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前沿课题

教育技术前沿课题

教育技术前沿课题
教育技术前沿课题

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综述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更是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本文对国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培养以及调查研究分别进行了文献梳理,并对以往研究做了综述和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教师研究;国内

Review of studies on Chines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Zhang Juan 10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01202043

(Gan Nan Normal University,City Jing zhou [431000],Hu bei,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indispensable to peopl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This paper on the teacher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culture and research conducted literature re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makes a prospect of further.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teacher research; China

信息化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的潮流和趋势,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话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对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有基础的作用,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者认为信息素养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一、有关文献概况

信息素养有时也翻译成信息素质。因此在使用中国知网进行中文文献的检索时,分别使用信息素养和信息素质进行检索,截止2013年6月20日,以“教师信息素养”为篇名进行全文期刊文献检索时,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章总共3412篇,以“教师信息素质”为篇名进行全文期刊文献检索时,关于教师信息素质的文章总共3576篇。同时,在该网以“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硕博士论文检索时,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论文总共3631篇,以“教师信息素质”进行硕博士论文检索时,关于教师信息素质的论文总共1615篇。

这些文献按照研究的主题来划分,主要有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培养、评价以及现

状调查研究等的方面。

二、关于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研究综述

第一种是把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横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素养。

第二种是把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横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把教师的信息素养概况为7个方面:1、对信息、信息化、信息社会的正确理解: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敏感度;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2、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解决, 能确认信息需求, 并有效获取信息。3、能快速解读信息、评价信息、对信息做批评性思考。4、能有效吸收\存储、提取、发布、管理信息。5、能对相关信息整合,使用信息解决问题。6能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交流。7、遵守信息道德,懂得维护信息安全。这7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第三种是把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在横向上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第四种是把信息素养分为五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评价,但并没有把信息评价单独列出来的原因。

第五种观念是把教学信息素养的独特性凸显出来,如王玉明把教师信息素养概况为: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数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媒体的整合能力。

第六种是对信息素养从纵向上划分,如祝智庭教授把教师信息素养分为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和科研信息素养。

第七种观念把把教师所处的信息环境以及信息行为也列入到信息素养当中。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研究的一些情况:一、研究者对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认识没有统一的观点,而且一般是但角度去理解教师信息素养,有的从横向上划分,有的从纵向上去理解,也有的加入一些教师专业特点有关因素。有的甚至结合了教师所处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行为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二、绝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单纯从信息学角度理解教师信息素养,并没有结合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角度去阐释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三、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综述

关于教师信息素养该如何培养的问题,不少研究者也进行了探讨有的研究从教师信息素

养所涵盖的维度分别提出了培训方法与策略。如陆晓隽、杨小平,是根据了他们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的理解,然后提出了相应培养策略。有的研究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提出培养的策略,如王敏从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保障目标的实施、开展目标评价的三个过程来探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策略。有的研究则是根据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阶段、模式与途径,提出了不同阶段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策略。如孙艳、田爱香把教师信息素养分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作了描述。于勇对在职阶段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做了说明,即可以通过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发研修等四种方式培养。陈松提出了6个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包括专家讲座法、观摩学习法、集中培训法、环境养成法、课题研究法和远程教育法。有的研究依据教师信息素养所存在的环境,多角度系统性地提出其信息素养的提高策略。如郭连锋、王红利把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归结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改革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方面。邢宏伟则是认为自我修炼、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等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由此,目前国内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较浅的水平,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阶段、模式与途径等与一般的教师素养培养甚至教师培训相类似,没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从系统性角度以及其他的独特视角来提出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更加能够针对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显其现实意义。

四、关于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综述

关于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国内也有不少成果。

一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立信息素养的指标权重。吴波的硕士论文是在通过构建了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后,通过AHP法来测算指标权重,最后,把指标体系应用到实际调查当中。

二是采用回归分析法来确立指标体系权重。彭瑞霞、赵庆刚认为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线性或趋于线性的系统,亦即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布。评价指标根据被评价教师群体的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决定。

