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7.28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6
二十八课观潮教材分析:周密的《观潮》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
结构得当,语言精练,场面描写十分精彩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对南宋时观潮活动不甚了解,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教师可稍作介绍。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1、对生僻文言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比较多了,但本文的字面意思难理解,教师应作一定的解释,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疏通文意,以加强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作者周密的资料;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投影显示)霆斋艨艟履倏舸泅鲸绮僦赁3、教师补充:简介南宋观潮盛事: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第28课《观潮》教学实录(鲁教版初一下)一、教学设计讲明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要紧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专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表达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大伙儿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爱这些句子。
如此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爱好。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爱好,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但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情愿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成效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表达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不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讲一段话练习,差不多上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表达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㈡、注重积存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假如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钞票塘江潮是如何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要紧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明白得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存和运用。
比如课文语言的积存,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明白明白得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存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明白得。
Lesson 28Teaching aims:1.Four skills the words and sentences.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教育学生爱护各种小动物。
Key points: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
Difficult points:Speak out the animal words.Teaching aids:教具系统computer. Pictures cards and objects.Teaching procedures:Step one: Revision.1.Listen and sing a song 《zoo》2.Act out the dialogues of Lesson 27.Step Two: Presentation:Learn: “cat dog bear that”Ask and answer: What’s that? Can you spell it? Is that …yours? Whose is that …?Let some students repeat and drill.Teacher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Learn “seal whale hippo dolphin”.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Let the pupil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speak.Teacher glue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Read after the 畅言教具Work in pairs, drill the sentence patterns.Step Three: PracticeDrill the four animal words and sentences.Invite someone to speak out the sentences.Step Four: Additional activities:Do exercises:1.Fill in the blanks:That is ___(你的)hippo.____(我的) is here._________(我的) whale is blue.______(你的) is yellow.2.Form the sentences:○1. that, is seal your (?)○2. that, is , seal , yours (?)○3. that is seal , yours (?)Step Five: AssessmentLet’s chant : zebraUse the four words into the chant, make a new chant. Have a dictation.Step Six: Summarization;Make a short summarization.Ask the students :What did they learn in this class?Step Seven: Homework1.Copy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four times.2.Continue to collect the animal words, tomorrow class share. Step Eight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Lesson 28cat dog bear thatYes, it is.Is that your cat?No, it isn’t.。
2024年《认识数字1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数字和运算》的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数字15及其相关的数数活动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数字15,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掌握数字15的数数和基本运算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5的数数顺序和基本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数字15,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白板、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数字15,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数字15,例如:15个苹果、15个小朋友等。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数字15,并解释其含义。
(2)通过磁性白板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数字15的数数顺序。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字15的数数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生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数字15。
(2)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完成数字15的数数任务。
4. 小结与巩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认读:15(大、小写)2. 数字15的数数顺序:1153. 数字15的简单运算:加法、减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15的大写和小写。
(2)从1数到15,再从15数回1。
2. 答案:(1)15(大写)、十五(小写)(2)略(3)9+6=15,158=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数字15的认读和运用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5,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五环节”教、学流程设计课题河中石兽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审核时间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继续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让我们一起从中找出答案。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课文的中心意思2、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3题(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4、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2题略3、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4、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单位: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姓名:张瑞《识字1》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多彩的春天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课时:共一课时设计者:张瑞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课后练习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春天,体验春天。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
3.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
八个四字成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材插图根据词语的意思,描画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目标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评价任务任务一: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任务二: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任务三: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洋县华盛学校备课稿纸
