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
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抗静电整理剂及性能指标永久性抗静电整理剂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衍生物物化性能为假阳离子型,微黄透明粘稠液体.1%稀释液pH值510~515。
整理用浸渍、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对涤纶、腈纶、PVA、醋酐维的散纤维、纱线、面料均可获得永久的抗静电效果同时还适于各类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织物。
生态指标显示可生物降解,多功能整理及抗静电剂QMILEASE)主要成分为亲水性高聚物物化性能为含固里99.9%。
非离子性熔点50C淡黄色固体易分散于热水中。
可与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助剂同浴使用。
整理用浸渍去整理效果表现为:在整个显整理过程中应用,可防止“鸡爪痕”及褶皱并可防污。
染色中加入可防止染色疵病。
在后整理过程中应用对合成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且耐洗性好,织物柔软性好可提高缝纫性。
生态指标显示生产过程中无泡无不良气味产生。
抗静电剂主要成分为有机氮化合物物化性能为:外观为无色透明的液体阳离子型助剂,pH值5~ 51525C时密度约105能用水稀释。
整理用浸责法、浸轧法。
整理效果表现为可赋予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的各类针纺织品优良的抗静电性能有良好的干洗牢度可与拒油、拒水整理同时进行,无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可使织物获得丰满、柔软的手感。
生态指标显示不产生泡沫,无毒性。
2、防紫外线整理剂及性能指标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成分为杂环化合物:物化性能为阴离子型白色粘稠液体pH值6.与水、酸、碱接稳定性好:与非离子、阴离子型物质相容性好与阳离子相容可能出现沉淀。
整理用浸责法、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纤维反应性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和锦纶织物与羟基基团和氨基基团反应而产生紫外线吸收效果。
耐日晒和耐水洗效果优良。
生态指标显示无泡可按一般染化料对待。
纺织助剂纺织助剂是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组化学品,用于改善纺织品的某些特性或者提高生产效率。
纺织助剂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染料助剂、整理助剂、柔软剂、增稠剂、稳定剂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助剂及其功能。
1. 染料助剂:染料助剂是用于帮助染料更好地与纤维结合,改善染色效果的化学品。
常见的染料助剂包括分散剂、浸稳剂、移染剂等。
分散剂可使染料颗粒分散均匀,提高染料的上染性和均匀性;浸稳剂可减少液体表面张力,提高染料的浸渍性能;移染剂可使染料在纺织品上迁移均匀,提高染色的均匀性。
2. 整理助剂:整理助剂是用于改善纺织品整理效果的化学品。
常见的整理助剂包括起毛剂、抗皱剂、防缩剂等。
起毛剂可使纺织品表面的纤维毛发向外翘起,增加纺织品的软度和舒适性;抗皱剂可改善纺织品的抗皱性能,降低纺织品的起皱率;防缩剂可控制纺织品的尺寸变化,防止纺织品缩水变形。
3. 柔软剂:柔软剂是一类用于提高纺织品手感柔软度的化学品。
常见的柔软剂包括硅油类柔软剂、阳离子柔软剂、聚酯型柔软剂等。
硅油类柔软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纺织品柔软光滑;阳离子柔软剂可以降低纤维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减少纺织品的静电产生;聚酯型柔软剂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可以使纺织品表面更柔滑。
4. 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类用于增加纺织品半固体体系的粘稠度和稳定性的化学品。
常见的增稠剂包括聚合物增稠剂、天然胶类增稠剂等。
聚合物增稠剂可以在纺织品体系中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体系的黏度;天然胶类增稠剂则可以与纺织品中的水分分子结合,形成胶体结构,增加体系黏度和稳定性。
5. 稳定剂:稳定剂是一类用于保护纺织品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化学品。
常见的稳定剂包括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抗氧剂可以阻止纺织品与氧气发生反应,减缓纺织品的老化速度;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纺织品的损害。
纺织助剂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染色效果、整理效果、手感舒适度等,从而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纺织品负离子整理剂纺织品负离子整理剂概述纺织品负离子整理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提高纺织品负离子释放能力的化学整理剂。
负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离子,具有天然的净化、除臭、杀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加工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纺织品负离子整理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一、负离子发生剂负离子发生剂是纺织品负离子整理剂的核心成分,主要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负离子。
