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吉林油田木101井区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65.73 KB
- 文档页数:2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大港油田自来屯地区的应用摘要:自来屯油田是大港油田的主力油区,但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影响,近几年无论自来屯开发区的开发还是滚动评价研究都未获得大的突破,但是该区勘探潜力大,具有一定的储量规模。
本文通过利用2009年出站的新三维资料为基础,以钻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充分运用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一体化数据管理的优势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进而进行地质综合研究,优选有利目标进行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来屯地区地震处理精细解释构造分析一、地质概况自来屯构造是位于黄骅坳陷南部孔店凸起带中部的枣园油田东北端的一个含油构造,目前已发现的含油层位有上第三系馆陶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沙三段,孔店组孔一段、孔二段及中生界共六套含油层系,其中主力油层为孔一段的枣Ⅲ、枣Ⅳ、枣Ⅴ油组及孔22、孔21油组,下第三系孔店组一段为主要的含油层系效果最好的区块之一,但由于受李天木大断层影响及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构造复杂。
二、三维地震品质分析本次构造解释使用了2009年新采集处理的自来屯三维偏移成果资料。
地震解释目的层段是下第三系地层,地震反射时间是从 1.2~2.5s,新资料为正极性剖面,主频明显降低,浅层(1500-1650ms)新资料主频在20hz左右,而老资料主频在35Hz;(1750-1900ms)新资料主频在18hz左右,而老资料主频在20Hz 左右;中深层(2300-2500)新资料主频在15hz左右,而老资料主频在20Hz左右,从上到下分辨率下降明显(图3-1-1),新资料相对于老资料而言,虽然分辨率下降,但信噪比和能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况且新资料剖面上断点较干脆,断面较老资料清晰,可以使用。
1.层位标定地震反射层位标定是地震资料应用的基础,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
它是构造解释的基础。
合成记录标定是利用声波和密度资料进行正演,在过井的地震剖面上标定出地下地层对应的地震反射。
地震资料在油田精细评价中的应用地震资料解释在油田精细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在油藏储集层的层序界面识别、精细构造地震解释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层序界面识别、精细构造地震解释是影响油藏储集层评价、有利区预测及后续开发的关键。
文章对层序界面识别的地震特征及精细构造地震解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标签:地震资料;层序识别;精细构造1 地震资料在层序识别中的应用1.1 地震层序学发展Sloss等1948年在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层序的概念,他们将“层序”定义为以克拉通内部的大型不整合为边界的地层组合单元。
然而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致使层序地层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1]。
20世纪70年代,Vial及其同事将地质理论、地震勘探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而创立的地震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随后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地震层序地层学,并将海平面变化曲线在地震资料显示的剖面中导出。
如今随着地震勘探仪器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已经普遍应用于层序界面的划分之中。
1.2 地震层序界面识别特征利用地震资料显示的地震特征划分地震层序,其研究基础就是地质界面与地震反射面特征相结合。
层序界面、不整合界面以及流体分界面等地质界面是产生地震剖面反射的地质条件。
地震反射面不但是一个存在有波阻抗差的界面,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年代地质学意义的界面,从而构成了地震地层学的研究基础。
油田精细评价中的层序划分是沉积层序和地震层序相对应统一的结果。
地震层序是地震资料剖面上识别的层序,其划分的关键是识别不整合和追踪与之相应的假整合或整合[2]。
地震层序的划分首先确定层序界面即反射界面的类型,根据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特征和几何接触关系分为整一界面、不整一界面两大类。
整一界面是上下同相轴产状平行或亚平行的界面,可以是连续面,也可以是不连续面;不整一界面是由于地震反射界面两侧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产状不协调形成,分为顶超、削减、上超、下超四种类型(图1)。
基于曲率属性的复杂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及其应用胡滨【摘要】海外某深水A油田开展复杂断层精细解释研究中,相干类地震属性等传统刻画断层的技术失效.针对研究区断层断距较小但断层两盘地层倾角变化较大的特点,利用沿层曲率属性刻画这种特征.介绍了曲率属性的概念、分类、地质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引入层位优化方法,使用合适参数的网格化方法代替传统的层位插值方法,该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刻画复杂断裂系统,有效指导断层组合解释工作.研究区1 00 km2范围内解释出的200多条断层,揭示了研究区的复杂断裂特征.最新评价井的钻探证实了解释成果的可靠性.【期刊名称】《海洋石油》【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曲率;复杂断层;精细解释;层位优化;深水;海外【作者】胡滨【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5+4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石油公司开始进军海外深水勘探项目。
这些项目具有投资高(每口探井超过1亿美元)、储量大、风险高的特点。
海外某深水A油田已钻探两口井,均有较好的油气发现,拟钻探一批评价井。
该油田处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重力滑动—逆冲—底辟构造带上,既受到北东向逆冲挤压应力作用,又受到泥拱底辟作用。
