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2017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14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我们都知道,麻醉技术是医学手术中非常常见的诊疗操作技术,旨在通过阻断痛觉信号在神经内传输从而抑制大脑皮层接收信号产生痛觉,以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麻醉能够消除患者的痛觉,减少应激反射为手术操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麻醉技术正朝着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发展,其中可视化技术已经深入麻醉操作,辅助治疗,麻醉监测与诊断等领域。
然而在传统临床麻醉中,许多麻醉技术都是靠经验和解剖标志操作,如有变异,则可能不成功,甚至出现损伤周围组织,因此操作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其安全和效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各种影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可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
现在众多患者也对各种医疗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凭经验盲探穿刺手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可视化麻醉技术中,医师可以在实时,精准掌控患者的生理状况,并在无死角无盲区的条件下进行诊疗,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许多医院引进了麻醉可视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精准操作和精准镇痛,只需要在手术目标组织的小范围内进行麻醉。
现代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是麻醉领域最早使用的可视化技术,在以前一般用于解决困难气道的插管。
在传统的胸外科手术中,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的麻醉往往依赖于听诊、临床经验来预判插管及组织位置,所以定位的准确性难以保障,可能导致肺隔离不确切。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技术在常规手术中普及,大大提高了双腔气管插管成功率及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技术保证了有效的肺隔离,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健侧肺被渗入血液、脓痰,造成肺污染,从而避免了一系列因影响呼吸而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
2.可视喉镜气道管理技术对于很多需要快速构建人工气道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极度缺氧状态,需要立即缓解。
因此气管插管对高效的抢救至关重要。
与传统喉镜不同,可视喉镜在喉镜前设置高清防雾的摄像头以及稳定可靠的光源,在光源照明下摄像头能够捕获清晰的图像并将信号放大到LCD屏上。
【导读】可视气管插管立即可得、易于运输和处于无菌状态,无需进一步处理和再加工。
简而言之,该产品电子软镜具有随时可用、洁净无菌、合理和质量上乘等优点,能够提高病患和操作效率。
可视气管插管分类根据不同的设计和应用需求,可视气管插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光纤可视气管插管:这种类型的气管插管内置光纤,能够通过可视化设备将气管内部的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方便医生观察和操作。
2.摄像头可视气管插管:这种类型的气管插管内置微型摄像头,能够实时拍摄气管内部的图像,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到显示屏上。
可视气管插管简介可视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于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医疗器械,通过视觉控制技术,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插管过程中的气管和喉部情况,从而提高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可视气管插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插管、插管导管和可视监视器等。
插管是塑料管子,用于连接气管和呼吸机,插管导管是可伸缩的金属导管,用于引导插管进入气管,可视监视器是一种摄像机,通过放置在插管上的光纤,将插管内部的情况实时传送到监视器上,供医生观察和控制。
可视气管插管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如声带损伤、气管黏膜损伤等,并提高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现代麻醉和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医疗器械。
可视气管插管原理可视气管插管原理:可视气管插管技术通过一根细长的可视气管插管,将一根光源(如LED灯)通过气管插管进入患者呼吸道,将光源照射到患者肺部,并通过特殊的成像技术,将患者肺部的图像实时传输回医生的电脑屏幕上。
医生通过电脑屏幕可以实时观察和诊断患者肺部的情况,从而采取更加准确的治疗措施。
可视气管插管用途可视气管插管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呼吸支持:对于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的患者,可视气管插管可以确保气道通畅,及时输送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手术操作:在需要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可视气管插管可以为麻醉师和外科医生提供清晰的气道视野,确保手术操作安全和顺利进行。
DOI :10.3969/j.issn.1672-9463.2018.05.032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赵基鹏 熊添 樊宏 张晖作者单位:100076 北京航天总医院麻醉科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tube,VDLT )是带有高分辨率摄像机的一次性无菌双腔支气管导管,通过微型适配器与外部显示器相连,实现插管、定位及术中气道的持续检测[1]。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 ),是目前可供使用的仅有的左型导管[2],近年来成为胸科手术中的应用热点。
现就VDLT 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使用方法1.1组成部分 VDLT 由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是一次性使用无菌DLT,由微型摄像机、LED 灯、视频器接口及冲洗系统四部分组成[2,3]。
微型摄像机位于气管导管远端,由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单芯片传感器构成,提供85°诊断视野,扫描深度12~60mm,传感器是圆柱形,直径3mm,长度16mm,感光元件的灵敏度为0.53V/lux-sec。
微型摄像机通过微型USB 适配器与便携式外部高清显示器相连,显示器像素达76 800,分辨率为320×240,显示器大小为5.4cm×7.0cm,提供实时高清影像。
光源位于微型摄像机旁,由2个LED 灯组成,升高周围温度不超过1℃。
除厂家提供的显示器,还可通过视频器接口与其他视频播放器相连。
VDLT 自带冲洗系统,可在大量分泌物、黏液或血液等模糊视野时,通过冲洗口注入液体原位清洁摄像机镜头。
1.2插管方法 插管前检查套囊是否漏气,导管可用润滑剂润滑,将VDLT 与显示器相连并插好电源。
VDLT 自带插管导芯,暴露声门,导管前端过声门后拔出导芯,轻柔地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继续送导管直到支气管导管进入左主支气管[4]。
