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415分解
- 格式:pptx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62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其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其特征是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内缺乏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往往通过某种利益的活动集中表现出来,或者扎根于当地民俗之中。
/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以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1、人文地理学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传统。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以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各种人文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人文事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一名词。
洪堡、李特尔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6、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禹贡,成书于公元前500年。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和竺可桢,他们于1909年创立了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
7、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了自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8、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文化整合。
9、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10、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11、功能文化区:指在非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12、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3、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区系统为中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散布演变和流传及其空间构造的形成过程、特点并展望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区性——地理科学的灵魂社会性——由学科研究对象所决定综合性——由学科属性所决定复杂性——学科系统建立的基本特点人地关系理论,认识理论和它们的代表人物地理环境决定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拉采尔可能论(或然论),重申人利用环境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创建性,白兰士、白吕纳适应论,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英国麦金德的大陆要地说生态论,巴罗斯,4,名词解说:文化景观论,文化景观论重申人类居住的大地,不只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塑造”的过程,这类“塑造”不单追求功能上的效益,也表现人类的审雅观给予其文化上的价值。
文化景观就是人类的自我表现,研究文化景观就是研究文化怎样烙印在大地之上,索尔文化决定论与环境决定文化景观的差异。
(这个自己写吧)东方人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以为人和自然处在一个整体之中,天人关系是由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峙而是一致的,要求人们依照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不可以违反天,要能与天交融为一体。
协调论认识一下重申人应当主动适应自然,反响人对自然的踊跃作用。
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美和科学,它表示在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已经从被动上涨为主动。
一,人对地有依靠,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区特点,限制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速度,甚至影响社会发展。
二,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协调互为条件,人类的合作是协调停决人地矛盾的必需条件。
三,协调是一种全世界的、动向的、综合的协调。
协调论与可只要发展的关系协调的看法和可连续发展所追求的的目标一致,可连续发展的实质要求要求就是实现人地互惠共生,这与和睦论追求的人地之间的协调是一致的。
可连续发展在协调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的踊跃作用,这与和睦论重申人在人地关系中的踊跃作用的一边完好一致。
地理课认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和演变,认识到我们与地球的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它在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是研究人类与地球表面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拓宽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与自然地理学不同,人文地理注重人类社会的角度,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影响。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居住地、城市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等。
首先,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市化进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城市中居住和工作。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居民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城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也是我们研究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依据。
其次,农业是人文地理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变化。
通过研究农业系统、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人文地理学家可以揭示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另外,工业是人文地理中的研究重点之一。
工业化进程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工业发展的地理模式、工业区域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揭示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交通运输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联系和地域互动的重要手段,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枢纽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揭示交通运输发展对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
最后,资源利用是人文地理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资源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资源分布、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揭示资源利用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文科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包括地壳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
而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表面的活动,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地理学的知识点十分广泛,包括地球的形态和结构、气候和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与资源、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二、地球的形态和结构1、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它表面上有陆地、海洋、湖泊、河流等地貌。
而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主要是由地壳的运动和风化侵蚀等地质作用所形成的。
2、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部分,它由铁和镍等金属物质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的外部最薄的一层,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三、气候和气候变化1、气候气候是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
气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大洋和海洋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比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长期性质的改变,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量等的变化。
气候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近代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对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四、地理环境与资源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表形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利用的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物质。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五、人口与城市1、人口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内所居住的人的总数。
1、地理学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则不包括。
3、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以有关经济理论为基础来阐述人类经济活动各现象的空间结构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系统;二是区域研究系统;三是空间分析系统。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6、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7、下列提出人地关系论的是拉采尔,被称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德国地理学家有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8、人文地理研究五大方面(Tery G. 乔丹):⑴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⑵文化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⑶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⑷文化与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⑸各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文化景观。
9、文化区概念: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0、文化的时间现象(举例说明扩散):分为扩展扩散(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和迁移扩散。
P26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 1 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 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人地关系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人地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人地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在地理环境中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研究人类活动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等。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形成、扩张、演变和空间结构。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交通网络等因素。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产业分布、区域发展、贸易和交通网络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的趋势,以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在地理环境中表现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文化地理学关注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研究人类活动对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态的塑造作用。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宗教、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方面。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制定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策略。
除了上述知识点,人文地理学还涉及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如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