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测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545.82 KB
- 文档页数:10
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纺织服装在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
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
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的结构,最终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随后,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
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将禁用偶氮染料列入其中。
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1.偶氮染料概述1.1发展历史早在l834年.Mitse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
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Bismark Brown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用刚果红作为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 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
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
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
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议,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联苯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
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验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研究技术,指导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研究和验证工作,规范检测方法验证内容和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的先进性和切实可行性,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适用范围、检测方法验证技术参数、检测方法验证接受标准。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禁用和限用物质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已经经过预研,由相关单位提出,经化妆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立项,委托相关部门和化妆品标准技术委员会进行研究的化妆品中禁用和限用物质标准检测方法项目。
2 依据ISO 5725: 1994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 ISO 5725-2 Part 2: Bas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a standard measurement method; Part 4: Basi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ueness of a standard measurement method.ISO 17025: 1999 General requirement for the competence of calibra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ies.ISO Guide 43-1: 1997 Proficiency testing by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 — Part 1: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schemes.ISO Guide 43-2: 1997 Proficiency testing by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 — Part 2: Selection and use of proficiency testing schemes by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bodies. Directive 96/23/EC and Decision 2002/657/ECGB/T 6379.1-200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GB/T 6379.2-200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 6379.4-2006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4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正确度的基本方法GB/T 6379.5-2006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5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可替代方法GB/T 6379.6-2009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6部分:准确度值的实际应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L. Dencausse etal, Validation of HPLC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inosorb S and Three Other Sunscreens in A High Protection CosmeticProdu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8, 30:373-382.Ursula Vincent etal, Validation of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idative Hair Dyes in Cosmetic Formulations, J. Cosmet. Sci., 2002,53:43-58.3 释义本规范中所指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禁用和限用物质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
附件15:化妆品中颜料橙5等5种禁用着色剂的检测方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唇膏、散粉和指甲油类化妆品中酸性黄36(CI 13065)、颜料橙5(CI 12075)、颜料红53:1(CI 15585:1)、苏丹红Ⅱ(CI 12140)和苏丹红Ⅳ(CI 26105)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唇膏、散粉和指甲油类化妆品中酸性黄36、颜料橙5、颜料红53:1、苏丹红Ⅱ和苏丹红Ⅳ的测定。
2 方法提要样品经溶剂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可见光谱图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必要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确证。
本方法对酸性黄36、颜料橙5、颜料红53:1、苏丹红Ⅱ和苏丹红Ⅳ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5种着色剂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实验室用一级水。
