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5 MB
- 文档页数:228
第一章 绪论整体框架①一般原则,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②共性问题──一般原则的方法③学习方法──宏观、中观、微观④目的:横向、纵向一、来源与特点:建筑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形象上有力客观分析薄弱。
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最重要,最基本之层面。
3.意向的:语言、文字4.三者关系: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1)、双重原型:真实、意象=形象(图像)(2)、意象=图像(形象)二真实a.形象是一个过程媒介b.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体系(平面构图、产体构成、空间布局)c.受真实限制、结构、经济、技术、精神、审美上述a.b.c是公建原理的主要之依据二、研究范围与平衡意识(一)、综合性学科1.自然科学特征:工程技术知识建筑学、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电气、消防、自动控制、声、光、热、材料、概预等。
(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的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关、受其限制)2.人文科学特征: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二)、两对对子(交叉与边缘学科)1.(1)精神范畴:设计中的理论Theory in Design建筑设计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而必须运用和借鉴的其他成熟学科的知识。
如社会人文学科。
(2)物质范畴:设计的理论:Theory of Design针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素、方法及过程的分析理论,如形式及空间的构 成关系。
功能+技术+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入环境四要素(3)某一要素取得主导地位,不完全取决于设计师个人的立场,还取决于一定特定时期、地域的社会心理、社会技术与经济水平以及某一群体(集团)的价值等观念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3.普遍、一般意义层面上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般原理和方法。
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公共建筑的分类 (1)二、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三、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若干概念及辩证关系 (2)1、正确理解“建筑”的含义 (2)2、“实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 (3)3 、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3)4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4)5 、建筑与技术的关系 (5)第二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7)一、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7)1、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7)2、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8)3、建筑群体组合 (9)4、场地及道路 (9)二、群体建筑的总体环境设计 (10)1、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 (10)2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 (10)三、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3)1、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 (13)2、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14)3、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15)4、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16)5、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 (17)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0)一、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20)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24)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相互关系 (24)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25)三、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 (29)第四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 (33)一、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 (33)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33)2、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的依存关系 (33)3、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宏观原则 (34)4、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美学原则 (35)二、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 (40)1、几何分析 (41)2、形体的轴线 (42)3、形体的虚实 (42)4、形体的层次 (43)第五章公共建筑的结构与技术 (44)一、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 (44)1、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4)2、结构的空间形式与种类 (45)二、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 (47)1、暖通、空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7)2、采暖与空气调节的方式及其选择 (47)3、气流的组织: (49)4、排出含有热量、湿量以及污浊物质的空气. (49)第一章总论一、公共建筑的分类在文明社会中,建筑不仅是人们遮蔽风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载体。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最新)1111【课程编码】JZZB5090【课程名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英文名称】Publicbuildingsdesignprinciple【总学时】45【学分】2【理论学时】36【实验、实践学时】9【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建筑观,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它与建筑设计课结合起来,使之对学生的方案构思和具体设计问题的处理有所帮助,并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念。
2)掌握正确的设计程序,熟悉基本设计手法。
3)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要求)1)了解公共建筑的一般设计步骤及重点。
2)掌握常见的公共建筑的功能特点及空间组成。
3)了解其流线组织及室内外空间组合的一般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小型公共建筑的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一、学习目的要求本章通过对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公共建筑设计在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等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
学生在总体环境布局中能考虑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并了解公共建筑设计中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1)公共建筑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包括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等。
主要是针对建筑单体或群体组合形成一定的格局之后,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2)通过对不同布局形态的讲述,了解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了解如何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作到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3)通过对空间基面、层次与文化的说明,反映出建筑的功能关系、造型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三大组成部分,掌握分析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与分析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