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壶》的创作随想
- 格式:pdf
- 大小:543.60 KB
- 文档页数:1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品之一,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其中一种名为“五福寿桃壶”的紫砂壶,更是备受青睐,成为收藏界的热门。
在参观紫砂壶展览时,我对“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深深地打动了我。
“五福寿桃壶”是一种寓意吉庆和幸福的紫砂壶。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福”和寿桃,在创作中注入了吉祥和康乐的寓意。
通过对壶身、壶盖和壶嘴的巧妙设计,艺匠们将“五福寿桃壶”打造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壶身的设计展示了紫砂壶匠人的精湛工艺和艺术创造力。
壶身的造型和雕刻都力图体现出寿桃的形态和色彩。
壶身中央的圆润部分,似乎是一个个饱满的寿桃,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而壶身上的各种纹饰,如悬垂的枝干和缠绕的藤蔓等,使整个壶身生动而有趣。
壶身上细腻的贝雕纹样,更为壶身增添了一份高雅和瑰丽。
通过对壶身的精心雕刻,艺匠们将寿桃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壶盖的设计从细节之处彰显出了艺匠们的匠心和创意。
整个壶盖呈圆形,寓意出“重重圆满”的富贵与完满。
壶盖上的雕花纹样,如开花的枝干和盛开的花朵等,充满着生命力和美好的寓意。
壶盖中间的握扣设计,使得打开和关闭壶盖更加方便快捷,表现出了壶盖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通过对壶盖的巧妙设计,艺匠们为“五福寿桃壶”增添了一份温情和灵动。
壶嘴的设计体现出艺匠们对细节的苛求和专注。
壶嘴的曲线设计流畅而抒情,使得水流顺畅而不漏。
壶嘴上的雕刻纹样,如缠绕的藤蔓和如意的符号等,增添了壶嘴的艺术性和雅致。
壶嘴的设计不仅注重了壶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在细节之处展现了艺匠们的匠心和审美主张。
创作“五福寿桃壶”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这种紫砂壶不仅要有扎实的工艺技术,更需要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运用。
只有将设计与技艺相结合,才能打造出寓意吉庆和幸福的紫砂壶。
从“五福寿桃壶”的创作中,我体会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在设计、制作还是品鉴过程中,都需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福禄双全,吉祥如意——浅谈紫砂作品“五福临门壶”的创作心得李学芬【期刊名称】《陶瓷》【年(卷),期】2024()1【摘要】紫砂壶自宋朝起源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紫砂造型的变化和创造,紫砂壶最初只是一件茶具,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发展和创新,才有了现如今的陶瓷艺术。
一件件精美实用的紫砂作品从众多陶艺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化和艺术的代名词,宜兴紫砂壶在世界陶艺之林中独树一帜。
首先是其出众的造型特征,紫砂矿泥出众的可塑性,让紫砂作品的造型变得丰富多样,紫砂壶优质的使用特点让它不再是简单的茶具,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具,以及紫砂艺人的精心制作工艺,紫砂壶最终才得以成形,成为一件美观实用的紫砂作品。
其次是紫砂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紫砂艺术而言,其传播是因为其出众的文化内涵,因此作品的文化属性是紫砂壶能够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对于爱壶之人而言,紫砂壶的造型特征和内在价值是决定一件紫砂壶优劣的标准所在,紫砂壶能够受到众人的喜爱和关注,是因为紫砂壶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茶具,而是一种艺术形式,紫砂壶历史上有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参与创作,作品中的文化内容得到了大量的提升,紫砂壶的价值体现在与文化的包容,集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文化形式于其中,使得作品的造型更加古色古香,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丰富,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紫砂壶从未停下过脚步,而是沿着文化发展的轨迹一直前进。
【总页数】3页(P98-100)【作者】李学芬【作者单位】李学芬紫砂工作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4【相关文献】1.以德服人,福禄双全——浅谈紫砂“德禄壶”的寓意2.紫砂作品《渊源流长》壶的创作心得3.紫砂壶与中国传统福禄文化——论紫砂作品“福禄双全”的创作4.浅谈紫砂作品《天珠赐福壶》的创作心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味《吉祥如意壶》的文化传承与创作感悟
沈军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18(0)A02
【摘要】细观这把《吉祥如意壶》,壶身饱满,犹如一名廉洁的高士庄重典雅,坐拥在茶壶群中显得落落大方,稳重而古朴;壶身线条流畅,嘴、把、盖、钮的比例和谐统一,美观得体,壶腹部雕刻如意纹饰,生动而有意境。
壶盖与壶身紧密结合,使整把壶看起来特别匀称。
【总页数】1页(P77-77)
【关键词】吉祥如意壶;文化;韵味
【作者】沈军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
【相关文献】
1.铅华落尽见真纯,回首安顺即如意——浅谈“吉祥如意壶”的传承与创新 [J], 邵莉
2.“悠悠情”壶的文化传承与创作感悟 [J], 范永叶(艳)
3.传承探索创新原创——创作“震天壶”的感悟 [J], 丁卫东
