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完)
- 格式:doc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
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分支学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目的要求]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利用光学成像原理观察生物体的结构。
光线通过聚光器透射过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进入物镜,形成一个放大的、上下倒立的实像。
这一倒立的实像经过目镜的放大,映入眼球内成为放大的倒立虚像。
[实验内容]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与维护方法。
[实验材料和用品]生物玻片标本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二细胞的制片与观察和细胞大小的测量[目的要求]1、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
2、学习掌握线粒体活体染色法和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方法。
3、学习掌握测量细胞大小的基本方法。
4、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原理]1、线粒体活体染色法线粒体内膜和嵴膜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用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性活体染色时,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可使詹纳斯绿B染料始终处于氧化态而呈蓝色,而线粒体周围细胞质中的詹纳斯绿B被还原呈无色。
2、细胞内DNA和RNA的显示核酸均为酸性,对碱性染料派诺宁和甲基绿具有亲和力。
用这两种染料混合液处理细胞时,由于DNA和RNA聚合程度不同,甲基绿分子有两个相对的正电荷,与聚合程度较高的DNA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DNA分子染成蓝绿色,而派诺宁分子中仅一个正电荷,可与低聚分子RNA结合使其染成红色。
这样细胞中的DNA和RNA便被区别开来。
3、细胞大小的测量镜台测微尺(台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像。
由于不同显微镜镜筒长度不同,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尺测量细胞大小时,必须先用台尺校正,以计算出在一定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下目尺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才能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of a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313004223-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4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要在动物学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应安排在二年级时开设,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动物细胞的类型及功能[3];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3];动物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实验二、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自由生活类群原生动物各纲的结构特点[2];各纲生理机能[2];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采集及实验室培养[3];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3];草履虫运动观察[1];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2];实验三、疟原虫油镜的使用[3];寄生类群原生动物的结构特点[2];寄生类群原生动物的生理机能[2];疟原虫的生活史[1];疟原虫各个时期的基本形态特征[3];实验四、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水螅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一般过程[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水螅的生物学特性[3];水螅的采集及实验室培养[3];实验五、涡虫扁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1];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3];涡虫的生物学特性[3];涡虫的采集及实验室培养[3];实验六、蛔虫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蛔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3];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1];蛔虫卵的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3];常见寄生虫卵的鉴别[1];实验七、环毛蚓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3];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环毛蚓的运动观察[2];蚯蚓的采集及标本制作[2];实验八、乌贼乌贼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3];乌贼的生殖腕及繁殖[3];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特征[2];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1];实验九、螯虾(或日本沼虾)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3];螯虾的蜕皮和生长[3];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1];实验十、蝗虫蝗虫的采集和保存[2];蝗虫的内部解剖[3];昆虫的一般特征[1];蝗虫的繁殖[1];蝗虫的口器和眼[3];蝗虫的翅[3];蝗虫的触角和足[3];蝗虫的蜕皮及发育[3];实验十一、昆虫的综合实验昆虫的采集和保存[2];昆虫生活史观察[3];昆虫标本制作[1];昆虫的分类[3];实验十二、文昌鱼及七鳃鳗文昌鱼、柄海鞘和七鳃鳗的浸制标本观察[1];文昌鱼的整体染色封片和过咽部横切片观察[3];柄海鞘解剖示范标本及幼体装片[2];七鳃鳗正中矢状切面和横断面切片标本[3];实验十三、鲤鱼(或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鲤鱼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内部解剖[3];鱼类的繁殖[1];渗透压的调节[2];鲤鱼的生长周期[1];鲤鱼鳔的类型[3];实验十四、鲤鱼的骨骼系统鲤鱼骨骼系统的特点及组成[3];真假鱼棘和鲤鱼头骨的骨片类型[1];鲤鱼的鳍式及椎骨类型和椎骨种类[2];实验十五、青蛙(或蟾蜍)的内部解剖蟾蜍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解剖[3];两栖类卵的变态发育过程[2];两栖类与鱼类的比较实验[3];蟾蜍的生活史观察[1];实验十六、蟾蜍的骨骼系统蟾蜍的胸廓类型[3];两栖类的四肢演化历程[2];两栖类的骨骼标本制作[1];蟾蜍的头骨骨片数量及颈椎的发生[1];实验十七、石龙子的内部解剖石龙子的浸渍标本观察及内部解剖[2];石龙子的生活史观察[1];羊膜卵的结构[3];爬行动物的演化历程[1];实验十八、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1];学习使用动物分类检索表[3];蛙(或蟾蜍)分类体征的测量[2];实验十九、家鸽(或家鸡)的内部解剖家鸡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3];鸡的生活史观察[2];鸟类剥制标本制作[1];羽毛的类型及功能[3];鸟类与爬行类的比较实验[3];实验二十、鸟纲分类鸟类假剥制标本及其它生态标本[1];学习使用动物分类检索表[3];家鸽(或家鸡、鹌鹑)分类体征的测量[2];设计鸟类分类方案[1];实验二十一、兔的内部解剖实验用兔的处死方法[1];兔的内部解剖[3];兔的骨骼标本[2];啮齿类的臼齿示范标本观察[1];毛的结构、类型及功能[3];实验二十二、哺乳纲的分类哺乳纲的各类标本观察[1];设计哺乳纲的分类检索表[2];家兔(或大白鼠)分类体征的测量[3];观看哺乳动物的分类及哺乳动物的进化史幻灯片[2];四、实验方式与要求1.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2.实验1-2人组成一个实验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3.采用动物活体进行实验,每项实验结果,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处理掉实验材料;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五、进程安排表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在每套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上完成本实验项目的人数;基础类实验设备标准要求一人一套,技术基础实验设备标准要求二人一套;实验类别:指基础,技术(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实验类型:指验证,综合,设计;六、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方法:预习报告+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笔试结合;3.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笔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每项实验=预习报告占20%,实际操作40%,实验报告×40%实验成绩=全部实验的平均成绩总评成绩=实验成绩×80%+期末笔试×20%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