北东向逆冲挤压应力作用,自北向南形成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逆断层。
在挤压褶皱顶部由于拱张作用或泥岩底辟形成张性正断层、放射状正断层或顺应力方向发育逆断层,断裂体系异常复杂(图1)。
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断层的数量多(100 km2范围内分布200多条断层),断层的倾向走向各异且相互切割(图2)。
断裂系统解释关系到层位解释的是否准确,更关系到构造落实的程度,决定着勘探的成败。
同相轴错断,相干类地震属性切片上呈现明显的弱连续条带,因此相干等地震属性可以较好的描述这两类断层。
而研究区多发育断层断距较小的具有张扭性质的正断层(图4c),同相轴错断不明显或没有错断,相干等地震属性切片上呈现为高连续特征,因此相干等地震属性难以描述这类断层。
2010年第5期0引言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b地震响应图1正演模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196地震勘探作业属于能源开发过程中了解地质构造的重要基础,地震勘探作业开展将会得到充足的地震资料,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内部复杂结构至关重要,地球的内部不仅包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还存在着各种地质构造,如断裂带、隆升带等[1]。
通过精细的三维解释,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地球深部结构的详细解释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准确预测地下资源的分布,包括石油、天然气等,这对于有效开发和管理地球资源具有战略性意义,有助于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2]。
研究主要是对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全三维自动追踪解释层位以及变速做图等技术进行研究,为推动我国地质勘探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 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1.1 相干数据体的技术原理在进行油气资源勘探作业时,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是一项关键的技术任务,断层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重要构造,它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主要是通过地震勘探仪器获取地下反射波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地下结构的变化,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校正、剖面叠加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3]。
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以获取地下结构的深度信息,通过速度分析,建立地下的速度模型,这对于后续的图像重建和解释非常关键。
利用地震道集数据,计算相干体来衡量不同深度层之间的相干性,相干体表示在多个地震剖面上,同一位置的地下结构信息的一致性程度,对相干体进行阈值处理,提取出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李潇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00摘要:针对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问题,首先对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三维自动追踪解释断层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变速做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结构解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相干数据体以此实现断层的自动和半自动解释,可以理清目标区域中的断层系统,在引入全三维追踪层位技术以后,可以对目标层进行全面解释,对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而言,其将会随着岩性横向或者纵向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将T0图转化为深度构造图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变速做图技术,进而可以得到准确的地质构造信息,为井位的合理部署奠定基础。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广利油田的应用
张慧;谢传礼;王强;于浩洋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4(000)014
【摘要】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是储层研究的基础,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以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干数据体,进行层位标定、地层对比、断层解释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断层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增加了地质分析和模型基础数据的精度.本文对广利油田构造进行了时深转换量板的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以及精细解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该区进行了构造特征分析和储层评价.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张慧;谢传礼;王强;于浩洋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3
【相关文献】
1.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文东油田滚动扩边中的应用 [J], 张戈;王坚领;王文才
2.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辽河油田J136区块的应用 [J], 潘凌飞;浦长龙
3.渤海古近系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J油田中的应用 [J], 熊煜;李久;金宝强