4.论"吉祥如意壶"创作中的吉祥美学 [J], 朱红林
5.浑然天成铸华章——论紫砂套壶"吉祥如意"的和谐设计和历史传承 [J], 史国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紫砂“五福寿桃壶”的创作感悟紫砂陶艺作品栩栩如生,深得人心。
其中的“五福寿桃壶”系列作品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寿桃和五福,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受五福寿桃壶所代表的文化底蕴的影响,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我在创作“五福寿桃壶”时的感悟。
首先,紫砂陶艺能够传达出深深的文化内涵。
五福寿桃壶的形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美学的体现。
从寿桃的寓意,我们可以知道,传统文化讲究长寿、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传承优良的家庭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五福所代表的福寿、财神、禄位、好运和平安等寓意,与我们的人生追求密切相关。
通过“五福寿桃壶”作品的呈现,可以更形象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其次,创作“五福寿桃壶”需要有对陶艺的熟练掌握。
在进行陶艺创作时,需要具备扎实的技巧和对材料的认识。
紫砂陶艺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承载了一种技艺传承的重要使命。
在挑选材料、制作过程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要求陶艺师们的手工技巧精湛。
在我创作的“五福寿桃壶”过程中,更注重对材料的认识和林林总总的陶艺技艺。
最后,创作“五福寿桃壶”需要有创意和灵感。
陶艺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形,还在于神。
作品要有一种特定的气质,这需要陶艺师ä在创作中摸索出一种自己的创作语言。
创作“五福寿桃壶”需要我们在形与神上不断追求升华。
素材上,可以加入并融入各种元素,如民俗符号、自然元素等,从而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总之,创作“五福寿桃壶”这样的紫陶作品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从传统文化、技术积累到创作灵感,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与总结。
紫砂陶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寓意着中华美学文化的精髓。
“五福寿桃壶”作品则构筑了陶艺作品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的探索路线。
在今天,它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的创意探究作者:李美玲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5期摘要紫砂壶的气韵并不只是靠花哨华丽的外表来装饰,而是应该注重体现紫砂壶所蕴含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表现在紫砂上,就是一种内在的美、自然流露的美,即为一种朴素的美。
而具有创意的紫砂壶更能令人耳目一新,获得更高的审美情趣,现以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为例,谈谈当代紫砂壶设计如何寻找灵感与创意。
关键词五福临门组壶;创意;紫砂在紫砂壶繁复多样的造型中,最能体现雅趣的当属紫砂花货,或捏塑出生动的自然造型、或雕饰出梅兰竹菊、或刻以铭文书法,大大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风雅情趣深深地融入其中。
以这款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为例(见图1),其造型以抽象来表现物象,从而传达出意态内涵,在紫砂园艺里独树一帜,颇具创意。
1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的蕴意紫砂“五福临门组壶”是根据几千年的文字变化设计而成的五款小壶和中间的大壶,首先从数量上看代表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团圆。
“团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深意的词汇,比如中秋月之圆代表了团圆。
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在《墨经》中给出世界上第一个“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圆”在中国人心里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积淀着许多人文意蕴。
在中国人的深层观念里,“圆”、“合”、“和”是内在相通相融的,属于同一种文化心理结构。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亮圆满时候也希望人间圆满。
团圆是天伦之圆、夫妻团圆、亲人团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享天伦之乐,这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占有重要位置。
“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命境界。
这是中华民族历久以来养成的民族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是华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团圆扩大到全民族的范畴,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
团圆也成了这种家国观念生成的心理元素,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的深层心理结构。
