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3.57 KB
- 文档页数:12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重要的词语。
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胸有成竹丰富多彩二、重要的多音字。
重空着曲弹禁兴横朝铺鲜强漂角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均匀空隙嫩茎叶柄隐蔽慎重选择洞穴搜索堤岸隧道耙扫钳子静谧叩开召开逐渐蛟龙触角资料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相当—颤抖隐蔽—隐藏惊奇—惊讶立刻—马上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沸腾—非常注意—关注柔弱—刚强粗糙—精致简单—复杂安静—喧闹六、词语的搭配。
蒙蒙的薄雾隆隆的响声白茫茫的水面茂盛的榕树灿烂的红霞兴奋地叫着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七、词语的分辨。
茎占宅浑敞豪扒铺逐劲古它挥蔽毫趴捕家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题西林壁》前两句写了诗人从横、侧不同角度,处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用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形容。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游山西村》一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疑无路”对“又一村”。
诗中描写农家淳朴热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中一个足字表现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
当我们感到身处绝境,忽然又看到了希望或是找到了出路,可以用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
从《游山西村》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不论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背诵6课《爬山虎的脚》,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本单元学过的成语故事是胸有成竹,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文与可。
献给我可爱的学生们“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复习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公顷①公顷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的单位;②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
例: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当堂检测:(1)4公顷=4000平方米。
()(2)1公顷一定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0公顷。
( )(4)北京圆明园的面积约350平方米。
()二、平方千米①平方千米是用来计量大面积土地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为km²;②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例: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²)作单位。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当堂检测:填一填:5公顷=()平方米80000平方米=()公顷3平方千米=()公顷30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一、填一填。
1. 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2. 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3. 1公顷=()平方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0平方米,()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约是1公顷。
4. 一个长方形果园的占地面积是5000平方米,()个这样的果园占地面积是1公顷,()个这样的果园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5. 果园的占地面积是25公顷,()个这样的果园的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6.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7.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流域面积约75200000公顷,合()平方千米。
一个长方形公园的长2000米,宽是1000米,这个公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8.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约合()平方米。
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各章节重点考点全面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与重点字词1.1 汉字基础知识- 复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
- 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及其意义。
1.2 词语理解与运用- 掌握本单元的生词、新词,理解词义。
- 学会使用词语造句,并进行适当的修饰。
1.3 句子理解与运用- 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句子成分。
- 掌握不同类型的句子,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第二单元:课内阅读理解2.1 课文内容理解- 回顾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课文细节理解- 找出每篇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关键词语,并进行解释。
-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第三单元:作文训练3.1 作文要求与评价标准- 回顾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包括题目、体裁、字数等。