3.1 乙腈,色谱纯。
3.2 甲醇,色谱纯。
3.3 四氢呋喃,色谱纯。
3.4 二甲基亚砜。
3.5 乙醇,色谱纯。
3.6 四丁基氢氧化铵,浓度为55%。
3.7 柠檬酸。
3.8 氨水,浓度为25~28%。
3.9 酸性黄36,纯度≥99%。
3.10 苏丹红Ⅳ,纯度≥94%。
3.11 苏丹红Ⅱ,纯度≥90%。
3.12 颜料橙5,纯度≥97%。
3.13 颜料红53:1,纯度≥95%。
3.14 酸性黄36标准储备溶液(ρ=500 μg/mL):称取酸性黄36(3.9)对照品50 mg(精确至0.1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2)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500 μg/ mL的标准储备溶液。
3.15 苏丹红Ⅳ标准储备溶液(ρ=500 μg/mL):称取苏丹红Ⅳ(3.10)对照品50 mg(按实际含量折算,精确至0.1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四氢呋喃(3.3)和乙腈(3.1)混合液(体积比1:9)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500 μg/ mL的标准储备溶液。
国家商检局关于印发《染色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方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4.29•【文号】国检检[1996]96号•【施行日期】1996.04.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关正文国家商检局关于印发《染色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方法(试行)》的通知(国检检〔1996〕96号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各直属商检局:德国政府规定,自1996年4月1日起,禁止在纺织品、皮革制品、鞋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商品中使用能分离出20种致癌胺类的偶氮染料。
为做好检验工作,保证我输德的有关商品顺利进入德国市场,现将《染色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方法(试行)》印发你们执行,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自1996年4月1日起,对输德的《种类表》内属纺织品、皮革制品、鞋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商品,应进行偶氮染料的检验,各局要做好检验工作,严把质量关。
含禁用偶氮染料超过30PPM的该类商品一律不得放行。
二、现阶段仍由上海、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湖南、辽宁商检局和中国商检研究所进行偶氮染料的检测。
附件:染色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方法(试行)附件:染色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方法(试行)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进出口染色纺织品上染料能裂解出20种禁用芳香胺(见附录1)检验的抽样、制样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法及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进出口染色纺织品(包括棉、麻、丝、毛、化纤)及其制品上染料能裂解出禁用芳香胺的检验。
2抽样和制样2.1检验批以同品种的商品作为一检验批。
同一检验批的商品应是同批生产、同规格、同色/花色、同染料索引号染料染色的货物。
2.2抽样数量从总件数中随要抽取至少3件。
2.3抽样方法将所抽件数逐件开启,首先检查是否属相同货品。
如属相同货品,然后按色/花色抽取代表性样品。
每件、每色/花色至少取10g,作为原始样品。
化妆品中禁限用成分检测方法化妆品中含有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尤其是有些生产商在化妆品中添加了禁限用物质。
下面咱们看一看近年来在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1、激素检测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一些厂商未来追求快速的特定的功效,在化妆品添加了一些禁限用成分。
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明令禁止化妆品添加性激素类成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激素类成分,包括定性与定量。
适用于膏霜乳液类、液态水基类、液态油基类、凝胶类、面膜类等化妆品中激素类成分的定性与定量。
方法提要:样品以乙腈为溶剂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定性、定量离子对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2、防腐剂检测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产品,使之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
防腐剂可以笼统地分为化学防腐剂、安全性无毒防腐剂和天然有机防腐剂。
化妆品的抑菌能力与防腐剂的种类、含量以及体系酸碱性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如今化妆品种类多样化和原料不断变化和增加的局面下,多种防腐剂复配而成的复合型防腐剂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广谱抗菌并且可以立体抗菌。
因此,化妆品中多种防腐剂的正确测定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为化妆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目前,关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检测以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法仍是主流的防腐剂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中前处理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后以有机膜过滤或离心,取上清液直接检测。
3、防晒剂检测近年来,有关防晒剂成分引发的过敏性、刺激性、光毒性反应等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
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允许限量添加的防晒剂有28种,但只对其中15种防晒剂的检测方法做了规定。
4、抗菌类药物检测去痘化妆品中,部分厂商为追求产品短期功效,非法添加各种抗生素,如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均为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的禁用成分,长期使用会诱发菌群失调,引起接触性皮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内脏损伤,危及生命。
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验证技术规范为加强对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研究工作的技术指导,规范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研究和验证工作,明确检测方法验证内容和评价标准,有效保证研究制定的检测方法具备先进性和可行性,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研究和建立过程中检测方法验证内容、技术要求和评价指标。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的验证与评价。
