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体力学》习题及解答5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17.01 KB
- 文档页数:31
1.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 ,长为L=1.4m ;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 ,其尺寸小于L 。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102.(/)g m s(1)现用恒力F 作用在木板M 上,为了使得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问:F 大小的范围是什么?(2)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牛顿,且始终作用在M 上,最终使得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
问: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2.如图所示,平板车B 的质量为3.0kg ,以4.0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质量为1.0kg 的物体A 被轻放到车的右端,设物体与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①如果平板车足够长,那么平板车最终速度多大?物体在车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 ②要使物体不从车上掉下,车至少要有多长?3、如图3-29所示,质量M=8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 ,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s 计,质量为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开始经过t=1.5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上为多少?(取g=10m/s 2)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长L 为木板以恒定速度v 0向右运动,将一个质量为m 、长度也是L 金属板与木板左右对齐轻放于木板上,。
金属板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
求:⑴为保证金属板不能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速度v 0应满足什么条件?⑵保持木板匀速运动外力对木板所做功是多少? 5.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5kg 的物块A 。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现用一水平力F=60N 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1s ,撤去拉力。
高三物理连接体试题答案及解析1.(13分)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台阶上静止放置一质量m=1.0kg的小物块,它与水平台阶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5,且与台阶边缘O点的距离s=5m.在台阶右侧固定了一个1/4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m,今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现用F=5N的水平恒力拉动小物块,已知重力加速度.(1)为使小物块不能击中挡板,求拉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若小物块在水平台阶上运动时,水平恒力一直作用在小物块上,当小物块过O点时撤去拉力,求小物块击中挡板上的位置的坐标.【答案】(1);(2)x=5m,y=5m【解析】(1)为使小物块不会击中挡板,拉力F作用最长时间t时,小物块刚好运动到O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分)解得:(1分)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分)由运动学公式得:(1分)而(1分)解得:(1分)(2)水平恒力一直作用在小物块上,由运动学公式有:(1分)解得小物块到达O点时的速度为:(1分)小物块过O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1分)竖直方向:(1分)又(2分)解得位置坐标为:x=5m,y=5m (1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2.(16分)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即,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如图所示,把矩形线框abcd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里,线框平面跟磁感线垂直。
设线框可动部分ab的长度为L,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
请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感应电动势E=BLv。
(2)两根足够长的光滑直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
两导轨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MN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
让金属杆MN由静止沿导轨开始下滑。
2 二阶张量及其若干运算法则(一) 概念、理论和公式提要2-1 张量的乘法① 张量的外乘(并乘) 张量的外乘用⊗表示,其外积为张量,其阶数等于外乘诸张量阶数之和。
