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28.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课标要求】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4.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示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素养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命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
(科学思维)3.使用图示等方式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4.结合生态金字塔理解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科学思维)5.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湿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科学探究)【主干·梳理与辨析】一、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1)食物链:(2)食物网: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第32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项目实例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①食物链②食物网1.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
(√)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判断①“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
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③“腐生异养型生物”一定是“分解者”,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
(2)牢记特例判断几个典型的错误说法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结核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以枯枝落叶和动物遗体、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属于消费者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相关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核心概念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含有机污水的湿地----。
3.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上一营养级×100%。
4.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可循环)、(传递效率10%~20%)。
5.生态农业的意义:通过实现对能量的,大大提高能量的。
6.农田中除杂草、除害虫的目的:。
7.同化量的计算:①同化量= -②同化量= +③同化量= + +二、易错易混思考1.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需要能量的不断输入。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一只狼抓住一只兔子,能同化其10%~20%的能量。
4.营养级越高,其个体越大,营养级总能量越少。
5.农田中施加有机肥,使其能量流向生产者庄稼。
6.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某些重金属或有害物质含量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浓度增加。
7.一头牛排出粪便10KJ,一只蜣螂摄入并同化7KJ,这只蜣螂从牛身上同化获得7KJ 能量。
8.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9.能量金字塔均为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多为倒置金字塔。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决定食物链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1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12.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其中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物种循环。
1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4.营寄生生活的细菌,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
15.细菌可以参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16.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17.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18.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且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19.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20.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点复习题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然后,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依次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会不断地转化和散失。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使能量流入生态系统。
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
2、能量的传递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链中,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只有 10% 20%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这是因为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都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只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
3、能量的转化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会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化。
例如,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身可以利用的能量,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又会转化为热能散失。
4、能量的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这部分能量无法再被生物利用,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这是因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而且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散失,无法循环利用。
2、逐级递减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10% 20%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这意味着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食物链,增加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自养异养异养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光合自养: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化能合成:硝化细菌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病毒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地位必要成分基石、主要成分。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成分。
关键成分、必要成分。
(2)相互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2)食物网(5)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第二节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注意流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入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3.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1)由图分析可知①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 b (填字母)。
②粪便中的能量(c)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
(同化量的“2个”去路)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⑤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⑥同化量的“3个”去路(定量不定时,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去路):其中最高营养级无b(填字母序号)⑦同化量的“4个”去路(定量定时,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比“3个”去路多的是未利用的能量。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类型(P48最后一段)结构组成成分组成成分构成作用地位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藻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最主要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各种寄生生物,如菟丝子、病毒等也属消费者 1.通过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2.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最活跃成分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及营腐生生活的动物等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关键成分四种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图(如右图1)图1营养结构食物链(网)—植物蝉螳螂黄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概念: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考法:1.数食物链条数;2.食物网上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种间关系除了捕食还可有种间竞争还有种间竞争作用地位: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稳定性功能实践应用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过程分解者分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呼吸作用散失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次级消费者摄入……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粪便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几个环节解读输入: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即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传递: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化学能热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散失:有机物中化学能经各营养级和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供生命活动利用后都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课后定时检测案35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Ⅰ)1.[2022·宁夏石嘴山市三中高三月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D.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鼬C.鹰和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D.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4.在山清水秀的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猴、蛇、鹿、熊等动物,还有珙桐、蜣螂、细菌、真菌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猴、蛇、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5.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考点二能量流动(Ⅱ)6.[2022·海口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B.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D.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7.[经典高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2022·江苏南通市高三二模]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
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性系统。
其内部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的知识点总结:1. 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地球生物圈。
个体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群落则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群体。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地球生物圈则是包括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体,可以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体、气候、温度、光照等非生物要素。
3. 能量的来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化学能在生物体内不断进行代谢和转换,释放出部分能量,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4. 能量的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进行流动。
食物链描述了能量从一个生物到另一个生物的传递方式。
一般而言,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被食草动物摄取。
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食,能量继续向上层级传递。
食物链上的每个层级都称为一个营养级。
5. 能量的损失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损失的。
每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通常只有10%左右得以转化。
这是因为每个层级都存在代谢耗损、通过排泄产生的废物和热量损失等因素。
6. 营养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是相互连接的,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食物网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能量的流动,因为一个物种通常会与多个其他物种发生相互关系。
当一个物种数量变动时,整个食物网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量的流动。
如果食物链中的一个物种数量大幅度减少或消失,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