- 掌握作文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2 写作技巧与方法- 复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叙事方法等。
- 学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第四单元:古诗文阅读与鉴赏4.1 古诗文理解与翻译- 理解每首古诗文的内容,体会其意境。
- 掌握古诗文的翻译技巧,准确理解古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4.2 古诗文鉴赏与分析- 分析每首古诗文的韵律、节奏,理解其修辞手法。
- 学会欣赏古诗文的美的特点,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
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拓展5.1 阅读材料选择与理解-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
- 理解课外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主题思想。
5.2 阅读技巧与方法- 复课外阅读的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等。
- 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归纳总结、批判性思考等。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各章节重点考点的全面复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复资料,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教版⼩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复习资料 想要学好数学可不能只做好课上学习哦,还要做好考前的复习。
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复习资料,希望⼤家喜欢! ⼩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复习资料 公顷和平⽅千⽶ 1、边长是100⽶的正⽅形⾯积是1公顷。
1公顷 = 10000平⽅⽶ 2、边长是1千⽶的正⽅形⾯积是1平⽅千⽶。
1平⽅千⽶ = 1000000平⽅⽶ 1平⽅千⽶=100公顷 3、从⼤单位变到⼩单位,乘以进率。
从⼩单位变到⼤单位,除以进率。
4、国⼟⾯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积等特别⼤的⾯积适合⽤平⽅千⽶。
如: ⾹港特别⾏政区的⾯积约1100( )。
⼴场、校园等稍⼤⼟地⾯积适合⽤公顷。
如天安门⼴场的占地⾯积⼤约是44( ); 操场、教室等较⼩的⾯积适合⽤平⽅⽶。
如⼀个教室的⾯积约60( ); 5、长⽅形⾯积 = 长 × 宽 正⽅形⾯积 = 边长 × 边长 ⼩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复习资料 ⼤数的认识 1. 10个⼀万是⼗万,10个⼗万是⼀百万,10个⼀百万是⼀千万,10个⼀千万是⼀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种计数⽅法叫做⼗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数字表⽰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个数含有⼏个数位,就是⼏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加上⼀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加上⼀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个“0”或连续⼏个“0”,都只读⼀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第二单元《溶解》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怎样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判断,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检验沙子是否溶解在水里。
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食盐在水中很快就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
面粉在水中会悬浮起来,使水变成白色,但仍然能看得见,并没有溶解,面粉在水中静止一会儿后会沉淀到水底。
沙在水中会沉降到水底,并没有什么变化。
在溶解过程中常伴有热量、体积及颜色的改变。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在水中沉降的路径上出现紫红色飘带状条纹,水底的高锰酸钾周围出现环状深紫色条纹,高锰酸钾在水中慢慢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没有颗粒出现。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将观察结果用铅笔填写在记录表中,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小组同学记录进行比较,并讨论怎样描述物质的溶解过程,用什么词汇表述更加准确,然后修正自己的记录。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高锰酸钾和食盐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颗粒出现。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基础知识复习要点:1、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P38日积月累,牢记P31资料袋,P37我的发现。
2、准确认读生字一,听写生字二和P35的词语表。
积累文中的“的”“地”短语,多音字和量词短语,朗读P38成语故事,懂得成语表达的意思。
3、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细致持续的观察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4、学习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有条理的把观察与发现写下来,提高准确表达能力。