② 张量的内乘(点乘) 张量的点乘用“·”表示(有时也可省去“·”),其内积为张量,其阶数为内乘诸张量阶数之和减去2倍内乘的次数。
③ 张量的双点乘记作“∶”(两次点乘),例如B A∶;其积为张量,其阶数为诸张量阶数之和减2倍点乘次数。
设)(CT )(CT )(CT p n m 为,为,为C B A ,则)42(CT ⨯-++=p n m 为,∶∶D D C B A (2-1-1) 取)2(CT 244为,则,,D ===p n m ,其分量为rp mnrp ijmn ij C B A D = (2-1-2)其中A 分量的后两个指标与B 分量的前两个指标,B 分量的后两个指标与C 分量的前两个指标依次相同。
④ 二阶张量ij ij T T =T T T T ∶,定义为的范数记为为正方根,且有时才取等号只当,o T T =≥0 (2-1-3) 的绝对值为标量,ααααT T = (2-1-4) R T R T +≤+ (2-1-5) R T R T ⋅≤∶ (2-1-6) a T a T ≤⋅ (2-1-7)R a a 的模,为矢量亦为二阶张量。
⑤ 设C B A B A 次缩拼为张量外积的和,则和分是是和s t r )(CT )(CT ,记为C B A =⊗s C)2(s t r -+为C 阶张量,其分量关系为mn k k k k k k ij mn ij s s B A C 2121= (2-1-8)反之,如果已知C B 和为张量,其分量与带指标的量 ij A 满足上式,则 ij A 为张量A 的分量,称为商法则或张量识别定理。
A 的阶数等于s 2的阶数加C ,减去B 的阶数。
特别地当B ,t s =的分量的全部指标都是哑标时,则A 的阶数等于B 和C 的阶数之和。
《连续介质力学》例题和习题第一章 矢量和张量分析第一节 矢量与张量代数一、矢量代数令112233A A A =++A e e e ,112233B B B =++B e e e ,则有112233A A A αααα=++A e e e111222333()()()A B A B A B +=+++++A B e e e11223311223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A B e e e e e e112233112233111112121313212122222323313132323333()() A A A B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又因为: 11⨯=e e 0;123⨯=e e e ;132⨯=-e e e ;213⨯=-e e e ;22⨯=e e 0;231⨯=e e e ; 312⨯=e e e ;321⨯=-e e e ;33⨯=e e 0则: 233213113212213(_)()()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e e e 习题:1、证明下列恒等式:1)[]2()()()()⨯•⨯⨯⨯=•⨯A B B C C A A B C2) [][]()()()()⨯•⨯=•⨯-•⨯A B C D A C D B B C D A2、请判断下列矢量是否线性无关?1232=-+A e e e 23=--B e e 12=-+C e e .其中i e 为单位正交基矢量。
3、试判断[]816549782-⎡⎤⎢⎥=⎢⎥⎢⎥--⎣⎦A 是否有逆矩阵;如有,请求出其逆阵[]1-A 。
二、张量代数例1:令T 是一个张量,其使得矢量a ,b 经其变换后变为2=+Ta a b ,=-Tb a b ,假定一个矢量2=+c a b ,求Tc 。
连续介质力学作业(第二章)参考答案1、初始构型和当前构型的转换关系:21122X X x +=,21222X X x +=,33X x = 其中()321,,X X X 为一个物质点在初始构型上的坐标,()321,,x x x 为同一个物质点在当前构型上的坐标。
参考基是~3~2~1,,e e e 标准正交基求:(1)变形梯度F(2)右Cauchy-Green 变形张量C (3)Green 变形张量E(4)初始构型上一向量~33~22~11~e X e X e X X ++=,变形后在当前构型上是~x ,证明~~~~X C X x x ••=•和()~~~~~~2X E X X X x x ••=•−•(5)左Cauchy-Green 变形张量b (6)Almansi 变形张量A解答:(1)⎟⎟⎟⎠⎞⎜⎜⎜⎝⎛⎥⎥⎥⎥⎥⎥⎥⎦⎤⎢⎢⎢⎢⎢⎢⎢⎣⎡=⎟⎟⎟⎠⎞⎜⎜⎜⎝⎛3213211001220221X X X x x x (2)⎥⎥⎥⎥⎥⎥⎦⎤⎢⎢⎢⎢⎢⎢⎣⎡=⎥⎥⎥⎥⎥⎥⎥⎦⎤⎢⎢⎢⎢⎢⎢⎢⎣⎡⎥⎥⎥⎥⎥⎥⎥⎦⎤⎢⎢⎢⎢⎢⎢⎢⎣⎡=•=100232022310012202211001220221TTF F C(3)()⎥⎥⎥⎥⎥⎥⎥⎦⎤⎢⎢⎢⎢⎢⎢⎢⎣⎡=−=000041220224121I C E (4)~33~221~121~2222e X e X X e X X x +⎟⎟⎠⎞⎜⎜⎝⎛++⎟⎟⎠⎞⎜⎜⎝⎛+=[]~~3213212321222123221221~~100023202232223232222XC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21321212221~~~~210002120221222121XE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5)⎥⎥⎥⎥⎥⎥⎥⎦⎤⎢⎢⎢⎢⎢⎢⎢⎣⎡=1001220221F ⎥⎥⎥⎥⎥⎥⎦⎤⎢⎢⎢⎢⎢⎢⎣⎡=⎥⎥⎥⎥⎥⎥⎥⎦⎤⎢⎢⎢⎢⎢⎢⎢⎣⎡•⎥⎥⎥⎥⎥⎥⎥⎦⎤⎢⎢⎢⎢⎢⎢⎢⎣⎡=•=1000232022310012202211001220221TTF F b(6)()⎥⎥⎥⎦⎤⎢⎢⎢⎣⎡−−=−=−10005.2220225.2211b I A2、一个连续体内的任意一点,初始时刻坐标为()Y X ,,经过t 时刻后,变为()y x ,,其中:atY X x +=,Y y = ,其中a 是常数。
第一章 连续体力学思考题1-1 在固体的形变中,弹性模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对于一般的固体材料,若形变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应力与相关的应变成正比。
在拉伸应变中l l Y∆=拉σ 其中,比例系数Y 称为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实际上反映了材料对形变的抵抗能力。
在拉伸应变中,杨氏模量反映了材料对拉伸形变的抵抗能力。
