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静物油画艺术风格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5
论静物油画的审美特征作者:杨昌靖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3期静物油画作为西方绘画体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以静态物体作为研究与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它是检验一个油画家心态及技法最有效的试金石,好似一面镜子能反映出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
通过对静物油画的欣赏以及了解大师们个性语言的表达,从而归纳出油画静物具有以物喻世、借物喻情、以静寓动等审美特征。
一、静物油画审美特征之一——借物喻世从油画历史的发展来看,静物油画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审美特征之一就是借物喻世。
意大利早期静物油画明显地突出了借物喻世的审美特征。
这个时期的静物画中的水果、石榴、面包、酒水,都有着某种宗教的寓意。
荷兰静物画中老鼠、飞蛾、苍蝇、蜡烛以及骷髅头也同样具有人生虚荣无常的象征性。
法国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之一《鳟鱼》便是静物油画最好的例子。
当我们把目光从鳟鱼腮下正流着的缓缓鲜血转向那只正处于绝望的鱼眼睛时,库尔贝式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显现出来,显然这里面暗含了某种对现实寓意的东西。
“借物喻世”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静物油画审美特征之二——借物喻情从静物的发展过程可看出早期静物较重视技艺的发挥,追求真实的再现,并借物喻情,反映出画家的思想和情感。
真情实感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情真才能意切,情感反映画家对于物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艺术作品动人的关键,有感而发才能架起物与我之间的桥梁,从而传递出“物”的本质特征和审美属性。
没有感受的无病呻吟只能使画面变得虚假和做作,失去感动人的内在品质。
静物写生的过程就是用真情去感悟自然的过程,要想以物传情,必须对物要有情,其情便自然流露于画面之中。
如乔治,莫兰迪的《静物》这幅作品。
该作品舍弃纷繁细节,造型极为简约,只留下基本形态,几乎走到具象艺术的边缘。
他的旨趣在于,借形表意,借物传情。
他重在把握静态,主要表现为线、形、色的构图,布局上形成有机制的节奏,意趣横生,随意中隐约地遵守着“严谨”的形态。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莫兰迪(Morandi Giorgio)是意大利现代艺术家,以他独特的静物油画作品而闻名于世。
莫兰迪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莫兰迪油画艺术”,其特点是平凡的日常物品成为他的关注对象,如瓶子、碗、壶等等。
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绘画技巧,以简约和安静的方式表达出生活的诗意和美感。
莫兰迪的作品多以静物为主题,他通过不同的摆放和组合,展现出不同物品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感。
他往往选择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长方形等,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视觉效果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
他善于运用颜色和光影的变化,使画面呈现出柔和的色调和温暖的氛围。
他的作品经过精心的构图和布局,使观众能够沉浸在他创造的安静和平和的空间中。
莫兰迪油画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物体的细致观察和细腻的描绘。
他通过对物体的表面质感和光影的捕捉,使画面充满了生动感和立体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物体的真实再现,更是对物体的内涵和情感的探索。
他通过对每个细节的仔细刻画和精心选择的配色,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莫兰迪的作品虽然以静物为主题,但并不缺乏情感和感情的表达。
他通过细腻的触感和用色的温暖,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情绪。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沉浸在思考和反思的感觉,使观众能够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平凡之美。
莫兰迪油画艺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展现了生活的诗意和美感。
他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平静的氛围,给人一种放松和思考的空间。
莫兰迪通过对物体的表面和内涵的探索,给人以深入思考和思考生活之美的启示。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绘画的热爱和执着,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所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满足。
油画画派分类及特色油画起源于欧洲,是画家用化学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一种画法,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主题、情感和风格。
根据不同的创作特点和技巧,油画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画派。
一、荷兰画派荷兰画派以静物、风景和生活场景为主题,注重真实和细节的描绘,重视自然光的表现。
荷兰画家的作品具有精细的构图和明亮的色彩,像是弗拉基米尔·德·冈布里希(Vladimir de Gmbovic)、朱利安·杜布(Julian Dubb)等,都是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
二、印象派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强调捕捉光线的瞬间变化、色彩的过渡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表达。
印象派画家作品的特点是以强烈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作为重点,色彩之间的过渡很柔和,构图一般不太讲究。
代表人物有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莱利·桑顿(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三、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始于德国,注重表现内心感受和情感。
