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662.07 KB
- 文档页数:3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案例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是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所支持的一项重要生态环保项目,并由深圳市园林绿化局牵头负责,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修复深圳湾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生态价值,改善居民的自然环境。
下面将介绍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的实施流程和效果。
第一阶段:立项及规划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的立项是由深圳市政府所批准的,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决定在深圳湾内针对红树林湿地展开营造和修复工作。
同时,项目规划的具体工作也在这一阶段进行,确保方案切合实际、可行性高。
第二阶段:土地整理及清理由于深圳湾是深圳市中心的一个自然区域,其所拥有的土地往往是被非法占用和污染的,因此对于整理土地和清理土地中的垃圾、废弃物等等问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在进行这一阶段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采用各种高效的清理方式,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营造生态湿地在土地整理和清理完成之后,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就开始营造生态湿地。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园林绿化工作,达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栽种了大量的本地植被,修建了塘堤,形成了自然湿地景观,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度。
第四阶段:建设环保设施为了保证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保情况,深圳市园林绿化局还建设了一系列环保设施,包括废物处理设施、生态监测站、生态保护区、景观广场等等,解决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
第五阶段:后期维护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项目达成之后,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工作,以确保生态环境能够持续稳定。
此外,为了保证后期的管理效果,深圳市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方案,例如环保法规加强、制定了相关的生态环保计划等等。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这些项目外,深圳市政府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环保成果,通过绿化城市中心地带,城市空气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深圳市也因此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种类和分布情况;(2)培养学生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红树林图片,分析红树林的生态特征;(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红树林的种类和分布情况;(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红树林的保护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红树林的生态特征:(1)介绍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植被特点;(2)分析红树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红树林的种类:(1)介绍我国红树林的主要种类;(2)展示红树林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红树林。
3. 红树林的分布情况:(1)介绍我国红树林的分布区域;(2)分析红树林分布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红树林的生态特征;(2)红树林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红树林的生态功能;(2)红树林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树林图片、相关资料。
2. 场地: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红树林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红树林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思考。
2. 授课:(1)介绍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分析红树林的生态功能;(2)展示红树林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红树林;(3)介绍我国红树林的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红树林的保护措施;(2)引导学生思考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保护建议。
5.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红树林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红树林的生态特征、种类和分布情况。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红树林保护措施。
但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对红树林生态功能的讲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仍需加强。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珍贵的种质资源,是科学工作者研究植物耐盐抗性,改良“海岸卫士”红树林 开启保护新篇章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盐碱地的良好材料。
因此,红树林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六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自此,红树林的保护与研究正式开启新的篇章。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Mangroves ,the "Coast Guards" Open a New Chapter in Conservation持续保护红树林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的一种特殊的木本植物群落,主要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如生产有机物、防风消浪、调洪蓄水、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及发展旅游等,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宝贵自然遗产和生物基因库。
全世界红树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我国红树林面积仅占全球的0.2%。
我国红树林面积20世纪50年代约5万公顷,2001年面积为2.2万公顷,国家林草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红树林面积目前已增长至2.92万公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5省区。
在漫长的海岸线,一片片红树林如镶嵌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珍珠项链,美丽而迷人。
从湛江到汕头,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逾万公顷,位居全国前列。
湛江市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之一,在1500多公里海岸线上,红树林分布面积9000多公顷,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是名副其实的“红树林之城”。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难点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1.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问题。
1.6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什么特别之处?环节二:讲授(15分钟)教师讲解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了解红树林的基本知识。
环节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红树林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节四: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红树林生态环境。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红树林的基本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2 教学改进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环境。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3 学生反馈学生对红树林的知识兴趣浓厚,认为课堂内容丰富且实用,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重点红树林的概念、特点和生态环境。