4.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小集油田的应用 [J], 朱从军;夏国朝;郑泰山;宋金甫;许静
5.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吉林油田木101井区的应用 [J], 张庆国;田得光;王一飞;尚小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断块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复杂的断块型油田勘探中,精细构造解释是解决地质问题的关键,能否正确认识和准确落实断层,是油田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油田开发的基础。
本文以一个稠油区块为例详细描述了构造精细解释的全部工作流程,对同类断块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标签:速度分析断层构造解释一、概述锦92块构造上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单斜构造第二断阶带。
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
含油面积 2.2km2,石油地质储量1619×104t。
目前开发29年,断块边部一级断层断距较大,内部二级断层发育较多,都需重新落实,为下一步寻找断层附近潜力区做好基础工作。
二、构造精细解释1. 资料概况。
西斜坡勘探程度很高,历年来都是局部构造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没有整体的三维地震资料及整体的构造编图、油气成藏等综合地质研究工作。
2006年油田公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研究区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的迭前连片处理。
就整体资料分析来看:浅层好于深层。
具体而言,浅层0-1000ms,地震资料的主频为25Hz;1000-2000ms,地震资料的主频为20 Hz;而深层2000-3000 ms地震资料的主频仅为18 Hz。
2. 速度分析。
本次研究在断块内不同地点选择了20余口符合下列条件的探井声波时差资料,经过井径及其它因素校正之后,制做成合成地震记录。
然后分别将这些合成记录与相应的地震剖面进行反射同相轴对比,确定不同深度所对应的地震波t0值,同时给出每个合成地震记录的时深曲線,并沿不同方向做出过这些井点的连井剖面,从而将这些不同点的合成地震记录、钻井情况与不同方向的地震信息紧密联系起来,准确地反应了地震波沿不同方向的速度变化情况。
并将单井合成记录时深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求出平均值作为本次编图时深转换尺的基础数据。
经实践验证与西部凹陷时深尺基本吻合。
3.层位标定。
为了准确地标定好层位,在良好的速度分析基础上,通过合成地震记录连井剖面,将地质层位与地震反射层一一对应起来,准确地划分出个组段底界:其各组段在地震剖面上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馆陶组底界(相当于新近系底界)。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创新及应用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在现有钻井技术问题分析部分,介绍了目前钻探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难点。
随后对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其创新点和优势所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展望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该技术的重要性和推广应用,同时指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该文全面解析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石油钻探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对于行业内相关人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创新、应用、问题分析、原理介绍、创新点、应用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推广应用、展望。
1. 引言1.1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创新及应用探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在石油行业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高级技术,它通过精准的控制井底压力和井筒流体密度,来实现井下作业过程中的钻井控制。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钻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还能满足地下岩石压力及井底动态液压力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减少钻井事故的发生。
在当前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由于油气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沉积环境多样性,传统的控压钻井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钻井作业的要求。
因此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创新点、原理介绍、应用案例分析,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行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经验。
2. 正文2.1 现有的钻井技术问题分析钻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钻井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钻井技术在高温高压井下易发生漏失,导致作业环境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作业难度与危险性。
钻井过程中的井控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挑战,如井底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井筒稳定性,同时也容易导致地层破损或井眼塌陷。
传统的钻井技术在应对非常规油气藏开发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地震解释的步骤及解决的地质问题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5期摘要:地震解释工作是开展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一个含油气构造的发现、岩性圈闭的识别以及井位部署都离不开地震解释,甚至连现在的石油开发也需要应用地震资料完成扩边挖潜、技术创新和增储上产,因此开展好地震解释工作至关重要。
