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工程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2.54 KB
- 文档页数:4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时候,转化率并非百分之百,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消散于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发出的光能,被绿色植物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经食物链再转化为消费者和分解者体内的化学能。
在能流过程中,一部分化学能转变为供生物取食和运动的机械能并进一步以热能形式散失于环境中。
由于能量的转化率不是百分之百,在上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转化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各营养级所能维持的生物量也逐级减少,营养级的个数一般4~5级。
不超过6级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
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工程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在环境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环境工程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的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环境污染与控制- 大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治理技术- 水污染的类型、影响和处理方法- 土壤污染的成因、评估和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4.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分类、利用和管理- 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6.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 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 环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同时,还可以巩固和扩展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环境工程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以上的复习资料,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工程的知识点高三生态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对高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生态工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目标生态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手段,促进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其主要目标包括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修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工程的分类和技术1. 湿地生态工程:主要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污染物,同时提供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质净化、洪水调节等。
2. 河流湿地生态工程:通过人工恢复湿地和改善生境特征,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3. 河流生态修复:通过解决水文条件、水质环境和河道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
4. 森林生态工程:利用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法,修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缓解气候变化。
5. 城市生态工程: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生态工程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特定的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和转化,以净化环境。
2.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翻耕、添加修复剂和植物修复等,旨在恢复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3. 河道改善技术:主要包括河岸整治、水生植物引种和水域清淤等,以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4. 绿地建设技术:通过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热环境、空气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5. 水体净化技术:包括人工湖泊、浮床湿地和生态滤池等,以提高水体质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生态工程的重要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工程能够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 改善生存条件:生态工程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水质环境和气候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硬件环境。
3. 提升城市品质:生态工程在城市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供休闲和生态交流空间。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1、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
4、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6、BOD和COD分别指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和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水体自净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降低,达到水体的自净作用。
8、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00毫克/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9、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10、PM10是指飘尘微粒粒径小于10um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1、逆温是指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2、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对系统描述的方式。
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技术及工艺解决经济系统的污染问题,并保障环境的健康安全。
基本的做法是把污染物集中到系统外进行处理。
生态工程则寻求一条系统内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态工程的自设计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
生态工程的边界要大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研究对象是自然系统,而生态工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环境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而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比,均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但着重点不同。
一般认为,生态工程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活的生态系统及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4.生态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②生态工程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③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工业与城市发展5.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生利用和环境调节工程系统④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6.生态工程的特点: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活的生物为主体,强调利用生物与生物的共生功能、生物物质的循环再生功能、食物链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原理,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生产工艺设计。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稳态机制等稳定性特点,生态工程重视培育和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
③生态工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④生态工程尤其是农业生态工程是在石化农业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形势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化农业的种种弊端。
⑤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工程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7.我国现代生态工程研究㈠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①生态农业②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内容广泛,综合性更强。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引言: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学科。