3.3 教学难点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3.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问题。
3.6 教学过程导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与反思。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红树林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4.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4.3 评价结果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对红树林知识掌握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实施案例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为保护和修复珍稀的
红树林资源而打造的一处绿色生态公园。
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入生态观光业等,从而实现了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周边经济的促进以及对公众生态教育的提升。
为了实现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福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公园建设前,政府对周边山体进行了植树造林,增强了土壤保水、固土防滑的能力。
其次,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政府严格控制了土地改变的规模和方式,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在公园建设后,政府对公园内的红树林进行了保护和修复,采取了适当的人工干预和生态恢复措施,提高了红树林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除了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福田区政府还通过调整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政府将公园周边的一些传统农业用地转为观光农业用地,引入了一些新型农业业态,如农家乐、果园观光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的收入增加。
此外,政府还在公园内引入了生态观光业,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展示区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增加了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福田区政府通过实施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也提升了公众的生态教育意识。
政府在公园中设置了许多生态教育展示板和生态教育活动,向公众宣传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公众的生态保
护意识,增强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认识。
总的来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实施,展现了政府在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对其他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名称:《红树林》教案及教学反思1.2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1.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红树林保护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红树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7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对红树林的兴趣。
(2)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3)分析红树林保护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红树林?第二课时:(3)课堂小结:强调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设计:在本教案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红树林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想法。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对红树林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3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意义,培养了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保护红树林的方法。
2.4 改进措施:(1)在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特征时,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2)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典型的红树林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实施案例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在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下,于2015年启动建设的一项综合性生态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旨在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福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原有的湿地进行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建设了生态园区,引入多种生态景观,打造了一个集生态保护、观光旅游、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再次,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建设了自行车道和步道,鼓励市民步行、骑行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排放量。
最后,加强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管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已成为深圳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为深圳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1 -。
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技术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其独特的适应能力使得它在沙滩、滨海湿地等特殊环境中生长茂盛。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树林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技术。
一、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在探讨红树林的修复技术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
红树林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能够有效减缓风暴潮和风浪的冲击,对于保护沿海区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红树林还承担着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角色,如调节气候、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等。
因此,保护红树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引种或移植红树林植物来增加红树林的面积和种群数量。
在选择种植植物时,应考虑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与本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2. 水文调控:红树林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条件,因此水文调控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整沟渠、建立人工堤坝等方法,可以控制水位和盐分浓度,以满足红树林植物的生长需求。
3. 生物防护:为了保护红树林的恢复过程,生物防护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建立保护区、加强管理和监测等措施,可以避免人类干扰和非法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红树林生态的稳定性。
三、红树林生态修复案例1. 美国红树林国家公园: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红树林国家公园是一个成功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案例。
该国家公园通过植树造林、水文调控和生物防护等措施,恢复了曾经受到污染和开发破坏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了多种濒危物种。