5、容易写错的生字:疑虎铺叠痕蔽毫遇搜倾6、容易写错的词:缘故振奋慎重隐蔽选择搜索倾斜挖掘抛弃触摸均匀痕迹逐渐重叠疑问腊酒浑浊宽敞毫不可惜随遇而安枉费心机浩如烟海坐卧不安一、重要的词语:(要求规范书写,占格合理,字体美观舒展)mòfēi làjiǔhún zhuóyíwèn yèbǐnɡɡēn jīnɡzhàn lǐnɡpínɡpūpáshān hǔjūn yún jiēchùháo bùkěxīsuíyùér ān zhùzhǐpāo chūhén jìzhújiàn zhùzhái yǐn bìdiūqìxuǎn zéchónɡdiédònɡxuéwājuésōu suǒqīnɡxiébātǔ二、易读错的字音(准确记忆正确书写)腊là浑hún豚tún均jūn匀yún茎jīnɡ柄bǐnɡ蛟jiāo宅zhái蔽bì弃qì疑yí浩hào资zī召zhào源yuán慎shèn择zé穴xué搜sōu谧mì振zhèn枉wǎnɡ嫩nèn三、形近字组词莫()蜡()辉()蔽()扯()嫂()倾()漠()腊()浑()敝()址()搜()顷()缘()捕()病()遇()泽()倔()扒()逐()铺()柄()偶()择()掘()叭()蛟()蜡()慎()震()资()际()均()狡( )腊()植( ) 振()姿()迹()钧()四、多音字组词(查字典,知字义,规范掌握)1、空:空隙(kònɡ)空闲空格——太空(kōnɡ)空想空间凭空2、差:差(chà)不多差等差劲──差距(chā)差别差价差错3、重:重叠(chónɡ)重复重阳重唱──沉重(zhònɡ)重量重要举重4、匀称(chèn)称职相称称心──称呼(chēnɡ)称为称赞职称5、铺平(pū)铺床铺路铺垫铺张──药铺(pù)店铺当铺卧铺6、触着墙(zháo)着边着急着迷──着陆(zhuó)着装着墨穿着着落6、假说(jiǎ)假如真假假山假借──寒假(jià)假期假日假条7、藏身(cánɡ)躲藏藏书藏匿──藏族(zànɡ)西藏宝藏道藏8、宁宁静(nínɡ)安宁宁亲归宁——宁肯(nìnɡ)宁缺毋滥宁死不屈9、扒扒土(bā)扒车扒皮扒拉——扒手(pá)扒草扒羊肉五、词语解释:(背诵积累)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第二单元《溶解》基础知识§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班级姓名一、我的记录与发现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我发现食盐颗粒渐渐变小,最后消失。
2、将食盐换成沙,按照同样的方法作上面的实验,我发现沙子沉在杯底。
3、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食盐在水中渐渐消失,而沙子沉在杯底。
4、我的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二、填空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然后把它放置一会,我发现面粉在水里能沉淀。
2、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
过滤方法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
3、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简答:过滤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答: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②二低:一是滤纸低于漏斗;二是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一是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二是玻璃棒紧靠滤纸;三是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填空1、为了清晰的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2、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二、解释溶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的、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三、简答:1、实验时,观察到的哪些现象就说明物质在水中溶解了?答:①放入水中的物质颗粒变小了,看不见了。
②整杯水都发生了变化,静置后无变化。
③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进行分离。
3、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能溶解物体的性质?答:①注射液②人体消化吸收③植物的根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而长大④做菜时加入盐,盐能溶解在水中,使饭菜可口。
⑤矿泉水是将矿物质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填空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导语: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5、古诗两首1、词语:莫非腊月浑身疑问海豚2、多音字:横heng横七竖八 heng蛮横重zhong重要chong(重新)3、近义词:重—复丰—足低—矮书—题岭—峰浑—浊4、反义词“远—近高—低真—假暗—明横—竖侧—正浑—清5、《题西林壁》描写了诗人游庐山时的感受,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游山西村》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的欢悦场景,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现了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1、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看、仰看景象各不相同。
2、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3、游山西村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笑话农家人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森森,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4、课后练习。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句,表面上是说作者身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
细细品味,却暗含着人生的哲理:要相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句在写景的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增强信心,往往看似无望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转机。
6课、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启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一、知识背包(一)第五课《古诗两首》1.《题西林壁》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本诗前两行,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后两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者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地点和角度各不相同,题目中,“题”的意思是(书写、提写)。
2.《游山西村》是(宋)朝(陆游)写的,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的真挚感情。