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通常是色彩浓烈、线条夸张,所表达的情感强烈而深刻。
代表人物有范·高更(Vincent van Gogh)和埃米尔·尼尔迈耶(Emil Nolde)。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和旧式的表现形式,强调诗意和抽象性。
现代主义画家的作品通过处理形状、线条、颜色和空间来表达感受和情感。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米罗(Joan Miro)。
总的来说,油画的画派和特色是多样的,画家们通过不同的创作方式,表现他们各自的美学、价值观和情感。
对于学习和欣赏油画的人来说,了解不同的画派和特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藤椅的静物作品赏析作品创作于1912年,是毕加索画出的第一张拼贴画,标志着画家对立体主义的探索从分析立体主义(1910-1912)走向了综合立体主义(1912-1916)。
他在画布上粘帖一块印有藤椅纹路的画布,并用一节真正的绳子装饰,画面上有一片柠檬、一只杯子、一个烟斗和扇贝壳,左边是三个大写的字母:JOU。
毕加索打破了油画固有的神圣感,背叛了传统的美术媒介,是为了纯粹的“艺术”而艺术。
作者: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他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父亲是美术教师,他7岁开始学习学院派油画,8岁时完成第一件油画“斗牛士”。
1895年,他的父亲受聘于巴塞罗那隆哈美术学校,全家迁居到那。
当年14岁的他被当地美术学院录取。
1896年4月,他在自己的画室里完成了三幅油画作品,其中《科学与仁慈》在马加拉省美术展上获得金奖,这时他才15岁。
1897年10月,16岁的毕加索考入西班牙最高美术学府圣菲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对学校教育感到失望,经常不去上课,时间都花在各地写生上。
1900年,他在“四只猫”俱乐部举办了首次画展,展出150多幅作品,可惜出师不利。
同年10月,他与一个朋友远走巴黎,为艺术梦想开始了艰苦的自食其力的奋斗。
从这时起,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1904年春,他在巴黎蒙马特尔遇见了第一个女朋友菲尔南德,他的创作进入了“粉红时期”。
1906年开始了“黑人时期”以及以后的立体主义、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毕加索的艺术风格永远在变,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解读夏尔丹的静物油画发布时间:2021-04-21T03:31:43.085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期作者:马云鹤陈冉薇张一冉[导读] 随着洛可可风格的衰落,到18世纪下半叶,它媚俗的特质也逐渐显露。
临沂大学 276000摘要:夏尔丹的《鳐鱼》可以理解为是他的成名作,这也是他事业上的一个燃点。
夏尔丹素来以静物与风俗画大师为人所称赞。
他用朴素的笔法描绘出生活中平凡的一角。
但却让人感觉温暖。
朴素,平凡,不起眼的素材被人所称赞,这正是体现了夏尔丹对于生活中琐事的洞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精湛的绘画技艺。
他的静物体现了平民生活的趣味。
让人看了移不开眼。
他的人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现代艺术家的标杆。
关键词:夏尔丹;洛可可;平民写实主义随着洛可可风格的衰落,到18世纪下半叶,它媚俗的特质也逐渐显露。
在这一时期,新的以理性的绘画形态,如风俗画、静物画之类的绘画题材逐渐取代了洛可可时代的绘画题材。
而夏尔丹便是在这一时代绘画新风潮的开拓者。
这一时期的法国,以夏尔丹为代表的“平民写实主义”风格,真真切切地描绘了平凡的生活景象,这与当时奢靡的洛可可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它相对于洛可可来说更具平民化,这也让绘画艺术更加从封建贵族的浮华生活中走向了平民阶级。
一、夏尔丹的取材选择在油画《鳐鱼》出展后,夏尔丹名声大作。
这不仅仅是一件关于静物题材的作品,沉浸在洛可可时代的欧洲,对于静物画这种题材的观念是不屑的,在当时资本主义封建制度的盛行下,静物题材自然是屈居于宗教和历史题材下的。
而后随着荷兰小画派的兴起,静物画才因此得以有展露头角的机会,地位才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提升。
夏尔丹对于绘画题材的选取上,更多倾向于静物的题材。
他更加擅长把生活中的静物与其生活环境相结合,注重对于静物所倾注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画作是画师带有强烈主观意识创作出来的,作品的取材也是画家审美意志的提现。
《鳐鱼》我们最先看到就是厨房一角的场景。
散落在木质桌子上的炊具,右方大多是些实用性的工具。
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分析与研究1 莫兰迪其人及艺术环境乔吉奥。
莫兰迪(Giorgio Morandi),20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静物画家,擅长静物画和风景画创作。
他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小镇,波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罗曼那地区的东边,在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之间,这是一座随处可见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橘红色屋顶,随处可听悠扬钟声的具有细细绵长历史的城市,这儿有欧洲最古老的现代大学波洛尼亚大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之一,诞出过杰出的艺术家安德烈。
曼特尼亚。
波洛尼亚几乎每座教堂都布满了精美壁画,沉浸着意大利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古罗马文化雄风、文艺复兴时期带来的科学气质。
因此,这里的美更具有理性,人们更习惯于艺术的质朴、严谨,甚至是笨拙。
而莫兰迪艺术的最高成就即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瓶瓶罐罐中。
从1907年莫兰迪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为起点,他逐渐从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之前他还应征入过伍。
在这个过程中,莫兰迪接触到了意大利传统绘画,接触到了塞尚和立体主义,接触到了形而上画派,这些在莫兰迪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兰迪终生定居在波洛尼亚的封达查街,终生未婚,过着近乎修士般的禁欲生活,具有苦行僧的气质。
