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的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科学的人文精神价值
科学的人文精神价值是指科学在人文领域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人文精神价值:
1. 探求真理:科学致力于通过证据和推理来揭示客观世界的真相,追求真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价值。
科学的方法论和态度鼓励人们对世界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2. 自由思考:科学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个体独立思考问题,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
科学的方法要求人们根据证据和逻辑来评估和验证观点,保持开放的思维方式。
3. 尊重多样性:科学不分种族、性别、国籍或宗教信仰,它强调客观性和普遍性。
科学的进展是依靠全球科学界的合作和知识的共享,这有助于促进多样性的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
4. 人道主义关怀: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如医学的进步、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
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和知识,体现了关怀和帮助他人的价值观。
5. 文化创新:科学的进展也为人文领域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总之,科学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自由思考、多样性的尊重、人道主义关怀和文化创新的重视,为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文科学的价值
人文科学是指研究人类文化、思想、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学科,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文科学对于传承和弘扬人类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形式。
其次,人文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历史、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可以为我们提供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和演变规律,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人文科学也可以培养和提升我们的人文素质。
通过对文艺作品、人文思想等的学习和欣赏,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人文科学不仅是一种学科体系,更是人类文化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在探索和实现人类价值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科学与人文价值【摘要】科学与人文价值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价值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而人文价值则通过培养个体的人文素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等途径产生影响。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引领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发展历程中,科学与人文价值不断交融,共同追求人类幸福与进步的共同目标。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互补关系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未来,科学与人文价值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重视并加以强调它们的重要性,促进人类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科学与人文价值,社会影响,个体影响,互补关系,共同目标,发展历程,综合意义,未来发展,重要性再强调1. 引言1.1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概念科学与人文价值是指科学和人文两大领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力。
科学价值强调的是逻辑性、客观性和实用性,致力于揭示自然规律和推动科技进步;而人文价值则注重人的主体性、情感性和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文化传承。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人类整体发展,也能够增强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进步。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人类整体发展,也能够增强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进步。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人类整体发展,也能够增强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进步。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人类整体发展,也能够增强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进步。
1.2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重要性科学与人文价值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科学价值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关键作用。
科学的推动使得人类在医疗、农业、通讯、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品质。
科学价值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知识的推动和创新。
科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人文价值的重要性则在于其对个体的心灵和精神的影响。
人文的文化传承、历史沉淀、艺术创作等都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人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人文科学的价值与意义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文化、思想、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人文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
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包括语言、宗教、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方面。
通过人文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人文科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人文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想和价值观。
人类思想和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通过人文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人文科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人类文化和艺术。
人类文化和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生活,还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人文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的特点和魅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人文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人文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类社会演进中的价值观变迁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学科领域,如历史、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价值观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广泛研究的主题,因为它直接涉及我们的生存方式、规范和信仰等。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价值观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演进,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观念的改变。
下面,我们将结合历史、哲学、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价值观变迁。
古代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权威古代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相当原始和朴实,追求的主要是生存和繁衍后代。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在古代社会,人们相信神、鬼、灵等超自然的存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祭祀、祈福、祷告等宗教仪式成为了各个部落或国家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在这个时期,信仰和权威成为了主导的价值观,它们是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柱。
在古代中国,孔子提出了“仁爱”、“礼制”、“忠诚”等道德规范,同时推崇谦让、自律等美德,这些观念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对智慧、真理等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阐释,他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超越经验层面的思考,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近代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人权和法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存和幸福的追求逐渐升高。
在现代社会,人权和法治成为了主要的价值观,并贯穿了整个现代社会的制度和规范。
人权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的自由与尊严,受到平等的对待和保护。
法治则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
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就是人权价值观在历史上的重要进展之一。
在欧洲,人们反对专制和压制的现实,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理念,这些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在当时引发了相当大的轰动和影响。
在美国,美国宪法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通过三权分立来确保政府的稳定和公正性。
小学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给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然而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现象、人的精神文化危机、由克隆人引发的科学伦理等现实情况又使人们在赞美科学的同时对科学产生了质疑。
