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与听力保护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听力保护计划一、工程控制1、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
2、高噪声集中布置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二、组织管理当工程措施不足以控制噪声暴露时,采取减少劳动者噪声暴露的时间或改变操作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当噪声暴露不可避免时,减少噪声暴露人数,并为劳动者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休息区,使劳动者定期远离工作场所的噪声。
三、听力保护培训工厂每年对暴露于噪声的作业场所的职工会进行听力保护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a)国家针对噪声职业病危害制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b)工作区域的噪声危险源、噪声暴露评估情况;c)噪声职业病危害;d)单位为消除、减少噪声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管理办法;e)使用护听器的目的,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f)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g)单位和劳动者在听力保护计划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四、噪声监测企业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检测变化情况。
五、职业健康监护1、在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0 dB(A)的场所中从事工作的劳动者,按照GBZ188的规定进行上岗前听力测试,得出听力图,筛选出不适宜从事噪声作业的人员。
2、按照GBZ188规定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周期进行跟踪听力测试,暴露于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100 dB(A)的,每年做两次跟踪听力测试,得出听力图。
3、当劳动者离开噪声作业岗,应按照GBZ188规定的进行离岗听力测试,得到离岗听力图。
4、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劳动者,采取必要的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六、危害告知1、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合同前如实地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危害及其后果、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同时与员工签订了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2、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警示标识,并按照规定定期维护更换。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职工听力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规定,旨在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职工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机会越来越多,噪音对职工听力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确保职工的听力健康,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监测与评估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要求雇主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监测与评估。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安装噪声测量仪器来进行,以确定噪音暴露水平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评估则是通过对职工进行听力检测来确定是否出现听力损失。
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应该记录并及时通知职工,确保他们了解工作场所的噪音暴露情况。
二、噪音控制措施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要求雇主采取噪音控制措施来降低工作场所的噪音暴露水平。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使用噪音低的设备、建造隔音墙、采取隔音措施等。
此外,规定还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产生噪音的机械和设备的使用时间。
噪音控制措施的效果应该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
三、个人防护装备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要求雇主向职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可以包括耳塞、耳罩等。
雇主应该根据噪音暴露水平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有效防护。
同时,雇主还要提供培训,确保职工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四、职工培训与知情权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要求雇主对职工进行机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噪音对听力健康的影响以及职工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噪音的基本知识、噪音对听力健康的影响、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等。
此外,规定还要求雇主向职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让他们了解工作场所的噪音暴露情况。
五、跟踪与记录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要求雇主定期跟踪和记录职工的听力健康状况。
跟踪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听力检测来完成。
记录应该包括职工的听力检测结果、噪音暴露水平、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等。
跟踪与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确保职工的听力健康。
幼儿园儿童听力保护教育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噪声和电子产品的影响,听力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而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儿童听力保护教育。