1.3定位方法 普通DLT 定位方法也适用于VDLT,虽然有大量研究尝试用不同方法定位DLT,但听诊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OB )定位仍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5]。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刘忠虎【摘要】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经验,以期提高胸外科手术麻醉相关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胸外科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有6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为小潮气量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余99例均在双腔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使用成功率为94.29%.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能够提高麻醉的质量.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单肺通气是该麻醉方法的关键.【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3页(P1234-1236)【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单肺通气【作者】刘忠虎【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经常用到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使健侧肺和患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术中保护健侧肺免受患侧肺污染,而且术中单肺通气能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从而方便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避免双肺通气时,患侧肺由于术者的压迫及正压通气引起的机械性损伤,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
我院自2012年04月至2016年05月共施行胸外科手术105例,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05例普胸手术病人,其中男78例,女27例,年龄22~83岁,体重36~87kg,身高1.52~1.86m,ASAI~III级,无气管、隆突及主支气管外压或扭曲病变。
手术种类:食管癌根治术57例,肺癌根治术32例,肺大泡切除术10例,纵膈肿瘤切除术4例,创伤性膈疝修补术1例,食管新生物切除术1例。
合并症:高血压病16例,肺气肿8例,肾囊肿7例,糖尿病4例,心律失常4例,肝囊肿3例。
左侧双腔管83例,右侧双腔管22例。
1.2 麻醉处理本组患者入手术室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
痔疮,是指一种位于人体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发病没有固定的年龄段,但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病。
痔疮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极大提升,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饮酒、久坐久立久蹲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痔疮疾病缠身的原因。
这类疾病往往有着发病率高的特点,并且,处于发病期的患者常常会有便血、疼痛不适、瘙痒等症状,极大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因此,这类疾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诊断治疗。
目前,治疗痔疮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
保守治疗通常针对的是无症状的痔疮,手术治疗一般针对的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痔疮疾病较为严重的情况。
对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痔疮患者来说,保守治疗足以满足其治疗改善不适症状,不必对其采取手术治疗。
其中保守治疗又分为坐浴等的一般治疗、局部用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注射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胶圈套扎等。
本文将重点围绕轻型痔疮患者所采取的中药熏洗坐浴及中药冷敷治疗的保守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以给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的效果中药熏洗坐浴是中药外治疗法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最早的临床应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治疗痔疮的中药熏洗坐浴是指在水中加入减轻痔疮症状的中药成分,在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后,让患者对患处先熏后洗的治疗方法。
由于该方法具有方便、省力的优势特点,因此它是大多数痔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坐浴可用于治疗内痔脱垂、外痔肿痛、脱肛、肛裂、肛瘘、肛周湿疹等症状。
中药熏洗坐浴在治疗患者痔疮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浸泡的药物的效用发挥到最大,通过发挥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杀虫止痒等的功效,能够大大减轻痔疮患者的不适症状,对于改善痔疮局部炎症有着明显且尚佳的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在95%以上,对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技术在胸科手术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双腔管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
方法:双腔管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后观察插管深度、肺塌陷满意程度、出现低氧血症情况。
结果:34例患者行双腔管支气管插管顺利,肺塌陷满意,低氧血症发生率低。
结论:双腔管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技术在胸科手术中可安全应用。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胸科单肺通气(OLV)是胸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而且可以减少纵隔摆动,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使肺隔离避免患侧肺的污染物进入健侧肺。
但实行单肺通气麻醉前提条件必须行双腔支气管插管。
2009年3月~2010年11月实行35例进口Robertshaw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和单肺通气麻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5例,肺大泡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12例,肺占位病变行肺叶切除术6例,肺脓肿行纤维板剥脱术3例,食道癌根治术6例。
胸外伤后血气胸行剖胸探查7例。
右后下纵膈占位病变切除术1例,年龄17~64岁,体重47~72kg,身高157~178cm,男30例,女4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31例,术前心肺功能基本正常。