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与技术所取得的惊人的物质成就,遮蔽了科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科学与技术给予人类进步的巨大福利,也要认识与把握科学与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解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科学本身具有人文性,科学教育蕴含人文价值。
具体到小学科学教育而言,就是使教师意识到科学具有人文性,并且关注科学课程的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彰显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科学的人文性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虽说科学所面对的是客观世界,所研究的是自然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所发现的是自然界的原貌,所反映的是物质的本质。
但科学研究过程的主体是人,科学的规律、结构及表达,不仅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科学的研究目的看,科学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科学的研究过程看,科学凝聚了人类的认识、意志、情感与信念,是洋溢着人性的活动,它需要研究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正如乔治・萨顿所说:“无论科学可能会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本质都是人性的。
每一个科学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果实,都是对它的价值的一次证实。
”对于科学教育(指自然科学教育)的功能,有些教师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人文价值的体现,而人文价值只能从人文学科中获取。
但当我们真正带着研究的眼光解读科学教育时,就会意识到科学教育本身是具有人文价值的。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应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性质与价值,理解科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饱含着人类艰难的探索,理性与质疑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科学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科学的人文价值。
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的本质是不断发问、探究和验证,这就需要人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质疑和反思自己所接受的信息和观点。
通过科学教育,人们可以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并且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其次,科学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成功的科学家都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的想象力。
科学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教会人们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去开展研究和创造。
第三,科学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科学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的。
科学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领域,它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紧密联系。
通过科学教育,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是如何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如何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科学教育还可以促进人们的价值观教育。
科学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价值观教育。
科学家们在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如诚实、公正、谨慎等。
通过科学教育,人们可以学会这些价
值观,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总之,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社会意识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
这些人文价值的培养对于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科学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化,人们日益关注物质需求的满足和商业利益的实现,而比起这些问题,人文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显得日益被低估。
本文旨在探讨人文科学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人们应如何发扬传统文化、珍惜人文精神。
一、人文科学的价值观人文科学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信仰、伦理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意义。
人文科学的价值观内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人的发展人文科学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强调尊重和保障人的自由、人权、尊严和价值,鼓励人们在尊重他人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上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
这是人文主义的精髓,反映了人性本善的理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高度和道德水平。
2.尊重多元文化人文科学的价值观始终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多元性和历史性,鼓励人们平等地对待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
这种理念可以防止文化冲突、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等问题的发生,维护人类社会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3.追求真理人文科学的价值观不断强调对价值和真理的探求,强调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寻求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精神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文科学价值观的遗失随着近几十年的现代化进程,市场竞争、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成果等都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焦点和主导力量。
这些经济和科学成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和潜在利润的实现,而感性经验、儒家文化等人文学科受到了重大的忽视和轻视。
这种现象导致人文科学价值观被忽略,人们往往以物质权益和实利取代了原先十分关注人的思想。
具体来说,人文科学价值观的遗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结构的改变在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结构的不断改变可能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的改变并没有让人们意识到人的感性经验,传统修身的理念也被忽视了。
科学与人文价值【摘要】科学与人文价值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学不仅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对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人文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人文学科也为科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在实践中,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
科学与人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全面理解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人文、价值、影响、启发、促进、共同目标、社会发展、融合、重要性1. 引言1.1 科学与人文价值的重要性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人类的文明。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为人文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
人文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人性关怀。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不仅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与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复杂性,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科学与人文的价值不可忽视,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2. 正文2.1 科学对人文的影响科学对人文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
科学的发展为人文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现代考古学利用碳14定年技术来确立史前文明的时间顺序,这种技术完全是依靠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实现的。
科学的进步为人文学科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话题。
生物学的进展为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和线索,这也推动了人文学科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科学的发展也为人文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例如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研究,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拓展了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摘要】科学技术的本质是探索真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创造新知识。
其价值基准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提升人类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理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