这些反应可以在纤维表面进行,从而提高纺织品的负离子释放能力。
常见的负离子发生剂包括金属氧化物、硅酸盐等。
二、负离子稳定剂负离子稳定剂的作用是提高负离子的稳定性,防止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迅速失去活性。
常见的负离子稳定剂包括络合剂、抗氧化剂等。
三、织物表面处理剂织物表面处理剂用于改善纺织品表面的润湿性、平滑性和粘附性,从而提高负离子整理剂在织物表面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常见的织物表面处理剂包括有机硅、丙烯酸酯等。
四、黏合剂黏合剂的主要作用是将负离子整理剂与纺织品紧密结合,提高整理效果的持久性。
常用的黏合剂包括聚合物乳液、水性聚氨酯等。
五、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减缓纺织品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氧化老化过程,从而提高其耐久性。
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硫代酯等。
六、柔软剂柔软剂可以使整理后的纺织品更加柔软、光滑,提高使用舒适度。
常用的柔软剂包括有机硅柔软剂、聚酯柔软剂等。
七、抗菌剂抗菌剂的作用是抑制纺织品上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持其清洁卫生。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银离子、苯酚类化合物等。
总之,纺织品负离子整理剂是一种多组分的复合整理剂,各组分之间相互协同作用,共同提高纺织品的负离子释放能力。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各组分,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纺织品负离子整理效果,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第七章纺织品功能整理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第二节阻燃整理第三节抗静电整理第四节卫生整理第五节生物整理第六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七节微胶囊整理第八节柔软整理第九节抗皱整理第七章要点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拒水拒油原理rθr sr Lr sL表面粗糙拒水拒油条件=r<0 珠缩失,r L、r s L形成常见拒水拒油剂:拒水拒油剂:整理工艺:烘干40℃,70%轧余率150℃,3min.有机硅类拒水剂与有机硅柔软剂混用工艺流程多浸多轧整理液:甲基含氢硅烷乳液30g/L羟基硅烷乳液70g/L胺化环氧交联剂14.2g/L醋酸锌10.8g/L氯氧化锆 5.4g/L一乙醇胺 4.5g/L水至1000拒油整理工艺:整理液:有机氟FC-208 133g/LVelan PF 80乙醇80醋酸钠26水至1000拒水拒油性能测试:第二节阻燃整理纺织品的燃烧性:化、熔融氧化燃烧模式纤维热裂解玻璃化温度(Tg)熔融温度(Tm)热裂解温度(Tp)燃烧温度(Tc)LOI = 燃烧热火焰最高温度需氧指数LOI燃烧骨架效应:阻燃方法二、阻燃机理棉织物在~200℃开始裂解,500℃以上炭化,其间温度分解形成可燃物。
棉阻燃剂涤纶的阻燃机理:气体焦油状物残渣裂解成分30种以上。
产生烟雾火焰反应ROOH RO ROO 2 2 OH + CO CO涤纶阻燃剂MX M + X MX HX + M‘+ HX H OH + HX H 截获H ·、·OH ,阻燃。
阻燃剂:阻燃剂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硼砂磷酸盐有机磷阻燃剂阻燃剂使用:多种复合,综合效果。
阻燃整理工艺:1、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不耐洗阻燃整理半耐洗阻燃整理耐洗性燃整理工艺:浸轧42、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3、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第三节抗静电整理---摩擦带电序+抗静电方法:-P-ONa OHO抗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 1、非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2、耐久性抗静电剂静电大小的测量:第四节卫生整理卫生整理目的:微生物细菌---原核细胞型真菌---真核细胞型病毒---非细胞型致病性有益型抗菌机制卫生整理剂和卫生整理工艺: 1、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DC-5700℃)织物增重0.1~1%2、二苯醚类抗菌剂3、芳香族卤化物抗菌剂4、其它抗菌剂卫生整理测试:养基上,隔时检查菌落数,与空白对比。
功能整理: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止血整理:整理手段:化学接枝变性(赋予织物新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止血机理:1、物理作用:吸收水分而膨化(增加血液粘度,减缓流速)紧贴产生压力(膨化胶体堵塞毛细管末端)2、化学作用:粘附及凝集血小板3、生理作用:促活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抗冻疮整理整理手段:纤维上连接(化学嫁接(为经得起重复使用中酸性汗液和碱性洗液的侵蚀))某种化学物质。
抗冻疮机理:制止动脉的痉挛收缩(通过生理性舒解、物理性扶摸)消痒整理整理手段:选择一种在结构上近似组织胺(致痒的代谢产物,脱羧的组胺酸),活性又比组织胺较强的物质,连接在纤维上。
抗菌整理整理手段:抗菌剂化学结合等方法留存在织物上。
抗菌机理:抗菌剂直接作用或缓慢释放作用,抑制菌类生长。
