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_呼吸系统疾病总论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141
呼吸内科学知识点呼吸内科是内科学科中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将针对呼吸内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
其中,支气管可分为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支气管末端就是肺泡,是呼吸气体交换的地方。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过程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通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来完成。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COPD是一种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主要原因是吸入有害颗粒物所致。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痰涂片等)来进行。
治疗策略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病情轻重而定,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
呼吸内科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呼吸内科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例如,肺部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改进、呼吸机的发展、肺移植技术的提升等,都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结呼吸内科是一个重要的内科学科,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而深奥。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诊断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呼吸内科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呼吸内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感谢阅读!。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喘、咯血、呼吸困难、胸痛。
肺炎定义肺炎(pneumonia):指病原微生物或其它因素所致肺实质(包括终末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腔及肺间质等)炎症。
病因:感染(最常见)、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
分类(1)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理化性、免疫性、变态性(2)按解剖分类:⑴大叶性(肺泡性)肺炎;⑵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⑶间质性炎症(3)根据感染场所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咳嗽、咳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多数有发热。
体征:呼吸频率快、肺实变体征或并发胸腔积液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1)确定肺炎诊断:必须与上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还需与肺结核、肺癌、急性肺脓肿、肺血栓栓塞症、非感染性肺部浸润鉴别。
(2)评估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在门诊或住院甚或在ICU治疗。
确定病原体:⑴痰定量培养、涂片;⑵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⑶防污染样本毛刷(PSB);⑷支气管肺泡灌洗(BAL);⑸经皮细针抽吸;⑹血、胸水培养。
治疗: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
细菌性肺炎的抗菌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抗病原体治疗。
肺炎球菌肺炎病因:肺炎链球菌诱因:受凉等病理典型的病理变化分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
临床表现症状上感先驱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可呈稽留热)、寒战;肌肉酸痛,患侧胸痛,可向肩部、腹部放射;咳嗽,咳痰,痰少,典型者为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可伴有消化系症状:恶心、呕吐、腹泻。
体征急性病容,口周疱疹;若病变广泛可出现低氧血症(V/Q比例失调);败血症者可见皮下出血点;可累及脑膜;出现心肌炎者可有心律不齐,心率加快;早期肺实变征(大片实变,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出现湿性罗音;严重感染可伴发休克、DIC、ARDS和神经症状。
并发症败血症、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肌炎、胸膜炎、脓胸X线检查可见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或肺叶稍模糊;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管道症,消散期可见“假空洞”征。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篇绪论(自学)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现状及展望。
[重点及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主要内容】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人口老龄化、感染、变态反应因素、大气污染和吸烟因素决定了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共性与特异性。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
2.抗原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其它。
3.痰液检查。
4.胸液检查和胸膜活检。
5.影像学:普通 X 线检查、CT、MRI。
6.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
7.放射性核素扫描。
8.肺活组织检查。
9.诊断性人工气胸或气腹术。
10.超声检查。
11.呼吸功能测定。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病因、病理、解剖和功能的诊断。
六、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2.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3.了解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重点及难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主要内容】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二、流行病学:了解流行病学特点。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原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
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四、病理: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理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