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1.27 MB
- 文档页数:110
第一章 绪论整体框架①一般原则,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②共性问题──一般原则的方法③学习方法──宏观、中观、微观④目的:横向、纵向一、来源与特点:建筑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形象上有力客观分析薄弱。
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最重要,最基本之层面。
3.意向的:语言、文字4.三者关系: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1)、双重原型:真实、意象=形象(图像)(2)、意象=图像(形象)二真实a.形象是一个过程媒介b.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体系(平面构图、产体构成、空间布局)c.受真实限制、结构、经济、技术、精神、审美上述a.b.c是公建原理的主要之依据二、研究范围与平衡意识(一)、综合性学科1.自然科学特征:工程技术知识建筑学、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电气、消防、自动控制、声、光、热、材料、概预等。
(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的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关、受其限制)2.人文科学特征: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二)、两对对子(交叉与边缘学科)1.(1)精神范畴:设计中的理论Theory in Design建筑设计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而必须运用和借鉴的其他成熟学科的知识。
如社会人文学科。
(2)物质范畴:设计的理论:Theory of Design针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素、方法及过程的分析理论,如形式及空间的构 成关系。
功能+技术+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入环境四要素(3)某一要素取得主导地位,不完全取决于设计师个人的立场,还取决于一定特定时期、地域的社会心理、社会技术与经济水平以及某一群体(集团)的价值等观念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3.普遍、一般意义层面上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般原理和方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1.功能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首先要确保其功能得到满足。
这包括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的外部环境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可持续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即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率。
这可以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绿色建筑技术等方法来实现。
3.安全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求考虑到人员的安全。
这包括对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紧急出口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撤离。
4.通行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人员的流动和交通问题。
这包括合理规划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位置和尺寸,确保人员可以自由流通,同时也要考虑到无障碍设计,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
5.舒适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注重用户的舒适感。
这包括建筑内外环境的温度、湿度、采光等因素的控制,同时也要考虑到人员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学原理,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6.可视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外形和内部布局的美观。
这包括建筑的整体形象和比例、立面设计、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感官体验。
7.社会性原理: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社会性的因素,即建筑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的贡献。
这包括建筑的社交功能、文化元素的体现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是确保建筑的功能、安全、舒适和美观,同时也要注重可持续性和社会性的因素。
这些原理的遵循和应用,能够提高公共建筑的品质和使用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首先,功能性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
公共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便捷的服务。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并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空间布局。
例如,公共图书馆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充足的书籍存储空间;学校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能够使建筑更加高效地服务于使用者。
其次,美学性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美学性意味着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审美标准,给人以美感和愉悦感,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公共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该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格,并与城市景观相融合。
内部空间的设计则应考虑到人们的视觉舒适感和功能需求,通过合理的色彩、材料和灯光布置,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氛围。
第三,可持续性是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这包括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压力;采用环保材料和建筑设计,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社会适应性。
公共建筑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和差异,创造一个包容、友好的环境。
例如,公共建筑应该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同时,公共建筑也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社交和交流需求,提供合适的多功能区域和活动场所,以促进人们的互动和社交。
通过社会适应性的设计,公共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在社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主要考虑到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和社会适应性。
通过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可以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建筑,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中文简介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为建筑学入门阶段的重要理论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公共建筑的环境、功能、艺术、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综合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诸多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对多功能综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各种建筑空间进行组织的能力以及综合处理建筑各要素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课程英文简介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ublic Architectur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rchitecture major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course in primary stage of Architecture. By means of illustrat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not only manage basic method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ing but deep comprehend the concept and mutual relationships of environment, art,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more apply these achievements intodesign practi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acquire crucial abilities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vast elements in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integrated muti-functional public architecture, organizing all sorts of architecture spaces and handl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numerous architecture factors.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共建筑基本概念、性质和创作准则;正确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关系;掌握公共建筑功能的内涵和要求,建筑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和建筑经济技术要求。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1、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P14图我国明清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长达1700m左右,安排了五座门和六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封闭空间。