附件1:含课内实验的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和基本格式《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宋体四号加黑,1.5倍行距)一、课程说明(宋体小四加黑)含面向专业、学时、学分及课程类别(必修或专业选修)等。
(宋体五号)(数字、英文要求times new roman)二、课程教学目的(宋体小四加黑)动物生物学是综合性高等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应保证和加强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宋体五号)三、教学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加黑)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自然,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宋体五号)2、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动物资源、国内外动物生物学发展新成就的了解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
4、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热爱生物科学、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主要教学环节(宋体小四加黑)1、教学方法(宋体五号加黑)课堂讲授应充分利用课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和图表、模型、标本、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帮助和指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宋体五号)2、主要教学环节(宋体五号加黑)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和选学有关内容,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绘图、标本采集与制作、野外生态观察等),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宋体五号)五、课程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宋体小四加黑)(一)理论教学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加黑)动物生物学包括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部分内容,总学时共51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
具体分配如下:(宋体五号)绪论1学时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1学时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胚胎发育2学时第三章原生动物门2学时第四章多孔动物门1学时第五章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2学时第六章扁形动物门3学时第七章线形动物门2学时第八章环节动物门3学时第九章软体动物门3学时第十章节肢动物门4学时第十一章若干小门动物1学时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1学时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1学时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2学时第十五章圆口纲1学时第十六章鱼纲3学时第十七章两栖纲3学时第十八章爬行纲3学时第十九章鸟纲4学时第二十章哺乳纲4学时第二十一章动物体的生命活动2学时第二十二章动物的进化、地理分布及多样性2学时(二)实验教学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加黑)动物生物学实验共20学时。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根据进化顺序,由浅入深、灵活机动的安排了若干个动物生物学实验,其中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大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既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和分析思考能力,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
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⒈平时成绩占25%,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出勤情况、值日情况等
⒉实验成绩占25%:即为实验报告成绩
⒊试卷成绩占50%:即为期终考试成绩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艾洪滨科学出版社2005
《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龚茜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动物的多样性、进化、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掌握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2. 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了解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3. 掌握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体内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5. 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的交流、繁殖和社会行为。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主要分类群和代表物种- 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2. 动物的进化-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动物的进化历程和演化树- 进化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3.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体的基本构造和组织- 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生殖和繁殖方式4. 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动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位- 动物的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5. 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动物行为的调节机制- 动物的交流行为和信号传递-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体行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标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亲身感受和观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答能力进行评价。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演化和适应。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在动物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1 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熟悉动物的分类、形态与结构1.3 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和机能1.4 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1.5 培养对动物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技能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系统分类2.1.1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2 动物界的分类体系2.1.3 主要动物门的分类及特征 2.2 动物的形态学与结构2.2.1 动物的身体组织与器官 2.2.