1-2 生物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一般固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不同?答:晶体材料的原子排列很有规则,原子间的键合比较紧密,可以产生较大的应力,杨氏模量一般较高;而生物材料绝大多数是由非均匀材料组成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长链大分子互相纠缠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较弱。
当受到外力拉伸时,不仅生物材料的分子本身可以伸长,而且分子之间也容易发生滑动,杨氏模量相对较小。
1-3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橡胶弹性膜的收缩力有什么不同?答:前者来源于分子间的吸引力,后者来源于分子的形变;前者只存在于液体表面,后者存在于发生应变的弹性膜的整个横截面上。
1-4 图1-1中表示土壤中的悬着水,其上、下两液面都与大气接触。
已知 上、下液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A R 和B R (B R >A R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γ,密度为ρ。
问悬着水高度h 为多大?解:在上液面下取A 点,设该点压强为A p ,在下液面内取B 点,设该点压强为B p 。
对上液面应用拉普拉斯公式,得AA R p p γ20=- 对下液面使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BB 02R p p γ=- 图1-1 土壤中的悬着水 又因为gh p p ρ+=A B 将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B A 112R R g h ργ1-5 在自然界中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在傍晚时地面是干燥的,而在清晨时地面却变得湿润了。
试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
答: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有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越高。
力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力的三要素?A. 大小、方向、作用点B. 大小、方向、速度C. 大小、速度、作用点D. 方向、速度、作用点答案:A解析: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2.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B. 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C.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D. 物体在受到任意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答案:A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以下哪个选项是重力的方向?A. 垂直向上B. 垂直向下C. 水平方向D. 任意方向答案:B解析: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4. 以下哪个选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A.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B.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C. 两物体间有接触D. 两物体间有接触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答案:D解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括两物体间有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以及两物体间存在粗糙表面。
5. 以下哪个选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A. 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动量守恒B. 系统外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C. 系统内力远小于外力时,系统动量守恒D. 系统外力不为零时,系统动量不守恒答案:B解析: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当系统所受外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以下哪个选项是动能的单位?A. 焦耳B. 牛顿C. 瓦特D. 帕斯卡答案:A解析: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它是能量的单位。
7. 以下哪个选项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A. 只有重力做功B. 只有弹力做功C. 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D. 只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做功答案:C解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
8. 以下哪个选项是胡克定律的表述?A. 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B. 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反比C. 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D. 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平方成反比答案:A解析:胡克定律表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第一章 连续体力学一、本章重难点1、刚体定轴转动的特点及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各个物理量。
