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飞天凌空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52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最新10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一等奖1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一三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壹五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一)聚焦文题聊“飞天”“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站在领奖台上,国旗下、金牌旁,国歌声响起,那一刻,耀眼夺目!今天,让我们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二、介绍相关知识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
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写。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掠过:lüè屏息:bǐng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一刹那:chà2、解释词语。
修长:细长、苗条的。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
不迫:不急促。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投影或板书四、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敏锐精细的观察、迅速准确的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2、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用简炼的词语概括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明确: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应的描写: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腾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课件展示二、读课文,品味语言1、(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第0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特写这一体裁,了解其特点,能够区分消息与新闻特写。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精彩的描写片断,感受运动之美和语言之美。
3.体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操,唤醒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能够区分消息与新闻特写。
2.品味精彩的描写片断,感受运动之美和语言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东京奥运会全红婵跳水夺冠全过程在运动领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之称。
2.背景简介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冠军。
如果只是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另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报道她这惊艳一跳的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二、揭示目标1.把握新闻特写这一体裁,了解其特点,能够区分消息与新闻特写。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精彩的描写片断,感受运动之美和语言之美。
3.体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操,唤醒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三、检查预习1.人物简介吕伟,江苏扬州人,女子跳水运动员,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
她曾获得1982年亚洲运动会跳水比赛和1986年亚洲运动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冠军,1987年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当时被誉为“跳水皇后”。
2.作者简介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者。
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笔名胡都,1945年5月生,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文体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阅读课文,品析文中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感受运动之美。
3. 学习侧面烘托写法,进一步领悟作者对中国运动健儿的赞美和民族自豪感,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学习侧面烘托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新闻特写的写法,理解其新闻价值。
教学过程:一、明确体裁,了解背景1.提问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课前预习)2.组织学生阅读结合书下注释 ,了解背景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小结:本文是关于这一事件的一则新闻特写。
【设计说明】向学生明确文章的新闻体裁,不同体裁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在阅读上也有一定的方法。
同时了解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1.明确本文核心问题:这则新闻为什么以“飞天”凌空为题?2.学生阅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方法提示:标题(副标题入手)明确主要内容:记录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设计说明】明确本文学习的核心问题,通过阅读标题,快速掌握文章大意,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容。
三、品析语言,欣赏精彩瞬间哪些段落描写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1-4段)1.研读1-4段,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学生阅读、圈画品析重要词句,师生课堂交流预设:准备(1段):“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两个四字短语,表现吕伟当时的情绪、风度。
作者又写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态来衬托她的沉静优雅,整幅画面充满美感起跳(2段):用“轻舒、举起、蹬、飞去”四个动词,准确而又具体地描绘出吕伟起跳时轻巧灵动动态美“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和描写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四、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飞天”凌空》,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来描述吗?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运动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运动的精彩瞬间。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写作练习,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文?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拼搏精神?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心得,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更加生动、精彩。
2.阅读课文《“飞天”凌空》,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明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感受语言魅力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3 课,这篇文章讲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比赛中克服困难,勇敢拼搏,最终夺得冠军的故事。
本文以生动的描绘手法和激情洋溢的文字,展现了吕伟在竞技场上的勇敢和毅力,以及她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
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讲述吕伟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并能够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吕伟的事迹,学生能够理解到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欣赏到作者对吕伟事迹的生动描绘,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吕伟的事迹,学生能够理解到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能够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教学难点:理解吕伟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以及吕伟的事迹。
2. 讨论法: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冠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对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
所以需要介绍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可选取一些重要事件、重要新闻让学生进行特写。
课文朗读也要做好示范,所以下载了朗读录音。
教学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生源较差,教师能力也有所局限,尽力而为!努力前行!【教材分析】《“飞天”凌空》一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中的佳作。