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2.3 动物的内外分泌系统2.2.4 动物的神经与感觉系统 2.3 动物的生理学2.3.1 动物的消化与吸收2.3.2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2.3.3 动物的排泄与水平衡2.4 动物的行为学2.4.1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2.4.2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4.3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进化意义 2.5 动物的适应与演化2.5.1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2.5.2 动物的进化与演化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3.2 实验观察与实践3.3 文献阅读与文献分析3.4 学生讨论与小组合作3.5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 (占比:10%)4.2 实验报告 (占比:20%)4.3 学术研究论文 (占比:30%)4.4 期末考试 (占比:40%)五、教材参考5.1 《动物生物学》王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动物学原理》 R.L.布兰诺克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六、参考文献6.1 《原生动物学》程庆荣等著,科学出版社6.2 《动物行为学导论》约翰.艾伦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3 《动物行为学》科林.麦本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结语: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介绍了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深入讲解。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编号:266204
学分:1.5 开课学期:3
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54/54 是否独立设课:是
实验室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实验成绩占80%、书面考试占2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等合编,《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700153课程负责⼈:黄诗笺课程中⽂名称:动物⽣物学课程英⽂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命科学学院本科⽣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教学⽬的动物⽣物学课程是⾼校⽣物学类本科⽣的⼀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辩证的、⽐较的思想⽅法,系统讲授动物⽣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物学特征;并从动物⽣命活动的各个⽅⾯,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物与环境的统⼀,局部与整体的统⼀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和提⾼素质为⼀体的教学,使学⽣学习⽬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且在学习能⼒、科学思维能⼒和综合素质等⽅⾯均有较⼤提⾼,能以较⾼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物学基础知识与⽣命科学各分⽀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要求学⽣熟悉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法, 掌握⽣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命活动、有关⽣物学原理和⽣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a. 介绍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目的b. 引入教学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二、课程概况a. 课程名称和代码b. 课程学分和学时要求c. 课程前提要求和推荐教材三、课程目标a. 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b. 具体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进化和适应性(2) 理解动物的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3)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动物研究(4) 培养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意识四、教学内容a. 动物分类与进化(1)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2) 动物的进化历程和演化理论b. 动物结构与功能(1) 动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c. 动物行为与生态(1)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3) 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 动物生活史与繁殖(1) 动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2) 动物繁殖与种群生态e. 动物保护与生物多样性(1) 动物保护的意义和现状(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方法a. 理论授课: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b. 实验教学:进行动物观察和实验设计c. 群体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d. 课堂演示:展示动物特征和行为六、教学评估和考核a. 平时评估:课堂参与、小测验和作业b. 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c. 期末考试:对知识和理解的综合评估七、参考资料a. 主要教材:(1)《动物分类学导论》(2)《动物生理学》(3)《动物行为学》(4)《动物的繁殖与生活史》b. 辅助教材和参考书目八、教学团队a. 主讲教师的简介和资质b. 助教和辅导员的分工和职责九、其他a. 注意事项和课程规定b. 教学资源和设施要求结语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动物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动物分类、结构、功能、行为和繁殖知识,并能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动物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43270【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imal biology【课程学时】8【适用专业】动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生物学实验是动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是《普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动物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广范兴趣,为以后的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较好地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动物生物学实验是对《普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重要的选修课,其后继课程有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等。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观察;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目的要求】认识一般生物显微镜构造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认识掌握动物细胞的各种形态及结构(包括细胞器及内含物)。
1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膜、质、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观察有丝分裂;平滑肌,骨骼肌,心肌,肺,肾,肝,神经,结缔组织等。
【方法】使用标本、切片示范。
实验二、原生动物形态结构观察【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室培养原生动物的方法、原生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
【内容】野外采集原生动物的标本,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生长繁衍后取样,显微镜观察;观察鞭毛虫,纤毛虫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运动特性。
【方法】要求学生亲自进行原生动物采样、培养、观察操作。
实验三、青蛙的解剖观察【目的要求】掌握两栖类形态学特点。
【内容】解剖青蛙,观察肌肉,骨骼,神经,内脏系统等。