因此,制定一份幼儿园儿童听力保护教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案目的本方案旨在通过针对幼儿园儿童听力保护教育的具体措施,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预防听力问题发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三、方案内容1. 儿童听力检测:每年进行一次儿童听力检测,以确保儿童听力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听力问题。
2. 环境噪声控制:幼儿园应该尽量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儿童在噪声环境中的停留时间。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教室内安装吸音材料,减少噪音反射;(2)加装窗帘或隔音玻璃,减少室外噪音;(3)控制儿童玩具的噪音,避免使用噪音过大的玩具;(4)避免在噪音过大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3. 电子产品使用控制: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对儿童听力的影响。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规定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2)在使用电子产品时要调节音量大小,并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3)鼓励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时间。
4. 儿童听力保护教育:开展儿童听力保护教育,让儿童了解听力保护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向儿童介绍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教育儿童如何保护听力,避免使用噪音过大的玩具和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3)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听力保护。
5. 家长参与: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儿童听力健康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向家长介绍儿童听力保护的知识和方法;(2)定期向家长反馈儿童听力检测结果;(3)组织家长参加听力保护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儿童听力健康问题。
四、方案实施1. 由幼儿园领导成立听力保护工作小组,制定听力保护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关注儿童听力健康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1 目的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人员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耳聋发病率。
保证噪声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 职责3.1 安全环保处负责制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
3.2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措施的落实。
4 定义4.1职工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5 工作程序5.1 安全环保处根据有关法规要求,督促相关单位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
噪声工作场所,L aeq,8≥80dB(A)以上时,要设监测点。
5.2 按《职业卫生技术规范》的规定,稳态噪声在生产工艺不变的情况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非稳态噪声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
脉冲噪声只测峰值。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5.3 安全环保处将监测结果以书面通知生产单位,生产单位以公告形式通知相关职工。
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单位每工作8小时暴露于等效连续A声级大于等于80dB (以下简称“L aeq,8≥80dB”)的职工人群。
凡L aeq,8≥80dB的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应佩戴护耳器。
5.4 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应按照规定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禁止职业禁忌者从事接触噪声作业。
5.5 首次在L aeq,8≥80dB场所从事工作的员工,应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测试。
对于发生听力下降的员工,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5.6 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设备部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Z2.2的规定。
L aeq,8≥85dB的作业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应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5.7 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前,应首先识别主要噪声及其频谱特性,以便提高控制效率,降低工程费用。
5.8 凡L aeq,8≥80dB作业场所的职工应佩戴具有足够声衰减值、合适有效的护耳器。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噪声,它能够对岗位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需要制定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旨在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
一、规程目的1.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预防噪音污染对员工的危害;2.减少噪音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提供职业健康操作的指导,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噪音有害岗位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
三、噪音控制1.对于噪音影响较大的岗位,应当采取技术控制手段进行降噪处理;2.岗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减少噪音产生;3.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保护听力。
