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疼痛管理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33
危重患者的疼痛管理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是困扰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危重患者中疼痛更是普遍存在,创伤、手术以及许多内科疾病往往都会有比较剧烈的疼痛。
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更新,疼痛引起的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已将镇痛视为提高患者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疼痛管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已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1],并有将疼痛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共同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和记录的趋势[2]。
我科于2013 年11月-2014年12月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危重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住我院ICU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42例,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25~84岁;其中躯体痛11例,内脏痛27例,心因痛4例。
1.2 疼痛评估1.2.1 疼痛评估采取数字评价量表(NRS)、语言评价量表(VDS)、视觉模糊评分(VA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及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对疼痛进行评估,确定疼痛的程度[3]。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止痛药的需求、对疼痛危害的认识及当前采取的止痛措施等。
1.2.2 三阶梯疼痛干预法护理人员应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预先止痛,避免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遵医嘱选择有效镇痛措施,切实缓解疼痛;避免激发或加剧术后疼痛的因素;早期观察并及时处理镇痛治疗的并发症;避免各项操作增加患者疼痛程度。
三阶梯止痛原则是指: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
第1阶段为非麻醉性止痛药,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第2阶段为弱麻醉性药物,如可待因、右旋丙氧酚等;第3阶段用药为强麻醉性药物,如哌替啶、吗啡等,适用于重度疼痛的内脏痉挛痛,大、中型手术后疼痛。
口服给药是主要的、首选给药途径。
其优势体现在使用简单,方便且经济;药物吸收规律,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易于剂量调整;患者依从性高,利于长期服药。
ICU患者的疼痛管理一、护理评估(一)主观疼痛评估工具1.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用于理解数字并能表达疼痛的患者,将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数字越大,疼痛程越重。
由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数字。
2.口述分级(Verbal Rating Scale, VRS)用于理解文字并能表达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表达,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轻度疼痛为有疼痛但可忍受,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为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使用镇痛药物,影响睡眠;重度疼痛为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须用镇痛药物,严重影响睡眠。
3、改良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工具( Faces Pain Scale-Revised, FPS-R)用于不能理解数字和文字的患者,由患者选择一张最能表达其疼痛程度的面部表情。
(二)客观疼痛评估工具1、行为疼痛量表( Behavioral Pain Scale, BPS)评估项目包括面部表情、休息状态、肌张力、安抚效果、发声(非气管插管患者)或通气依从性(气管插管患者)。
每一项按0-2评分,总分为10,数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
行为疼痛量表2、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注:1.患者必须在休息1min后再进行观察。
以获得CPOT的基线值。
2.应在患者处于疼痛状态时观察其反应(如翻身、吸痰、更换伤口敷料等)。
3.应在对患者使用镇痛剂前和镇痛剂达峰值效应时进行评估,以评价治疗是否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4.在对患者观察期间,对CPOT的等级评定应选择对应的最高分值。
5.在对患者进行CPOT的等级评定中,肌紧张应被作为最后的评估项目,因为即使患者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时触碰刺激(手臂被动屈伸运动)也会导致某些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