三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杜卓明的硕士论文在构建教师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此方法在李立新的论文中也有体现。

目前在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上,一般倾向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确立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时,一般采用了文献法和调查法相结合,在指标权重的测算上,主要出现过以下方法,即AHP 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传统统计法,也有待进一步采用更加合理科学的

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

五、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综述

从调查研究所调查的维度来说,研究者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解不一,造成了调查时维度确定不一,主要的观点是把教师信息素养分成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来调查,也分别有研究者把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等引入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外延当中。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能够遍布东、中、西部,具有一定的成果,调查的维度也比较合理。但是目前的这些调查研究对教师信息素养维度确定的不一致,使得研究结果很难有对比性或横向比较;绝大部分调查研究是对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极少有较深入的相关性的研究;缺乏全国性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也缺乏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

六、研究展望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四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做出了综述。对于今后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一些动向,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将更多地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和教师角色特点去理解教师信息素养,将单纯从信息学角度转移到多学科视角,特别是要注重教育学视角的理解,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不能只重信息而忽视教育,那将是一种误解。

二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不能仅仅结合教师培训或培养的方法,而忽视教师信息素养自身的独特性,主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系统性提出提高信息素养策略的方法。

三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必须首先确保内容比较科学合理。指标内容的确定应改为对现实的反映,避免脱离实践,主张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内容。指标权重的确定也将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中,其问卷编制将根据对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理解,同时加入教师角色和信息化条件的思考。调查研究不仅要做现状调查,而且要深入地做些相关性研究和分析。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色群体,教育信息化、学校信息化又是当前教育中一个热点问题,信息素养又是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技能素质之一,在这些背景的推动下,相信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将更加地深入。

在信息化的今天,不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就是新“文盲”。由于教师担负着

培养社会接班人的责任,要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要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年龄特征进行有效的培训,还需要各个部门及有关人员的协同合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完善的体系,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周振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8):37-38.

[2]吴波. 基于AHP分析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量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3]彭瑞霞、赵庆刚.以回归分析法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4]薛小荣.甘肃省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大硕士论文.2005.

[5]吴波.西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调查与对策[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6]杜卓明.陕南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大硕士论文.2006.

[7]吴剑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大硕士论文.2005.

[8]衣学勇,李文杰.浅论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育[J].教学与管理,2005(8).

[9]田晓霞.浅谈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

[10]褚芸芸,杨改学.从系统的角度谈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J].中小学电教,2004(6).

[11]李立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03(9).

[12]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21- 24.

[13]张景生.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 [J]. 电化教育研究,2001(3):24- 27.

[14]钟志贤,王佑镁等.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15]刘鹂,马建华.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16]于勇.在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与途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3(4):21- 22.