通过科学技术,人类可以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潜力并将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社会。
【关键词】科学技术、本质、价值基准、人文价值、探索真理、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人类全面发展、共同理想、实践、未知领域、新知识、人类生产力、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引言1.1 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的认识和探索,是一种通过理性思维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探索真理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地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推理和验证,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认识和实践价值。
科学技术的本质还包括创新和进步的精神,它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不断探索和发现的精神活动。
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人类能够突破传统观念和现有技术,开创新的领域和未来。
科学技术的本质还在于其理性和客观性,科学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的过程,技术则是一种实用性和效率性的工程应用和实践。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一种不断追求真理和实用价值的知识体系,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2 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
科学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科学技术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浅谈人文科学的价值
【摘要】人类作为一种有自我觉醒和认识的社会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悲天悯人”地思索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并试图通过自我意识的不停反省和思考,最终解决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疑惑。
人文科学的研究必须体现对于人的价值的拔高,人文科学没有判断对错的统一标准,但是有评价优劣的标尺。
只有不断推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人文知识才是值得推崇的。
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调整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外在环境的需要,追求自我的完善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和曲折,但是,方向一直未曾有过变化。
人文知识应该是弘扬真、善、美的,它承载的人类感情和故事应该是催人向着那个终极目标努力的,而不是起反作用的。
所以说,人文科学是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这也是我们判断取舍接受人文知识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人文科学;文学艺术;自我意识;价值
人类作为一种有自我觉醒和认识的社会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悲天悯人”地思索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并试图通过自我意识的不停反省和思考,最终解决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疑惑。
对于自身个体以及全体人类的思索构成了整个人文科学的知识体系。
哲学、艺术、文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分支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人文科学来自于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这一命题。
古希腊的哲学先贤们在茶余饭饱后,凭借他们接受的良好教育积累的先期知识构成,开始不断的探究和思索“我们来自于何处,
并将归于何处”的哲学基本命题;中国古代的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如是反复审问着自己: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支配他们不断探索人类自身的终极命运的动力来自于他们内心一对矛盾的反复缠斗:对于自身的困惑和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
从古自今,哲学家们总是前赴后继的,以一种类似于自我摧残的方式,表现为一种喃喃自语的自我拷问,不断的思索这一些看似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并用一种自说自话的形式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似乎给出答案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而不断纠缠这些类似于宿命的问题并为此心神俱疲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哲人们这些类似于失心疯的疯狂举动实质上正是来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所带
来的对自身命运的不能理解和控制的恐慌和迷茫。
这些迷茫和恐慌如同我们的影子,伴随着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出现,并将会一直附随着人类走向消亡,如同基督教赋予人类的原罪,问题不是偷吃了禁果是否真是一个原罪,而是我们需要一个原罪来在我们面对万能的主时,时刻保持一种谦卑和负罪心态。
每个个体也许都会不知不觉的给出自己对于人类或者自身命运的终极思考和理解,其中有个别禀赋超群者可能会讲自己对于问题的解读灌输给别人,也许他们的解答确实有独到之处,不可否认的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哲学王可能确实存在,个人天赋的杰出贡献也许会推动人类的知识前进一大步,柏拉图是这样,尼采也是这样,马克思也做到了,
爱因斯坦也做到了。
但是,总的来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珠,再大的水珠也滴不成历史的洪流。
正是无数个默默无闻的个体的点滴智慧和知识构成了人文科学这个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
正如马克思所言:全体社会人群才是塑造整个历史的主要力量。
文学艺术也是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人类作为一种社会个体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冲动需要与周围的人达成共识,寻求被接受和认同的感觉。
即使周围的人不能做到感同身受,至少也要让别人能理解自己所经历或者感受过的。
这种需求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著书立卷。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支撑太史公就极刑而不悔的只有将自己的著作创作下去的意念,司马迁写《报任安书》字字泣血,句句真情,读来使人感于肺腑,体现的正是他要将自己所受到的痛苦和凌辱倾诉给他人,出于他人对自己情感的认同的需要,支撑着他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法律上要求对于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加以保障,也正是体现了人类那种对他人倾诉的渴求。
在心理学上,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理论也对于这种需求有过论述,在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后,人就需要实现自己的更高层次
的要求,社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支配下,无数文人骚客将自己或者身边的所见所闻,演绎成一个一个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塑造出无数个惟妙惟肖的文学人物形象,这些故事和人物背后记载的正是因为时间流逝而湮灭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曾经真
实存在过的人或者事。
但是,这些流逝的往事或者故人又不像是我们生物学上的标本制作,脱离了生命而留下形体的固定模式。
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在提炼故事塑造人物时,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赋予了他们艺术的灵魂。
这些故事和人物以一种比过去真实存在过的更高的形式继续流传着,并且因此而长存不朽。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文学艺术同哲学一样都是来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不同的是哲学更注重对于命运和生命本源的追溯,而文学艺术则更注重对于个体感受差异的表达和认同,以及对于生活的还原和升华。
一般来说,哲学更加注重共性的总结,而文学艺术则更偏重对于个体差异性的表述。
但不管是哲学还是文学艺术都是在个体认识的基础上加工和结合的,由于个体的差异性,特别是个体差异受到个体价值取向和利益角度的影响,表现出来整个人文科学知识的价值导向差异。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人文科学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人文科学关注的是对人作为一种万物之灵的终极关怀和探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的正确唯一性。
在人文科学里只要能体现对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有益思考和理解就是可取的,
在这里判断的标准不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
中国古代诗人早就在诗歌里传达了这样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立场、价值不同,看法也会有差异。
中国古代哲学早就有了对于尊重差异性的认识:和而不同、并行不悖。
不必去深究谁对谁错,无论哪个角度、哪个看法、哪种理解、哪种重塑,都是我们整个人类人文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部分。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是我们人文科学不断繁荣的保障,承认人文科学的本身差异是我们正确认识人文科学的必要前提。
人文科学的研究必须体现对于人的价值的拔高,人文科学没有判断对错的统一标准,但是有评价优劣的标尺。
只有不断推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人文知识才是值得推崇的。
人类做为一个生命群体生活在自我构建和社会环境中和早已存在的自然环境中,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调整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外在环境的需要,追求自我的完善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和曲折,但是,方向一直未曾有过变化。
人文知识应该是弘扬真、善、美的,它承载的人类感情和故事应该是催人向着那个终极目标努力的,而不是起反作用的。
所以说,人文科学是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这也是我们判断取舍接受人文知识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朱碧莲著. 还芝斋读楚辞[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汪耀明选解. 汉魏六朝文选解[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
社, 2009.
[3]张安珍,张翔编著. 信息采集、加工与服务[m].长沙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李红艳主编. 传播学研究方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