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的内涵与外延
- 格式:pdf
- 大小:184.26 KB
- 文档页数:2
地震沉积学综述樊浩【摘要】从"地震沉积学"概念提出到现在,地震沉积学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及方法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地震沉积学结合地质规律,尤其是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模式的指导,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岩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进行宏观研究.地震沉积学的技术手段包括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分频解释等.其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地层切片的建立,地震资料相位转换及分频解释等.%"sedimentology" concept to now, seismic sedimentology has experienced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it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method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being improved.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geological law,in particular the guid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geophysical techniques of modern sedimentary depositional systems,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plane development research.Seismic sedimentology techniques include phase-change,strata slice and divide interpretation. Hot issues its current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strata slices,seismic data conversion phas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interpretation.【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153-155)【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概念;发展历史;方法技术;热点问题【作者】樊浩【作者单位】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12401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勘探的设备和仪器的更新换代,地震勘探技术日益成熟,在油气勘探领域的作用有增无减。
地震沉积学综述樊 浩(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124010)摘要:从“地震沉积学”概念提出到现在,地震沉积学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及方法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地震沉积学结合地质规律,尤其是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模式的指导,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岩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进行宏观研究。
地震沉积学的技术手段包括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分频解释等。
其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地层切片的建立,地震资料相位转换及分频解释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概念;发展历史;方法技术;热点问题Review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Fan Hao(Haina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ranch of Liaohe oil field,124010)Abstract : "sedimentology" concept to now, seismic sedimentology has experienced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it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method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being improved.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geological law,in particular the guid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geophysical techniques of modern sedimentary depositional systems,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plane development research.Seismic sedimentology techniques include phase-change,strata slice and divide interpretation. Hot issues its current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strata slices,seismic data conversion phas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interpretation.Keywords :seismic sedimentology;concepts;historical development;Technical; hot issues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勘探的设备和仪器的更新换代,地震勘探技术日益成熟,在油气勘探领域的作用有增无减。
揭开地震沉积学的神秘外衣地震沉积学是研究地震引起的沉积物变化过程的学科,它对我们研究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构建地震地质模型以及预测未来地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地震沉积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来揭开这门神秘学科的外衣。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地震沉积学是指地震引起的沉积物变化过程的研究。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造成地球表面物质的破坏和变动,使得上覆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发生变化。
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表流体和沉积物运动以及变形而导致的沉积物成因和沉积特征的改变,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沉积物的成因、结构、地质时代、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探索,地震沉积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地震活动史和活动特点的重要线索。
地震沉积学的特点地震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地震特征,这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地震沉积物的破碎、断裂和倾向性排序。
其次,随着地震能量的增大,地震沉积物中的颗粒尺度和厚度的变化显著增加,沉积速度也变得更快。
此外,地震沉积物中通常含有植物的碎片、根系、腐植物或腐殖质等,这些残留物可以为研究地震活动历史和地震引起的环境变化提供线索。