莫兰迪从不为外界琐事所扰,即使是战争年代,依然不为所动的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仰。
2 莫兰迪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2.1 塞尚总结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塞尚无疑在他的艺术思想形成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几乎总是五指练习,这种练习会交给他老一代艺术家的风格准则,直到他自己成熟到足以将他自己的风格付诸形式为止。
在1912年到1916年的作品里,莫兰迪的作品中弥漫着早期的巴黎立体主义者们,如塞尚、夏尔丹的影子。
塞尚对莫兰迪的根本影响在于他颠覆性的观察方式,以及他关于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塞尚认为:一个人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视觉,即制作一种镜片,他必须观察那些未被人发现的自然……而这个镜片所放置的几点即是自然。
西方静物画的发展▲西方的静物画,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起萌还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的陶器彩绘,如其中以独幅画方法描绘的花卉。
若以动物画来看,则爱琴美术中已有独立的壁画作品来表现动物的形象。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肯定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当时的艺术开始关注和表现人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于是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在17世纪再度兴起并正式成为西方绘画的重要样式。
人类的绘画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静物画成为专门画种则开始于17 世纪的荷兰。
早在15 世纪,尼德兰的画家如凡·爱克兄弟等即有善于表现各种物质特性的传统和兴趣。
他们所描绘的金属、丝绒、玻璃等就具有逼真的质感。
可是,这些东西过去只被用作宗教画或肖像画中的道具和背景。
直到17 世纪,静物画才成为重要的绘画样式之一。
在众多的大师们的努力下曾将这一画种从色彩到形式,从内容到造型,推向高峰。
▲静物画的发展,是由于人们对表达来之不易的安宁富足的生活,产生出由衷的喜悦。
也显示了人类社会对物质世界存在的依赖,品类繁多的蔬果鱼肉,标志着丰盛的餐宴,擦得闪闪发亮的日用器皿,显示出居室的雅洁和主人的勤快。
所以在这些刻意求工的静物画中,也不止是对于各种物质特性单纯的“模仿”,它们还是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对于生活的理想。
从而产生了众多的艺术大师如:夏尔丹、塞尚、凡高、雷东、毕加索等,都曾将静物画发挥到极致,独有其特有的艺术品位,确立了各自在世界画坛的显赫地位。
▲静物画起源于荷兰。
荷兰画家中那些善作小画的人,也有“荷兰小画派”之称,为我们开创了除人物以外的新领域———风景创作和静物创作。
在他们已经安定的乡土上,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一架风车、一座水力磨坊、一条村路、一片果园的魅力。
他们觉得,真切地描绘出来的这种现实,足以赏心悦目,用不着以幻想或灵光再加装点。
▲从技巧方面看,当时主要使用明暗造型手法,能够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对构图、空间、透视的处理也有一定的认识,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
文艺复兴名画赏析静物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画以描绘静态的物体为主题,通常包括花卉、水果、器皿、食品等。
这些物体通常被摆放在一种精心设计的背景中,通过精细的绘画技巧和光影效果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地。
在文艺复兴时期,静物画成为了艺术家们展示绘画技巧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许多著名的文艺复兴画家都创作了优秀的静物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
其中,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静物描绘是最为著名的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莱昂纳多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对光影效果的把握,将蒙娜丽莎手中的水晶杯和水果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静物的描绘也为整幅画作增添了生动的氛围,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加神秘动人。
这幅作品不仅在静物的描绘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在整体构图和表现手法上也堪称完美,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静物画的经典之作。
另外,拉斐尔的《圣母子与圣安娜》中的静物描绘也是非常出色的。
在这幅作品中,拉斐尔通过对静物的精细描绘,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静物的描绘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趣味和生动感,而且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这幅作品在静物的处理上展现了拉斐尔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光影效果的精准把握,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静物画的又一杰作。
除了莱昂纳多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中的静物描绘也是非常出色的。
在这幅作品中,米开朗基罗通过对大卫手中的弹弓和弹弓袋的精细描绘,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和具有戏剧性。
静物的描绘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种动态的张力,而且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紧张和悬疑的氛围。
这幅作品在静物的处理上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出色的绘画技巧和对形态结构的深刻理解,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静物画的又一杰作。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画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对光影效果的把握而著称,许多著名的文艺复兴画家都创作了优秀的静物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