ASAIV级3例,因胸外伤失血较多呈休克状态。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行NBP、SPO2、ECG、R、监护,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术前估计手术时间长和失血多患者行右静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静注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2mg,芬太尼2~3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2~2.5mg/kg诱导,术中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6~10mg/(kg·小时)和瑞芬太尼0.1~0.2μg/(kg·分),间断静注维库溴铵,吸入1%~2% VOL氨氟烷维持麻醉。
插管和单肺通气方法:在插管前,检查双腔管两个套囊和双腔连接无问题后在其远端涂上润滑剂石蜡油,听诊双肺呼吸音,诱导成功后充分显露声门,应用进口Robertshaw左或右双腔支气管方向一致的导管芯,将导管插入气管后拔出导管芯,调整导管两腔中线,使其对准主支气管,两腔与左、右支气管应在一个平面,缓慢推入一侧主支气管遇到阻力后停止,连接双腔接头,先向气管套囊注气,以正压通气时气道不漏气为准。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赵全丰;艾玲;鲁佩;徐卉【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tshaw-DLT).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定位,实验组通过导管内置摄像头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用时、定位准确率;记录气管隆突及支气管损伤情况;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显著缩短(P<0.05)、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气管隆突或支气管黏膜损伤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定位精准快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 of visual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for one-lung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Methods Eighty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with conventional DLT,n=40)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visual-DLT,n=40).Afte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duction,the patients were inserted with DLT.The DLT was localized with auscultation in control group,and with built-in camera of tub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hat,the patients were checked with fiber bronchoscope.Hemodynamic change after intubation,intubation time and localization accuracy,injury of trachea carina and bronchus,pulmonarycollapse during surgery,incidence rates of pharyngalgia and trachyphonia were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and heart rate(HR)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intubation(P<0.05).Time to successful intub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by using the visual-DLT than using the conventionalDLT[(24.3±6.7)s vs.(68.6±15.4)s,P<0.05].The visual-DLTs were correctly inserted during all attempts.When fault localization of the visual-DLT occurred,it was easy to remedy,even in the lateral posit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ughing,sore throat and hoarseness were lower in the visual-DLT group(all P<0.05).Airway injuries tended to be more comm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DLT(P<0.05).Conclusion Visual-DLT appears to provide remarkable clinical bene(fi)t.It is worth of clinic application.【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6)004【总页数】4页(P471-474)【关键词】胸科手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支气管插管【作者】赵全丰;艾玲;鲁佩;徐卉【作者单位】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麻醉科,潜江 43312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主要用于胸科手术,通过隔离双肺,实现单肺通气。
电子软镜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电子软镜在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需要行单肺通气的80例患者,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4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用电子软镜引导进行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对照组先采用传统听诊法定位,再经电子软镜鉴定到位率。
比较两组完成插管时间以及定位准确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较之对照组患者的DLT定位时间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定位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定位准确率为52.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定位中应用电子软镜能够明显缩短定位时间,提高定位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子软镜;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63-01胸科手术常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以便进行单肺通气和肺隔离,具有较明确的隔离效果,能够较好的暴露手术视野,有效吸引分泌物及血液等。
准确定位是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基础。
DLT定位中传统听诊法有一定的主观盲目性,错位率较高。