它涉及到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组成的分析和处理,旨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环境工程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一、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畴-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机理- 环境工程治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二、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不同类型水体的污染特点和处理方法 - 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土壤污染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三、环境工程治理技术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的减排技术-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2.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污染的净化技术- 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3.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废物管理和排放标准法律法规2. 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结论: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学科。
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重新回顾和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治理技术。
此外,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环境工程实践也非常重要。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深化对环境工程学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完整版环境工程学期末复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人为循环,而水污染则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水污染可以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
水质指标包括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性指标。
杂质根据其在水中的状态可分为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物理性指标包括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和电导率等。
化学性指标包括pH、碱度、酸度、硬度、各种阳/阴离子、总含盐量和一般有机物质等,以及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有毒化学指标,以及DO、COD、BOD、TOD等氧平衡指标。
生物性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COD、BOD和OC是有机物质综合性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
BOD测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碳氧化阶段,主要是不含氮有机物的氧化,也含有含氮有机物的氨化,此阶段消耗的氧量称为碳化生化需氧量La或BODu表示。
第二阶段为硝化阶段,所消耗的氧量称为硝化生化需氧量LN或NOD。
对于一般的有机废水,消化过程大约在5-7天甚至10天以后才能显著展开,所以在5d的BOD测定中通常可以避免硝化细菌好氧的干扰。
标准BOD测定为5天,因为5天的BOD消耗值基本达到70%左右,时间再长效果也不显著,而且没有时效性。
对于大多数有机物而言,生物好氧氧化经过20天大约能完成95~99%,经过5天只完成70%左右。
对于一般的有机废水,硝化过程大约在5~7天甚至10天以后才能显著展开,因此BOD5在的测定通常可以避免硝化细菌好氧的干扰。
在同一废水中,如果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COD>BOD>OC。
在处理污水时,多斗排泥是一种适用于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方法。
每个泥斗都需要单独设立排泥管,特别是在质量较差的地区。
平流式排泥能力较强,但操作工作量大。
环境工程复习总结第一篇:环境工程复习总结《环境工程原理》一、知识点第一章1、环境、环境污染的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环境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生存和人类生活条件的一种现象。
2、了解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从技术原理上的分类(隔离、分离、转化)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污染控制、面源与移动源污染防治技术。
隔离(扩散控制)、分离(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化学生物反应)隔离:是将污染物或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途径,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1.环境工程“三传”原理:传质、传热、动量传递2.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和2个辅助单位;物理单位间的换算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2个辅助单位:平面角(弧度rad)立面角(球面度sr)物理单位间的换算(见课本22页)3.量纲;MLtT量纲体系;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量纲: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
MLtT量纲体系在SI中将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分别以M、L、t、T表示。
简称为MLtT量纲体系。
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见课本26页)4.衡算系统;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衡算系统:衡算的空间范围稳态系统: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非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以下为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生物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生态系统包括物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方面。
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以及它们在土地、水、空气等物理和化学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下的生活和发展的整体。
3. 生态因子
气候、土壤、水、光照、微生物等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其中光照与温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环境因素。
4. 生态能量
生态能量是指生态系统内由光能转化而成的化学能、动植物的代谢能、以及除了化学能以外的其他能源。
5. 生态物质循环
生态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中各种物质元素的转化、传递和循环,实现了物种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6.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种群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过程的稳定性、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环境质量的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7. 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
其中包括水污染、土地土壤的荒化和沙漠化、生物灭绝等。
以上就是本次环境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相关知识点,取得
好成绩。
考点39 生态工程【重要考向】一、生态工程的原理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B.在考虑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应充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可采用套种技术在桑基上种植大豆来提高经济效益考向一D.将桑基鱼塘看作人工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1.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等。
2.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质监测和调控、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处理和再利用等。
其中,水质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和生物分析,以评估水质的状况。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水质。
3.空气污染控制:包括源头控制、排放控制和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源来控制空气污染。
排放控制是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如过滤、吸收、干燥等,处理废气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是通过合理的通风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维护室内空气的质量。
4.土壤保护:包括土壤污染评估、土壤修复和土壤保持。
土壤污染评估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样本,确定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类型和浓度。
土壤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土壤保持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土壤保护措施,保持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5.废物管理:包括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