2. 中国海南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利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如植树造林、水文调控和生态监测,保护了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了当地植物和动物的繁衍。
四、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挑战与展望红树林的生态修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类活动的干扰、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等。
红树林在沿海湿地公园景观中的实践与分析——以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发布时间:2023-03-22T08:17:30.295Z 来源:《城镇建设》2023年第6卷1期作者:陈晓东[导读] 现阶段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实现了迅猛发展,湿地作为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
陈晓东棕榈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600摘要:现阶段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实现了迅猛发展,湿地作为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
因此,要高度关注湿地公园建设,同时在景观设计方面要不断优化,对此,可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保护原生红树林群落,且做好红树林等相关树种的优化布局,以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完善提供必要支持。
基于此,本文以中山市翠亭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案例重点探讨红树林在沿海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和实践应用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翠亨湿地的原生红树林群落保护策略与新红树林群落建设实践可以为我国沿海城市的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红树林;沿海湿地公园景观;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引言在沿海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针对多种作物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同时要实现科学合理的匹配,这样才能为湿地公园景观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在沿海的植物树种中,红树林被称为海洋卫士,其是滨海生态保护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确保原生红树林群得到保护与再生设计,充分发挥其极为显著的生态维护功能,使其生态效益与公园的景观效益相辅相成。
在中山翠庭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调研考察原生红树林群落与动植物品种在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使其景观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关键性作用。
1红树林的理论与生态价值红树林、露水滩涂、基围湿地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鸟类必要的生存空间,红树林是鸟类的“居家”,露水滩涂是鸟类的“食堂”,基围湿地是鸟类的“后花园”,同时保持适当的基围也可维护区域内渔民的利益。
74CASE 案 例区域治理生态修复十大案例“生态环境保护”今年一次又一次被推上热搜,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国务院发布相关建设意见,前不久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亦有强调......那么,在“生态修复”上升为国策的今天,到底什么样的设计算是“生态设计”?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实践,或许在这生态修复十大案例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海岸带生态修复: 秦皇岛滨海景观带这是个利用雨水的滞蓄过程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工程,恢复海滩的潮间带湿地系统;砸掉了海岸带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友好的抛石护堤;发明了一种箱式基础,方便在软质海滩上进行栈道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使昔日被破坏的海滩,重现生机,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点。
盐碱地生态修复:天津桥园项目运用简单的填-挖方技术,营造微地形形成海绵体,收集酸性雨水,中和碱性土壤,修复城市棕地,形成一个能自我繁衍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一个美丽的城市公园。
让自然做工,将生态修复的过程变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
红树林生态修复: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设计以红树根系理念恢复湿地系统,建立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生境。
采用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健康稳固的恢复红树林。
划分区域,分级保育,在红树林保护区与可开发区域形成鲜明的空间界定。
建立慢行游憩系统,在自然基底之上引入休闲功能。
从而建立起以红树林保护为核心的集生态涵养、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75CASE 案 例区域治理河流生态修复: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设计综合运用雨洪生态管理的渗透、滞蓄和净化技术,以及与水为友的适应性设计,并结合污染和硬化河道的生态修复,用最少的钱干预,保留现状植被,融入艺术装置和慢行系统,并将生态建设与城市开发相结合,构建了一条贯穿城市的、低维护的生态绿道,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设计上,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城市休闲方面,提供满足市民休闲的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
红树林营造和修复的技术措施探讨与建议———以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恢复为例黄兴(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89)摘要:广州海珠湿地的红树林的营造和修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通过人工营造林和修复技术应用,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本土生长的红树植物,营造绿美广州生态湿地,有效提升海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减灾能力,改善海珠湿地微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红树林带品质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广州人居环境。
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恢复为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提供了可参考案例,根据海珠湿地红树林恢复案例,提出了红树林营造和修复的建议供林业科技建设同行参考。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营造;修复中图分类号:S718.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2-0178-030引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红树林的保护修复对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为我国科学保护和修复红树林提供了操作指南。
广东省相关部门制定的《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将营造红树林5500hm2,修复红树林2500hm2,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红树林保有量将达到1.61万hm2。
可以看出,红树林的保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当前,如何科学有效实施红树林的保护修复显得至关重要。
1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恢复前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1.1基本情况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恢复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该项目红树林恢复规模约458898m2,其中红树林恢复区为297626m2,保育区161272m2。
“垛基果林及自然生境恢复区”位于“海珠湿地恢复总体规划”片区四的西北角,占地面积约145500m2;“海珠生命乐园区”位于“海珠湿地恢复总体规划”片区四的东南部分,占地面积约99043m2;“黄埔涌自然湿地恢复区”位于“海珠湿地恢复总体规划”的北部,占地面积约为53083m2。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案例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是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