构造解释是从全三维解释理念出发,严格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
利用层位自动追踪,解释系统中的多种显示功能,任意切割测线,生成时间切片,利用垂直断层走向的任意方向测线识别小断层,利用相干数据体技术,研究相邻地震道的反射特征,突出因地质体横向变化而引起的反射特征的变化,可以达到识别小断层并预测地层横向变化的规律的地质目的,能够从点-线-面不同角度认识各反射层的横向变化,从而正确识别地下构造形态。
关键词:地震解释;构造;成果应用1.资料搜集及准备开展地震解释前要搜集齐全准确的各项基础资料,包括测井曲线资料(声波曲线、密度曲线、电阻率曲线等必备的数据)、地质分层数据、地震处理成果数据体及端点坐标数据以及以往资料解释成果图件等,便于对比检查。
当电测曲线达不到制图精度时,需要完成环境校正和标准归一化处理并准备好工作设备,目前完成解释工作都是在工作站上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来完成,解释工作常用的工作站软件有Landmark、Geofram、Geoeast等大型工作站解释软件。
1.1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编制及层位标定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声波时差曲线求取反射系数,根据目的层的分布情况和井深度范围提取井旁道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后求取相关系数,相关程度好,代表合成记录道与井旁道基本吻合,相关差则需对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校正至各主要目的层对应较好时为止。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的目的是研究断裂特征及构造特征,层位的准确标定是基础,断层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
层位标定是连接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桥梁,也是建立地质界面与地震反射界面之间对应关系的主要环节,是构造精细解释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三维地震二次处理精细解释技术在新集矿区的应用张鸣;杜少能;朱庆伟【摘要】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3)003【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三维地震;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精度【作者】张鸣;杜少能;朱庆伟【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防地测部,安徽淮南 232001;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防地测部,安徽淮南 232001;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主要由野外数据采集、现场与后期处理、室内解释三个部分组成[1]。
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由壳牌石油公司首先在路上油气勘探中使用并取得成功。
截止到2002年底,全球仅海洋三维地震总工作量已超过35万平方公里,过去的三维一般是面积较小的三维采集,称为“”邮票“三维”,在实际应用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如三维边界附近不能准确成相,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外石油公司,大规模开展了大面积连片三维采集、处理,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三维地震工作以来,迄今陆上三维地震工作量已达6万多平方公里,在室内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技术方面很快,相继发展出了均衡DMO、高精度分频静校正、基于折射波的地表一致性校正等一系列技术[2-6]。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二次精细处理解释在当前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不需要野外重新采集数据,成本低,而对地震勘探的精度却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精细油层解剖技术在C6区块的应用【摘要】本文以c5区块水驱调整指导思想为参照,阐述了如何对c6区块进行油层解剖,并据此分析了以往措施效果好坏原因,细化了措施选井标准,指导区块开发调整。
【关键词】精细解剖动态调整1 引言c6区块位于c油田构造翼部,属三类区块。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层间平面等开发矛盾加剧,措施调整效果变差,区块长期处于低效开发状态,为进一步明确注采对应关系,提高注采对应分析调整效果,有必要开展精细油层解剖工作。
2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该区块砂体发育零散而且孔隙度、渗透率低,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差。
水井注水压力高,吸水差且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
由于油水井间距大,无法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导致水井侧高压,注采压差大。
3 精细油层解剖,细化连通关系根据c6区块“砂体发育零散而薄,甚至不发育砂体”的地质特点,对区块进行精细油层解剖,细化连通关系。
3.1 纵向上砂体发育厚度小,特殊井区细分沉积单元3.1.1 细分标准该区块主要发育4个沉积单元,主力单元多数发育一个旋回,其余沉积单元砂体发育厚度小且零散,因此该区块不适合全面的纵向上的地层细分。
但某些井区的个别沉积单元发育两个次级旋回,具有可分性,因此以“精确到井区,精细到单井,精准到单层”为目标,根据砂体横向上发育规模大小,纵向上发育连续性及砂体旋回的可分性确定了细分标准。
(1)确定统层标准。
以正旋回统层,即统层时尽量让砂体呈现正韵律。
(2)确定井区规模。
井数在20口以上(包括20口),发育某个单元砂体的井超过70%,并且砂岩厚度不小于2m或者有效厚度不小于1m的井区。
(3)确定可细分的单元。
发育该单元砂体的井超过85%发育两个次级小旋回。
3.1.2 地层细分情况根据细分标准,c6区块两个井区各有一个沉积单元可以细分。
一是cm井区的a单元。
该井区发育a单元的井数多,且均发育两个次级旋回,因此,进一步细分为a1、a2。
二是cn井区的b单元。