)3.诗中(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一词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当人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要充满信心,要相信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契机,找到希望和出路。
)概括为成语是(绝处逢生、峰回路转)。
5.背诵两首诗注释,诗句解释。
(二)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全文背诵)1.《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2.易错字音:空(kîng)隙均匀(jūn yún)重(chïng)叠触着(zháo)墙叶茎(jīng)蛟(jiāo)龙(三)第七课《蟋蟀的住宅》1.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达了对,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赞美之情。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班级:四(7)姓名:家长签字:一、要会默写的词语:兴高采烈秩序井然香港特别行政区脸颊沸腾满面春风洗刷耻辱欣喜若狂热泪盈眶依偎红地毯频频挥手庄严宣告栋梁政府仪式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中央雄伟壮丽格外挺拔遥遥相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翩翩起舞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纵情歌唱绘画不知疲倦承认陈列出租茶杯购买成绩错误励志嫉妒礼貌优异临摹激怒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震惊日夜奔驰道歉收缴销毁历史欺侮值得山寨盐巴公斤震惊中外彻底咆哮嚣张应邀水泄不通彩旗林立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二、要会默写的课文:1、第六课第4——6自然段。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三、词语归类:(要求背熟,抽默)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雕梁画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2、描写人高兴的词: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气洋洋、欣喜若狂、眉飞色舞3、描写花多的词: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繁花似锦4、描写欢庆场面的词:欢天喜地、热火朝天、欢声雷动、锣鼓喧天、人欢马叫、载歌载舞5、形容人学习努力、勤奋的词:夜以继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6、表现爱国主义的词: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精忠报国、舍生取义)7、形容人多的成语:水泄不通、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人头攒动四、词语搭配:(要求读熟)迈着稳健的步伐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咆哮的大海庄严的升旗仪式不知疲倦、勇往直前、日夜奔驰的骏马五彩缤纷的花园(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宽广、壮观)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沉重地打击热情地指导挤得水泄不通洗刷耻辱五、课文内容填空:(要求背熟)1、《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一、听写词语宽敞腊月浑浊怀疑爬山虎占据铺开均匀重叠嫩茎叶柄触角痕迹住宅隐蔽隐藏洞穴柔弱平坦选择住址住宅挖掘搜索倾斜抛弃扒土逐渐休想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莫名其妙二、多音字重:chónɡ重叠zhònɡ沉重称:chèn匀称chēnɡ称呼空:kònɡ空隙kōnɡ太空应:yīng应该yìng应接不暇差:chà差不多chā差距铺:pū铺平pù药铺着:zháo触着墙zhuó着陆假:jiǎ假说jià寒假藏:cánɡ藏身zànɡ藏族横:héng横幅hèng蛮横三、关联词语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借助关联词,直接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
)2.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借助关联词,证实了蟋蟀的住址排水优良,这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3.蟋蟀钻到土地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
(借助关联词,既写出了蟋蟀会工作会休息,又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4.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借助两组关联词,讲述一连串的推理,充分说明巴西和非洲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四、品读诗句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角度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包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说明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例句:有时候,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二单元复习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1)生字字音:豆荚(jiá)僵硬(jiāng)窗框(kuàng)书写:“僵”两个“田”匀称,与三横间距相等多音字:曾:zēng(曾孙)céng(曾经)弹:dàn(子弹)tán(弹力)裂:liè(裂开)liě(裂着怀)同音词:yú愉.悦、娱.乐、渔.夫、多余.àn 按.照、方案.、黑暗.、堤岸.chèn 匀称.、称.职 chēng 称.号、称.赞巧记:小玲荣获“三好学生”称(chēng)号与她平时的优秀表现是相称(chèn)的。
反义词:永远—暂时广阔—狭小虚弱—强壮(2)重点字词解释:①恐怕:表示估计..、推测。
②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③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3)部分课后练习讲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答:豌豆苗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顽强地成长着,它的处境就如虚弱的小女孩一样。