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风格特征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风格特征保罗·塞尚是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保罗塞尚静物绘画特点“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
”塞尚(本书译为塞藏,字为繁体)在他讲到他的画时,经常重复这句话。
在印象主义革新家的团体里,他进行的是个人艺术革命。
如果说雷诺阿、德加或者莫奈这些印象派画家是将运动着的事物的暂时的瞬间印象固定在油画布上的话,塞尚则是在探索以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
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将轮廓线变得模糊的话,而塞尚则是重新恢复或者说是重新建立起轮廓线。
他十分注重表现物象的结实感和画面的深度。
为此他完全摒弃了由布鲁乃莱斯基引入绘画领域的线性透视法,物象的体量感在绘画中重新占有统治地位,而这种体量感不是靠线条表现出来的,而是靠作者自由组合的色彩块面表现出来的。
为此,塞尚被称作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
十分明显,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不过他也画人物画,他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人物的身体往往处理成概括的、机械的、纪念碑式的富有几何形概念的形象。
而他的静物画常常是用“柱形的、球形的、和角形的”方式去表现。
对于塞尚艺术的评价,如果少不了引起公众和批评家们的讽刺的话,应该承认塞尚是真正的“现代艺术之父,首先是野兽派,继而是立体派的艺术之父。
”他认为”“他的作品大多是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有时为了寻求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保罗塞尚与印象派虽然塞尚曾受到当时占绘画主流地位的印象派的影响,对光线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的效果有所关注,但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
塞尚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
油画静物
油画静物起源于17世纪的荷兰,在19世纪传播到中国,经过不断发展变迁,已经成为西画的重要绘画体系,是西画艺术的经典形式之一。
静物油画简单生动,寓动于静,代表西画技艺的艺术形式,能充分展现出油画的色彩、层次、光泽等独有特点。
随着西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静物油画也不断成长成为一支强力军,带领人们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静物油画走进家庭装饰中,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成为装饰画卖店的热点品种。
作为家居装饰的新宠,静物油画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已经不仅仅限于鲜花、水果等传统题材,更有一些非常有新意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
天空马蒂斯作品赏析天空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画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对色彩的运用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色彩和形式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
天空马蒂斯的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但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静物和人物画。
他的静物画以其简洁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这些作品常常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在他的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物形象的简化和夸张,以及对色彩和光影的精准把握。
无论是静物还是人物,天空马蒂斯的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在天空马蒂斯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形象,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大胆的色彩组合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形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色彩得到了最直接的表达。
除了色彩,天空马蒂斯对形式的运用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
他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和平面的构图来表现形象,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形象被简化和夸张的特点。
通过简化和夸张,他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形象的本质和特点,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形式的深刻理解和对构图的精准把握,这些都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动感和韵律。
天空马蒂斯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和生活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色彩和形式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作品得到了最直接的表达。
他的作品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力。
总的来说,天空马蒂斯是一位对色彩和形式有着深刻理解的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再现,他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力。
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的油画艺术风格如何?