废物分类是将废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安全地进行处理和处置。
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废物转化为无害或可利用的物质。
废物处置是将处理后的废物安全地储存或倾倒,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学旨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
7.环境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是环境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环境法规包括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环境工程师需要遵守这些法规,并根据其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
8.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工业厂房和城市规划等。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材料环境生态工程复习材料一、填空1.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最大区别在于,生态工程考虑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特点,是有利于人类和自然两者的设计,生态工程的工具箱包括全世界能提供的所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物种。
2.生物工程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关系产生干扰,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完全有可能对自然界乃至人类构成威胁。
3.生态工程中,加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根据加环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它们归纳为5类: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和加工环4.我国环保工程粗略地可划分为5类:无少废工艺系统、分层多级利用废物生态工程、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系统、城乡结合生态工程二、名词解释(还有1题是老师上课讲过的)1、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狭义的)指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海滩或海岸带生态工程利用海滩及海岸带的第一性生产力(自然的或人工的)为主要成分组建的海滩生态系统,具有保滩护堤、减轻污染、保护海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低投入高产出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这就是海滩或海岸带生态工程。
4、黑箱原理该原理认为: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准确阐明更有价值。
5、物种耐性原理(一种生态的生存、生长和繁衍需要适宜的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和过量都会使该生物不能生存或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以致被排挤而消退。
换句话说,)每种生物有一个生态需求上的最大量和最小量,两量之间的幅度,为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
由于环境因子的互相补偿作用,一个种的耐性限度是变动的,当一个环境因子处于适宜范围时,物种对其它因子的耐性限度将会增大,反之,则会下降。
环境生态工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环境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A. 污染源控制B. 治理污染C. 保护环境D. 防止污染扩散2. 环境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A. 治理工业污染B.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 保护生态环境D. 提高土地利用率3. 在环境生态工程中,最常用的处理技术是()。
A. 生物降解B. 化学处理C. 物理过滤D. 综合利用4.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生态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
A. 河流水质净化工程B. 垃圾焚烧处理工程C. 噪声治理工程D.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5. 环境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
A. 政府支持B. 资金投入C. 技术支持D. 社会参与6. 环境生态工程的目标是()。
A. 降低环境污染B. 增加土地利用率C. 保护生态平衡D.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下环境生态工程的概念和主要任务。
2. 环境生态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技术有哪些?请分别进行简要描述。
3. 举例说明至少两种常见的环境生态工程项目。
三、论述题(共40分)请详细论述环境生态工程在解决当今社会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并阐述适当的环境生态工程实施措施和路径。
四、应用题(共30分)某城市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需要实施环境生态工程来治理。
请你根据该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环境生态工程计划,包括处理技术、项目规划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以某具体环境生态工程项目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该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实施效果,并提出你对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六、创新题(共20分)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创新的环境生态工程技术或项目,说明其实施可行性,并论述该技术或项目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以上为环境生态工程考试试题,希望您能够认真作答,并对您的回答进行评分。
祝您成功!。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技术及工艺解决经济系统的污染问题,并保障环境的健康安全。
基本的做法是把污染物集中到系统外进行处理。
生态工程则寻求一条系统内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态工程的自设计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
生态工程的边界要大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研究对象是自然系统,而生态工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环境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而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比,均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但着重点不同。
一般认为,生态工程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活的生态系统及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4.生态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②生态工程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③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工业与城市发展5.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生利用和环境调节工程系统④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6.生态工程的特点: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活的生物为主体,强调利用生物与生物的共生功能、生物物质的循环再生功能、食物链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原理,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生产工艺设计。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稳态机制等稳定性特点,生态工程重视培育和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
③生态工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④生态工程尤其是农业生态工程是在石化农业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形势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化农业的种种弊端。
⑤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工程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7.我国现代生态工程研究㈠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①生态农业②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内容广泛,综合性更强。
②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的研究目标注重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
③注重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④政府重视、政策导向、广泛开展。
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结合还不紧密。
㈡我国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以整体观为指导,其研究和处理对象是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全面规划一个区域,而并非某些局部环境,其目的是多目标,即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以调控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为主,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与环境容量③将生产与净化结合起来④其技术措施主要为层次优化组合。
