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2010高三用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9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今日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1493~1570年印第安人口数量变化图。
这一变化A.加速了美洲资本原始积累B.造成当地生产力严重破坏C.直接导致黑奴贸易的进行D.促进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5、16世纪美洲的印第安人数量急剧减少,这主要和西欧殖民者的入侵有关,为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问题,西方国家掀起了黑奴贸易,C正确;西方对美洲的殖民侵略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A排除;印第安人在当时并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B排除;美洲多元文化的产生同早期移民及民族融合有关,D排除。
故选C。
2、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已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网络中B.位居全球经济发展中心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D.以澳门为唯一对外窗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航海时代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有四条航线通过澳门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相联系,说明当时中国已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网络中,A项正确;不能单纯通过澳门的航线地位来判断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进出口贸易数据的比较,得不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D项唯一的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3、1520年,天花传播到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导致包括帝国皇帝在内的数百万土著人口感染致死。
1526年,天花到达秘鲁海岸,带来同样的浩劫。
这使得仅数百人的西班牙军队取得了对两地征服行动的决定性优势。
由此可知A.西班牙殖民扩张实属偶然B.三角贸易导致疾病全球传播C.欧洲医疗技术水平更先进D.瘟疫流行影响区域文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天花传播到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导致包括帝国皇帝在内的数百万土著人口感染致死。
1526年,天花到达秘鲁海岸,带来同样的浩劫。
”可得出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瘟疫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影响了当地的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故D项正确;偶然的说法错误,殖民扩具有必然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A;三角贸易只是原因之一,但是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与三角贸易有关,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欧洲更先进,排除C。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人民版必修2)【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重难点突破】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导入: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的完成极大促进的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震撼了整个人类,兴奋与欣喜诱使人们沿着这条科技的发展大道继续走下去……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原因(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条件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2.进程(1)中心:美国和德国(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传统教材认为:其标志是: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传统教材认为:其成就主要在五方面A.电(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C。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B卷·能力提升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封锁,它的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
1459年,西欧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东亚的海岸线。
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记》()A.揭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可能性B.奠定了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C.对东方的描述真实可信D.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答案】A【详解】根据《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内容,西欧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东亚的海岸线,这说明《马可·波罗行记》揭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可能性,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排除B项;《马可·波罗行记》的描述并非都真实可靠,排除C项;材料与推动欧洲思想解放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2.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
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
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
这一变化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推动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答案】C【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欧洲中世纪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宗教所认知的范围扩大到更广阔的世界,反映出人们世界观的变化,C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还没有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当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排除D项。
故选C项。
3.以下为哥伦布《航海日志》的摘录。
据此,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
10月22日:我整天都待在这里。
看这里的国王或是其他人是否会带来黄金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11月1日:这是个大陆,而且我就快到达泉州和杭州……11月6日:如果他们能碰到懂自己语言的虔诚教徒,就会全部皈依基督教……①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②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③哥伦布远航到达了泉州和杭州④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
高一(上)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自学目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自学引导: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生产方式,出现了的政治局面。
(2)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积累了大量的。
(3)科技条件: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发源地和中心:3、主要成就:(1)电的发明和应用:①1866年德国工程师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标志)②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了发明的电话,试验成功,发明了,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
③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及等领域。
(2)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使在工业中比重直线上升(3)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起来,塑料、、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为传统农业向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4、影响:(1)生产力方面:电的广泛应用,促进生产过程的、,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时代。
(2)生产关系方面:垄断组织的出现①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
②概况: 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的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推动“巨型企业”的出现。
③实质:的局部调整。
④影响: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的发展。
自学质疑:2010级高一(上)自助餐式历史作业序号:25课题:走向整体的世界(一)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D. 生产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爱迪生发明电灯 B.贝尔发明电话C.狄塞尔发明内燃机 D.西门子发明发电机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①法国②德国③英国④美国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5、下列哪些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完成的①轮船②汽车③飞机④火车⑤电车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7、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8、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明于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9、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贝尔的发明是A.电灯B.电话C.无线电报D.电视机10、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限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2010级高一(上)历史学科导学案(第26课时)课题:走向整体的世界(二)时间:2011-3-23自学目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