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的油画艺术风格
基里科(1888~1978年)意大利画家,他的画具有无限的神秘感和孤独感,他曾说他每一件严肃的艺术作品,包括两种不同的孤寂感,一种是造型的孤寂,另一种是形而上的孤寂,“表面上十分宁静,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在宁静中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当基里科在他那荒凉的空间安置上人体模型后,“人物变成静物”的孤寂感就更加强烈了,在《赫克托耳和安德洛玛刻》这幅画中,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以人偶的形象,虚构一对命运悲惨的恋人死后团圆的情景,他以人偶、三角板、木棍、直角画线尺等机械性构件构成一种既抽象又真实的组合,
虽然人偶没有五官,但由他们头部的线条及肢体的比例,仍可看出左边的人偶为男性,画中互相依偎的两个人,正一同等待天国之门开启。
基里科的艺术是受到达达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主张透过作品呈现梦与潜意识的世界,因此基里科的作品中充满了奇幻、诡异、如梦境般的情景,常将不相干的事物并列,构成超越现实的幻想。
基里科作品《赫克托耳和安德洛玛刻》。
乔治•莫兰迪出生于一座文艺复兴气息浓厚的小镇——博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在这里他研究过文艺复兴之后的各个画派,他还曾学习过塞尚的绘画方式,对立体主义画派也有所了解。
莫兰迪从未停止过对于艺术的追求,最终在漫长的艺术探寻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他自己的艺术道路——灰色调的静意。
一、朴实的构图营造宁静的氛围人们对于莫兰迪绘画作品的印象往往是那一排排的瓶瓶罐罐,而造成他的静物画只有这一类题材的原因,可能是莫兰迪性格内向,态度谦逊,也可能是他热爱这些朴素平静的物体等等。
在一次访谈中,莫兰迪曾这样总结过自己:“在本质上,我是喜欢画静物画的,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我更加倾向于传达一种宁静和隐秘的氛围,这也是我绘画作品的追求。
”①在构图方式上,莫兰迪往往选择水平方式,即使画面中只有两三个物体,也要从左往右依次排开,并且高低错落,这样就能凭借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制约,而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关系。
1956年莫兰迪所画的一幅静物(图1-1),整个画面有八个物体,并且整齐地聚靠在一起,形体极其简单,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前排的几个瓶子的形态,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二是后排的方形瓶罐,作为陪衬;最后是略有纵深感的横面和立面。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稳定的长方形构图,而摘 要:莫兰迪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流行的艺术潮流不同,他的艺术独具个性。
本文通过莫兰迪静物画中简单的形、朴实的构图、微妙丰富的色彩变化、自由挥洒的笔触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阐述莫兰迪静物画中的静意。
关键词:莫兰迪;宁静;情感;静物画图1-1 莫兰迪 静物 油画 30×45cm 1956年博洛尼亚莫兰迪美术馆图1-2 莫兰迪 静物 油画 30×35cm 1959年 博洛尼亚莫兰迪美术馆藏10203 2017 北方美术史论经纬这种构图给人一种严肃端庄、安定祥和的意境,具有较强的和谐感。
又如莫兰迪1959年的一幅三角形构图的静物作品(图1-2),整幅画面仅有三个物体,但并不显得空旷单调,反而表现出一种莫名的宁静和谐,这三个物体组成了最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其原有的美感也会被破坏。
油画静物创作说明200字
《星夜》1890年6月纽约现代美术馆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
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
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
左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梵高的生命就如他作品中的星星,在幽蓝的夜空中独自放光。
挚爱深夜的凡高在阿尔时期曾有两件作品描绘星空,本幅和“夜间咖啡屋”。
这两件作品中,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交通星星,格外夺人眼目。
在圣-雷米的初期(1889年6月)所画的这幅“星光灿烂的夜空”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感受。
每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
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
这种回旋式的运动圆形,有如远古时代的土器形体或者装饰在土器表面的螺旋花纹。
简述戈雅的油画风格作者:唐小雪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摘 ; 要:18世纪晚期的戈雅是西班牙的一位杰出画家,他的艺术风格奇幻多变,极富个性色彩。
除了人物画、历史画外,戈雅还是一位出色的静物画家。
他的静物作品一如他的人物画一样,格调明快,清新自由,有着显著的时代特色。
文章从戈雅的人生历程、代表性作品等角度,认识其作品特有的价值与非凡魅力。
关键词:戈雅;现实主义;个人风格中图分类号:J20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054-01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年)是西班牙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的杰出画家,作为新旧世纪之交的过渡性人物,戈雅在艺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不仅继承了委拉斯贵兹的现实主义的风格,同时他开启了西班牙乃至欧洲浪漫主义的新时代,戈雅的作品天马行空极具想象力,油画风格奇特多变,版画上刻满了时代悲剧的梦魇,以隐喻的方式抨击王权的无耻、权贵的堕落和教会的黑暗,对于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民众充满着同情。
戈雅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西班牙,对整个欧洲艺术的在新世纪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戈雅1746年3月30日出生于西班牙北方阿拉贡省的恩德托思村,父亲是一个贫苦的手艺人,专门给教堂祭坛装饰镀金,母亲出生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全家迁居萨拉戈萨。
戈雅进入荷阿普修道院读书,1760年一个教士发现了他的绘画天分,劝告让他的家人让戈雅学习艺术。
1763年跟从宫廷画师佛朗西斯哥·巴耶乌学习绘画。
1766年前往意大利,学习和研究文艺复兴以来各个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他的天分得到充分的展现,进步很快。
在1770年的意大利帕尔马艺术学院的画展中获得第二名。
1771年回到故乡西班牙的萨拉戈莎。
在故乡逗留3年后,1774年来到首都马德里,在师兄的介绍下进入了皇家织造厂,担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