环保生态工程的按物质迁移、转化途径分为:①无废工艺系统②分层多级利用废物生态工程③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④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工程⑤城乡结合生态工程。
8.我国生态工程研究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①必须紧密为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②应加强理论性的研究③应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突出我国的特色和先进性。
我国发展生态工程研究的基本对策:①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管理②设立重大项目,组织协作攻关③培养人才④开展国际交流。
9.生态工程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生产工艺体系和技术,目的是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高度的统一,使农业、工业、城市及区域经济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10.生态工程设计基本原理㈠系统原理:①整体性和综合性原理②有机关联性原理③动态性原理④协同性原理⑤层次性原理㈡生态原理:①生物共生原理②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③生态系统基本动力原理④生态系统自组织原理⑤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原理㈢经济原理:①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原理②生态经济平衡原理③生态经济效益原理④生态经济价值原理㈣工程原理:①太阳能充分利用原理②水资源循环利用原理③无污染工艺原理④生物有效配置原理11.生态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①系统边界确定。
②生态系统分析。
③过程影响驱动因子及响应。
④系统工程目标设定及工程方案构建。
⑤生态工程方案的论证与修订。
⑥生态工程方案的实施。
⑦工程运行记录及反馈。
⑧工程验收。
12.土壤生态系统可以定义为:是植物根系、土壤藻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与它们所处的土壤环境一起构成的统一整体。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①土壤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②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③土壤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④土壤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激烈的场所13.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包括一切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和土壤其他功能与属性衰退的现象与过程。
所有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形式可归结为:①土壤侵蚀即土壤结构物质的损失②土壤衰竭即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消耗③外来物质积聚即各种外来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积累与固定④土壤板结即土壤物理破坏,容重增加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国际分类:①土壤水蚀②土壤风蚀③土壤化学性质恶化④土壤物理性质恶化⑤土壤生物活动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国分类:①土壤侵蚀②荒漠化③土壤盐渍化④土壤污染⑤土壤性质恶化⑥土壤非农占用14.中国土壤退化的特点:范围广、发展快、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防治土壤退化的力度在加大。
退化土壤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途径: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重建、土壤生态系统的维持。
恢复的主要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物理化学措施。
15.盐碱土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引淡淋盐、浅井群强排、覆盖抑盐技术、农业与生物措施。
荒漠土壤的主要恢复策略:封育、生态输水、人工生态建设、退耕还草还林。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大体分为: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治坡治沟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措施:定植回归法。
16.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原则:以乡土优势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其他优良树种;以营造混交林为主,不种单一树种;以速生树种为主,适地植树,以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实行林间农作,发展多种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以生物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配合,以提高生态效益与工程效益。
17.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农田生态工程:农田作物生态工程、农田生物防治生态工程、复合农林生态工程、稻田养鱼生态工程。
18.规模化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农牧业严重脱节②缺乏有效环境管理③畜禽生产饲料的利用率不高④饲料中微量物质对环境影响的重视程度不够⑤缺乏实用有效的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和技术19.辽宁西安生态养殖场工程模式:其规划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为基础,以猪粪尿为资源,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水生饲料生产增加食物链为核心,综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体系。
“四级净化、五步利用”生态养殖模式。
EM技术在生态畜牧业工程中的应用:EM发酵饲料、EM生物防疫灭病体系及效益研究。
20.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①污水污泥对土壤的污染②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③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④大气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①隐蔽性和滞后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③不可逆转性④治理难而周期长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②增加土壤的自净能力③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与化肥土壤重金属修复措施:①物理化学修复工程措施、电动技术、淋洗技术、玻璃化技术②化学修复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④农业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投菌法、生物培养法、生物反应器、生物注射法、农耕法、厌氧处理、堆积法。
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①微生物类群②烃类的组成和状态③土壤酸碱度④土壤温度⑤土壤湿度⑥营养物质21.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措施:①物理方法机械清淤、引水冲洗、曝气充氧②化学方法应用除藻剂、混凝沉淀除磷③生物及生态方法景观水体的生态设计中应注意哪些事项P20622.固体废弃物,通常指在生产、流通与消费中产生的一般不具有原来的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各类固体物质或半固体物质,或是提取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解决固体废弃物问题的宗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固体废弃物的常见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
23.堆肥主要分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
堆肥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一次堆肥和二次堆肥。
一次堆肥阶段的特点:高氧气吸收率,高温,可降解挥发性固体大量减少,高臭味潜力。
二次堆肥阶段的特点:温度低,氧气吸收率低,臭味潜力低。
24.微生物生态工程:依据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对人类生产活动有益的微生物而设计的生产工艺系统,目的在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
微环境:微生物都是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微生物的个体很小,所以它生活的环境也十分微小,称之微环境。
微生物生物环境的几种关系:①中性共栖关系②偏利共栖关系③协同关系④互惠共生⑤竞争关系⑥偏害关系⑦寄生关系⑧捕食关系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①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②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遗传适应特性④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25.综合生态工程即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整套生态工艺流程,形成多层次合理配置的复合生态系统,以获得持续最大的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
综合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综合生态工程通常以生态学为原理,利用生态工艺及设计思路,实现物质再生循环与分层多级利用,保障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
其基本原理归纳起来就是食物链、生命周期、价值链原理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