豌豆苗不气馁,不放弃,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做法,给了小女孩莫大的勇气,给她带来了生的希望。
她觉得她也有勇气战胜病魔,有信心恢复健康了,所以她的病慢慢好了。
(4)提问方法①针对课文段落提问;②针对全文提问。
(5)知识点汇总: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选自《安徒生童话》,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的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本文主题:本文是童话故事,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
课文重点描写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若的裂缝里,慢慢发芽、第五粒豌豆飞进“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极难生长,而它却生根、发芽、开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小女孩受到了豌豆生命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病就慢慢好了。
榜样与爱的力量,创造了奇迹。
3、“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整理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豌(wān)豆舒适(shì)曾(céng)经豆荚(jiá) 僵(jiāng)硬窗框(kuàng)系(jì)扣子证(zhèng)明障(zhàng)碍荧屏(pín g) 蚊(wén)子蝙(biān)蝠敏锐(ruì)即(jí)使质(zhì)量哲(zhé)学呼唤(huàn) 潜(qián)力躲避(bì)震撼(hàn) 炊(c huī)烟屋檐(yán) 喧(xuān)哗家雀(qiǎo)儿二、易写错的字豌:左边“豆”最后一笔是提。
蝙、蝠、蚊、蝇:都是虫字旁,左窄右宽。
系:第一笔是平撇。
三、会写词语豌豆按照舒适恐怕僵硬玩具枪耐心探望愉快曾经暖洋洋黑暗丰满等待虚弱温和暖和兴奋雷达蚊子即使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系鞋带苍蝇证明研究驾驶员灵巧推进模仿显示呼风唤雨世纪技术改变程度超过百亿原子核奥秘日益联系哲学家任何改善腾云驾雾幻想创造四、多音字dàn(子弹)弹?tán(弹琴)jì(系鞋带)系?xì(联系)五、形近字荚(豆荚)zēng(曾祖父)曾?céng(曾经)méng(启蒙)蒙?mēng(蒙骗)按(按照)僵(僵硬)颊(面颊) ??案(提案) ??缰(缰绳) 硬(坚硬)? ??枪(手枪)探(探望)便(方便) ??抢(抢劫) ??深(深度) 曾(曾经)? ??蝠(蝙蝠)启(启动)增(增加) ??辐(辐射) ??居(居住) 即(即使)? ??绳(绳子)竖(竖线)既(既然) ??蝇(苍蝇) ??坚(坚强) 横(横竖)? ??证(证明)驾(驾照)衡(平衡) ??症(症状) ??架(架子) 驶(行驶)? ??唤(呼唤)纪(世纪)史(历史) ??焕(焕发) ??记(记忆)亿(亿万)? ??核(内核)益(益处)忆(回忆) ??该(应该) ??溢(溢出)避(躲避)? ??撼(震撼)喧(喧闹)壁(墙壁) ??憾(遗憾) ??宣(宣传)六、近义词按照—遵照温暖—暖和舒适—舒服明亮—敞亮僵硬—生硬震动—震荡丰满—饱满揭晓—公布虚弱—病弱仔细—认真愉快—高兴盘绕—缠绕兴奋—振奋柔嫩—娇嫩洋溢—充满清楚—清晰敏锐—灵敏启示—启发秘密—奥秘灵巧—灵活依赖—依靠寄托—寄寓洞察—观察成就—成绩奥秘—秘密探索—探寻回顾—回忆改善—改变躲避—躲藏震撼—震惊喧嚷—喧闹柔弱—软弱确信—确定滚坠—滚落横七竖八—杂乱无章七、反义词温暖—寒冷舒适—难受明亮—黑暗僵硬—灵活丰满—干瘦虚弱—健康仔细—粗心愉快—悲伤柔嫩—坚硬清楚—模糊安全—危险漆黑—明亮敏锐—迟钝幻想—现实过去—现在黑暗—光明密集—稀疏轻盈—沉重柔弱—刚强确定—未知慢吞吞—急匆匆静悄悄—闹哄哄八、词语搭配(丰满)的豆荚(广大)的世界(小小)的顶楼(穷苦)的女人(温暖)的太阳光(愉快)的想象(兴奋)的眼光(柔嫩)的叶子(实际)的用途(健康)的光彩(晴朗)的夜空(漆黑) 的夜里(敏锐)的眼睛(奇迹般)的发现(出乎意料)的发明(腾云驾雾)的神仙(美好)的生活(银色)的雨幕(猛烈)的风雨(寄托)愿望(探索)奥秘(紧紧)地捏着(安静)地躺着(耐心)地躺着(快乐)地微笑(灵巧)地避开(密集)地喧嚷(确信)地说(吹)得翻转不定(冲刷)得透湿九、词语归类ABB 式词语:暖洋洋红艳艳水灵灵黑压压水淋淋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横七竖八隔三岔五五光十色九牛一毛七上八下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察言观色安邦定国见多识广十、句子积累1. 拟人句:(1)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学习完课文就要做好复习,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世界上的事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走进这一组的《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课文,让我们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吧。
生字聚宝盆一、生字读得准。
腊là 浑hún 豚tún 均jūn匀yún 茎jīnɡ 柄bǐnɡ 蛟jiāo 宅zhái蔽bì 弃qì 慎shèn 择zé 穴xué 搜sōu 谧mì 振zhèn 枉wǎnɡ 浩hào 资zī 召zhào源yuán二、多音字不可轻。
空隙(kònɡ)──太空(kōnɡ)差(chà)不多──差距(chā)重叠(chónɡ)──沉重(zhònɡ)匀称(chèn)──称呼(chēnɡ)铺平(pū)──药铺(pù)触着墙(zháo)──着陆(zhuó)假说(jiǎ)──寒假(jià)藏身(cánɡ)──藏族(zànɡ)三、难字用心写。
“虎”字是半包围结构,前四画的顺序是竖、横、横钩、撇;“逐”字是半包围结构,最后写走之旁“之”;“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画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蔽”字左下部分的笔顺是先写上边的点、撇,再写下边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一竖和里面的撇、点。
“搜”字的右上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倾”“抛”的书写要注意间架结构的安排。
四、形近字细分辨。
莫(莫非)──漠(沙漠)腊(腊月)──蜡(蜡烛)浑(浑身)──辉(光辉)缘(缘故)──逐(逐渐)铺(铺路)──捕(捕捉)柄(把柄)──病(病人)蔽(隐蔽)──敝(敝人)遇(相遇)──偶(偶数)择(选择)──泽(光泽)址(地址)──扯(扯皮)掘(挖掘)──倔(倔强)搜(搜查)──嫂(大嫂)倾(倾斜)──顷(顷刻)扒(扒土)──叭(喇叭)振(振动)──震(地震)词语万花筒一、词语会读写。
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住宅、隐蔽、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二、词语会理解。
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骤雨:下得又大有急的雨。
慎重:谨慎,认真。
起源:事物发生的根本。