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1)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体形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不同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步步紧扣的感觉。
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廊子,形成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
北端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2)继而入内,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顿觉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形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
(3)太和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不装点绿化,气氛极为肃穆。
在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衬托北侧白石台上雄伟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从以上建筑群体布局中,可以看出室外空间的组合,为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环境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为了有节奏地突出高潮,一般把前边的次要院子处理得较为窄小,建筑也安排得比较低矮,使之与主要建筑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每一空间中的主题。
北京明清故宫,在创造空间环境气氛这方面,是一个举世闻名而又异常突出的例子。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4、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
★5、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及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及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及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及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施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及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及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及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及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及建筑:<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及艺术构思.<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及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及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及空间相结合.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了解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建筑的分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物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别墅等)3、公共建筑的分类,各类包括的建筑有哪些都需要了解?1、文教建筑:大、中、小学校,托幼建筑、科研所,实验楼,图书馆。
2、行政办公建筑: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办公建筑、写字楼。
3、医疗、卫生建筑: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门诊、诊所、保健所、疗养院等。
4、体育建筑:各项体育场、体育馆、及单项馆。
5、会展、演出、娱乐建筑:博物馆、文化馆、陈列馆、音乐厅、影剧院、舞厅、游艺厅、游乐场等。
6、交通通讯建筑:汽车客运站、加油站、火车站、河海航运站、航空站、邮政、电话、电报、微波通讯、广播站、电视台等7、宾馆、餐饮建筑:宾馆、旅馆、餐厅、饭店等。
8、其它:宗教建筑、烈士、名人、伟人、纪念馆、塔、墓、碑、园林建筑、旅游观光建筑、微缩景观等。
9、综合建筑:多种功能融为一体,集合在一栋建筑之中。
4、单间办公室的开间、进深、层高?单间办公室通常开间为3.0-6.0m,进深为4.8-6.6m,层高为3.0-3.6m。
5、教室的视角问题?水平视角: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度垂直视角:第一排学生眼睛与黑板垂直面上边缘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6、餐饮用房涉及到的一些数据?1.合理的使用面积决定因素:餐饮建筑等级,餐厅的布置方式,环境等餐厨比:餐厅与厨房(含辅助部分)的面积之比,简称餐厨比规范:100座以上的餐馆,其餐厨比宜为1:1.12.交通组织方便位置:餐厅饮食厅应位于建筑的显著位置交通组织:各部分联系直接而方便避免服务通道和顾客通道的相互交叉和干扰垂直交通空间的灵活划分3.适宜的餐桌布置a)餐桌尺寸:i.4人圆桌,d=0.9mii.6人圆桌,d=1.1miii.8人圆桌,d=1.3miv.10人圆桌,d=1.5mv.12人圆桌,d=1.8mvi.直径为1.5米以上的圆桌可设有旋转的菜肴置放圆台餐桌尺寸:方桌:四人方桌边长为0.8——1.0m六人方桌边长为0.9——1.1m条桌:四人条桌多为0.8×1.3m六人条桌多为0.8×1.5m7、厨房在卫生方面的设计原则?主副食两大加工系列应该分线按加工程序布局,不能混淆加工流线简短顺畅,避免迂回加工序列中各环节宜分间设置原料加工的流线应洁污分开,不得倒流生食、熟食的存放应分开,洁净物和废弃物的路线分开保证主副食可加工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尺寸8、商业用房营业厅设计的基本要求?营业厅的层高?顾客流线明确商品陈列便于选购、观赏便于商品搬运、保管、利于营业员操作一层层高通常在3.9m-4.8m,二层以上层高通常在3.9m-4.5m9、了解陈列室的参观路线和布置形式,能熟悉各个示意图所代表的参观路线。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长,相互浸透,相互增补。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建美好的环境,2. 注意优美的环境,应当反应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亮的标记,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 完满联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部分:1.集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备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成效.场所: 1)活动场所2)泊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当合,围合成一个一致和睦的整体。
一般可区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开敞场所②活动场所③停室外空间依据使用性质不一样,车场所④服务性的院落服务性的院落:大多半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
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独自的进出口。
泊车场所:泊车场的地点,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好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由于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织口处,在这种状况下:为了防止主体建筑进出口与转角处人流的扰乱,常将建筑退后,形成一段比较宽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益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野要求,同时也有益于道路交织口处的空间办理。
公共建筑前方常常退后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所,主要原由是:形成一段比较宽阔的场所,这样办理主假如为了用来分散人流。
为了充足利用处所,常被用作泊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赏析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含:1)利用环境 .2 )改造环境 .3 )创建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归纳出三个基本经验和见解:1:从建筑的适用性质出发,侧重剖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将就理2:在集体建筑造型艺术办理上,需要从性格特点出发,联合四周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样形式美的规律,依照必定的设计企图,创建出原完好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