纤维支气管镜是经典的定位工具,临床已经广泛使用。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需要行单肺通气的80例患者的研究,分析电子软镜在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科手术需要行单肺通气患者80例,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4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6.8±6.5)岁,平均体重(56.9±8.2)kg。
37例患者DLT在左肺,3例患者DLT在右肺。
患者疾病类型:食管癌26例,肺癌10例,气胸3例,纵膈肿瘤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观察周海鸥;雷龙;钱向东;潘宠勤【摘要】目的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在Ⅰ~Ⅲ级,需行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置入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V-DLT,n=50)和B组(DLT,n=50).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A组通过导管内摄像头引导定位,B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定位.定位完成后,观察记录插管后的插管时间和插管移位调整时间等;记录术后咽痛和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双腔管平均插管时间A 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LT在胸科麻醉中可以满足单肺通气的要求,其视频头可替代FOB的对位作用.持续地监控隆突可随时指导麻醉医生调整双腔管位置.【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双腔管;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作者】周海鸥;雷龙;钱向东;潘宠勤【作者单位】浙江省荣军医院麻醉科,浙江嘉兴 321000;浙江省荣军医院麻醉科,浙江嘉兴 321000;浙江省荣军医院麻醉科,浙江嘉兴 321000;浙江省荣军医院麻醉科,浙江嘉兴 3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双腔管插管术是胸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技术,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后,需要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引导或借助其定位[1],支气管镜下可见隆突左或右侧有蓝色套囊呈“C”或“半月”形,这是插管对位良好的金标准[1-2]。
不过,手术体位的变化或手术牵拉气管,会引起双腔管在隆突区域位置的变化[3],麻醉医生往往都是借助FOB来调整双腔管深浅,以保证单肺通气的有效性[4]。
综述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临床常见的问题王伶俐肖少华双腔管法单肺通气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其优点在于将左、右两侧肺通气路径分隔开,可防止病侧肺的痰液、血液流入健侧肺;同时行选择性单肺通气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
单肺通气(OL V)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TL V )。
现就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常见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双腔支气管导管(DL T)选择合适的双腔管插入后,主管和支气管部分与气管和支气管匹配良好(前者较后者管径小1~2mm ),双腔管主管开口正对另一侧主支气管口,支气管端位于上叶支气管口近侧缘,小套囊位于上叶支气管口与隆突之间,套囊少量充气就能良好地分隔双肺。
双腔管成人型号为F35、F 37、F39和F41,小儿常用F26、F 28和F 32。
双腔管选择中,气管内径和拟插侧支气管内径值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身高和性别选择双腔管的方法比较粗糙。
B rods ky 等[1]用胸部CT 三维成像测定31例成年男、女性左支气管与气管直径比分别为075009和077010。
然而实际工作中因为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直径及支气管与气管直径比值以及上叶支气管口与隆突的距离变异较大,且常用双腔管品牌多是进口,其设计并不是基于国人,部分患者难以达到上述理想状态。
因此,临床工作中双腔管的选择很大限度上取决于对其了解程度和对患者气道解剖的了解,主要看拟插侧支气管的径值,兼顾气管径值。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利用CT 片针对具体患者选择双腔管的方法理想,并预知了可能的困难插管和困难到位。
关于左、右侧双腔管的选择,一般认为右侧开胸手术选择左侧管,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右侧管,但右侧双腔管常因解剖关系不易对位,临床上多选用左侧管。
二、双腔管的定位传统方法:插管后先将主管套囊充气,听双肺呼吸音确保相等,然后将支气管套囊缓慢充气,一般充气不超过2m ,l 以刚好不漏气为度。
然后再次听双肺呼吸音,确保导管顶端位于指定的支气管。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梁友君;林丽珠【摘要】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169例胸外科手术采用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有11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为低流量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余158例均在双腔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使用成功率为93.50%.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单肺通气管理是该麻醉方法的关键.【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9)002【总页数】2页(P289-290)【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单肺通气【作者】梁友君;林丽珠【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钦州,535099;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钦州,535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胸外科手术,不仅可以使健侧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而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但双腔插管的操作要求和围手术期管理较为复杂。
我院近两年的胸外科169例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9例普胸手术病人,其中男103例,女66例。
年龄18~79岁,体重40~81kg,ASAⅠ~Ⅲ级,无气管、隆突及主支气管外压或扭曲病变。
手术种类:肺癌根治术67例,食管癌根治术53例,肺大泡切除术21例,肺及食管肿瘤行剖胸探查术13例,支气管扩张行病灶清除术10例,肺脓肿行肺叶切除术5例。
左侧双腔管113例,右侧双腔管56例。
1.2 麻醉处理:全部病人术前晚口服安定片5~10mg,入手术室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苯巴比妥钠0.1g。
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输液通路,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快诱导插管成功后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均压(Pmean)。
所有病人均常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动脉压(ABP)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