抗霉腐整理整理手段:在织物上生成不溶性的抗霉腐物质、伯醇基化学变性、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抗静电整理整理手段:物理方法(带不同电荷的纤维混纺或交织添加油剂、给湿、车间接地)化学方法(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来消除,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表面离子化)。
防臭整理整理手段:抗菌法(使杂菌无法在织物上繁殖生长)吸收法氧化法。
防紫外线整理整理手段: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用紫外线吸收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用反光性强的物质)。
防污整理易去污整理: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沾污后在水中易于洗除。
拒污整理:拒污整理是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在空气中不易被污物沾污。
1.含氟整理剂适合作拒油整理剂。
2. 聚丙烯酸系整理剂适合作易去污整理剂。
污物分类(1)油脂类物质:乙醚溶解物、食品油脂、汗脂。
(2)水溶性物质:盐、糖、尿、汁、酸、碱,果汁、菜汁、难除的淀粉、胶水、蛋白质、牛奶,易再沾污。
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在现代社会,纺织品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遮体和保暖需求,人们对其功能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功能性整理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纺织品赋予了更多独特的性能和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功能性整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功能性整理技术的分类1、防水防油整理这种整理技术使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水滴和油滴难以在其表面润湿和渗透。
常见的防水防油整理剂有含氟化合物和有机硅等。
经过处理的纺织品,如户外运动服装、厨房用纺织品等,能够有效地抵御雨水和油污的侵袭,保持干爽和清洁。
2、抗菌防臭整理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抗菌剂,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抗菌防臭的效果。
常用的抗菌剂有银离子、季铵盐类和壳聚糖等。
抗菌防臭纺织品在医疗、卫生、运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减少异味产生,降低感染风险。
3、抗紫外线整理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伤害作用,抗紫外线整理技术可以使纺织品有效地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通常采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反射剂的方法,如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等。
此类纺织品如防晒服、遮阳伞等,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紫外线防护。
4、阻燃整理为了提高纺织品的防火性能,阻燃整理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施加阻燃剂,改变其燃烧性能,延缓火焰蔓延,减少火灾危害。
常见的阻燃剂有无机阻燃剂(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有机阻燃剂(如磷系、氮系化合物)。
5、吸湿排汗整理使纺织品具有良好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能够快速吸收人体汗液并将其扩散到织物表面蒸发,保持皮肤干爽舒适。
常用的方法有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或使用特殊的织物组织结构。
运动服装和内衣等常采用这种整理技术。
二、功能性整理技术的原理1、物理作用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物理屏障,如薄膜、涂层等,实现防水、防油、抗紫外线等功能。
物理作用通常不改变纺织品的化学结构,但可能会影响其手感和透气性。
2、化学作用整理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从而赋予纺织品特定的功能。
纺织品功能整理范文纺织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们不仅仅是覆盖身体的衣物,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
下面是对纺织品的功能进行整理。
保护功能:纺织品作为衣物,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人体。
它们能够遮风挡雨,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例如,羽绒服能够保持身体温暖,雨衣能够防止水分进入身体,防晒衣能够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等等。
舒适性功能:纺织品的舒适性功能是指它们对人体的舒适感。
不同的纺织品材料具有不同的舒适性能,例如,棉织品柔软透气,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让人感到舒适。
而丝绸则具有柔滑细腻的质感,给予人一种轻爽的感觉。
保暖功能:许多纺织品能够提供保暖的功能。
羊毛纺织品、羽绒服等能够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散失,提供温暖的感觉。