理解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2、力矩、转动动能、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定理。
3、角动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4、应力、应变的概念,应变的几种形式5、理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弹性模量6、流体、理想流体、流线和流管、定常流动7、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8、泊肃叶定律9、层流、湍流、雷诺数10、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斯托克斯定律1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球形液面、柱形液面) 12、毛细现象、润湿和不润湿现象、气体栓塞二、课后习题解答1-1、一飞轮直径为0.2m ,质量为5.00kg ,t 边缘饶一轻绳,现用恒力拉绳子的一端,使其有静止均匀地加速,经0.50s 转速达10转/s 。
假定飞轮可看作实心圆柱体。
求; (1) 飞轮的角加速度及在这段时间转过的转数 (2) 拉力及拉力所做的功(3) 从拉动后t=10s 时飞轮的角速度及边缘上一点的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及发向速度。
解: ,/1058.1,/6.12,/126,/1026.1)3(3.4921212125232202s m r a s m r a s m r v s t J J J J A t n t t z z z ⨯======⨯====-=ωβωβωωωωτN mr F mr J rF M F r M n t s rad t t z z z 4.31212190,25.2221/6.125)1(20==∴===⇒=⨯===⇒===⇒=βββθπθβθωββωϖϖϖ)(转1-2、有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两端各牢固的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整个系统可绕一过O 点并垂直于杆的水平轴无摩察的转动,如图。
当系统转到水平位置时,求: (1) 系统所受的和力矩 (2) 系统的转动惯量 (3) 系统的角加速度解: (1)设垂直纸面向里为z 轴的正方向(即力矩的正方向),合力矩为两小球及杆的重力矩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连接体问题【自主学习】一、连接体与隔离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 。
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 。
二、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 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 力。
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 力。
三、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1.整体法:连接体中的各物体如果 ,求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
运用 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 求解,此法称为隔离法。
3.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
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连接体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就更加方便。
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 法求出 ,再用 法求 。
【典型例题】例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 A.F m m m 211+ B.F m m m 212+ C.FD.F m21扩展:1.若m 1与m 2与水平面间有摩擦力且摩擦因数均为μ则对B 作用力等于。
2.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两物体m 1和m 2,用与斜面平行的力F 推m 1,使两物加速上滑,不管斜面是否光滑,两物体 之间的作用力总为 。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可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 木板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问(1)为了保持木板与斜面相班级 姓名对静止,计算人运动的加速度?(2)为了保持人与斜面相对静止, 木板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针对训练】1.如图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 和B 以轻弹簧相连接。
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作直线运动,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当突然撤去外力F 时,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 ) A.0、0B.a 、0C.B A A m m a m +、B A A m m am +-D.a 、a m m BA-2.如图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 作用 于B 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