地震沉积学的应用地震沉积学在地震研究、地质灾害研究、地质资源勘探和环境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震研究地震沉积学可以为地震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地震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强度等信息,为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质灾害研究地震和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地震和其它地质灾害的联系及其危险程度的信息,为我们制定灾害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地质资源勘探地震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资源信息,如烃类、金属矿产等。
通过对地震沉积物的分析可以探测到这些矿产资源的矿床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环境研究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揭示地震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王正和1 蒋能春2 吕其彪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石化西南分公司研究院德阳分院,德阳618000)摘 要: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将此地震沉积学思想应用于某地区的勘探研究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80(2008)0320025203收稿日期:2008202218作者简介:王正和(19762),男,四川大竹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沉积与层序地层。
1998年,Zeng Hongliu 首次提出了地震沉积学(Seismic Sedimento log y )这个名词,并指出随着3-D 地震勘探以及解释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沉积学可以作为新的常规方法用于盆地分析[1]。
2000年Wolf gang Schlager 又指出,为了满足沉积学应用、地质情况预测及地震解释的需要,地震沉积学将作为沉积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而发展[2]。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斯顿召开,这标志着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油气勘探的技术手段一直与地质应用紧密结合。
地质记录是沉积环境的响应,而从地震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又是地质记录的响应。
所以,从地震记录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反演出地质记录的原始沉积环境。
随着现代地震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从地震记录中获得沉积单元的岩性、岩相、几何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等沉积学及沉积岩石学方面的信息。
这是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沉积学研究并能与沉积学联姻而形成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基础与前提。
1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内涵地震沉积学是依据现代沉积、地震数据和古老露头等资料综合研究,对沉积过程进行解释的方法[2]。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摘要]地震沉积学是一门主要运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学科。
其研究要依据沉积学的规律并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
此门学科的运用的主要技术有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白云深水区一、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曾洪流提出,地震沉积学是主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对等时地层格架中的沉积相的分布与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它是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储层预测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的边沿交叉学科。
二、最主要的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当前地震沉积学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所以在其研究中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介绍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这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1地层切片技术地层切片主要是把我们所追踪的一组等时沉积的界面分别作为顶和底,在顶和底之间以相等的间隔的切出一系列的层位,然后沿着这些切出的层位一一生成地层切片。
利用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相识别的关键点有:一、由单井沉积相识别地震相,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二、通过单井相推断沉积环境,并建立其沉积相模式,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由于精细研究的需要,本文对白云深水区珠江下及珠海组目的层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划分,将对LST21、ZHSQ6、ZHSQ5、ZHSQ4作分析,其中从上到下分别为SQ21的低位砂、ZHSQ6高位低位砂、ZHSQ5高位砂、ZHSQ4低位砂层段。
为了达到对沉积过程精细研究的目的,将砂组层分别内插了8个层位。
在选择与地质等时界面相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参考时,可选取与层序边界和最大洪泛面相对应的反射同相轴,对区域性地质界面加以追踪。
本次研究以层序顶底界面为边界进行等比例层位内插,生成内插层位,通过对内插后的层位沿层开了一个小的时窗,在小时窗内进行沿层属性的提取,由于小时窗内包含的信息具有统计特征,比单样点的振幅更具有地质沉积上的意义,所以这样做的结果更能精确客观的反映地下的沉积现象。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6)0520698207①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资助.收稿日期:2005212229;收修改稿日期:2006203209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①董春梅 张宪国 林承焰(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摘 要 简单地讲,地震沉积学是应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它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
其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与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其他学科都有所不同,地震沉积学最大的理论突破在于对地震同相轴穿时性的重新认识。
但它是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地震沉积学研究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在沉积学规律的指导下进行。
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地震沉积学中的三项关键技术。