这种深层心理结构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结构形态,是民族凝聚力的深层心理依据,也是我们今天努力圆中国梦的一种精神资源。
“盛世吉祥套壶”创作体会在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将融入了吉祥纹饰的盛世元素作为我的基本出发点,在设计时候从“五福五代”,万象祥和的意境中爆发。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五福”:寿、禄、富、贵、康,我设计了五个以此为主题的壶盖,每一个壶盖的造型都是寓意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在盛世元素的基础上,我还在作品中融入了古典的山水画,以及传统的福字、蝴蝶、花卉等元素,将传统的手工艺术和现代的陶艺手法进行了融合,成功的创造了一件极富现代美感的瓷器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还运用了多种陶艺技巧,例如刻花、拉线、胎磨、省柿等,让整个作品具有了非常高的陶艺艺术价值。
这件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一件单纯的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我相信,艺术需要传递的不仅仅是美,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创作这件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传统文化。
在完成这件作品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
陶艺创作需要耐心细致地打磨每一个细节,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
在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中,我更了解了自己对陶艺的热爱和追求,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思考和创造力。
创作这件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份心灵的表达,是我对于生命、世界以及人性的一种思考和体悟。
总之,在完成这件作品的过程中,我从中收获了很多。
我不仅仅是创办了一件漂亮的艺术品,更摸索出了自己在陶艺创作上的一些特点和独特的风格,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这件作品将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不忘自己的梦想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522021年02月第54卷第1期梅开五福浅论紫砂作品“五福套组”的文化意境季光敏(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
紫砂壶艺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金石书画融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壶艺风格。
本文以紫砂“五福套组”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套组;梅花;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能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至今,与其强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密不可分。
紫砂壶艺作为_门优秀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汲取了多种文化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并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闪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中。
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其称赞宜兴紫砂壶是天下间最理想的茶具,给予了紫砂壶很高的评价。
可以说,是文人雅士的喜爱让紫砂壶与文化相融合,使其保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生命美感。
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自然中的一花一木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因此,不同的紫砂作品也表现着不同的生命美感。
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其中紫砂花器作为最具自图1五福套组然特征的类型,以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为原型,以捏塑、贴花、彩绘等装饰技法来还原自然之景,表现自然意趣,生动逼真,巧夺天工而不失艺术品位。
紫砂作品“五福套组”(见图1)由一把主壶、一个壶承、一只公道杯和两只口杯组成,构思巧妙,茶具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保持了茶具创作所追求的一致性原则。
作品以梅花为创作题材,采用贴塑的花器装饰技法勾勒出梅花的形态,生动自然、别有风韵,将梅花的盛开之景定格,别致地呈现于作品上,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纵观此套组,主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然,壶身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优雅清新、端庄大方之感,圆器营造出和谐圆融的意境,给人轻松愉悦之感;三弯流与圈把相辅相成,转折恰到好处,自然向上的弧度显出挺拔有力之感;壶盖为压盖,自然贴合壶身,严丝合缝,平盖与平底上下呼应,对称统一;壶钮立于壶盖中央,协调过渡。