该井区b单元呈条带状发育,较多井发育两个次级旋回,因此,进一步细分为b1、b2。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1 地质概况垦东34井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
垦东34块位于垦东凸起北部斜坡带上,垦东10北断层下降盘,为受2条小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该断鼻是垦东4~垦东10断鼻构造的一部分,地层倾角3°~5°。
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或油层,构造低部位虽有砂体发育,为干层或水层。
同时,砂体受河流相沉积的影响,横向变化快。
2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主要指精细层位及储层的描述,进行砂体标定与追踪。
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大,地震储层描述技术的应用是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
2.1 储层识别与标定技术储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是由储层与其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而形成的。
储层标定就是根据钻井资料将地质目标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来,以区别于其它反射轴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储层标定技术有vsp 测井、声波合成地震记录和经验速度尺。
2.2 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值的存在是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前提,两者相差越大,预测效果越好。
经研究发现本区泥岩呈高速,砂岩呈低速,两者相差很少,而且地层纵向上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砂层厚度与泥岩隔层厚度比较接近,且储层与围岩速度比较接近的地层中,储层预测难度很大。
本区储层和围岩质地较纯,岩性单一,不存在灰质成分,因此,地震剖面上的岩性界面常代表砂岩和围岩的分界面。
“三瞬”属性最常用,其中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用于岩性解释,瞬时相位用于检测地层的接触关系。
由这三种基本属性可以导出其它许多相关的属性。
近几年来,由于储层描述的需要和全三维数据体解释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急剧发展,已成为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2.3 相干体分析垦东北部地区由于处在孤东潜山与垦东凸起之间,构造应力较为集中,发育了一系列北东方向的雁行式断层,并被东西向断层复杂化。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在海南区块的应用作者:何贞举魏晓涵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海南区块为例,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方案和流程,重点分析了精细构造解释中频谱分析、相干体技术、变速成图技术。
该解释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其他研究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频谱分析;相干体技术;变速成图技术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303-020 引言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日益提高,勘探目标日趋隐蔽,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需要通过地质和地震的密切结合,利用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对地震资料精雕细刻的解释。
充分认识研究工区,弄清工区内构造特征,寻找有利圈闭,明确含油范围,落实勘探开发井位及补充完善井位,为滚动勘探奠定基础。
本文以海南区块为例,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方案和流程,重点分析了精细构造解释中子波极性判断方法、相干体技术、变速成图技术。
1 工区概况海南区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内的一个二级构造带——海南-月东断裂构造带,东临盖州滩洼陷,西临海南洼陷。
本区主干断层有两条,分别为海南断层和盖州滩断层,均为北东走向,掉向相反。
这两条断层自新生代以来至晚第三纪一直活动,规模大,贯穿整个工区。
在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北东走向的中央低凸起。
主干断裂在不同的构造部位,断裂的性质、发育的时间及活动强度都有所不同。
2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步骤是测井资料环境校正、精细层位标定、断裂系统识别与组合、层位解释及变速成图。
2.1 测井资料环境校正环境校正是由于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受井壁跨塌即井径影响较大,造成井壁垮塌段曲线值畸变,特别是声波和密度资料直接影响到层位标定的结果,为此必须要做好环境校正,以消除井壁跨塌及泥浆浸泡等造成的误差,以及因测井仪器不同、测井时间不同带来的刻度不一致问题,因此环境校正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2.2 精细层位标定层位标定是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起来的桥梁,它最终使抽象的地震数据与实际的地质模型连接,准确的层位标定是保证构造精细解释准确快速完成的关键,同时也是后续储层横向预测研究的前提。
34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对局部微幅构造、油气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2) 小断层封闭性对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识别方法探讨小断层一般指断距小延伸长度短的断层。
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断距小于15m 左右,表现为微小错断、同相轴扭曲、振幅突变、相邻层位错动等现象,具有多解性、难以识别的特征; 在单井剖面上表现为地层缺失在10 m 左右的断层。
1.正演模拟指导识别法正演模拟是以明确研究区地质体地震记录特征为目的,通过对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来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征,为科研人员正确认识地质体提供地震波波场依据。