1 欧氏矢量空间 正交 变换 张量(一) 概念、理论和公式提要1-1 欧氏矢量空间 基和基矢 (1) 欧氏矢量空间满足下列条件的矢量集合称为实的矢量空间,记作R R ,中的每一个矢量,例如R w v u 称为、、的一个元素: (a) 的一个元素,且有为R v u + )()(w v u w v u ++=++(b) u R u o u o R 中的任何元素。
对于,使得中包含零矢量=+,存在一个反元素)(u -,使得o u u =-+)((c) 对于任意实数βα、,有为单位值,11)()()()(u u vu v u uu u uu =+=++=+=αααβαβααββα满足下列条件的实矢量空间称为欧氏矢量空间(Euclidean vector space),记作E :(a) 对v u v u E ⋅,可定义一个标量、是中的任意一对元素,它具有下列性质:u v v u ⋅=⋅ (1-1-1)0≥⋅u u (1-1-2)等号只当o u =时成立。
(b) 对任意实数w v u E ,,中的元素及、βα等,有w v w u w v u ⋅+⋅=⋅+βαβα)( (1-1-3)(c) u u 的大小或模记为,并定义为u u u ⋅=2(1-1-4)的正方根。
如果u u ,则称1=为单位矢量。
如果v u o v u v u 与,则称,,且≠≠=⋅00正交。
(2) 基 正交基(a) 空间E 内线性无关矢量的最大个数E E 维空间的维数,称为空间n n 记为n E 。
由于连续体占有三维物理空间,所以我们一般地是在三维物理空间内讨论问题。
(6) 在3E 内,定义θcos v u v u =⋅ (1-1-5) k v u v u θsin =⨯ (1-1-6)式中v u k v u ⨯≤≤为单位矢,它表示,的夹角和为)0(πθθ的方向;通常采用右手螺旋法则确定k v u k 、、,即按顺序符合右手法则,且v u k 和正交所在平面;所以v u v u 和是一个正交于⨯的矢量,其指向由右手法则确定。
2125 连续介质热力学(一) 概念、理论和公式提要连续介质热力学或热力学(thermo-mochanics)是连续介质力学和经典热力学的交叉或结合,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
连续介质热力学为连续介质力学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5-1 基本概念(1) 能量贬值原理 孤立系统在自身变化过程中,有效作功能(有序能)不会增加,非作功能(无序能)不会减少,称为能量贬值原理。
有效作功能减少表示系统的能量品质蜕化,系统自身产生了耗散机制,过程不可逆,有能量耗散。
能量品质不变的过程为可逆过程。
(2) 熵 熵是反映不可逆过程的量,可看作是系统微观无序度的一种量度。
系统的熵发生变化来自两个方面:(a)根据能量贬值原理,系统在变化过程中,由于产生了耗散机制,无序能是有增无减的,与此对应的熵增记作0d )(≥i S ,称为熵产或熵生成,或内部熵增,且0d )(≥i S ;这表明在孤立系统中熵只能产生,不能消失,这是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
(b)系统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流时,非作功能发生迁移,与之相对应的熵增长率是可变动的,可增可减的,记r S d ,称为熵供、熵流或外部熵增。
系统的总熵增S d 为)()(d d d r i S S S += (5-1-1)且有)()(d d 0d r i S S S ≥≥,(5-1-2)上式称为Clausius-Duhem 不等式或熵不等式,或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是状态函数,)()(r i S S 和不是状态函数,且有θQS r d d )(= (5-1-3)0)(d >θθ,绝对温度是热力学温标是系统的热增量,Q 。
213(3) 状态变量 内变量确定或描述系统的状态所必需的(但不一定是充分的)参量总称为状态变量,其中彼此独立的状态变量称为基本状态变量,有时简称为状态变量。
基本状态变量是客观实体,具有可测量性。
其余的状态变量可表示为基本状态变量的函数,称为状态函数。
在热力学系统中,一般将ε(设为小变形)和绝对温度θ作为(基本)状态变量。
各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本构方程或状态方程。
对于不可逆过程,基本状态变量的现时值不足以确定或描述系统的现时状态,需要引入能以反映物质自身组织结构不可逆变化的一组参数。
称为内变量,记作 ,,,21=ααq 。
内变量不一定能观测、但是独立存在的。
内变量可以是张量,例如塑性应变张量,粘性应变张量等,也可以是标量,例如强化参量、相变程度、位错密度、损伤积累程度等。
这里存在一个公理:恒存在一个由基本状态变量和内变量组成的完整集合,这个集合的现时值可唯一确定系统当前的不可逆热-力学状态。
5-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推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Q L K Ue +=+)( (5-2-1) 式中⎰⎰==v u v u tU d d D D ρρ (5-2-2) ⎰⎰==v v t K d d 21D D v v vv ρρ (5-2-3) ⎰⎰-=s v Q d d hn ργ (5-2-4) ⎰⎰+=s v L e d d )(vTn fv ρ (5-2-5)K U、分别是系统的总内能和总动能的时间导数,Q 是外界对系统的供热率,)(e L 为施加系统的外功率;γ为单位时间由外界提供给单位质量的热量,h 为单位时间流经单位面积的热流矢,n 为系统边界的法向单位矢。
此处及今后都省去了积分区或R R ∂和。
214将式(5-2-2)~(5-2-5)代入(5-2-1),并应用Green 公式,得到⎰⎰++=+∶T fv vv ργρρ(d )(v u v d )h vT ∇-∇+ε(5-2-6) 此处已用到小变形时ε ≈D 。
再应用动量守恒方程⎰⎰∇+=v v d )(d T f v ρρ ,式 (5-2-6)简化为⎰⎰=∶T (d v uρε v d )h ∇-+ργ (5-2-7) 其局部形式为∶T =uρε ∶T h =∇-+ργε *Q + (5-2-8) 上式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局部形式,式中h ∇-=ργ*Q(5-2-9) 是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热供。
按式(5-1-1)、(5-1-3),有0)()()(≥+=i i r ss s s, (5-2-10) )()(*i r s s s Qρθρθρθ-== (5-2-11) 此处)()(r i s s s、、分别是单位质量的熵变率、熵产率、熵供率。
