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校园消毒知识医培训(新校医园医)
- 格式:ppt
- 大小:47.37 MB
- 文档页数:56
校园消毒规范指引校园消毒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校园内区域(场所)和使用的器具(器械)消毒,消毒方式主要采用喷洒、擦拭、拖洗、浸泡等方式,消毒剂的使用和消毒过程都应符合规范,为保证消毒效果,避免不规范操作产生安全事故或过度消毒,现将有关要求及规范明确如下:一、含氯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1.含氯消毒剂主要产品有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片剂)或二氧化氯溶液。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浓度标示一般有:4—7%;4.0—4.99%(W/V);34mg/L—46mg/L 等几种规格。
二氧化氯溶液(母液)常规有效成分浓度为2000mg/L。
2.含氯消毒剂常规配制(1)84消毒液:<1>常规消毒浓度配比 1:100,配制成的消毒液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如:10mL原液+1000mL水<2斤水>);<2>特殊需求的消毒浓度配比① 1:60,配制成的消毒液有效氯浓度为800mg/L(如:10mL原液+600mL水<1斤2两水>,此浓度适应于厕所内喷洒消毒);② 1:200,配制成的消毒液有效氯浓度为250mg/L(如:10mL原液+2000mL水<4斤水>,此浓度适应于餐具浸泡消毒)。
(2)二氧化氯(ClO2)消毒液的配制<1>二氧化氯溶液(母液)稀释:以明确标注有效成分浓度为2000mg/L为例,配制成的消毒液有效成分浓度一般不大于100mg/L,稀释配比为 1:20(如:10mL母液+200mL水<4两水>)。
<2>二氧化氯泡腾片(片剂)溶解→稀释第一步:溶解。
50g片剂+2.5Kg水(5斤水)溶解配制成母液。
[方法:先取5斤水,后称量50克片剂加入水中,搅拌充分溶解,盖盖密封活化15—30分钟制得母液。
先后顺序切不可颠倒]。
第二步:根据需用量,按<1>的方法稀释母液。
3.含氯消毒剂消毒指引(1)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进行常规消毒,常规区域(场所)适用配比为1:100(厕所为1:60;隔离室使用后为1:50),消毒液有效氯浓度为500mg/L(厕所为800mg/L;隔离室为1000mg/L),常用喷洒方式,施药浓度为100—150mL/m2。
学校卫生消毒制度培训8篇学校卫生消毒制度培训(一):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学校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消毒制度。
一、消毒时间防控期:每周一、三、五午时放学后进行全面消毒。
疫情期:每一天午时放学后,进行全面消毒直到疫情解除。
恢复到防控期消毒要求。
二、消毒范围1、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等,由班主任负责本班教室的消毒工作。
2、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玻璃窗、窗台,使用仪器等,由功能室负责教师进行消毒工作。
3、学校环境、教学楼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能够触摸的地方,由后勤安排消毒人员进行消毒。
三、消毒药品浓度配置、使用1:24(原液:水)的84消毒液四、消毒方式方法教室:放学后班主任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先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后由再湿帕子进行第二遍擦拭。
功能室:放学后负责教师对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先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环境:放学后消毒员对环境、教学楼进行喷洒消毒。
五、消毒员设置教室——班主任,功能室——功能室负责教师,环境——后勤消毒员学校分管领导、卫生管理教师负责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六、学校每一天消毒情景将在检查后,如实填入《学校消毒情景记载表》。
七、负责消毒人员应尽职敬业,不得懈怠。
凡未按要求进行消毒班级、将追查消毒负责人。
八、消毒工作将纳入学校绩效考评工作。
九、同时时做好校内卫生工作以及开窗通风等,传染病散发或流行时加强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卫生消毒制度培训(二):一、环境卫生每日清扫制度1、建立建全学校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天天一小扫,每周五大扫,定期检查,消灭蚊蝇蟑螂,老鼠等害虫。
2、教室、学校要坚持清洁,定期消毒。
3、要经常坚持室内空气流通。
阳光充足,冬天也就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4、厕所要清洁通风。
二、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消毒制度1、由学校消毒人员做好消杀记录,分管领导督促消毒工作。
2、校内各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坚持每一天两次小扫除,每周五大扫除。
校园消毒知识医培训关键信息项:1、培训目的2、培训内容3、培训方式4、培训时间与地点5、培训师资6、培训费用7、双方权利与义务8、保密条款9、违约责任10、协议变更与终止11、争议解决方式1、培训目的11 本次校园消毒知识培训旨在提高校园工作人员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1 消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消毒的定义、作用、分类等。
211 常见消毒剂的种类、特性、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
212 校园不同场所(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的消毒要求和操作流程。
213 消毒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214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措施。
215 消毒效果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3、培训方式31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等。
311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文档资料等,供学员自主学习。
312 线下培训安排专业讲师进行面对面授课,并组织学员进行现场实践。
4、培训时间与地点41 培训时间:具体日期,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411 培训地点:详细地址。
51 邀请具有丰富消毒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讲师。
511 讲师应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和教学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授培训内容。
6、培训费用61 培训费用为具体金额元/人。
611 费用包括培训教材、教具、场地租赁等相关费用。
612 学员需在报名时一次性缴纳培训费用,缴费后如因个人原因无法参加培训,费用不予退还,但可申请延期参加下一期培训。
7、双方权利与义务71 培训方的权利与义务711 有权制定培训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
712 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713 负责培训场地的布置和设备的准备,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714 对学员的个人信息和学习情况进行保密。
72 学员的权利与义务721 有权获取培训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信息,对培训内容提出疑问和建议。
学校传染病疫情消毒技术培训在学校这样的人员密集场所,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而消毒工作则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学校相关人员的消毒技术水平,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学校传染病疫情消毒技术培训。
