱骨骨干骨折的健康教育1.肱骨干骨折的复位要求较其他部位骨折低,遗留20度以内的向前成角和30度以内的向外成交畸形并不影响功能:斜行骨折愈合即使右缩短2.5cm,也会发现明显的异常。
应先按患者及家属讲解明确,以减轻心理负担。
2.肱骨干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周期长,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及早悲观的情形。
可介绍治疗措施,对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予以重视,并以此激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3.悬吊石膏固定等患者2周内不能平卧,只能取坐位或半卧位。
并向患者讲解该题为的治疗意义。
4.骨折固定后立即指导患者进行上臂肌的早期舒缩活动,可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压力,有利于愈合。
5.出院指导:(1)伴桡神经损伤者,口服硬要神经药物并配合理疗1~2个月。
(2)继续行功能锻炼。
骨折四周内,严谨做上臂旋转活动。
外固定接触后,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3)复查指针及时间:“U”形石膏固定的患者,在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会松动,应来院复诊;悬吊石膏固定两周后来院更换长臂石膏托,维持固定六周左右后再拆除石膏,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移位或愈合情况,伴桡神经损伤者,并定期复查肌电图,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远端呈前后扁平状,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指间仅未一薄层骨质,此处追日发生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1%,占肘部骨折的50%~60%,多见于5-12岁儿童,肱骨远段骨垢的纵轴予肱骨干形成30度~50度前倾角,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前臂与上臂指间呈10度到20度外翻,为正常的提携角,骨折愈合后常出现肘内翻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正。
肱骨髁上骨折的措施体位护理:行长石膏托固定后,平卧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胸前。
行尺骨鹰嘴持续骨牵引治疗时,应取平卧位适当支撑患肢,减少疲劳感。
并发症的护理(1)骨筋膜室综合症:是由于固定过紧或肢体高度肿胀而致骨筋膜室内高压,前臂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
当患儿啼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是否有"5P"征的征象。
1)剧烈疼痛继之无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
如至晚期,缺血严重,神经麻痹即转为无痛。
2)苍白或发绀3)肌肉麻痹: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手指时疼痛加剧。
4)感觉异常:患肢出现套状感觉减退或消失。
5)无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松开所有包扎的石膏、绑带和敷料,并立即报告医生,紧急手术切开减压。
(2)肘内翻畸形:是由于骨折固定不良、远折端内旋、两断端形成交叉、远端受重力印象向内倾斜而形成。
在护理上应保持有效的固定,如伸直尺偏型骨折,应维持屈肘90度、前臂旋前位固定,动态观察,若发现有尺偏时,立即纠正。
(3)肘关节僵直:是由于过度的被动钱啦和反复被动活动引起的。
因此,在行尺骨鹰嘴牵引时,不要随意增加牵引重量,严格把握牵引时限;肘关节功能锻炼时,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方法力求简单,使患者易于学习和坚持。
(1)复位及固定当日开始做握拳、屈伸手指练习。
第二天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患肢三角巾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
一周后增加肩部主动联系,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三周后去除固定,主动进行肘关节屈、伸练习,前臂旋前和旋后练习。
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
禁止被动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避免形成骨化性肌炎。
术后维持有效的固定经常观察患者,查看固定位置有无变动,有无局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于功能位置。
如果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影响桡动脉正常搏动,应适当降肘关节伸直后在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的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1)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骨折易于愈合,即使复位不理想,与肘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畸形,可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
应向患者即家长讲明,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
(2)向患儿及家长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引起重视。
反复示范并讲解功能锻炼的动作要领,直到家长和患者学会为止,知道家长督促并帮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以免引起再度损伤或发生骨化性肌炎,加重肘关节僵硬。
术后健康教育(1)向患儿强调关节固定的重要性和管不固定的危害,使其自觉地维护有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