2 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3 释义3.1 本规范中所指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是指《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化妆品禁用组分。
3.2 本规范中所指化妆品中限用物质是指《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物质、限用防晒剂、限用防腐剂、限用着色剂、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等。
4 定义与术语4.1 被测物质是指本规范第3项规定的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
4.2特异性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检测和区分共存组分中被测物能力的特性。
4.3 线性及线性范围4.3.1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检测响应值与样品中被测物质浓度或量成比例关系的程度。
4.3.2 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检测结果,而且呈线性的被测物质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
4.4检出限和定量下限4.4.1 检出限:被测物质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4.4.2 定量下限:能够对被测物质准确定量的最低浓度或质量。
4.5 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4.5.1检出浓度:按照检测方法操作,方法检出限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
4.5.2最低定量浓度:按照检测方法操作,定量下限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
4.6 精密度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浓度被测物质的一系列独立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包括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
日内精密度:同一天测定的精密度。
日间精密度:不同天测定的精密度。
4.7回收率提取回收率: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回收到物质的实际浓度的百分比,以样品提取和处理过程前后被测物质含量百分比表示。
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15种物质的检测方法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CAS No:100643-71-8)、氯苯那敏(CAS No:132-22-9)、阿司咪唑(CAS No:68844-77-9)、曲吡那敏(CAS No:91-81-6)、溴苯那敏(CAS No:86-22-6)、苯海拉明(CAS No:58-73-1)、异丙嗪(CAS No:60-87-7)、羟嗪(CAS No:68-88-2)、奋乃静(CAS No:58-39-9)、西替利嗪(CAS No:83881-51-0)、氟奋乃静(CAS No:69-23-8)、氯丙嗪(CAS No:50-53-3)、氯雷他定(CAS No:79794-75-5)、特非那定(CAS No:50679-08-8)、赛庚啶(CAS No:129-03-3)等15种抗组胺类物含量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膏霜、乳液、水剂和啫喱等类型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氯苯那敏、阿司咪唑、曲吡那敏、溴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羟嗪、奋乃静、西替利嗪、氟奋乃静、氯丙嗪、氯雷他定、特非那定、赛庚啶含量的测定。
2 方法提要以甲醇为溶剂提取化妆品中抗组胺类物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采用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丰度比定性,以待测物质相对应离子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本方法对15种抗组胺类物质的检出限均为1 ng/mL,定量下限均为2 ng/mL,如以取样0.2 g计,检出浓度均为250 ng/g,定量下限浓度均为500 ng/g。
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一级实验用水。
3.1 甲醇,色谱纯。
3.2 甲酸,色谱纯。
3.3 甲酸铵,色谱纯。
3.4 甲酸铵-甲酸水溶液:称取甲酸铵(3.3)6.3 g,加1 mL甲酸(3.2),加水1000 mL溶解,用0.22 µm滤膜过滤。
3.5 标准品,参考附录A。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用着色剂
—4 —
—5 —
—10 —
—14 —
—18 —
注(1):a 所列着色剂与未被包括在禁用组分表中的物质形成的盐和色淀也同样被允许使用。
b 着色剂如有多个盐类用冒号后数字表示, 如15850:1, 15850:2。
如没有特别注明, 则通用中文名取其无冒号主名称。
如有多个通用中文名, 则取含“食品”名称。
注(2):这些着色剂的不溶性钡、锶、锆色淀、盐和颜料也被允许使用, 它们必须通过不溶性测定。
注(3):这些着色剂作为防晒剂时, 具体要求见防晒剂表。
注(4):五倍子为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25 —。
附件15:化妆品中颜料橙5等5种禁用着色剂的检测方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唇膏、散粉和指甲油类化妆品中酸性黄36(CI 13065)、颜料橙5(CI 12075)、颜料红53:1(CI 15585:1)、苏丹红Ⅱ(CI 12140)和苏丹红Ⅳ(CI 26105)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唇膏、散粉和指甲油类化妆品中酸性黄36、颜料橙5、颜料红53:1、苏丹红Ⅱ和苏丹红Ⅳ的测定。
2 方法提要样品经溶剂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可见光谱图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必要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确证。
本方法对酸性黄36、颜料橙5、颜料红53:1、苏丹红Ⅱ和苏丹红Ⅳ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5种着色剂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实验室用一级水。
3.1 乙腈,色谱纯。
3.2 甲醇,色谱纯。
3.3 四氢呋喃,色谱纯。
3.4 二甲基亚砜。
3.5 乙醇,色谱纯。
3.6 四丁基氢氧化铵,浓度为55%。
3.7 柠檬酸。
3.8 氨水,浓度为25~28%。
3.9 酸性黄36,纯度≥99%。
3.10 苏丹红Ⅳ,纯度≥94%。
3.11 苏丹红Ⅱ,纯度≥90%。
3.12 颜料橙5,纯度≥97%。
3.13 颜料红53:1,纯度≥95%。
3.14 酸性黄36标准储备溶液(ρ=500 μg/mL):称取酸性黄36(3.9)对照品50 mg(精确至0.1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2)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500 μg/ mL的标准储备溶液。
3.15 苏丹红Ⅳ标准储备溶液(ρ=500 μg/mL):称取苏丹红Ⅳ(3.10)对照品50 mg(按实际含量折算,精确至0.1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四氢呋喃(3.3)和乙腈(3.1)混合液(体积比1:9)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500 μg/ mL的标准储备溶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发剂中32种禁限用染料染发剂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化妆品之一,氧化型染发剂由于具有染色效果好,色调范围宽,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氧化型染发剂的有效成分是苯胺和苯酚衍生物,这些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致敏和遗传毒性,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必须对染发剂中染料的含量和种类加以限定。