四、操作程序1.岗位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和防护措施;2.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耳塞、耳罩等;3.岗位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五、个人防护用品1.公司应提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2.员工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清洁;3.员工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定期检查其状态,如发现有破损或过期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六、职业健康检查1.公司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噪音有害岗位员工进行听力检测;2.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员工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调整岗位或提供合适的职业防护用品。
七、文明用语1.在岗位操作过程中,员工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减少噪音干扰他人;2.若发现他人使用过大声音或噪音干扰他人工作,应立即提醒对方注意。
八、应急措施与事故处理1.岗位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措施;2.若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九、规程宣传1.公司应定期开展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2.公司应向员工普及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保障员工的安全。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防止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员工。
二、定义1. 声级(dB):用于表示声音的强度水平的单位。
2. 耳塞:一种用于阻隔噪声的保护装置,可插入耳朵内。
3. 护耳器:一种用于阻隔噪声的保护装置,戴在耳朵外部。
4. 个人听力保护装置:指耳塞和护耳器。
三、听力保护管理责任1. 雇主责任1.1 雇主应根据噪声环境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噪声危害,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2 雇主应提供适当的个人听力保护装置,并向员工提供使用说明。
1.3 雇主应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4 雇主应提供培训,教育员工关于噪声危害及其防控方法的知识。
2. 员工责任2.1 员工应正确佩戴个人听力保护装置,并参与培训,提高对噪声危害的认识。
2.2 员工应定期接受听力检测,及早发现职业性听力损失的风险。
2.3 员工应向雇主报告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噪声问题,并配合雇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噪声控制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1.1 避免或减少产生噪声的过程或设备的使用。
1.2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噪声源与员工的距离最大化。
1.3 采用隔音材料,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2. 行政控制措施2.1 增加员工轮班次数,减少个人接触噪声的时间。
2.2 安排员工进行噪声暴露的职业健康监测。
2.3 设立噪声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噪声危害。
3. 个体防护措施3.1 提供适当的个人听力保护装置。
3.2 鼓励员工正确佩戴个人听力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查装置的有效性。
五、个人听力保护装置的选择和使用1. 耳塞的选择和使用1.1 硅胶耳塞适合长时间佩戴,适用于噪声较低的环境。
1.2 枕头状耳塞适合较高噪声环境,能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
1.3 使用耳塞时应正确插入耳朵,并确保耳朵周围无外部漏气。
2. 护耳器的选择和使用2.1 护耳器应选用合适的尺寸和型号,以确保舒适性和隔音效果。
《保护环境、减少环境噪声,呵护听力健康》主题班会活动思路:1、让学生了解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以及对我们的耳朵的危害。
2、知道如何减少噪音,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3、从自我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活动过程:一、班长宣布《保护环境、减少环境噪声,呵护听力健康》主题班会开始二、主持人主持班会大自然不仅千姿百态,以其美妙的声音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有的声音好听,使人感到愉快,但也有许多声音刺耳,令人讨厌,使人烦恼,这就是噪音。
1、汇报生活中的噪音什么是噪音?哪些地方有噪音?孩子们拿着表格去学校、家庭、社区聆听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寻找噪音的来源,并记录在纸上。
请同学们汇报自己发现了哪些噪音。
(有的孩子发现:洗衣机发出的“隆隆”声;压力锅发出的“呜呜”声;洗尘器发出的“呼呼”声都是噪音等等)2、噪音的危害(知识学习)请收集到这方面知识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在人类所有的致聋病因中,噪声仅次于衰老,排在第二位,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噪声性听力损失明确定为公共卫生疾病的重点。
噪声不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噪声致聋将给发达国家造成至少0.2-2%的当年GDP损失。
如今噪声性听力损失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在全球许多国家,在工伤抚恤名单中,高居榜首。
在我国,噪声性听力损失不仅因为缺乏工业听力保护造成的,更多还是来至于生活中的噪声。
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至少有近1000万工人接触噪声强度在85dBA或更高,具有一定患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
而常见的生活噪音至少有五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消极作用:1、在汽车或火车上,聆听广播的音乐;2、建筑工地噪音;3、在公共环境使用手机;4、动物狂吠声;5、街头噪音。
已经证明各种生活噪音能给人类脆弱的听觉系统造成致命性的危害。
现代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是最明显的例子,象MP3播放器的最高音量可以达到120 分贝,其声音强度甚至超过一些常见的工业设备发出的噪声。
听力防护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噪声危害,避免噪音造成的听力损伤,及根据环保要求控制工厂对外界环境排放的噪声,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进入工厂内部的员工、访客和承包商。
3.定义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
脉冲噪声: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A计权声压级(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单位用dB(A)表示。