论传统文化创意的挖掘——作品"五福临门壶〃的创作感悟王杨【摘要】紫砂壶艺不仅仅是外表的创作,更是注重体现紫砂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紫砂艺术的本质是在创造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力,超脱于形体的内在美,同时也是基于紫砂自身材质的自然流露,这是一种朴素的美,更是一种创意的集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紫砂壶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本文就通过作品"五福临门壶"的创作来谈一谈对传统文化创意的发掘。
【关键词】紫砂文化:五福临门:创意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意的发掘,自然要数紫砂花货。
紫砂花货的造型不拘一格是最能够体现文化创意的形式之一,在紫砂花货造型中可以有生动的自然形态、雕饰,以及相搭配的各种紫砂装饰技巧,同时这些不同的形态、装饰等等组合起来以后又会衍生出新的创意和文化元素,这样的创作涵盖了太多的可能,以眼前这件作品“H福临门壶”为例,其巧妙的造型组合辅以相应的铭文搭配,由外及内地传递出意识的内涵,在众多的紫砂壶艺创作中别出机抒,独树一帜,极具文化创意衍生出的丰富艺术美感。
一、作品“五福临门逯”的创作源头福”一词出自《尚书•洪范》,分别包含了“长寿”、“富贵”、“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是五种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幸福。
这本书本身的历史非常之悠久,推测成书年代为三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其最早的名称被称为《书》,但由于其历史太过久远,在汉代时才被称作《尚书》,意为“上古之 书”,自汉以后儒门经历过古文今文之争后,此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后世我们常听到的“四书H经”其中的五经之一就是指的《尚书》。
作品“五福临门壶”是以“五福”作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的,那就必然要溯究其源头,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华的先民正处于文化幵创之基的时代,我们的袓先正在中原大地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将荒原幵垦为沃土,将山泽辟为良田,在猛兽环伺中保留文明的火种,在狂风暴雨中经受磨难,这时人们对于幸福的含义是朴素而直观的,在现代文明之光还没有点亮人类前进的道路时,中国人就已经懂得要知礼仪,要追求人生的幸福。
浅谈《鸿福壶》的创作任奖恩【摘要】用宜兴陶土制作的器皿造型很多,由于其可塑性强,细腻精致,干变万化,种类繁多,如花盆、水仙盆、人物、动物、树桩、根艺……【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2(046)012【总页数】1页(P80)【关键词】紫砂壶;陶刻;装饰【作者】任奖恩【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
它位于太湖之滨,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州、竹的海洋”之称。
宜兴陶瓷传说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烧造陶瓷了。
商周时期已有几何、印纹陶和早期的青瓷出现,到秦、汉、宋、明、清至今陶瓷生产演进迅猛。
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经历代陶人的努力,种类已是层出不穷。
产于宜兴本地的紫坭、绿坭、红坭三种是组成紫砂土原料,又称紫砂坭。
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坭”之称。
通过一系列工序可单独使用三种原料也可相互配比混合使用,从而产生更多紫砂坭色。
经不同湿度,气氛火焰烧成,色泽更为丰富,故有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绿而不嫩等高稚色调。
陶刻装饰俗称“刻字”、“雕刻”,艺人们用锋利的小钢刀在泥胚上雕刻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进窑烧成,它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壶艺之中,是紫砂装饰的主要手段。
现就《鸿福壶》谈一谈紫砂陶刻的装饰。
《鸿福壶》着重体现了紫砂壶古拙的特色,其外形充分吸收了光素器的素面素心特点,也最能体现紫砂之本质的简朴无华、肃静端庄、洁净深沉。
紫砂裸胎艺术美是用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采用反映紫砂真实面貌的质朴材质,从简洁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与美感、表达作者的个性与情感,体现作者的艺术修养,该壶通体光洁,表里不饰,内外无釉,比例恰当,显示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
口盖紧密,通转无隙,捏钮能提起壶身整体,注茶无落帽之忧,壶把与壶身浑然一体,顺畅自然,充分利用了“刮、压、削、勒、推”等工艺技法,使该作品无一不严谨工整,古朴雅致,呈现紫砂壶的裸胎艺术美,壶钮小巧可爱,颇为点睛之妙,线条简洁有力,把玩在手显示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五福石瓢》壶的创作含义
王齐云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13(0)12
【摘要】笔者擅长制作石瓢,而石瓢的造型又是紫砂器造型之最,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之说,笔者创作石瓢多是在创新的角度去表现的,全手工创制的作品《五福石瓢》壶,正是一款含义颇深的石瓢壶式.
【总页数】1页(P76)
【作者】王齐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略论紫砂经典茗壶的传承与发展——“瓢韵壶”创作有感 [J], 朱志伟
2.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浅谈“石瓢提梁壶”的创作思路 [J], 王云云
3.智行方圆一瓢禅泉——浅谈“四方抽角石瓢壶”的创作 [J], 范亚萍
4.论筋纹器制作在传统壶形上的变化——浅述作品“筋囊石瓢”壶的创作 [J], 许建华
5.陶刻趣味探究——作品"子冶石瓢之美猴王壶"的创作感悟 [J], 庄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