相位转换使地震相位具有了地层意义,可以用于高频层序地层的地震解释;地层切片是沿两个等时界面间等比例内插出的一系列层面进行切片来研究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的技术;基于不同频率地震资料反映地质信息的不同,采用分频解释的方法,使得地震解释结果的地质意义更加明确。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穿时性90° 相位转换 地层切片 分频解释第一作者简介 董春梅 女 1963年出生 副教授 博士 沉积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65 P512.2 文献标识码 A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外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地震沉积学这个名词,但由于地震分辨率和研究手段的限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学科,国内近几年虽然广泛开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地层岩性识别的研究,但还没有出现有关地震沉积学的系统研究。
本文对这门新学科的有关概念、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1 有关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在墨西哥湾北部中新世地层Tiger 浅滩地区高频层序研究中,曾洪流等人研究发现,四级层序的地震响应是一系列沉积界面的组合,包括层序顶底及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的内部界面[1],常用的地震剖面简单追踪的方法已经不能划分这样的四级层序边界和体系域了。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相关技术研究刘宏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地震沉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不仅包含着沉积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地震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至今,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且在“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召开之后,这门新兴学科在社会中的被关注度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状态。
本文将就地震沉积学概念以及其相关技术展开全面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地震沉积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沉积岩;地震沉积学;地震资料;研究技术地震沉积学就本质而言,就是利用地震信息对沉积岩内部结构以及形成过程等综合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特点【1】。
但其研究方向与研究手段均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别。
为了对地震沉积学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首先应对其学科概念进行深层次剖析。
一、地震沉积学在早期阶段,“地震沉积学”被认定是通过对地震资料研究,对沉积岩与其形成进行探寻的学科。
但后期有学者认为,该学科应该属于沉积学研究范围,所以认为该学科应该被定义为是以现代沉积环境与高精地震材料为基础,结合“露头古沉积环境”,对沉积单元内部机构、沉积过程以及三维几何形态进行识别的学科【2】。
从多种概念中不难认识到,地震沉积学是运用地震资料对等时地层格架内底层沉积进行研究的,属于地震资料在储层分析定量化以及沉积学研究应用的产物。
所以可以将地震沉积学定义成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精细沉积学模式以及相应物理技术手段,对等时地层格架内部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的学科【3】。
二、地震沉积学实用技术(一)90°相位转换就现今技术条件下,地震道90°相位转换技术属于目前最为有效且成本最低的地震资料岩性标定方式。
该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地震沉积学研究水平。
就概念而言,90°相位转换技术就是一种对地震相位进行90°旋转的技术,地震相位谱函数包含测量振幅以及波形两种。
第21卷第11期2006年11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Vol.21 No.11Nov.,2006文章编号:100128166(2006)1121140205地震沉积学探讨3林承焰,张宪国(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摘 要:地震沉积学是用地震手段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其研究手段主要有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技术等。
90°相位转换使地震相位具有了岩性地层意义,可以用于高频层序地层的解释;地层切片是指对某一层位内进行等比例内插切片之后用来研究各个等时地层单元的沉积体系(相)的平面展布。
文章认为:①由于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地震沉积学目前主要应用于研究宏观的地层、岩石、沉积史和沉积体系,还没有达到全面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程度,因此,目前的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手段结合井资料研究宏观的地层、岩石、沉积史和沉积体系的一门学科,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才有可能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真正成为一门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新学科;②相位转换技术中转换的角度并不一定局限于90°,可以是其它角度的相位转换,这要根据层位标定的具体情况而定;③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更加合理,但是目前的地层切片技术还没有考虑地层的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因此,地层切片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等时的。
关 键 词:地震沉积学;相位转换;地层切片中图分类号:P315;P51212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对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概念相当熟悉,而对地震沉积学则相对比较陌生。
其实,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但是由于地震分辨率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导致地震沉积学发展缓慢,国内随着三维地震资料的广泛应用,近几年普遍开展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地层岩性识别的研究,但是还没有明确提出地震沉积学的概念。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休斯敦召开,地震沉积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标志着这门新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浅析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作者:李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5期[摘要]地震沉积学是一门主要运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学科。
其研究要依据沉积学的规律并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
此门学科的运用的主要技术有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白云深水区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15-01一、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曾洪流提出,地震沉积学是主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对等时地层格架中的沉积相的分布与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它是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储层预测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的边沿交叉学科。