于是式(5-2-8)可写成∶T ε )(i s s u ρθρθρ+-= (5-2-12) 上式表明)(i sρθ具有功率的性质。
在不可逆过程中,(u u =ε)αθq 、、,(s s =εαααααθqQ q Q q 的内力,为对应于;记、、)为内力功率。
现设 )()()()(d q d q Q Q Q ααα+=+=,T T T (5-2-13)角标“q ”和“d ”分别表示“准保守”(可逆)和“耗散”(不可逆)部分。
将εε∶∂∂=uuααθθq q u u ∂∂+∂∂+ εε∶∂∂=ssααθθq q s ∂∂+∂∂+代入式(5-2-12),得到=ε∶T ρεεθε ∶)(∂∂-∂∂su215)()()(i ss u q q s q uρθθθθθρθρααα+∂∂-∂∂+∂∂-∂∂+ (5-2-214) 上式对任何过程都成立,对于o =ε及0=αq (纯加热或冷却过程)的特殊情况,上式变为)()(0i ss uρθθθθθρ+∂∂-∂∂= 上式右侧θθρθ 为状态函数,与可正可负,括号中的量,而0)(≥i s无关。
因此上式要求0=∂∂-∂∂θθθsu 于是式(5-2-14)简化为=ε∶T ρ-∂∂εu(θεε ∶)∂∂s )()(i s q q s q u ρθθρααα+∂∂-∂∂+ (5-2-15) 上式中)(i sρθ是耗散功率,可将其写成 ∶)()(d i sT = ρθε 0)()()(21≥+=+d d q L L q Q αα (5-2-16) 将上式及式(5-2-13)代入式(5-2-15),可以得到 ρ=)(q T -∂∂εu(θ)ε∂∂s (5-2-17)这解释了)(q T 为准保守应力的原由。
类似地定义)()(αααθρq sq u Q q ∂∂-∂∂= (5-2-18) )(q Q α称为准保守内力。
于是式(5-2-15)可写成εε∶∶)()()(d q T T T +=αααq Q Q d q )()()(++ 上式表明0)()()(=+=αααααqQ Q q Q d q (5-2-19) 我们考虑}{}{ααqQ 与正交的情况,则上式要求 )()(d q Q Q αα-= (5-2-20)引入单位质量的自由能ψs u θψ-= (5-2-21)216对上式求物质导数,得θθψs s u --= (5-2-22) 其中(ψψ=εαααψθθψεεψψθq q q ∂∂+∂∂+∂∂=∶,,,) (u u =ε=uq ,,,)αθεε∶∂∂uααθθq q u u ∂∂+∂∂+ 将上两式代入式(5-2-22),并注意到式(5-2-17)、(5-2-18)及0=∂∂-∂∂θθθsu ,得到 ρεεψ ∶∂∂∶)(q q q T =∂∂+∂∂+θθψρψραα ε θραα s q Q q -+)( (5-2-23) 由上式易得ρ=)(q T εψ∂∂ijq ij εψρσ∂∂=)(, (5-2-24)θψ∂∂-=s (5-2-25) )()(d q Q q Q αααψρ-=∂∂= (5-2-26) 上式表明()()(ψψα=都有势和q q Q T ε)αθq ,,,这可说明“准保守力”一词的由来。
式(5-2-23)也可写成∶)(q T =ψρ ε θραα s q Q q -+)( (5-2-27) 将式(5-2-22)代入上式,又可得到∶)(q uT = ρε s q Q q ρθαα++)( (5-2-28) 上式表明,u 也可以是ε、θθ和的函数,亦即和s s 可分别作为基本状态变量和状态函数。
由式(5-2-28)又可得到217⎪⎪⎪⎪⎭⎪⎪⎪⎪⎬⎫=∂∂=∂∂=∂∂=∂∂=)()()()(s q u u su q u Q u u q ij q ij q 、、,αααεθρερσερT (5-2-29)在等温)0()0(==αθq 及内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式(5-2-27)简化为 ∶)(q T =ψρ ε (5-2-30) 上式表明,在等温及内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自由能具有可恢复(可回收)的有序能的物理含义;由于)(q T 是准保守应力或可逆应力,所以有⎪⎭⎪⎬⎫==⎰⎰0d d )()2()1()(εεψρ∶∶△q q TT (5-2-31) 因此自由能可作为系统所具有的有效作功能的一种量度。
类似地,在等熵)0(=s及内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由式(5-2-28)可得 ⎰)2()1()(d ∶△q u T ρε, ⎰=0d )(ε∶q T (5-2-32)单位体积的耗散功率,且有∶)()()(21d d d L L T =+ε ()(ϕαα=+q Q q ε,、、αθq ε0)≥αθq 、、 (5-2-33) 0≥ϕϕ位体积的耗散函数,且不是状态函数,称为单。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按式(5-1-1),系统的总熵率不小于总熵供率0)()(≥≥i r S S S, (5-3-1) 这是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不等式,这是从能量贬值原理导出的,从而能量贬值原理又称为熵增加原理。
此处⎰⎰==v s v s tS d d D D ρρ (5-3-2) ⎰⎰==v s v s tS i i i d d D D )()()( ρρ (5-3-3)218⎰⎰⎰∇-∇+=-=v s v S r d ))((d d 2)(θθθθγρθρθγρh h hn (5-3-4) 根据0)()(≥-=r i S S S,可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总体形式 ⎰⎰≥∇-∇+-=0d ))((d 2)(v s v s i θθθθγρρρh h (5-3-5) 上式的局部形式为0)(2)(≥∇-∇+-=θθθθγρρρh h s si (5-3-6) 上式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局部形式。
应用式(5-2-8)消去h ∇+-ργ,得到∶∶T ==)(i sρθδε 0≥∇-+-θθρθρhs u (5-3-7) δ称为比耗散函数,是单位体积的耗散功率。
将式(5-2-22)代入上式消去u,得到 ∶T ==)(i sρθδε 0≥∇---θθθρψρh s (5-3-8) 再将式(5-2-27)代入消去)()()(d q d (q)Q Q ααψ-=+=,,及T T T ,得到∶)()(d i s T == ρθδε 0)(≥∇-+θθααh qQ d (5-3-9) 上式表明,能量耗散来源于:耗散应力)(d T 作功、内变量变化)0(≠αq及热交换等三个方面,其中前两项之和称为内禀耗散,记作Λ;第三项为热流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