7-9 年级体育学科第3周2015年3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队形队列
2、慢跑5圈(中考体育考试专项训练)
3、专项准备徒手操(4*8拍)
4、游戏---速度与激情
﹡﹡﹡﹡﹡﹡﹡﹡﹡﹡
﹡﹡﹡﹡﹡﹡﹡﹡﹡﹡
﹡
要求:站队快、静、齐,
不准说话,不准打闹。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向教
报告。
2、向教师问好。
3、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严肃认真的强调安全教育)
要求:规范、整齐、速度、激情和活力。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进行游戏。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0个生字,积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方式,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特别是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
2、能从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方式中,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
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
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
六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谦得益2、致力行3、尚节义4、天人和5、敦仁厚6、楚典故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四单元:天人和]15、钓而不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钓而不纲的含义,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古人很早就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我们要想保持生态平衡,对自然资源就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54文意.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泾渭分明.五、小结拓展交流讨论16、天地之道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二、研读诗文〔1〕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圆则疾,风雨不节令则饥.<2><汉>司马迁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故今春生更长,秋收冬藏.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五、拓展延伸1、阅读《坎尔井》2、谈感受17、牛山之木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文的含义.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二、研读诗文1、介绍诸葛亮.2、师范读,学生互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四、教师小结.18、鸿鹄之志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介绍陈涉大泽乡起义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研读诗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四、总结五、拓展延伸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2、谈感受16、天地之道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不乱砍滥伐.不过度狩借.做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二,研读诗文〔1〕天竭泽而渔<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不乱砍滥伐.不过度狩借.做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五、拓展延伸1、阅读《四季假山》2、谈感受[第五单元敦仁厚]"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要义."仁"的第一要义是爱人.爱人从爱亲人开始,继而推广到爱天下人,乃至爱天下万物.胸怀仁爱之心去感知朋友间的亲近和睦,去感受帮助他人带给自己的愉悦,让友善的美德在你我间传扬.20、樊迟问仁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樊迟问仁》 1.老师范读一遍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21 恭宽信敏慧.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中的《恭宽信敏慧.》,从中体会仁爱的重要性.二、研读诗文1.老师范读.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24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仁爱?仁爱精神有哪些表现?五、拓展延伸1、阅读《五经》2、谈感受22、立人达人23、亲亲仁民爱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仁爱的学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诗文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亲亲仁民爱物》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24 蜀中画竹教学目标: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郑藥中画竹,从中体会诗人的爱民思想.二、研读诗文1.老师范读.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84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体会诗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思想五、拓展延伸1、了解《衙门的来历》第六单元《楚典故》25 毁家纾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诗人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故事《毁家纾难》,引出诗文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故事]: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91第26课:楚才晋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诗文,了解楚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通过人才流动,楚国文明被传播到华夏大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93文意:晋国的卿虽然比不上楚国的卿,但他们的大夫都是贤良的人,部有作为卿的才能.就好像杞木、梓木和皮革,都是从楚国运去的.楚国有好的人才,却被晋国所用.三、拓展延伸1、联系诗文,了解楚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通过人才流动,楚国文明被传播到华夏大地,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第27课曲高和寡〔战国〕宋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看课文96文意有个外来人在楚国郢都唱歌,起初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菇》,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时.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唱起最高雅的曲子时,都城里跟着他唱的只有几入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4、师小结:曲高和寡不仅是一种音乐現象,更是一种生活哲理三、拓展延伸四、小结28、百步穿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百步穿杨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二、研读诗文:楚有养由基者,善谢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日善射,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99文意.三、你知道吗?路曼殳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幸.-----《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衷民生之多艰.-----《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悲莫忘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讨论话题:你从这些名句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四、小结拓展.。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王家庄街道泛海希望小学吕晓敏六年级三班2017年1月转眼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暂告一段落。
虽然在现在这个岗位只工作了一年的时间,但是不论是在学科专业知识,还是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都有了新的理解。
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对如何教育小学生也积累了新的经验。
现将本学期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我的教学思想:语文是工具学科,发展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是关键。
一直以来我谨记“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打算”。
尽量使自己少些“应试教育”的影子,方方面面尽可能的发展学生的素质。
为此,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走出去”学习,自觉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不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学习方法和习惯,而并非为考试而学习。
我相信在教师的教育思想的根本改变后学生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我深知:语文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1、采取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主动探究。
其次,鼓励学生课下巩固、探索,这是对课堂很给力的辅助。
在作业设计上力求有效、有趣,不断创新。
再次、举行活动来促进专项能力的形成。
比如练字,我进行每月一次的定期竞赛。
此外,作业上降低难度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引导课内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广度。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将课内外有机结合。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结合每单元园地里的知识,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