4.职责4.1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在管辖的区域、工业活动场所、项目实施本程序:确保新设备或改装设备开工后接受噪声测试监测;实施控制噪声行动;按需提供听力保护装置,确保妥善使用。
确保接触噪声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听力测试。
确保工厂噪声不影响周边单位和居民。
4.2工厂EHS部门:负责对噪声进行监测,保存监测记录。
监督、检查本程序的落实及整改跟踪。
EHS部门负责提供听力防护用品给在有噪音危害场所工作的人员,并培训和督促其使用。
4.3人事部门:组织雇员去有资质的医院接受听力测试、保存记录。
需要接受听力测试的员工为工厂所有职业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包括新招聘、转岗、在岗和离岗的,其中在岗者每12个月至少需要接受一次测试。
4.4维修部门:对高噪声区域进行可行性研究、采取降噪措施;确保新设备或改装设备项目符合有关防范噪声危害的设计规范。
提出降噪方案,将生产区域维持在标准范围内。
5.1噪声危害区域的识别及标识工厂应进行噪声调查,识别噪声危害区域,评估整个厂区噪声危害现状,对识别出的高噪声区域入口处或高噪声区域标示出防护及噪声分贝值的标识。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目录1详情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五章工程控制▪第六章护耳器▪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九章附则1详情· 【法规标题】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字号】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颁布时间】1999年12月24日· 【生效时间】1999年12月24日· 【全文】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五章工程控制第六章护耳器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听力保护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对相关人员个人听力伤害进行控制,降低因为对噪音治理不善、员工听力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导致的安健环风险,特制订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电厂各部门和相关人员。
3 职责3.1 人力资源部:联系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公司公司生产现场的噪音区域进行测试,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听力测试。
3.2 生产技术部:根据测试的结果确定和实施降噪方案。
3.3 各部门:监督本部门员工对噪音防护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情况。
4 程序要求4.1 每年汛期,人力资源部联系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生产现场的噪音区域进行测试,形成《场界噪声检测记录》。
4.2 人力资源部根据《场界噪声检测记录》对公司区域内的噪音区进行确认和划分。
4.3 噪声区确认后,对监测结果超标的噪声区由生产技术部对其制定降噪措施和方案,并责令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可考虑下列方法来降低噪声源的噪音:4.3.1 迁移噪声源;4.3.2 封闭噪声源;4.3.3 设置屏障;4.3.4 吸收噪音;4.3.5 装配消声器和隔音板;4.3.6 改进建筑结构的隔音装置;4.3.7 更换损坏的部件,添置新的设备。
4.4 在无法降低噪声的区域,人力资源部须在醒目位置设置标志,以指明听力保护区域,并指示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进入区域工作时,须佩戴合格的护耳设备。
4.5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噪音作业区域的员工和相关人员进行噪音防护设备使用的培训。
4.6 各部门应向在噪声区域内工作的员工提供合格的护耳设备,并检查、督促员工使用。
4.7 人力资源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在职业病体检时进行听力测试,形成《听力测试报告》;根据《听力测试报告》中的偏差,向厂主管领导汇报职业听力丧失个案。
4.8 经厂领导讨论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应安排跟进行动,帮助已被确定遭受职业听力丧失的员工,将其调派到其它工作区域,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免员工遭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5 相关文件5.1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5.2 《不合格控制程序》5.3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 相关记录6.1 场界噪声检测记录6.2 听力测试报告6.3 不合格整改通知单。
发行版本:E修改码:0文件编码:GS01/E7.19.5页码:1/5噪声控制与听力保护管理规定1 范围为规范噪声作业管理,保护工作场所人员的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XXX公司各单位及承包商。
本规定应用于员工暴露于等效声级≥85dB(A)的噪声作业场所,是对GS01/E7.19《职业健康管理程序》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2 职责2.1 安全环保处2.1.1 负责噪声与听力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2.1.2 负责对员工正确佩戴听力保护用品的情况进行监督。
2.1.3 负责组织对噪声源进行定期检测。
2.1.4 负责员工听力保护管理。
2.2 机动设备处2.2.1 负责公司降噪设施的维护,保证其正常运。
2.2.2 负责对超出标准的噪声源制定噪声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2.3 质检计量部负责确定噪声场所和噪声源,绘制《噪声源分布图》,标明各噪声源的不同监测点的噪声值。
2.4 电子商务部负责听力保护用品的采购。
2.5 人事处2.5.1 负责对噪声岗位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2.5.2 负责对听力受损员工的工作岗位重新调整。
3 管理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噪声危害预评价;在竣工验收前,进行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2 建设项目的噪声评价应由依法取得职业卫生评价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GS01/ E7.19.5 2/53.1.3 对在噪声强度≥85dB(A)的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制订年度职工听力保护计划。
听力保护计划内容包括场所噪声监测、噪声控制方法、人员健康监护、个体防护、人员培训及相关档案保存等。
3.1.4 噪声作业场所应按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并设置岗位告知牌,告知牌上应注明所在岗位接触噪声强度、监测时间和预防措施等。