此外,一些纺织品还加入了特殊的保暖材料,如保暖背心内部加入发热材料等,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
透气性功能:透气性是指纺织品对空气的渗透能力。
一些纺织品能够通过细微的孔隙让空气通过,达到通风效果。
这样的纺织品能够保持皮肤的干燥,防止汗液在皮肤上积聚,减少出汗导致的不适感。
吸汗功能:许多纺织品具有吸湿性能,能够吸收汗液,保持皮肤的干爽。
这样的纺织品通常采用天然纤维制成,如棉、麻等。
吸汗功能的纺织品适合夏季穿着,能够减少因汗液引起的不适感。
防紫外线功能:一些纺织品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能够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这些纺织品通常采用特殊的材料或添加防晒剂,如防晒服、防晒帽等。
它们能够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的照射,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防水功能:防水功能的纺织品通常采用特殊的材料或处理技术使其具有防水性能。
如雨衣、雨鞋等,能够防止水分渗透,保持身体干燥。
除了以上列举的功能外,纺织品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如阻燃、抗菌、防蚊虫等。
这些功能多是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特殊的化学物质或经过特殊的处理工艺实现的。
总而言之,纺织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基本的保护功能到各种特殊的功能,纺织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纺织品功能整理学习总结功能纤维和功能纺织品除了具备普通纤维和纺织品的一般性能外,还应具有诸如阻燃、抗皱防臭、拒水拒油、抗静电、抗紫外线、远红外、离子交换、生物医用、智能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卫生保健纤维纺织品::抗菌纤维而抗菌纤维的制备则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之一:采用化学改性技术,将抗菌基团接枝到纤维表面的反应基上,所得纤维可以和普通纤维混纺。
方法之二:采用物理改性使抗菌剂浸入纤维表面较深的部位,如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油剂中,随牵伸冷却。
方法之三: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这是开发抗菌纤维的主要手段。
使用无机抗菌剂多采用熔体纺丝,抗菌剂制成微细粉粒,使用有机抗菌剂多采用溶液纺丝,也同样需要混合均匀。
方法之四:是复合纺丝技术。
对于芯鞘纤维,抗菌剂可以只添加到鞘层中.这不仅节约原料,而且有利于保持纤维的基本性能。
对于并列复合纤维,掺有抗菌剂的部分可以作为其并列的一个组分。
应用:抗菌纤维着眼于卫生功能和保健功能,在医疗、医药等行业中显得特别重要。
医疗、医药等行业中使用的纺织品如纱布、手术巾、床单、工作服等均有可能成为细菌的传播媒介,造成交叉感染或细菌污染,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因此,很有必要研制抗菌纤维从而赋予医用织物辅料、床单、工作服等杀灭细菌的功能,消除或减弱医疗过程中由细菌造成的危害,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
防护功能纤维及纺织品:原理:阻燃整理是通过化学键合,化学粘合,吸附沉积及分子间范德华力结合等作用,是阻燃剂固着在纤维及纺织品上从而是织物获得阻燃性能的加工过程。
阻燃纤维的制造方法:提高成纤维高聚物的稳定性和纤维改性两种方式。
如: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整理,常用的阻燃剂主要是含磷化合物,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
整理时如与含氮或含卤素的化合物并用,可提高阻燃效果。
THPC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交联,又能与三羟甲基三聚氰胺等发生缩合反应,常与尿素及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等混和组成浸轧液。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
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
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
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
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
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1.聚丙烯酸酯类(PA);2.聚氨酯类(PU);3.聚氯乙烯类(PVC);4.有机硅类;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
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
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
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
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
2.聚丙烯酸酯涂层胶(Polyacrylate简称PA)聚丙烯酸酯类织物涂层胶是目前常用的涂层胶之一,它有下列优点: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黄;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²耐洗性好;粘着力强;²成本较低。