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3、加强各项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28.杨子荣借题发挥主备人:王淼鹤打印人:张俊芳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认识“炸、匪、匣”等5个会写字,正确书写“不堪设想、虚张声势、警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交流(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
自学提示:1.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生字达到“四会”画出文中中心心理描写的句子。
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查字典解决。
2.熟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课文,思考,杨子荣是一个是怎样的战士?并找出描写杨子荣心理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二)、小组交流1.交流字词、学习中的疑难、困惑。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3.在交流全文的基础上,划出层次,理清思路,明确内容。
三、展示点拨。
(依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总结)1、展示字词。
(完成目标)展示小组交流后公认的疑难、易错字词义或展示难字词好的学习方法、全班交流学习。
2、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2)适时进行评价四、检测反馈。
(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缺补漏)检测题一、选择正确读音。
在下面划横线。
拂晓(fú fó)匪徒(fãi fēi)不堪(kān shân)梭子(suō lãng)把戏 (bà bǎ)伎俩 (liǎ liǎng) 警惕 (tì dì) 吼叫(hǒu hōu)二、形近字组词。
即 ( ) 狡()拂()既()效 ( ) 佛()慌()梭()探()谎()俊()深()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很危险的地步。
()2、假装强大的气势。
()3、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警觉。
()4、智慧和计谋。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突然东北山包上传来两声清脆的枪声。
(缩句)2、杨子荣躲避在山头上的一棵树旁。
(修改病句)3、小分队对匪徒的袭击,绝不会这样远距离射击。
(改反问句)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二、自学交流(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
(在书上作批注)出示自学提示:1、你认为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战士?2、找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理描写的句子。
方法引领:A抓住词句感悟 B联系实际 C补充资料(二)小组交流、合作解疑(完善批注)1、展示点拨(依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引导补充点拨总结。
)三、展示方法(各个小组围绕自学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示)1、朗读(采用不同形式,本课应注意分角色朗读)2、汇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感悟。
3、其他同学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感受与收获。
四、检测反馈(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缺补漏)检测题一、精彩回放与课文理解。
(回顾3——6自然段)1、解释词语的意思。
不堪设想:虚张声势:2、联系上下文填空:(1)、杨子荣听到“敌人来了”的消息后‘经过思考,做出的判断是(),他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
(2)、“借题发挥”在课文中指的是()3、用曲线划出杨子荣的心理描写,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5、收获与成长这节课我的收获与表现()A非常棒 B很棒 C比较棒 D需加油五、拓展延伸1、根据检测反馈情况、查缺补漏。
2、、收集有关曲波的作品进行朗读。
27、我是猫主备人:王淼鹤打印人:张俊芳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认识“糕贪馋”等16个生字。
正确书写“年糕贪馋倒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交流(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自学提示:1、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生字达到“四会”,画出文中想象丰富的句子,圈出不理解字词,查字典解决。
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课文,思考:猫吃年糕的经过及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现的三条真理。
4、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小组交流1、交流字词学习中的疑难、困惑。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交流全文的基础上,划出层次、理清思路、明确内容。
三、展示点拨。
(依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点拨总结)1、展示字词。
(完成目标)展示小组交流后公认的疑难、易错字形、字义或展示对疑难字词好的学习方法。
全班交流学习。
3、展示有感情的朗读。
(完成目标2)朗读内容:全文朗读形式:前几组抽签决定,然后其他小组进行挑战性赛读。
评价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评委组成:以组为单位商议,举手表决,评出优胜小组,激励加分。
四、检测反馈。
(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漏补缺)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tán chán dǎo měi qiáo yí qiáo wǎn rǔ xiān kāi( ) ( ) ( ) ( ) ( )yù câ hú zhuā luàn náo jī yuán qiǎo hã(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坐失良机急中生()()口无言()危之际()()不得()不吝惜()然不动()( )光阴三、用关联词连句。
1、我是猫,我并不挑食。
2、他经常看课外书,他的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3、小草上面的石头很重,小草从石头下面祖钻出来。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宽阔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缩句)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改为比喻句)3、奥运会的竞赛项目有很多。
有网球、羽毛球、击剑、球类等。
(写改病句)五、拓展延伸依据检测反馈情况,查漏补缺。
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
二、自学交流(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
(在书上作批注)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想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猫在偷吃年糕时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方法引领:A抓住词句感悟 B联系实际 C补充资料(三)小组交流、合作解疑(完善批注)三、展示点拨(依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引导补充点拨总结。
)展示方法(各个小组围绕自学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示)1、朗读(采用不同形式,)2、汇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感悟。
3、其他同学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感受与收获。
四、检测反馈(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缺补漏)检测题一、精彩回放与课文理解。
(回顾1——6自然段)1、文中的猫在吃年糕时发现了三条真理见年糕,发现的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年糕,发现的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拔年糕,发现的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思忖___宛如___预测___功效___贪馋___行径___3、找出让你发笑的句子,并说说让你发笑的原因。
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5、收获与成长这节课我的收获与表现()A非常棒 B很棒 C比较棒 D需加油二、拓展延伸1、根据检测反馈情况、查缺补漏。
2、、收集有本课作者的作品进行朗读。
15、紫桑葚主备人:王自冉打印人:张俊芳一、目标导学:1、认识本课五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体会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二、自学交流(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自学提示:1、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生字达到“四会”,画出优美词语积累,圈出不理解字词,查字典解决。
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复述课文,体会许世友的精神品质。
(二)小组交流1、交流字词学习中的疑难、困惑。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交流课文内容,许世友的精神品质。
三、展示点拨。
(依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点拨总结)1、展示字词。
(完成目标1)展示小组交流后公认的疑难、易错字形、字义或展示对疑难字词好的学习方法。
全班交流学习。
2、展示有感情的朗读。
(完成目标2)朗读内容:全文朗读形式:前几组抽签决定,然后其他小组进行挑战性赛读。
评价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评委组成:以组为单位商议,举手表决,评出优胜小组,激励加分。
3、展示课文内容,人物精神品质。
(完成目标3)四、检测反馈。
(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漏补缺)检测题一、给汉字注音秫秸()蠕()动撒()开二、词语搭配。
()的天空()地笑()的羽毛()地听课()的桑叶()地掠过三、辨字组词甚()需()役()葚()蠕()没()谷()罗()龙()豁()箩()眬()四、读课文“紧张忙碌过后……又轻轻把门关上”完成练习。
1、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_、_、_、_、_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许世友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文中对蚕宝宝的描写很可爱,我会用横线把描写蚕宝宝的句子画出来。
3、这段话是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好品质的。
五、拓展延伸1、根据检测反馈情况、查缺补漏。
2、查阅“孟良崮战役”的资料及许世友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