WISCOW H G D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WHGD-XX-XX(编号)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听力防护管理规范2012-XX-XX发布 2012-XX-XX实施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听力防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为了加强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管理,通过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保护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或场所人员的听力,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3号令)、《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I"15952)、《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 计权声级的评价》(IS04869-2),结合钢电公司的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一)听力防护:指为保护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或场所人员的听力而采取的防护性措施,包括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二)基础听力图:指职工进入钢电公司工作前的听力测试状况,应在员工职前体检时进行的第一次听力检查评估时应完成,(见附录1)。
(三)分贝(dB或 dBA):噪声度量单位。
(四)14小时静息期:指(a) 离开噪声作业环境14小时; (b)在噪声作业中始终佩戴听力保护器。
(c)在做基础听力图和再测试时必须有14小时静息期,避免工作之外的噪声接触。
(五)听力保存规划:有计划的帮助职工预防听力下降的管理计划。
(六)听力损害:任一耳的听力在500,1000,2000,3000赫兹的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水平平均大于25分贝的改变。
它可以是因为噪声引起或因非噪声所致听力损害,例如因为听力神经瘤或胆脂瘤。
(七)听力下降:(a) 传导性:声音不能传至内耳的听力损害 (b) 感音神经性:因为耳蜗或听神经损害所致听力损失。
(八)标准听阈偏移: 与基础听力图比较,任一耳在3000,4000和6000赫兹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10分贝。
35、噪声与听力保护控制程序
GTJTG-B-Ⅱ-35
1. 目的
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实施控制,以减少和防止员工因噪音引起的失聪,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程序。
2. 适应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协力单位。
3. 职责
3.1 安全监察部:负责编制噪声控制指标、目标并督促实施;监督降噪设施的运行状态和投入;督促员工正确佩戴听力保护用品。
3.2 各设备责任部门:负责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正常运转,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员工听力保护管理。
4. 程序要求
4.1 策划
4.1.1安全监察部组织相关部门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噪声场所和噪声源,绘制《噪声源分布图》,标明各噪声源的不同监测点的噪声值。
4.1.2安全监察部每年定期对噪声源进行检测,对超出标准的噪声源制定噪声控制措施。
4.2 执行
4.2.1各部门应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异常音响。
并减少空载时间以降低噪声影响。
4.2.2正常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在各主要噪声源处加装防尘隔音罩或其他噪声消除装置,以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的噪声标准要求,并保证装置的完好。
4.2.3安全监察部依据《环境监测控制程序》对噪声进行监测,并更新、保留监测记录。
4.2.4安全监察部根据《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和《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定期向噪声工作场所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听力保护用品;
4.2.5公司提供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并在员工初次使用听力保护用品前,应对员工进行有关听力保护用品佩戴方法的培训;
4.2.6安全监察部对接触噪声值超标的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测试。
并对听力异常员工进行医疗跟踪。
4.2.7听力测试必须是国家规定检测、或体检机构。
根据标准进行听力敏锐度检查及有害因素的测定。
公司内部噪声监测人员要有培训证明、及校准合格证。
4.2.8评估听力测试结果,分析噪声结果的趋势,并对听力下降的员工采取积极的康复行动。
4.2.9培训全体员工相关听力损伤控制和相关控制措施。
4.2.10人力资源部根据国家工伤与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对听力损伤员工妥善安置。
听力损失人员报告程序见听力损失管理办法
4.2.11 超过80dB区域,公司应噪声重点关注。
对该区域长时间暴露的人员进行听力保护测试。
4.2.12 制定听力损伤人员的处理流程表。
4.3 检查
4.3.1检查要求执行《不符合控制程序》。
4.3.2由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噪声与听力保护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检。
4.3.3由安全监察部配合进行各部门噪声与听力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4.4 改进
4.4.1纠正及纠正措施,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2由检查人对发现的问题责令责任部门进行纠正或提出纠正措施予以纠正。
4.4.3预防措施,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5.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5.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J 87-85
5.3 CMB 253 2.41 听力保护
5.4 GTJTG-B-Ⅱ-50 医疗服务控制程序
5.5 GTJTG-B-Ⅱ-22 个人防护装备管理程序
5.7 GTJTG-B-Ⅱ-54 不符合控制程序
5.8 GTJTG-B-Ⅱ-60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9 GTJTGB/1056—2009职工工伤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及待遇规定
5.10 GTJTGB/1057—2009听力损失管理办法
6. 相关记录
6.1 JL—2010—AJH—4017 噪声源分布图
6.2 JL—2010—AJH—4022 公司员工健康档案
6.3 JL—2010—AJH—4019 现场噪声监测记录
6.4 JL—2010—AJH—4024 公司职业病员工档案
6.5 JL—2010—AJH—4018 公司接噪作业人员名单
7、听力下降处理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