氧化型染发剂由于极性较强,挥发性较小,最适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了染发剂中93种暂时允许使用的染料和它们的限度。
但是只有8种染料成分有相应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测方法,但实践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耐用性较差,灵敏度低。
故本论文主要是对该方法进行重建,以适应染发剂检测的需要。
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分离一直都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个难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分离时在流动相中电离,电离后的组分亲水性急剧增强导致离子态组分在色谱柱中几乎不保留。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发生分配平衡的同时其分子形式和离子形式发生电离平衡,流动相p H值微小的改变都会改变电离平衡的状态导致保留值的改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组分基团的pKa估算出分子完全呈分子态时流动相的pH范围,然后把该范围之间有一定交集的组分分成一组,如此就可以保证分子在分离时完全呈分子态,从而保证了耐用性和重现性。
当苯胺等碱性物质呈分子态时通常溶剂也为碱性,而普通C18柱可以耐受的pH范围在2-6之间,所以需要选择特殊键合的反相色谱柱。
此外还对缓冲盐种类、缓冲盐浓度、提取溶剂、检测波长等作了优化。
建立了染发剂中32种染料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根据每个化合物的p Ka将32种物质分成3组,采用ZORBAX Extend C18(4.6 mm×250 mm,5μm)和ZORBAX Bonus-RP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和pH 分别为7.0,8.0和9.0的缓冲盐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80,230和250 nm。
化妆品中苯酚、氢醌的测定方法苯酚(C6H5OH)分子量94.11,是简单的一元酚。
无色、易挥发、具有恶臭味、沸点182℃,能溶于水,并能以任何比例与醇相溶。
氢醌〔C6H4(OH)2〕分子量110.10,二元酚,为白色晶体。
沸点286.2℃,能溶干水,并能以任何比例与醇相溶。
氢醌、苯酚二者均具有一定毒性,人体接触过多易引起白血病和心脏病。
氢醌、苯酚在祛斑类化妆品中为禁用物质。
但可在染发用的氧化着色剂及香波产品中限量使用。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规定其限用量分别为:染发剂中氢醌2%;洗发香波中酚1%。
氢醌、苯酚可用气相色谱和比色法分别进行测定。
本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二个化合物。
本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也较高(1)。
1应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测定祛斑类、洗发类及染发用氧化着色剂中的氢醌、苯酚。
苯酚最低检测量为0.03μg,氢醌最低检测量为0.06μg。
2原理以甲醇提取化妆品中氢醌、苯酚,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以标准品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
3试剂3.1甲醇优级纯3.2氢醌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氢醌置于烧杯中,用少量甲醇(3.1)溶解后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此标准溶液浓度为1.00mg/ml,可稳定一个月。
3.3苯酚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苯酚置于烧杯中,用少量甲醇(3.1),溶解后移至100ml溶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此标准溶液浓度为1.00mg/ml,可稳定一个月。
3.4氢醌、苯酚混合标准溶液:分别取20.0ml氢醌标准溶液(3.2)、50.0ml 苯酚标准溶液(3.3)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此溶液1.0ml分别含氢醌、苯酚0.20mg、0.20mg。
4仪器4.1高效液相色谱仪。
4.2振荡器。
4.3超声波清洗机。
5分析步骤5.1样品预处理称取检测样品1~2g于三角瓶中,在水浴上馏除有机溶剂。
用甲醇稀释至20ml振荡10min(2),超声15min,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后备用。
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验证内容和评价标准主要是遵循《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验证技术规范》,有效地保证研究制定的检测方法具备先进性和可行性。
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是指《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化妆品禁用组分;限用物质是指《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物质、限用防晒剂、限用防腐剂、限用着色剂、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等。
检测方法验证包括实验室内验证和实验室间验证。
实验室内验证内容一般包括:方法特异性、线性及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实验样品检测。
特异性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需要克服任何可预见的干扰,特别是来自实验样品中除被测物质以外的其他组分的干扰,一般对具有代表性的空白样品和空白样品加被测物质的样品,按照确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检测分析,考察实验样品中除被测物质以外的其他组分对被测物质的测定有无干扰。
线性及线性范围线性考察:制备至少5个系列浓度(不包括零点)的被测物质标准品溶液,进行检测分析,记录相应的信号响应值,以被测物质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x)、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y)建立标准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回归得到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
呈线性的被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确定为线性范围。
方法线性考察:在空白样品中加入被测物质标准品,制备成至少5个系列浓度(不包括零点)的样品溶液,进行检测分析,记录相应的信号响应值,以被测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x)、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y)建立方法标准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回归得到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
呈线性的被测物质浓度的变化范围确定为线性范围。
必要时,信号响应值可进行数学转换,再进行回归计算。
检出限和定量下限检出限和定量下限考察见《化妆品卫生规范》。