它位于三亚市市区以东约15公里的亚龙湾的
北岸,总面积为12.7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旨在保护红树
林生态环境的公园。
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建设始于2002年,旨在保护亚龙湾地区丰
富的红树林资源,并推广红树林生态旅游。
公园内拥有原生态的大片红树林,其中包括红树林展览区、热带雨林区、沙漠景观区等多个不同的生态景观。
公园内设有步道和观景平台,便于游客观赏红树林、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
除了观赏红树林,游客还可以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如沙漠滑车、攀岩等。
公园内还有一个综合体验区,提供多种主题活动,如沼泽生态科普、蚱蜢表演等,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乐趣。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保理念,提倡低碳出行和垃圾分类等。
公园还开展科学研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个案例是一个成功的环保旅游项目,通过保护珍稀生物和自然资源,结合旅游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同时,它还提高了公众对红树林和自然保护的认识,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红树林莫言《红树林》是莫言1988年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的故事。
小说故事由乡村到城镇,主人公林岚,堂堂的南江市的副市长,但是在这个风光靓丽的称号背后,却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对于马叔,她的初恋情人,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却被迫嫁给了地委秦书x智障儿子,最终被秦书x(自己的公公)玷污,并生下了儿子大虎—儿媳妇与公公乱伦的产物。
情人的疏离、丈夫的无能、儿子的叛逆使林岚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她靠发泄性欲来排遣自己的情绪,“她在金大川的蹂躏下发出了阵阵声嘶力竭的喊叫,喊叫时她翻着白眼,咧着嘴,呲着牙丑态毕露,全然没有了堂堂副市长的风采。
最后,她和他的身体几乎拧成了一条麻绳,汗水湿透了床单,房间里洋溢着那种凶猛动物交配之后的辛辣腥冷的气息。
”不仅和金大川,甚至也和大酒店的鸭子进行了性欲的发泄。
连自己都鄙视自己丑小鸭式的林岚,曾经却是一只人人欣赏的白天鹅。
“这时候,他插班进入当地学校。
”时间的流淌,带来的是林岚人性的变异,现代文明的冲击与社会变革也带来了美好人性的失落。
与林岚有同样出身的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都市,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和撞击,演绎出复杂而又多变的人生。
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
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却不为所动。
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
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
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查官马叔。
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
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
而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珍珠也看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大同隐藏在一副老实人面孔下的贪婪的嘴脸,珍珠和林岚两人曾经都是淳朴的乡下人,却因种种原因踏上了都市的阴冷和黑暗的道路,林岚最后因与官员的奸情暴露和贿赂等问题被革职查办,最终受到牢狱的处罚,而渔家姑娘珍珠却坚守自我,不愿自我堕落,依然在苦难过后找回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城市中找了一份正当的工作,几年后结婚了并过上了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生态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
1. 雷州半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是中国最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旨在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红树林植被、珍稀野生动
植物以及水生生态系统。
该保护区的创立和管理,有效防止了红树林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2.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厄瓜多尔,是一个具有独特生态系统的群岛。
该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区域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独特生态系统,厄瓜多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设立保护区、加强监管等。
3.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交界处,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以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地热景观和各种生态系统而闻名。
为了保护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黄石国家公园采取了控制游客数量、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开车进入某些区域等措施。
4. 澳大利亚大堡礁保护区: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上的重要景点。
澳大利亚政府积极保护大堡礁,限制捕捞、控制污染、加强监管等措施,以防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珊瑚养殖和保护项目,以推动大堡礁的可持续发展。
5. 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西南部,是非洲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是东非大迁徙的重要目
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保护马赛马拉的生态环境,肯尼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反偷猎行动、保护草原资源、禁止非法狩猎等。
这些措施帮助维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态修复十大案例,值得学习!标签:“生态环境保护”今年一次又一次被推上热搜,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国务院发布相关建设意见,前不久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亦有强调......那么,在“生态修复”上升为国策的今天,到底什么样的设计算是“生态设计”?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实践,或许在这生态修复十大案例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海岸带生态修复:秦皇岛滨海景观带这是个利用雨水的滞蓄过程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工程,恢复海滩的潮间带湿地系统;砸掉了海岸带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友好的抛石护堤;发明了一种箱式基础,方便在软质海滩上进行栈道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使昔日被破坏的海滩,重现生机,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点。
△改造前盐碱地生态修复:天津桥园项目运用简单的填-挖方技术,营造微地形形成海绵体,收集酸性雨水,中和碱性土壤,修复城市棕地,形成一个能自我繁衍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一个美丽的城市公园。
让自然做工,将生态修复的过程变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
△改造前红树林生态修复: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设计以红树根系理念恢复湿地系统,建立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生境。
采用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健康稳固的恢复红树林。
划分区域,分级保育,在红树林保护区与可开发区域形成鲜明的空间界定。
建立慢行游憩系统,在自然基底之上引入休闲功能。
从而建立起以红树林保护为核心的集生态涵养、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红树林生态科普乐园。
△改造前河漫滩生态修复:义乌滨江公园为解决包括洪涝威胁、水污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等问题并尽可能降低预算及维护成本在内的一系列挑战,同时受到当地农业智慧的启发,义乌江滨河公园设计理念为创造一个低成本维护、具有雨洪调节和净化水质功能、支持本土生物多样性、具有生产功能,同时能提供多样探索、游憩体验的城市公园。
△改造前工业棕地生态修复:中山岐江公园公园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用造船厂原有植被,进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反映工业化时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