一、培训的重要性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们每天长时间聚集在一起,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进度,还可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因此,做好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毒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然而,如果消毒方法不正确、消毒药剂使用不当或者消毒范围不全面,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消毒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科学、规范的消毒方法和操作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训的目标本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让参与培训的人员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选择与使用,熟悉消毒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以及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和应急预案。
具体来说,培训结束后,学员应能够:1、识别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并了解它们的传播方式和生存环境。
2、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不同场所和物品的消毒药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并掌握其浓度配比和使用注意事项。
3、熟练操作常见的消毒设备,如喷雾器、紫外线灯、消毒柜等,并能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4、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包括消毒的时间、地点、方法和频率等。
5、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
三、培训内容(一)传染病基础知识1、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如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最新学校消毒培训(通用8篇)导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学校消毒培训内容,以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8篇通用的学校消毒培训内容。
1. 基本原则- 学校消毒应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 消毒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高峰期和紧急情况下。
-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工具,并确保正确的使用和储存。
2. 常见消毒剂- 漂白水:以1:100的比例稀释漂白剂,可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
- 酒精:70%的酒精溶液可有效消毒表面。
- 双氧水:3%的双氧水可杀灭多种微生物。
- 其他消毒剂: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适当的消毒剂。
3. 消毒表面- 高频接触的表面(例如桌子、椅子、门把手等)应每日消毒。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工具,均匀喷洒或擦拭表面。
- 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确保充分杀灭病毒和细菌。
4. 消毒设施和设备- 设施和设备(例如厕所、水龙头、空调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工具,彻底清洁和消毒设施和设备。
- 确保消毒剂没有对设施和设备造成损害。
5. 消毒洗手-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
- 学生和教职员工应正确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区域后。
- 鼓励频繁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和使用洗手间后。
6. 个人防护措施- 学生和教职员工应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区域。
- 鼓励常规的手部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触摸面部等。
-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和消毒湿巾。
7. 健康宣传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宣传教育。
- 向学生和教职员工传达正确的洗手和个人防护惯。
- 提供清晰可见的健康宣传材料和标语。
8. 隔离和清洁消毒- 对于感染病例,学校应立即隔离和寻求适当的医疗帮助。
- 隔离区域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 配合卫生部门的指导,确保感染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追踪工作。
结论以上是关于最新学校消毒培训的8篇通用内容,学校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实施。
通过正确的消毒措施和健康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共同保障学校的健康和安全。
学校--消毒方案
肠道病毒疫点消毒方案
一、消毒原则
1、要及时有效地对污染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应该由经培训的人员进行现场操作,把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消毒工作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居住区(特别是居家、宿舍内所有物品和场所)和校园的卫生间、课桌椅、墙壁等。
3、应着重加强对人员的个人卫生教肓,特别要强调便后饭前的反复洗手措施是预防病毒经粪--口传播的重要手段。
二、消毒方法
1、1:100 84消毒液配制方法:1市斤84消毒液原液加入99斤水搅拌均匀即可。
或1小提桶水(约30市斤水)加入150毫升84消毒液原液搅拌均匀即可。
2、1:50 84消毒液配制方法:1市斤84消毒液原液加入49斤水搅拌均匀即可。
或1小提桶水(约30市斤水)加入300毫升84消毒液原液搅拌均匀即可。
3、1:10 84消毒液配制方法:1市斤84消毒液原液加入9斤水搅拌均匀即可。
或1小提桶水(约30市斤水)加入1500毫升84消毒液原液搅拌均匀即可。
4、1:200 84消毒液配制方法:1市斤84消毒液原液加入199斤水搅拌均匀即可。
或1小提桶水(约30市斤水)加入100毫升84消毒液原液搅拌均匀即可。
5、以上所使用84消毒液原液有效氯浓度应为5%以上方可按上述方法配制。
学校消毒消杀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和意义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学校成为了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学校必须加强消毒消杀工作的相关培训。
本培训方案旨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参训人员能够有效进行学校的消毒消杀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为学校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二、培训内容和流程1. 消毒消杀基础知识- 病毒和细菌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常见病毒和细菌引发的疾病- 常见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 加强学校的通风和卫生设施维护2. 消毒消杀设备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不同场所和物品的消毒消杀需求- 合适的消毒设备和材料选择- 消毒设备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消毒设备和材料的维护和保养3. 学校消毒消杀流程与策略- 不同区域和场所的消毒消杀策略- 消毒频次和时间的安排- 消毒人员的配备和岗位职责- 消毒记录和监测的建立4. 个人防护与作业安全- 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 消毒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突发事件处理和紧急情况的处置措施三、培训方法和教材1. 培训方法- 线下讲座:邀请专业消毒消杀人员,进行讲座和演示- 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录制和在线讲解- 现场实训:组织消毒消杀工作的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2. 