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按照检测方法操作,能够从实验样品背景中区分出被测物质响应信号的最低浓度为检出浓度,能够对实验样品背景中被测物质进行准确定量的最低浓度或质量为最低定量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染发剂中多种禁限用染料染发剂是较为常见的的美发产品,氧化型染发剂具有上色效果好、染色时间长和色调范围广等优点。
染料的主要成分多为苯胺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致畸性、致敏性和致癌性,长期和高频率使用容易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
鉴于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人体健康问题,所以加强和完善染发剂的检测技术势在必行。
文献报道的染料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伏安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但单个系统检测的染料种类基本停留在几种到十几种,不能较好的满足染发剂的日常监管。
本论文选取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和市场上仍存在检测空白的染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多种禁限用染料,方法操作简便、耐用性好、专属性强。
HPLC-MS/MS法和GC-MS/MS法能较好的形成染料检测种类的互补,可用于染发剂中染料含量的测定。
主要内容如下: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染发剂中33种禁限用染料。
染发剂样品用甲醇-抗坏血酸水溶液溶解,用正己烷净化,以5mmol/L 的乙酸铵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柱(2.1mm*100mm,1.8μm)分离,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3种染料组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1-29.5mg/kg,回收率为71.4%-115.1%,混合标准溶液在32h内的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MS)测定染发剂中40种禁限用染料。
染发剂样品用甲醇-抗坏血酸水溶液溶解,用正己烷净化,程序升温,在Agilent VF-624ms柱(0.25mm*30m,1.4μm)分离,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14种禁用着色剂姜子波;任国杰;毛希琴;李春玲;张国翠;王灵芝【摘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14种禁用着色剂(吖啶黄、酸性紫49、溶剂红49、溶剂蓝35、氯化四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五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六甲基副玫瑰苯胺、颜料橙5、颜料红53、苏丹红I、苏丹红Ⅱ、苏丹红Ⅳ、罗丹明B、分散黄3)的分析方法.待测样品经四氢呋喃分散,并对目标物进行提取后,用含有醋酸铵的甲醇-水混合溶液将基质析出,提取液离心过滤后,以10 mmol/L醋酸铵-乙腈作为流动相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2.7μm,3.0mm×50mm)色谱柱上梯度洗脱进行分离,以色谱峰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在优化条件下,各目标物的线性范围为0.01~1.0 μ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4种禁用着色剂的定量下限为0.05~0.5μg/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85.4%~ 106.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0%.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化妆品中此14种禁用着色剂的定量测定.【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6(035)007【总页数】7页(P792-798)【关键词】化妆品;禁用着色剂;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者】姜子波;任国杰;毛希琴;李春玲;张国翠;王灵芝【作者单位】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30;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30;大连市食品检验所,辽宁大连116630;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30;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30;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TQ047.2着色剂是化妆品中起赋色及美化作用的重要原料,因此着色剂原料的质量对于化妆品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附件10: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测方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染发类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见附录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染发类化妆品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含量测定。
化妆品中的染料成分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硫酸盐、盐酸盐等,当各种形式同时存在时,应以其中的一种形式表示。
2 方法提要用无水乙醇+水=1+1的混合溶液提取染发类化妆品中的32中禁限用染料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
本方法中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出限、定量下限及取0.5g样品时的检出浓度及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32种禁限用染料成分的检出限、检出浓度、定量下限、最低定量浓度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一级实验用水。
3.1 无水乙醇。
3.2 甲醇,色谱纯。
3.3 乙腈,色谱纯。
3.4 亚硫酸氢钠。
3.5 磷酸溶液(1+9):吸取磷酸(ρ20=1.69g/mL)10mL,加水90mL。
3.6 磷酸盐混合溶液:称取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1.8g、磷酸二氢钾2.8g和庚烷磺酸钠(C7H15SO3Na)1.0g,用水稀释至1L,混匀,配制成含庚烷磺酸钠(1g/L)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磷酸溶液(3.5),调节pH至6,0.45µm微孔滤膜过滤。
3.7 染料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ρ(染料成分)=10g/L):称取染料对照品约100mg(精确至0.1mg)于10mL容量瓶中,以2g/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 无水乙醇(3.1)=1+1的混合溶液定容至10mL,配成约10g/L的单标溶液。
以下几种物质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分别采取如下措施:甲苯-2,5-二胺硫酸盐和2-氯-p-苯二胺硫酸盐2种物质直接用2g/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溶解并定容;甲苯-3,4-二胺直接用无水乙醇(3.1)定容;2-硝基-p-苯二胺和4-硝基-o-苯二胺需将称样量减至25mg,再用无水乙醇(3.1)定容,配成约2.5g/L的单标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