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地理下册课件-6.2自然环境(共25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25
《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
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
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这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要将上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地理已经有一个学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但不能完全领会。
很多学生只会注重课本中的文字而忽略了看图,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能力正在养成。
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积极引导他们去读图、识图,使他们能够通过读图自己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以及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选取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主题内容,符合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的需要。
本课的教学试图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进而夯实基础知识,为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