教育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教育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支点教育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各级教育部门区域化办公管理一体化,共享资源,并根据《国家教育管理信息总体规划纲要》,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而开发的一套应用于普教系统各类学校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应用软件。它既适用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适用于单一学校。 本系统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有关教育管理的规定,结合各地中小学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套适合于各类型中小学学校的教育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它提供了从基层单位(中小学校)的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汇总、上报上级部门整个管理过程的完整功能,可方便快捷完成如学年初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等实用功能,为各类学校建立基本数据库和日常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先进的管理工具。 支点教育管理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的是先进的Database Server/Web Server/Browser三层结构,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本系统,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程序和配置就可以使用本系统。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量。 系统采用的是完全面向对象的编码方法,充分利用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封装、继承、重载等各种先进属性,给系统的维护和扩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系统全部用灵活的COM组件方式开发,用户可以定制系统界面;同时系统还提供了二次开发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开发新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 在教育管理部门和下属的学校两者之间,既可以独立运作,也可以交互使用。在数据的上传下达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主导和监控学校的业务处理过程,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管理。系统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在分配给用户操作功能权限时,还可以指定对于该操作功能权限对哪些数据有效,其它未指定的数据对该操作权限来说就是无效的。实现了权限的分级管理。用户可以对部分业务进行定制,则定义符合本单位的业务规则。如学生或教师的代码,用户可以自行设定;用户还可以给某属性关联一个代码类型,方便录入数据。 系统的数据输出(即报表)全部使用XML格式,同时也可以导入XML格式的数据文件,使本系统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而且,结合报表模板,用户可以自行设计所需要的报表。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目前国内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要求不尽一致,但综合来看,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 容: 一、标题部分标题,又称题目或篇名,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在文字上要简洁、明了,而且在内容是确切的,读者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此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标题字数不超过20 个字。 署名,标题之下应是作者署名,不仅要标明作者,还要写上工作单位,署名首先是标明作者是该项研究的责任者,其次是有利于学术交流。 二、摘要部分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用最精炼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重要内容,即研究的问题、被试的特征、所用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一般中文摘要以300 字以内为宜。摘要还用于编制索引与文摘,供其他研究人员查阅、检索信息。 摘要虽然是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部分,但它往往是在研究报告称文之后撰写的。对摘要的要求是语言精炼,内容完整。 关键词:关键词较之摘要更为概括,通过3——5个词来反映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关键词, 不仅有利于指导读者阅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文献检索。关键词一般选自标题,也有个别选择摘要的。 三、引言部分是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告诉读者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始于问题,而且也是围绕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详细指出学校或者课题负责人面对的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阐述要清楚、具体、明确。 (二)该问题研究现状综述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就要对此问题的研究背景作一些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当前的研究。主要说明问题的缘起和该问题研究的现状。 撰写此部分内容,切忌简单堆积收集到的已有研究资料,而应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梳理出问题研究的脉络,指出以往研究者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此问题,取得了什么样的结论。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动态是什么,有哪些进展,哪些争议等也成为综述部分的重要内容。 (三)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阐述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区别之处就是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阐述研究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该课题要达到什么结果,研究内容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研究者还要把研究中的关键名词提出来给予界定,说明其在当前研究中的确切含义。 (五)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说明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是什么,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的独到之处是 什么。 四、过程与方法部分 (一)研究过程主要说明课题研究过程是如何分阶段进行的,各个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组织了什么研讨活动,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二)方法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清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被试的相关情况,如被试来自何处,何种群体。选取被试的方法是什么,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抽样。选取了多少被试,有效被试是多少。被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经济地位等。有时候还要说明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等。 (三)研究工具主要说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用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仪器、量表、测验、问卷等工具。研究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智力测验、人格量表等)和定型的仪器。对于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说明其版本或修订版,基本构成与计分方法。对于定型的仪器要说明型号、操作方式以及计分方法了。另一类工具为自制或自编的。对于自己的量表、测验、问卷要说明他们的编制原则(或理论依据)、程序、内容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标准化指标,必要时要附于附录之中。无论哪一类工具,

教育研究方法 试习题

欢迎阅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 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 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 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5.四种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研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

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答案

二、单选 1.行动研究要求在具体的教育研究情境中展开,这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真实性B.创新性C.生态性D.反思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比较研究B.描述研究C.实验研究D.历史研究 3.注重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验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领导的精诚合作的研究是【】 A.叙事研究B.比较研究C.技术研究D.行动研究 4.以下哪个不属于教育研究的原则【】 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5.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行动研究、应用研究和【】 A.事实研究B.历史研究C.比较研究D.描述研究 6.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调查方法是【】 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 7.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 8.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生作出预测的知识叫做【】 A.描述性知识B.预测性知识C.改进性知识D.推测性知识 9.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知识是指【】 A.描述性知识B.预测性知识C.改进性知识D.推测性知识 10.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为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化的研究程序的出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工作的研究活动叫做【】 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 11.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的研究方法叫做【】 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 12.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内隐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使人们从故事中体验、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研究是指【】 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 1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保证,其中关系到研究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的是【】 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14.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 A.是发展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B.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C.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D.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15.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 A 直觉观察时期 B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多样化时期 16.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 17.下列不属于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是【】 A.演绎B.类比C.分析D.测量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