二、最主要的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当前地震沉积学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所以在其研究中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介绍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这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1地层切片技术地层切片主要是把我们所追踪的一组等时沉积的界面分别作为顶和底,在顶和底之间以相等的间隔的切出一系列的层位,然后沿着这些切出的层位一一生成地层切片。
利用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相识别的关键点有:一、由单井沉积相识别地震相,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二、通过单井相推断沉积环境,并建立其沉积相模式,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由于精细研究的需要,本文对白云深水区珠江下及珠海组目的层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划分,将对LST21、ZHSQ6、ZHSQ5、ZHSQ4作分析,其中从上到下分别为SQ21的低位砂、ZHSQ6高位低位砂、ZHSQ5高位砂、ZHSQ4低位砂层段。
为了达到对沉积过程精细研究的目的,将砂组层分别内插了8个层位。
在选择与地质等时界面相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参考时,可选取与层序边界和最大洪泛面相对应的反射同相轴,对区域性地质界面加以追踪。
本次研究以层序顶底界面为边界进行等比例层位内插,生成内插层位,通过对内插后的层位沿层开了一个小的时窗,在小时窗内进行沿层属性的提取,由于小时窗内包含的信息具有统计特征,比单样点的振幅更具有地质沉积上的意义,所以这样做的结果更能精确客观的反映地下的沉积现象。
2661 地震沉积学的起源及发展地震沉积学的出现与三维地震技术的发明及其应用紧密相关。
20世纪80年代,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公司开发出层位切片技术,该技术对地震沉积相成像水平有所改善,这为后来地震沉积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此为起点,曾洪流于1998年首次提出“地震沉积学”这一概念[1,2]。
2001年Posamentier提出了“地震地貌学”这一术语。
曾洪流[3]于2004年指出:地震沉积学是“使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岩石学和地震地貌学”。
地震沉积学发展迅速:2005年于美国休斯顿召开地震地貌学国际会议;2008年AAPG和2009年SEG北京会议均设有地震沉积学专场;2010年美国沉积学会海湾地区分会研究年会首次召开关于沉积体系地震成像的国际会议。
地震沉积学理论于本世纪初传到国内,林承焰和董春梅首次介绍地震沉积学及其技术方法[4-7];董艳蕾等针对歧南地区沙一段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这是国内最早且最为系统的研究案例[8];赵文智等首次将地震沉积学连同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上白垩统[9];赵东娜等针对准噶尔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的滩坝储集砂体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10];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也设有地震沉积学专题。
2 地震沉积学研究技术及方法地震沉积学的起源则来于地震地层学,而地震地层学又进一步演化为层序地层学,因此,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然而,层序地层学分析尺度较大,通常局限于三级层序,特别是针对我国陆相薄层储层而言,层序地层学无法解决局部高频的沉积平面分析以及预测目标砂体等问题,地震沉积学应运而生。
层序地层学的目的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而这也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前提。
地震地层学认为:原始的地震同向轴是等时的,然而地震沉积学的观点却与之相反。
因此,地震沉积学又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创新。
地震反射同相轴不是严格等时的,其地质意义与地震资料的频率有关,当岩性界面与等时沉积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同相轴穿时的现象。
外延和沉积的关系
外延和沉积是地层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外延是指地质层或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
以地质时间为纵轴,展示出地层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为地层和岩性在空间上的延伸。
外延可以划定出不同地层或地质单元的范围,从而帮助认识和研究地质历史。
沉积是指早期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体底部,形成新的沉积物层的过程。
沉积是地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岩石和沉积物的形成,沉积环境的演变,以及沉积物堆积和变质等。
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地质过程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层,形成不同的地质岩层。
外延与沉积的关系在于,沉积是地层的形成过程,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层具有一定的外延,即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
地层的外延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和沉积物来源等信息。
通过研究地层的外延,可以揭示地质历史和地质过程的演变。
总之,外延和沉积是地层学中关键的两个概念,它们相互交织,通过研究外延和沉积关系,可以了解地球历史和地貌演变的过程。
地震沉积学的内涵与外延
刘登;杨飞;肖彦英
【期刊名称】《能源与节能》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从地震沉积学的产生至今,它已成为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1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提出地震岩石学、地震储层学和地震地貌学构成了地震沉积学的三大核心内容.叙述了在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揭示岩相、储层和沉积体系的展布形态及其内部结构,进而实现对有利区带预测的研究思路.指出,它比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更加精细和准确.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刘登;杨飞;肖彦英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2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技术服务处, 甘肃庆阳 74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地震沉积学的内涵与外延 [J], 刘登;杨飞;肖彦英
2.四川盆地中北部下—中侏罗统主要目的层沉积相与地震沉积学 [J], 赵霞飞;赵拓宇;张闻林;袁倩
3.地震沉积学在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渤海海域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为例 [J], 付鑫;杜晓峰;官大勇;李瑾;李晓辉
4.海相薄砂岩储层精细描述及地震沉积学认识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H油田为例 [J], 张晶玉;范廷恩;王海峰;高玉飞;董洪超;何明薇
5.地震沉积学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辽河东部凹陷牛居地区为例[J], 陈松;邢磊;李倩倩;郭强;关欣;高伟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