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镇用水量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529.50 KB
- 文档页数:41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The standard of water quantity for city's residential use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31-2002,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9月16日1总则1.0.1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促进城市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地制定居民用水价格,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
各地在制定本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地方标准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的确定,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市居民city's residential在城市中有固定居住地、非经常流动、相对稳定地在某地居住的自然人。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water for city's residential use指使用公共供水设施或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的,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用水。
日用水量water quantity of per day,per person每个居民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的标准值。
3用水量标准3.0.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应符合表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B城用水量计算和分析(A城最高日用水量计算表见附件一)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1)居民综合生活用水该城市为中小型城市,人口仅18万,城市分区为二区,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22页附表2(b),取最高日用水定额为200L/cap·d。
由任务书可知,该城城区居民人口为18万。
故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m3/d)(2)工业区职工生活用水量计算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0L/cap·d,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50L/cap·d。
故工业区1:高温车间:(m3/d)一般车间:(m3/d)工业区2:高温车间:(m3/d)一般车间:(m3/d)(3)工业区职工淋浴用水量计算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522-523页附表2,高温车间淋浴用水量取60L/cap·班,一般车间淋浴用水量取40L/cap·班。
本次设计中工厂的上班制度是三班制,所以选取每班中的一个时段作为上一班员工洗澡的时间,即0-1,8-9,16-17,则淋浴用水总量计算如下:工厂区1为:(m3/d)工厂区2为:(m3/d)(4)工业区生产用水量计算由任务书可知,工业区1的生产用水量为1.6万(m3/d),工业区2的生产用水量为1.8万(m3/d)。
(5)工业区工厂村生活用水计算由任务书可知,工业区1的工厂村人口为1.0万,工厂区2的工厂村人口为0.6万。
故工厂区1的工厂村生活用水为:(m3/d)工厂区2的工厂村生活用水为:(m3/d)(6)浇洒道路用水量计算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12页,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1.5L,取1.5L。
故该城浇洒道路用水量为:(m3/d)(7)绿化用水量计算查《给水工程》(第四版)第12页,大面积绿化用水可采用1.5-2.0L/(d·m2),由于该市的绿化面积较大,故选用1.5L。
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城市综合用水量是城市供水规划计划所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它
是衡量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涉
及到城市各行各业的用水情况,它主要取决于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
计算城市综合用水量的方法通常利用用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计
算公式为:
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
其中,生活用水量包括水厂提供给城市居民用水、城市间分配的
农业用水和城市定期内提供给城市绿化灌溉的用水量,这些用水量通
常作为城市营养水源的消耗量进行统计,也包括从城市水网供应给建
筑物内部使用的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包括工业类别、工业企业类型、产品类别和其他副产
品类别用水量,具体项目包括:非煤矿山行业用水量、制造业用水量、能源行业用水量、建筑业用水量、服务业用水量等。
通常,这些用水
量将根据不同行业的用水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了解不同行业用水量的
大致分布情况和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用水量的重
要参考依据。
由此可见,城市综合用水量的计算不仅要准确统计每类用水量,
而且还应考虑各个用水类别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参数之间的综合效应。
在计算城市综合用水量时,要综合考虑城市水源的稳定性、水质情况、地表水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各个行业的用水量,综合分析各类用水量
的变化和趋势,以此有效控制和合理计划城市的营养水及其他用水量
的使用。
第一章绪论供水1.农村供水工程(供水系统)的组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2.给水系统的任务:从水源取水,按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3.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1)、农村供水用水点多且分散。
(2)、以提供生活饮用水为主。
(3)、供水性质单一,用水时间比城市集中,时变化系数大。
(4)、小型供水工程,对不间断供水的安全程度要求较低。
(5)、设计时限于经济等条件,一般不单独考虑消防用水。
(6)、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7)、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4.对水压的要求:一、二层各为10m与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水压增加4m。
消防用水的管网水压不应低于10m,如因条件所限,消防时管网最低压力不得低于7m。
5.农村供水工程的意义、现状和前景(p.10)6.给水系统是由保证城镇、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以一定方式组成的系统。
7.给水系统的组成(1)取水构筑物(2)水处理构筑物:常集中布置在水厂内(3)泵站(4)输水管(渠)和管网(5)调节构筑物:如高地水池、水塔和清水池8.给水系统的任务:从水源取水,按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然后将水输送至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9. 1、按水源种类: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2、按供水方式:重力供水、压力供水、混合供水等给水系统;3、按使用目的: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等系统;4、按服务对象:城市给水、工业给水、铁路给水等系统。
10.输配水系统: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
11.建筑物:一般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园林建筑等。
构筑物: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如:水塔、堤坝、栈桥、蓄水池等。
12.给水系统常见的布置形式:城市规划;城市地形;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
13.城镇给水按其用途分类:1、生活用水;2、生产用水;3、消防用水;4、市政用水第二章城镇用水量1.最高日用水量:在工程设计年限内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
安徽省城镇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理,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生产建设,保障人民生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供水事业由建设部门负责管理。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厂及其保护范围,由市、县建设部门会同水利、卫生、地质和公安等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划和划定,并制定具体保护和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第三条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资源的城市,当地政府应确定水资源管理部门,对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在城市规划区内,原则上由供水企业统一供水。
确需以地下水作自备水源的单位,应提出申请,经水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后,在指定地点,按批准的井径、井深和核定的水量进行钻井和开采,并装表计量,按国家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四条各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管理办法.对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用水大户,可以核定计划用水指标,节约的有奖,超计划用水的,按国家规定加价收费。
第五条制定自来水水价的原则是:生活用水,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生产和营业用水,按行业平均利润率原则制定。
水价的制定和调整,应严格按照物价管理权限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供水企业和接用自来水的企事业单位用户,凡有条件的,应当依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订立供用水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肃履行.第二章供水第七条兴建城镇供水工程,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建设供水工程的资金,可以由国家投资、地方筹集、银行贷款、受益单位自愿集资以及供水企业自筹等。
第八条供水企业应保证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
工业、科研、卫生等单位需要特殊水质的,由用水单位自行处理.第九条城镇供水水压应保证城镇多数楼房的供水需要;城镇边缘地区的水压一般应不低于10米水柱。
高层建筑、局部高地、远离市区以及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自行加压或设置储水设施。
要求供水企业单独加压的,供水企业可收取加压成本费。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指导我国给水事业的建设,使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给水工程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工业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妥善选用水源,节约用地和节省劳动力。
第1.0.4条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10~20年。
对于扩建、改建的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能力。
第1.0.5条给水工程系统中统一、分区、分质或分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水量、水质、水温和水压的要求及原有的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第1.0.6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第1.0.7条给水工程设计应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给水工程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从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经济效益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对繁重和频繁的手工操作、有关影响给水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设备,应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装置。
第 1.0.8条设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第 1.0.9条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第二章用水量、用水量、水质和水压第2.0.1条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一、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三、本款删去;四、消防用水;五、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六、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