培训机构管理系统的优势

培训机构管理系统有哪些优势 一、按产品系列划分,根据不同需求用户群体分类,选择性更强 浪腾培训机构管理系统分为课外辅导、语言培训、艺术培训、职业培训、婴幼儿培训、少儿培训、学历考试培训、企业培训八大系列,每个系列下面各分为标准版和个性化功能定制版。产品根据不同机构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版本应用,客户挑选的余地大,选择性更强。浪腾培训机构管理系统与其他公司的单一版本或者在单一版本基础上的小修小补不同,可为公司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行业细分情况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归纳总结,并相应地推出了完全不同的版本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完全支持培训相关行业的定制开发。 二、培训机构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开发平台,集成拓展功能尤其强大 不仅拥有完善的功能,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也是先进的,采用Brower-Server架构,系统设置多层结构,从软件架构上确保了系统的扩展性和适用性。系统可以与企业官网对接和其他一些相关网站的对接,从官网和其他网站关联数据,提供移动端的实现,也提供与业务系统对接(例如:与NC,U8,SAP,ORCLE系统对接,实现了数据的自由流转,结束了以前的业务操作系统与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众多系统对接问题,真正使企业信息化达到了无缝对接)。 三、培训机构管理系统有着较高的性价比 虽然浪腾培训机构管理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针对不同行业的业务管控需求都有细分的模块支撑,多校区可以实现集团化管控,同时在业内我们是处于的地位。但浪腾培训机构管理系统的价格从综合的管理来看却是偏低的。软件是本地安装部署,一次性购买,终身使用的版本。并且服务器是由机构自己提供,客户资源自己来管理,数据安全有保障。对于机构的长远使用和发展来看,浪腾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四、的大型连锁机构用户群较为广泛,软件开发、实施能力让您放心 在浪腾品牌诞生的十年里,小机构客户群是我们市场占有率的积累,但与中大型、连锁机构的合作确促进了品牌的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我们与辅导机构、艺术培训、语言培训、职业培训、学历考试、出国留学培训等众多大型连锁机构结成战略合作,软件成功实施上线应用。 五、培训机构管理系统提供自定义灵活的权限控制 浪腾拥有强大的自定义权限设置功能,从系统权限、部门权限、业务权限、数据共享权限等都可以根据机构的不同需求进行权限的设置,以满足培训机构的个性化管控要求,是行业软件中提供权限控制最严谨的软件。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教改项目研究报告 篇一: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

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XX年4月——XX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

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受益的不仅仅的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还有更多的家庭和社会人,我们看到的不但是孩子和老师的成长,还有家长自身行为的转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行为的转变,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小手的力量不断强大,强大的力量不段转化,小手越拉越有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教育培训业务管理系统

教育培训业务管理系统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教育培训业务管理系统 前言 信息化,解读“信息化”与“管理”: 近年来,辅导学校的扩张颇为抢眼,而对扩张后的管理问题,每家辅导学校都会在发展之后,开分校之后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局内人看来,就在整个辅导学校市场烽火四起、力战正酣之际,躲在辅导学校背后的IT系统建设同样也是紧锣密鼓,其推进的速度和受重视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表面上抢眼的开分校。 “IT系统、教务以及辅导学校经营管理上的组织构架是三大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辅导学校对IT系统都舍得投入,这是扩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期举行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协会领导分析道,现在的辅导学校扩张,投入最大的一块就是IT系统。因为学校教学场所物业是租人家的,其他的就是IT系统、办公用具、货架以及装修上的投入。区别“开分校”与“复制” “现在很多大辅导学校的扩张其实是在盲目地‘开分校’。”某IT事业本部部长李总摇头叹息道。在李总看来,这种盲目的‘开分校’,其实就是一种原始的物业租赁,而没有真正把辅导学校的管理经验、行业资源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辅导学校大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主张以‘复制’的模式来扩张。‘开分校’只是专注于对物理结构的建设。而‘复制’是把积累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信息系统完整地移植,互相构建一个统一品牌下的完整的辅导学校体系。”这是李总的扩张之道。 对于更多正急于圈地的辅导学校来说,这一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圈地计划所带来的教训,无疑是活生生的教材。而对于已经在热火朝天经营的辅导学校来说,信息化管理的危机也并没有消散。事实上,生源问题、信息不通畅等生源流、资金流、信息流难题已经成为制约连锁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迫使越来越多的连锁辅导学校开始审视自身信息化建设。 这是一堂亟需补上的课。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中国辅导学校与国外同行相比,校内管理的差距相当大,很多辅导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一个连锁辅导学校来说,打造先进的、并且是切合自身运