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示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
文中用词精炼,语言优美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跳水动作刻画的淋漓尽致,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将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课文这不仅是一片人物特写,更是一篇美文,值得品鉴。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3、掌握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4、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课,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欣赏优美的语言。
3、体会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和播放录音,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中国姑娘跳水视频和夺冠后国歌响起的场景!让我们跟随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一起欣赏吕伟演绎的1.7秒神话。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梳理知识。
同学们分小组梳理相关知识:1、新闻特写的定义是什么?新闻特写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新闻特写的分类?(预设)新闻特写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新闻特写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2、检查预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较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飞天凌空,作者整理分享了3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榜样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较生动感人、较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三、探究写法1.动作分解一段:镜头1:起跳前的一刹那(榜样)第二段:镜头2:在空中一瞬间的停滞第三段:镜头3:展示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第四段:镜头4:“入水”的刹那第五段:镜头5:观众的反应2.描绘准确细读课文,完成填空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的定义和特点,背诵并积累语言。
2.通过圈画组合精彩跳水瞬间,运用课文集美法积累精致语言。
3.通过旁批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了解新闻特写的层次、视角和语言特点,感受文章体现的运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章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新闻特写的课文“同学们好。
谢谢,请坐。
这节课。
新闻作品的阅读课。
我们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
八年级上学期的课文。
我们先一起朗读课文,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们知道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飞天凌空,读。
”(学生齐读)“好的,谢谢。
我们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意了。
这篇课文的编排特点是自读课文,所以我们上一个自读课。
所谓自读,就是你们会占有很多的时间,训练自己,开始我们的新闻特写品读品析训练。
这节课的主要活动:语言积累和学法实践。
好,了解一下新闻这个文体的内容。
新闻读。
”知识卡片新闻: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知晓新闻特写不?继续读。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的片段,集中笔力,着重描写其精彩瞬间,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阐释)“新闻特写是一种文章的体裁。
为什么叫特写呢?它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的片段。
集中比例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来表现典型的人物、美好的事件,或者是某一种场景。
所以叫特写。
飞天凌空就是写精彩的瞬间的。
”“好,我们再来读。
读一句话,接着说一句话。
这个说其实就是把课文最主要的内容说出来。
‘飞天凌空报道的是’读。
”一句话概括文意:《“飞天”凌空》报道的是1982 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事件。
第3课《“飞天”凌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题材的基础知识,体会其新闻价值。
(难重点)2.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画面描绘把文学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的。
(难点)3.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吕伟十米跳台跳台跳水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跳台跳水运动的美。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指名朗读课文,给加点词语注音凌空酷似翘首潇洒轻盈悄然由衷2.解释词语:颁bān 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奖章。
遗嘱: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建树:做出贡献,建立功绩:~功勋;建立的功绩:在学术上颇有~。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自读补白,了解新闻特写自读教材第9页“什么是新闻特写”,思考:什么是特写什么是新闻特写新闻特写的特点是什么(1)特写:(2)新闻特写:(3)新闻特写的特点:预设: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特写: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的特点: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四. (1)阅读消息,明确六要素填写表格:何时何人何地何事何故如何阅读消息,梳理六要素填写表格:标题电头导语主题结语背景五 .解析题目,体会作用提问:本则新闻特写的标题特点是什么有何含义,又有何作用呢1.特点:多行标题“飞天"凌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副标题2.如何理解标题“‘飞天’凌空”的含义“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第3课“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明确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感受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精神,热爱祖国,为国争光。
预习案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2、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
一、新闻特写的定义: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
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新闻特写的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
(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三、写作背景: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会吕伟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赛冠军。
本文记者目睹了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夺冠的精彩瞬间,并对此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
四、标题解说:
飞天,佛教壁画或时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而课文标题则比喻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新颖、醒目,引人注目。
五、预习检测
1、重点字积累
凌.空( líng )掠.过( lüè)翘.首( qiáo )轻盈.( yíng )
悄.然( qiǎo )由zhōng(衷)刹.那( chà)酷.似( kù)潇.洒( xiāo )绷.直( bēng)眼花缭.乱( liáo )屏.息敛声( bǐng ) 2、词语解释
(1)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2)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3)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
(4)翘首:抬起头来。
(5)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6)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7)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六、整体感知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顺序: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第一部分:( 1 - 4 )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夺冠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 5 - 8 )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七、我的疑惑:
二、写法分析
1、第五段写外国记者的赞叹和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段引用一个印度观众的话有什么作用?
3、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效果?
小结: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巧妙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