针对A 地区,以地震资料主频25Hz 设置不同砂体厚度、不同断距的断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模拟结果显示: 当断距为10m,反射同相轴出现较明显错断; 断距为5m,同相轴出现扭曲,断距不明显。
对比几组模型,砂体等厚时断距越大,同相轴错断越明显; 等断距时砂体厚度越大,错断越清晰。
将正演模拟结果应用到A 地区精细构造解释过程中,能有效地指导小断层的识别。
2.地震技术综合识别法在地震构造解释中,由于垂直断层方向的地震剖面能清晰地识别出断层,因此,可以先应用多方向地震剖面显示来准确验证断点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线剖面并列显示连续追踪断点连续性。
一般连续多线并列显示主要用于判断小于半个相位的错断和小扭曲的平面展布特征,在小断层断点在剖面上反射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数据体显示对相同剖面发育小错断或微弱扭曲的同一位置在不同数据体剖面上进行分析对比,识别、解释小断层,追踪出断层平面展布,结合水平切片和相干切片相互验证。
3.相控识别法相控识别法是利用测井、录井资料进行单砂体精细对比,结合“数砂体”和“厚度突变”识别断层。
在A 油田B1区块首先应用测录井资料对BinIV油组进行单砂体精细对比,通过数砂体的方式确定主力油层B2小层发育5 套砂体,层厚35 m,而B4只发育4 套单砂体,层厚较其它井薄10 m左右,因此判断该井过断层。
价值工程划决策的基点,不同的旅游景区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差异本质上是游客心目中的旅游景区形象竞争的结果。
实践证明,良好的、主题突出的旅游景区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这有将这方面工作做好,才能确保旅游工作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1]陶明达.心理旅游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6).[2]程金龙,王发曾.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与塑造策略[J].经济地理,2011,(10).[3]杨永德,白丽明,苏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10,(04).[4]王昕,王雪君.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行为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0引言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是地质构造,储层预测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而层位的精细标定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前提。
在本区块的研究中,首先要做好层位的精细标定和对比,这一环节要通过制作合成记录来完成。
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解释软件就完成了解释工作。
在解释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特别的功能和各个新的解释方法,并且要更多的利用人的视觉,从三维数据中发现隐含的地质信息,最终形成直观的“三维地质模型”。
1区域基本地质状况木头101井区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华字井阶地构造带上,东面与扶余油田隔松花江相望,东南为东南隆起,西为乾安长岭断陷,北为古龙凹陷。
区域构造形态为一西倾的被多条近南北向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
向北、向南、向西倾,北翼陡,南翼缓。
木头鼻状构造上断层发育,且以同生正断层为主,断层两盘地层沉积厚度差异明显,断层走向多为近南北向,也有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层。
断层延伸长一般1~3km,最大延伸长度10km左右,断距以10~30m为主,最大达84m。
2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2.1层位标定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是构造解释的基础,而开发地震储层精细标定尤其重要[1]。
目前主要有VSP 资料进行桥式标定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两种方法。
在吉林地区我们主要是在VSP测井资料的约束下,通过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
木101井区有钻井1000余口,按照以下方法标定三维地震资料:①借助测井资料分析比较各井层位划分情况,使其分层数据准确一致。
②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并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曲线做单井合成记录(图1),依据钻井分层数据确定主要地质界面及目的层位。
③在木101井区58口井的合成记录制作完成之后,加上已有VSP 叠加地震剖面,进行粗框架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检验各反射波闭合情况,当存在不闭合时,依据钻井分层数据调整少数不闭合井的合成记录,并根据声波速度、地震速度、反射极性、岩性变化、波形特征、波阻抗大小与地震波强度的关系,结合构造特征、地层组合、沉积环境等,对层位、岩性、深度在纵横向上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标定。
2.2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在此工区的研究中,我们在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本区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并结合本区地震剖面落实本区的构造以及储层变化情况。
根据地震层位标定的结果,在discovery上追踪解释杨大城子油层顶界地震反射层。
首先精细解释几条骨干联井测线以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吉林油田木101井区的应用Application of Fine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 in M101Area of Jilin Oilfield张庆国ZHANG Qing-guo;田得光TIAN De-guang;王一飞WANG Yi-fei;尚小峰SHANG Xiao-feng(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163318,China)摘要:吉林油田从勘探转入开发,原有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开发阶段布井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标定与精细构造解释。