实施教学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点击数:3546 更新时间:2004-5-5 13:57:32 作者:钱瑞云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钱瑞云 “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简称“目标”课题)确立于1999年元月,同年6月被批难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大了课程、教材开发的力度。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发展”“关注过程”,为全市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过渡”和“准备”,我们于1999年11月,确立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过程,指导学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简称“优化”课题),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进行申报,得到批准。这样我们就把“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将两个课题相互融合,同时研究,并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了“目标”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确立是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实施教学教育目标,改进教法、学法”课题是以往课题研究的继续发展。1980年至1986年,我们研究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结合我市教学实际编制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改革初中物理重、难点的教法、学法,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分化“‘掉队”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1986年至1998年,我们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和实施教学目标(目标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的研究、教材改革及试验的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衔接的研究和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20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下页左图所示。(2)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必须研究学情、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学《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学《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我们这个学期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是由钱老师给我们讲课的。一开始的时候,以为这门课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内容有比较枯燥,就想着后面可能要经常逃课了。可是听了一会钱老师的讲课,发现这教育研究方法也是很有趣的一门课。老师讲的很有新意,颇具特色。让我对于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方法、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是我对这门课一下理解与心得。 首先,老师跟我们分享了研究课题应该如何选择;我们应该遵循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因此,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需要性原则;是指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在我们对教育的研究是,研究课题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学生思想方面的研究。根据此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注意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创造性原则;做教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创新是做研究的灵魂,我们做研究必须要在本质上创新,做到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这样做出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结论不能违背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有关科学理论。 可行性原则是指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

条件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为研究课题所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客观条件是指完成某项课题所必须具备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等。

教育技术前沿讲座

1.学习理论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间的联接就是所谓的学习,即S-R。 代表人物:桑代克、毕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忽略了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的关系,过于机械 主张:(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合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特点:(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提出了一种考虑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注重环境、个体、表征媒体以及人工制品间的交互,认为分布式的要素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完成任务。 代表人物:格式塔、布鲁纳、奥苏伯尔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神经通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特点:重视智能的培养,重视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康德、凯利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_1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 案 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

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此博文包含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目前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x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

教育技术学科的专题与前沿热点问题

教育技术学科的专题与前沿热点问题 专题一: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 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理论与建设 教育技术哲学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专题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素养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专题三: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与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 教育技术与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应用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 教育技术支持的绩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四: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五: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学习环境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个案研究 专题六: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 教育中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blog的教育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专题七: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体系、途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八:教育技术应用的个案 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案例。 =======================================================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与教师专业化学习共同体(利用技术构建) 学习型软件开发 学习社区 传统教育中的技术与现代技术 远程教育模式、控制、评估、监控 学习资源库建设 基于资源的学习RBL 构建网络教师教与学的共同体 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司空见惯的技术促进学习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

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理解帮助他人,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心, .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人。在学生内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一生。对塑造儿童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抽查数据摸底抽查”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示景仰自己的父母,“更何况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最多的,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严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在家中备受溺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只是孩子们以为向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二是由于分数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年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