述 评功能性纺织品开发及功能整理技术(一)梅士英(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 要:分析了我国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需求、检测和评价体系、纺织品功能整理剂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问题;阐述了功能性纺织品开发途径、主要功能性纺织纤维和多功能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技术。
关键词:功能性整理;整理剂;检测;纤维;纺织品中图分类号:TS195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017(2007)10-0041-03Functi ona l textiles and functi ona l f i n ish (I)M E I Shi 2ying(College of M aterial Engineering,Soocho w U 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I n th is p ap e r,the e xisted p r o b l em s co nce rn i ng the d i ffe re nce s be t w e en dom e sti c and o ve rse a s deve l o pm en t o f func 2ti o na l te xtil e s,m a rke ti ng dem and s o f func ti o na l te xtil e s,de te c ti o n and eva l ua ti o n sys tem o f func ti o na l p r op e rty o f textil e s,and func ti o na l p r op e rty and safe ty and eco l o g i ca lp r op e rty o f fi n ish i ng agen t e tc.w e re ana l yze d.M e anw h il e ,the app r o ach o f de ve l 2op i ng func ti o na l te xtil e s and func ti o na l fi be rs,a s w e ll a s func ti o na l fi n ish i ng techno l o gy w e re i n tr o duce d.Key words:func ti o na l fi n ish;fi n ish i ng agen t;de tec ti o n;fi be r;te xtil e s0 前言从第十二届北京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2006.3.28~30)和上海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2006.10.25~28)上展示的国内外纺织面料创新成果和最新动态来看,当前的纺织面料突出了“生态、时尚、舒适、健康和功能性”的主题。
银离子纺织整理助剂
银离子纺织整理助剂是一种添加剂,用于纺织品的整理和处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抗菌、防臭、防菌和抗菌的作用。
它通常通过将银离子嵌入到纺织品的纤维结构中,从而改善纺织品的功能性能。
银离子纺织整理助剂具有很高的抗菌效果,可以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效减少纺织品上的细菌滋生,从而降低纺织品对人体的感染风险。
此外,银离子还具有较长的持久性,可以在多次清洗后仍保持抗菌效果。
除了抗菌功能,银离子纺织整理助剂还可以起到防臭作用。
由于银离子可以杀灭细菌,因此可以减少细菌在纺织品上的繁殖,从而降低纺织品产生异味的可能性。
另外,银离子纺织整理助剂还具有抗菌和防菌功能。
它可以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纺织品上的霉菌和致病菌的滋生,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
总之,银离子纺织整理助剂是一种功能性添加剂,可以为纺织品提供抗菌、防臭和防菌的功能,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卫生性能。
硅油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助剂和后整理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柔软性和平滑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整理和假发处理等领域。
硅油通常用于增加织物的柔软度、平滑度和光泽度,同时还可以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和耐久性。
在假发处理方面,硅油也常被用作平滑剂和柔软剂,以增加假发的光泽度和舒适度。
硅油有多种类型,包括乳化硅油、氨基硅油、聚醚硅油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硅油类型。
在纺织品整理方面,硅油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助剂配合使用,如柔软剂、抗静电剂、防水剂等。
在使用硅油时,需要注意硅油的浓度和处理温度,以及织物的材质和用途,以确保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除了在纺织品整理和假发处理方面的应用,硅油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化妆品、医疗用品、机械润滑等。
硅油的优异性能和广泛的用途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功能”性整理功能整理:通过特殊的化学助剂作用于织物表面,赋予织物特殊的效用的一种整理方式。
1.防水整理1.1防水整理:利用防水剂作用于织物上,使织物表面形成对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形成织物表面拒水的一种整理方式,通过高温焙烘170℃×3min,使之在织物表面固着,提高耐洗性。
1.2助剂类别:硅系、氟系两类。
