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课件(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3
教案标题:分一分教材: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一分”的概念,知道分数的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分数的概念。
二、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1/2、3/4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分数的读写。
三、分数的简单计算(10分钟)1. 教师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过程。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分数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分数的计算题目。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分数计算的能力。
2. 通过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些分数的计算题目,巩固学生对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整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和练习。
《分一分》资料
分类方法
就是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一种工具。
分类,把世界条理化,它使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世界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分类,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人为的分类,它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了方便,人们把各种商品分门别类,陈列在不同的柜台里,在不同的商店出售。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称之为外部分类法。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体型象鱼,但是,它不属于鱼类,它胎生、哺乳,身上没有鳞片、不用鳃而用肺呼吸,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
把鲸鱼划为哺乳类,这就是一种本质的分类。
称之为本质分类法。
当然,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分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1。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一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
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一想——分一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牵引。
上好这节课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经有了浅略的表象,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学生的这种经验却是无系统、杂乱的,概括和升华学生原有“平均分”的经验也是本课的重要目的。
2.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动手把物品进行简单分类的经验,同时通过本册表内乘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3.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玩中建立起知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掌握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3.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平均分的应用价值,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在深入钻研教材,以及全面了解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后,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掌握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立为理解平均分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分一分西师大版⏹教材剖析本单元是先生学习几何图形的末尾,布置了分一分和看法图形2个小节,主要让先生取得数学活动阅历,阅历不同物体按一种规范停止分类的进程,然后结合分类来看法图形。
教材先布置分类进程的体验,再经过火类来看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几何体。
先生对物体的看法是从生活阅历入手的,对物体的颜色、外形、大小、用途等的感知和体验是学习分类的基础。
对不同物体外形的看法进程,是一个由详细到笼统,由外表到实质特征的进程。
单元教材〔P51-P55〕的看法要留意以下几点:〔1〕儿童对物体的看法是从生活体验入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外形、大小、用途等。
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
生活中,分类现象屈指可数,先生了解分类,学习分类具有积极意义。
〔2〕先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看法是经过火类来停止的,即外形相反为一类。
可以这样看法,分类是为看法物体做预备,看法物体是结合分类来停止。
⏹教学目的1.学会依照一种规范对物体及图形停止分类。
2.经过实物和模型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几何体。
3.阅历复杂分类和整理的进程,积聚学习体验,培育观察才干、入手操作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络,激起先生学习的兴味。
⏹重点、难点⏹教学建议第一个课题:分一分〔P51~P52〕〔1〕创设详细情境,发生分类的需求,阅历分类的进程,尝试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的优越。
〔P51主题图〕〔2〕尊重先生在分类上的多样化与特性化,按先生的思绪组织教学活动,让先生充沛表达〝这样分的理由〞。
〔3〕结合详细的整理活动,让先生育成良好的生活习气与学习习气。
〔整理书包、整理桌面、整理房间等〕第二个课题:看法图形〔p53~P54〕〔1〕充沛调动先生的生活阅历,结合分类看法物体,重在感知和识别,不要拔高要求。
〔2〕留意表达〝实物——模型——图形——实物〞这样一个认知进程。
〔3〕教材布置了摆、玩、猜、拼的练习活动,让先生在游戏与游玩中停止猜想、探求、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