1-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完)
《动物生物学实验》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imal biology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教学中,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观察和实验方法。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求: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动物解剖、制片和观察技术,了解代表动物的基本形
态结构,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同时强调科学求实精神。
四、评价
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实验一、细胞的制片与观察和细胞大小的测量
目的要求:
1 学习动物细胞标本的涂片制作法和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学习并掌握测量细胞大小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 制备口腔黏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2 利用显微镜测微技术测量小鼠肝细胞及其细胞核直径。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测微尺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二动物组织的制片及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2掌握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2 观察四类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五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
1 通过对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学习对低等蠕形动物进行活体观察和实验。
3 通过实验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
实验内容:
1 水螅纵切面、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2 涡虫活体观察与实验。
3 涡虫整体装片的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六蛔虫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
1 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
2 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
实验内容:
1蛔虫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 蛔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计划时数 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七环毛蚓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 进一步熟悉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
2 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实验内容:
1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 蚯蚓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八河蚌的系列实验
目的要求:
1 学习解剖与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内容:
1 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2 河蚌的解剖。
3 河蚌心脏搏动与水温的关系。
4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5 河蚌幼体的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恒温水浴锅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九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
1学习虾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2 通过对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甲壳纲的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 虾的外形观察。
2 虾的内部解剖。
3 示范甲壳纲代表种类。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棉蝗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
1 学习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
2 通过对棉蝗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结构特征。
实验内容:
1棉蝗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 示范昆虫纲的一些代表种类及其生活史。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计划时数 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一鱼的系列实验
目的要求:
1 通过对鲤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
2 学习利用年轮推测鱼类年龄的方法。
3 学习硬骨鱼的一般测量方法和解剖方法。
实验内容:
1 鲤鱼外形观察。
2 硬骨鱼的测量。
3 年轮的观察。
4 内部解剖与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体视显微镜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二小白鼠的系列实验
目的要求:
1 掌握哺乳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2了解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机能。
3 学习小型哺乳动物的外部测量法。
4 通过实验,了解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 外形观察。
2 损毁小脑的效应
3 外部测量
4 内部解剖与观察
5 示范家兔的整体骨骼标本、神经系统浸制标本
主要仪器设备: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三血细胞的数量测定与血型鉴定目的要求:
1 学习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2 学习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1 血细胞计数。
2 ABO血型鉴定。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
计划时数 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四蛙的系列实验
目的要求:
1 了解蛙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频率和心搏的起源。
2 学习暴露心脏及结扎技术。
3 了解脊髓反射和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弧各部位的作用。
4 了解微循环区各类血管内血流特点,学会区分动、静脉及毛细血管。
5 学习双毁髓处死蛙类的方法。
6 学习肠系膜标本制作技术。
实验内容:(任选两项)
1 蛙类心跳起源的分析。
2 脊髓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
3 蛙类微循环的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体视显微镜,有孔蛙板,蛙嘴夹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五蛙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目的要求:
1 通过对成蛙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2 学习蛙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1 蛙的外形测量
2 形态观察及内部解剖。
3 蛙骨骼标本观察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十六动物的多样性
目的要求:
1 通过观察比较主要门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及进化发展。
2 以鸟类为代表,学习动物分类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观察比较主要门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2 鸟类主要目的检索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六、参考书目
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说明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主编黄诗笺。
实验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