选择和应用了多井综合标定和合成记录综合标定、三维可视化数据校正等诸多国内外分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地震解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的精度,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的技术方法。
Abstract:Since Jilin oilfield turn into development from exploration,the original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methods have not met the demands of arrangement precision in stage of petroleum development.Detailed calibr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interpretation of fine structures will be conducted as necessary.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nalyzing techniques such as multi-well composite calibration and synthesized seismic record composite calibration and3D visible data correction etc,have raised the efficiency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on the other hand,guaranteed the accuracy of conversion of time-depth and structure mapping.It has formed a set of technical methods meeting interpretation and mapping accuracies in stage of development.关键词:精细构造解释;层位标定;断层解释;时间切片;合成记录Key words: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stratum calibration;fault interpretation;time slice;synthetic seismic record中图分类号:P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322-02———————————————————————作者简介:张庆国(1969-),男,黑龙江集贤人,东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测井;田得光(通讯作者)(1987-),男,黑龙江肇州人,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勘探。
·322·ValueEngineering及过井剖面(图2),在此基础上对本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60m ×60m 的密度解释,从而准确高效地完成全区三维解释。
为保证解释精度,充分利用软件的缩放功能,采用所有的测线横向和纵向均放大的方法,使其平面展布更加合理与准确,避免了对断层组合体系认识不准所带来的混乱,充分保证了断层在剖面解释和平面组合上的双重性,以便发现反射波的细微差别,找准断点的准确位置,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层位对比和断层解释的准确可靠。
通过对地震层位和断层的精心解释,使断层平面分布更加合理和准确。
2.2.1构造层位精细解释根据层位标定的结果,选择工区内重点井进行解剖,之后以连井剖面为主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工区杨大城子油层顶面层位进行加密解释。
利用主测线、联络测线交点处相互投影,通过交点闭合相互验证解释的层位是否闭合,再根据相邻剖面相似性的原理,在软件上开多个小时窗类比解释。
当断层两侧层位不易确定时,通过块移动相位对比方法,在断层一盘上开一个小时窗,并可以使它沿断面上下移动,与另一盘层位进行相关解释,以确保层位对比的准确性[2]。
2.2.2断层解释由于该区为开发区块,为了提高钻遇成功率,确保开发井不断失油层,除进行常规的构造解释外,还把构造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小断层的识别上,运用多种方法识别小断层,精细地刻画该区的断裂系统。
通过本次研究工作,确定了研究区主要断裂的展布及走向,工区内确定杨大城子油层顶面断层数55条。
研究区断层按走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3组,即近南北走向、近东西向及近北东走向3组断层。
木152断块位于木101井区鼻状构造中段,位于147区块南部,是一个由断层遮挡的断鼻构造。
断块为北东-南西走向,北东高,南西低。
断块北、西、东三个方向均有断层与其他局部构造隔离,内部没有进一步小断层分布,由三条断层遮挡的相对独立的鼻状构造(图3)。
时间切片和时间剖面的交互解释。
在时间切片上,同相轴的中断、振幅宽度的变化和振幅轴走向的改变等特征,都预示着断层的存在[3]。
在木101井区解释中以主测线时间剖面为主,联络测线为辅解释断裂系统,利用时间剖面断层在时间切片上的投影点平面上来监控断层的走向,在剖面断层不清楚的地方,用时间切片上断层的走向趋势来指导剖面的断裂系统分析,做到剖面和切片相互结合,相互映证,以确保解释的正确性。
3区块的构造认识木头油田杨大城子油层顶面构造形态为鼻状构造,走向近东西向,构造呈现北翼陡南翼缓的不对称状。
最大的翼部倾角5°左右,整个构造东面高,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倾没。
木头鼻状构造上由于断层的发育形成了许多局部构造,既有断块构造,也有断鼻构造,还有断背斜构造。
从上下层系上看,构造面的继承性较强。
4结语通过本次对101井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方法,在储量计算、开发井的部署和油田开发方案的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地震构造图的精度以及钻井的命中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利用构造精细描述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油藏特征,更好地进行油田后期开发方案的编制。
参考文献:[1]刘雯林.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胡锌波,张贵宾,邢卫新,等.精细构造解释在苏丹Gasab 区块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523-531.[3]李承楚,王宏伟.勘探地震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4]陈少军.木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