硅系一般初始状态尚好,但不耐水洗,一般在五次以内,有的不耐洗。
价格也不相同,氟系的初始状态较好,一般耐10次以上水洗,同时具有防油功能,成本较高。
1.3工艺流程:染色布(半漂布)→浸轧烘干→焙烘→预缩→成品(注意布身的PH值:弱酸性,洁净度:不含表面活性剂)1.4指标和价格:1.5检测标准:AATCC-193-2004拒水性测试(滴水法):本测试用以确定处理后布料对液体的耐湿性能。
将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水、醇混合溶液滴在布料表面,观察润湿表面的扩展。
本测试提供了一种耐水性沾污染的大致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耐水级别越高,处理后布料耐水性沾污物性能越好。
标准测试溶液的成分如表1所示。
测试步骤:1. 将待测布正面向上放置于水平板上的白纸中央。
开始时以一号测试液进行测试,在待测布面的3个点上小心地将待测液滴成5毫米直径的圆形或约0.05毫升的量3。
2. 以45°观察这些滴点约10秒钟。
3. 如果3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未渗透或润湿织物纤维,则请用2号测试液滴于其邻近地方,并重复第2步骤4. 持续此步骤,直到三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渗透为止。
若所使用的测试液号码越高,且织物的三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未湿透或现出中心,则其抗水等级越高。
••AATCC-22-2001沾水度检测方法:洒水法2.“三”防整理2.1“三防”包含的内容是:防水、防油、防污。
防水、防油可以检测一般为初始:W/O :6/5,10次水洗后:4/3,为合格,防污是概念,无指标。
通过高温焙烘170℃×3min ,使之在织物表面固着,提高耐洗性。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姓名:李志斌班级:电子类十班学号:12H0751330 序号:L69
纺织品功能整理的要求和方法: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物优良的使用、安全、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
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
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功能整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有害物溢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会直接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失调或消灭。
这些都是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和各国政府所不允许的。
对各类化学助剂不但要研究其近期生态影响力,还要研究其长效生态影响力,确保其永久的安全性。
因此,在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物可降解助剂,以确保环境安全。
(一)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特殊操作,防止给操作人员造成显性或隐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对尚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助剂应随时跟踪,对操作人员定期体检,获得可靠的无害证明后才能大量使用。
最终产品无毒副作用功能性纺织品一旦成成品,对环境及使用的生命体就不能有不良作用。
即便是残留有有害物质,其残留量也必须降到对生命体无害的范围。
凡是有可能造成生命体急、慢性中毒,过敏、皮肤不适或病症,以及诱发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危险的,都是不允许的。
(二)功能持久力功能性纺织品应根据其使用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持久能力。
通常,功能性纺织品多为中长期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洗涤、熨烫。
因此,只有那些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原有功能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功能整理的方法
一.物理整理法(1)浸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溶剂可溶性的多功能整理剂。
与溶剂形成均匀溶液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
这种整理方法简单,易生产,成本低,织物的手感与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也不大,但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的结合方式多是物理吸附,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
(2)浸轧法该法适用于多功能整理剂溶于水或溶剂中形成有粘度但粘度不大的粘性溶液。
整理时将被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除去多余的溶液后经焙烘即可。
浸轧法简单易行,用普通上浆设备即可实现,成本也低,但织物手感及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略大。
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的结合方式仍以相互作用力不强的物理吸附为主,结合牢度不太高,因而其耐磨、耐洗涤、耐溶剂性和耐气候性指标值均不高。
(3)涂层法此法适用于粘度较高的粘流体或粘滞性半流体的整理剂。
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靠粘流体与被整理的纺织品进行粘接。