教材和学习辅助材料- 《学校消毒消杀工作操作手册》:包括操作流程、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 演示和实操视频:展示消毒消杀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ppt课件和讲义:提供培训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四、培训效果评估和后续支持1.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进行学员的知识测验和技能考核 - 筛选几个学校进行消毒消杀工作的评估和检查2. 后续支持- 定期组织培训补充课程,更新消毒消杀技术和知识- 建立培训人员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提供消毒消杀的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五、培训计划和实施推进1. 培训计划- 制定培训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培训内容和流程- 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2. 实施推进- 提前通知学校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和安排- 准备好培训所需设备和材料- 进行培训流程的管理和监督,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六、总结学校消毒消杀培训是保障学校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本培训方案的实施,可以增强学校消毒消杀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为学校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校园消毒培训计划一、背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校园成为防控新冠病毒的重要阵地。
为了加强校园消毒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校园消毒培训计划应运而生。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校园工作人员消毒技术水平,确保消毒工作质量;2. 提升校园各部门人员对消毒知识的认知和应用能力;3. 培养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对消毒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培训内容1. 新冠病毒的认知和传播途径2. 消毒原理和方法3.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4. 校园消毒区域及周期5. 消毒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使用6. 个人防护常识7. 突发疫情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四、培训形式1. 理论培训: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课堂授课,介绍消毒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2. 实践培训:在校园实际场景中进行消毒操作演练,帮助学员掌握消毒技能。
3. 知识检测:每周进行一次知识测试,检验学员对消毒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培训流程1. 培训前准备阶段: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和人员名单,准备培训资料和设备。
2. 培训实施阶段:分阶段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定期进行知识测试。
3. 培训总结阶段: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六、培训宣传1. 利用校园公共平台进行培训宣传,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园通讯软件等。
2. 制作宣传海报,在学校各处进行张贴宣传。
3. 通过班主任和学生会等渠道,进行口头宣传。
七、师资配备1. 主讲老师:校内专业消毒人员和相关专业教师2. 助教:校内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八、培训评估1. 每周进行一次培训效果评估,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
2. 培训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总结培训效果和不足之处。
九、培训成果1. 培训人员掌握了消毒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消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校园各部门对消毒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积极配合校园消毒工作的开展。
3. 学生对消毒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形成了良好的防疫风气。
十、培训总结本次校园消毒培训计划在师资配备、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宣传和评估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染病卫生消毒知识培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应合理使用消毒剂,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1.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做好健康监护。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会议室(建议每人间隔1米及以上)、教室内人员密集空间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有咳嗽症状的人员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4.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
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
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5.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工作服要每天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
如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宜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及时更换。
(二)环境清洁卫生1.校区环境应以卫生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2.每天应及时清除校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1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苍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3.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休息室等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温暖季节宜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人至少开窗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4.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
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灯定期照射消毒(表2),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三)日常消毒疫情期间可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室内体育馆等的日常预防性消毒。
校园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有14天内到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人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应及时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进行消毒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