随遇而安: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枉费心机:白白的浪费心思。
坐卧不安:坐着、睡着都觉得不舒服,形容心里着急。
三、近义词是朋友。
均匀──匀称空隙──间隙牢固──坚固隐蔽──隐藏慎重──谨慎简朴──朴素宽敞──宽阔搜索──搜查选择──挑选柔弱──弱小静谧──寂静豪放──豪爽鼓舞──鼓励休想──妄想消磨──荒废四、反义词是对手。
弯曲──笔直牢固──松散舒服──难受隐蔽──公开干燥──潮湿粗糙──光滑平坦──坎坷复杂──简单慎重──草率崭新──陈旧静谧──喧闹句段品味吧一、注意关联词语。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借助关联词,直接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
2.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借助关联词,证实了蟋蟀的住址排水优良,这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3.蟋蟀钻到土地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
──借助关联词,既写出了蟋蟀会工作会休息,又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4.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借助两组关联词,讲述一连串的推理,充分说明巴西和非洲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二、佳句品其味。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这包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村人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新课标第一网5.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6.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7.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新课标第一网8.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三、修辞一点通。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巧用了比喻和拟人,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2.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作者巧用设问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突出表现了蟋蟀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可劳动成果令人惊叹与佩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啊!3.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采用比喻和比照手法,为引出下文打下基础。
4.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与“柳暗”,“水复”与“花明”,“疑无路”与“又一村”相对应,构成了工整的对偶,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美。
不仅如此,写景之中还蕴含着哲理──陷入困境不要灰心丧气,看似无望,忽然又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5.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巧用比较手法,突出了蟋蟀的与众不同:一般的昆虫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篇章风味馆一、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古诗两首和一首花名歌谣。
二、了解全组各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题西林壁》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来谈游山的感受,揭示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分析。
《游山西村》一诗,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赞扬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爬山虎的脚》一课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课文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也让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
《蟋蟀的住宅》课文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拿蟋蟀与其它昆虫作比较,说明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挖掘”;随后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特点、屋内布置;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伟大的工程”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差,不由得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讲述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赞扬了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阅读拓展训练顽强的蜘蛛一天,我看见蜘蛛在大榆树的两根树枝间织了一张如脸盘大小的网。
它像大王一样,独坐中央,静悄悄地等待着飞虫上门。
忽然,刮起了大风,仿佛发怒的公牛在吼叫,吹得树枝晃来晃去。
蜘蛛网被树枝捅破了。
我发现蜘蛛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风渐渐停了,蜘蛛迅速地爬到剩下的半张网上,小心翼翼地修补。
它往来在两根树枝之间像荡秋千一样,牵出一条条晶亮的丝。
蜘蛛先织纵的,再织横的,从内到外一道道,一圈圈,好似一个巧手姑娘在绣花。
最后织成了一张八角风筝似的“八卦阵”,像铁丝笊篱,在阳光下闪着晶亮的光。
可是,第二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把蜘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织好的网弄得一点也不剩了。
雨停了。
我又看见蜘蛛爬了出来,它从高树枝上慢悠悠地吊下来,然后在半空停住,开始织网。
别看蜘蛛又笨又丑,当它沿着一根细长柔软的丝爬行时,恐怕比杂技演员走钢丝还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