在烘焙过程中,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
这种整理方法较简单易行,且排污少,多用于有机类涂层整理。
但应注意有机物挥发造成的影响。
这种整理法的结合牢度较高,耐用性好,成本低,缺点是纺织品的风格手感会受到整理剂较大的影响。
二.化学整理就是将纤维材料的单体与具有某些功能的大分子或单体进行
共聚、接枝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纤维材料与功能材料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功能材料。
由于它们依靠的是内在结合力,其牢度很高,不易破坏,具有永久的使用功能,因而对很多环境条件均可使用。
不过这种方法技术性强,成本较高,生产难度也大。
三.生物生态整理这是近年来新兴的整理方式,广泛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酶来对纺织品进行整理。
这种整理具有安全性较高,对环境影响小,整理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在功能整理上发展较快。
生物生态整理依靠的是生物化学作用,虽整理效果好,功能持久,但生产难度较大,成本高,且对纺织品的手感风格特征的影响随生物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生态生物整理尚处在发展之中,有待完善。
整理用浸渍法,可与染料同浴。
整理效果表明具有广谱抗菌功效。
生态指标显示,按通常化学药品卫生安全规则要求,不可口服,作易燃液体贮存。
抗静电整理剂及性能指标
永久性抗静电整理剂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衍生物,物化性能为:假阳离子型,微黄透明粘稠液体,1%稀释液pH值510~515。
整理用浸渍、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对涤纶、腈纶、PV A、醋酯纤维的散纤维、纱线、面料均可获得永久的抗静电效果,同时还适于各类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织物。
生态指标显示可生物降解。
多功能整理及抗静电剂(MILEASE)主要成分为亲水性高聚物,物化性能为:含固量100%。
非离子性,熔点50℃,淡黄色固体,易分散于热水中。
可与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助剂同浴使用。
整理用浸渍法,整理效果表现为:在整个湿整理过程中应用,可防止“鸡爪痕”及褶皱,并可防污。
染色中加入可防止染色疵病。
在后整理过程中应用,对合成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且耐洗性好,织物柔软性好,可提高缝纫性。
生态指标显示生产过程中无泡,无不良气味产生。
抗静电剂(ROTTA-ANTISTATIKUM) 主要成分为有机氮化合物,物化性能为:外观为无色透明的液体,阳离子型助剂,pH值5~515,25℃时密度约1105,能用水稀释。
整理用浸渍法、浸轧法。
整理效果表现为:可赋予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的各类针纺织品优良的抗静电性能,有良好的干洗牢度;可与拒油、拒水整理同时进行,无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可使织物获得丰满、柔软的手感。
生态指标显示不产生泡沫,无毒性。
防紫外线整理剂及性能指标: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成分为杂环化合物,物化性能为:阴离子型白色粘稠液体,pH值6,与水、酸、碱接触稳定性好;与非离子、阴离子型物质相容性好,与阳离子相容可能出现沉淀。
整理用浸渍法、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纤维反应性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和锦纶织物,与羟基基团和氨基基团反应而产生紫外线吸收效果。
耐日晒和耐水洗效果优良。
生态指标显示无泡,可按一般染化料对待。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成分为苯系衍生物,物化性能为:阴离子黄色水分散液,pH 值510~610;20℃密度约1105。
能与冷水任意稀释,在水和酸中性能稳定,与非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相容性好。
整理用浸渍法、浸轧法,整理效果表明适用于聚酯类纺织品整理。
生态指标显示低泡,与普通整理剂、染化料相近。
阻燃整理剂及性能指标:
阻燃整理剂主要成分为有机磷化合物,物化性能为:酸性溶液呈弱阳离子性,无色或微黄色液体,pH值415~514,25℃时密度约为113。
整理用浸轧法,烘干,焙烘。
整理效果显示适用于天燃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纺织品阻燃整理,效果良好。
其他阻燃整理剂:
常用的阻燃整理剂还有羟甲基磷盐化合物系列。
这一系列整理剂多与甲醛有关,对生物有害性高,大多不宜用于衣物,只适合在非生活环境使用。
酶整理剂及性能指标:
酸性纤维素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物化性能为:颗粒状,液体,酸性。
整理用于后整理、洗整。
整理效果表现为:适用于牛仔服、各种纤维素纤维制品和天丝织物的后整理,也可用于针棉纺织品的抗起球整理。
生态指标显示可生物降解。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物化性能为:白色粉状,微碱性。
整理用于后整理,洗整。
整理效果:适用于牛仔服的“生物石洗”工艺,对纤维损伤低,产品手感柔软,且有轻微的绒面效果。
生态指标显示可完全生物降解。
其他生物酶常用的生物酶剂还有淀粉酶、果胶酶和蛋白酶等,不同的生物酶用途各异。
随着技术进步,品种会更多。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多方面的,且还在不断扩大。
随着多功能整理剂性能的改进与新工艺的出现,整理效果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