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1章 调查的准备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253.00 KB
- 文档页数:35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指导书海南大学农学院土壤教研室2008年12月目录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 (3)实验二航片基本要素的认识与量测 (9)实验三野外成土因素的研究 (13)实验四野外踏查路线的选择和典型样块的设置 (14)实验五航片上景观要素与土壤判读 (15)实验六野外校核 (17)实验七航片判读成果图件的转绘 (18)实验八土壤图的清绘 (20)实验九土壤调查成果应用设计 (21)实验十编写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技术规程 (22)附录 (23)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I、目的要求: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各种符号把地面上地理要素按比例尺缩小于图上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是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最基本的资料,其判读又是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
善于判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调查区地理情况,对预判土壤形成、布设土壤剖面点、拟定调查路线、勾绘土壤界线和整理调查资料等均有重要帮助。
故要求首先熟悉使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其次能在地形图上认识地形和各种地形景观,初步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技能。
II、物品准备:1:10000,1:25000或1:50000地形图、罗盘、三角尺、分规、坐标纸、铅笔、橡皮。
III、内容与方法:(一)判读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图名、图号、比例尺、方位、等高线、图式、出版单位和日期等。
(二)细部判读1、测定距离:制订调查计划,常需得知两点间距离。
即直尺在图上量得两点间距离,再根据该图比例尺即可求得实地距离。
2、判定高度:确定某点的高度是判读地形和描述土壤形成条件所必需的。
其方法:若所求之点K恰在等高线上,则其标高既为该点的高度;若所求之点K不在等高线上,则要按比例求出。
如图1所示:设K位于X和Y两等高线之间,X至Y的图上距离为d,KY为d1,等高距为h,求K、Y间的高差l。
∵△XYX1∽△KYK1∴求出l值后,与已知Y等高线标高相加即得K高程。
3、判定坡度:地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利用改良方式与侵蚀的发展,也是判读地图形和描述成土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
绪论1、什么是土壤调查与制图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第一、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围(2)制定技术规程(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第二、外业调查(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1)基础资料的整理(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第四、提交成果(1)成果图件(2)调查报告第一章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1、底图的精度及要求(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
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
多用于乡(镇)和大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
多用于县(市、区、旗)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
(4)小比例尺:<1:20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
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2、概查与详查概查概念: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围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队伍:需要多专业,综合性的调查队伍。
详查概念: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队伍:需要专业骨干和有经验的农民。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含义: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资源与环境)绪论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岀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壤调查。
为研究土壤分类而进行的土壤考察。
为测绘或编制土壤图,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在进行制图方法的研究时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如为航片建立标准方案。
为进行专项土壤性质研究或某一单项目的而进行土壤调查二类:为宏观或区域上解决生产布局。
1. 全球资源评估进行全球发展决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 : 500万世界土壤图。
2. 为评价、估算全国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从全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岀发,而进行的全国土壤调查。
3. 为国土整治,区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改良、培肥土壤,调整生产结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区域)。
如为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为南方丘陵红壤利用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为沿海滩涂开发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
4. 为建设项目、进行的调查5. 为单项种植业或开垦荒地所进行的土壤调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土壤资源的同时,还须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
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 特点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土地资源,量大面广,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研究宏观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之于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研究。
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其包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和评价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第一章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1.土壤概查: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范围(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变种或更细。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种或变种。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属、土种。
(4)小比例尺:<1:20万亚类、土属。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答案一:(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 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
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土壤野外调查和研究、土壤制图、土壤室内资料整理、航空象片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土壤调查与制图是研究土壤的基本科学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调查并制图,可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有效地改造土壤。
根据生产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要求,土壤调查和制图的任务主要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摸清整个国家的土地资源和适应经济远景开发的要求,而进行的全国小比例尺土壤图编制的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往往是喝大区域的土壤地理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的。
2)为了大规模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如建立大的灌区、防护林带、盐碱土改良、海涂利用、沙丘固定与利用、水土保持,以及流域规划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与相应的农用土地规划。
3)为了大面积开垦荒地,建立大型的农牧场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和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4)为了建立林场、苗圃、果园、橡胶种植场、农、林、牧科学实验站等特有目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及相应的农用土地规划。
5)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土壤、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地制造和推广农业机械而进行的农业机械化规划,以及全面规划的土壤调查。
为了土壤调查及制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做到: 1)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并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2)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填绘大、中、小比例尺土壤图,制作各种与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图件,如土壤肥力图、土壤改良图、土壤质量评价图等等。
3)提出土壤调查总结及综合规划意见书等。
二、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土壤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制定工作计划;根据调查性质及目的确定比例尺的大小;收集资料与工作底图;器材、文具、生活用品的准备等。
三、土壤地野外调查和研究(一)踏勘与访问在进行详细的野外土壤调查前,必须做路线踏勘,以便对整个调查区内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农业等有一个总的概念。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姓名:赵晴学号:0114130132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前言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
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
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
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
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
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姓名:赵晴学号:0114130132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导教师:吴素霞,范海荣,陈丽娜,张电学前言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的高低。
除此之外,土壤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土壤资源与人类健康、兴旺与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把有效利用土壤资源作为重要的课题,都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以此提出合理利用让与保护土壤资源的建议。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处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利用开发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对于我们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土壤调查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本任务之一。
而对于我们资环专业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知识也是必须的。
为了学好《土壤调查与制图》,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旨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同时也从野外获取直观的理论知识,从而丰富学识,学以致用;为培养我们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我们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我们对专业的兴趣,树立为资源与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掌握土地调查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练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航空遥感调查方法,了解土地的卫星遥感调查方法,掌握图斑面积量算和土地调查成果的整理和验收等内容。
教学重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教学难点:卫星遥感调查、面积量算土地调查与制图第一章 土地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土地调查:以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获取土地相关信息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总称2、土地调查的目的:土地调查是对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如下:1) 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摸清家底、质量、地籍或权属)2) 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3) 土地调查是土地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4) 土地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3、土地调查的任务:土地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1) 清查各类土地的数量2) 清查土地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 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 土地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常用的国内外多光谱和高分辨率RS 数据 1)目的:为改变我国土地资源家底长期不清的局面2)过程:经过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利用3 年时间, 应用遥感技术查清了国家级土地资源的数据和分布,。
3)意义: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制图,填补了我国土地资源面积的空白4)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6月至1982年2月,利用国家新测绘的1:5万和部分1:万、1:10万地形图,进行全国和分省陆地、岛屿、沿海滩涂以及内海、领海面积量算第二阶段从1981年初至1982年5月,利用1:5万地形图,采取分类涂色,用密度分割仪量算的方法,完成京、津、沪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量算;完成27个省、自治区10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