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地质作用与矿产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63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胡经国第二章矿产资源基本概念一、矿产资源概述1、矿产资源及其种类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又叫做矿物资源,是指经成矿地质作用而形成,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并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目前,中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型。
目前,全球已知的矿产资源有17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比较广泛。
按其特点和用途,矿产资源通常分为以下四大类型: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6种。
2、矿产资源的特性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作用才形成的。
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的特性主要有耗竭性、隐蔽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变化性四种特性。
二、矿石及其品位的定义矿石(Ore)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矿物——矿石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Ore Grade)。
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的品位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的品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
但是,在矿石中无用矿物或其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会影响矿石价值。
矿石的概念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对新矿物原料要求的不断增长和工艺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无用的矿物也可以成为矿石矿物。
地质环境与矿藏形成在地球历史上,地质环境是决定矿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床的形成往往需要特定的地质结构、大地构造、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岩石变质和超高压/超高温作用等条件。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着手,探讨地质环境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一、特定的地质结构地质结构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岩层变化等因素。
它在矿床形成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石油和天然气极为依赖地质构造。
一般而言,地表变动剧烈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含油气的地层,因为这些地区经历的历史和发生的构造运动,有可能形成了低阶地形、断层变形或隆起、下降等层次结构,便于有效沉积物的累积,从而形成了油气田。
另外,一些构造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会导致富矿成因元素的释放,从而促进了矿床形成。
比如,我国四川地震过后,震中附近出现了几个新的铅锌矿床,而且品位不错。
这是由于地震后构造变动导致了矿床形成成因元素的富集和释放导致的。
二、大地构造和构造运动大地构造和构造运动对于矿床形成也至关重要。
比如,构造运动导致地层的变形和重叠,形成了断层、岩浆活动、风化作用等地质环境。
这些地质环境是有利于矿床形成的。
例如,地球上最古老的金矿之一,在南非的Witwatersrand金矿区,它的形成与构造断裂和捕虏作用密切相关。
这一地区受到早期岩浆活动和大地构造的影响,随后又经历了长时间的侵入和风化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含有金属矿物质的母岩和堆积岩。
此外,金矿床通常与晚期的浅表岩浆岩有关,如花岗岩、斑岩等。
这是由于浅表岩浆的形成和运动,为矿物质提供了丰富的成因元素来源。
三、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对于矿床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相互作用下,地壳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矿床。
最常见的是火山岩、侵入岩和深成岩中蕴藏的矿体。
例如,铜矿床往往与铜-钼等多金属成矿物有关,它们主要富集于火山岩中。
其富矿成因与地幔物质上升、地热作用、岩浆灌入和热水垂降等因素有关。
此外,火山活动在造山运动和其他大地构造运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矿物的形成过程与原理矿物是指自然界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较为复杂,涉及到地质作用、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下文将从矿物的形成条件、地质作用、化学反应、物理条件等方面介绍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一、矿物的形成条件矿物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具体来说,以下是矿物形成条件的基本要素:1、物理条件:矿物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一般地,地壳深部、洋中脊和山脉等高温高压环境有利于矿物的形成。
此外,矿物形成中还会涉及到溶解度、扩散速度、晶核形成等多个物理因素。
2、化学条件:矿物形成需要一定的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这涉及到元素的存在和组成、离子的相互反应等多个因素。
例如,矿物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氧气、硫化物等元素,还需要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如酸性、碱性等。
3、生物条件:某些矿物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有关。
例如,石灰岩、煤炭等就是由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矿物。
二、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矿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作用分为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1、内部作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地壳运动等因素会促进矿物的形成。
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异相转化、熔融和结晶等过程使矿物形成,并不断向地表运动和堆积。
例如石榴石、金红石、磁铁矿等就是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矿物。
2、外部作用:外部作用是指气候、水、风、植被等因素在地表上引起的变化,例如风蚀沙漠、水侵蚀山地等都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
外部作用同样也能够促进矿物的形成,如铁锈、玄武岩、石英石等就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
三、物理条件1、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矿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促进了矿物的形成,例如钻石、石墨等是在高压高温环境中形成的矿物。
2、晶体构造:晶体构造是矿物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条件。
晶体构造决定了矿物的结晶形态和晶体结构,例如石英的晶体构造决定了它具有六角柱形状,而纯铜晶体构造决定了它为立方体。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现象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貌变化、岩石变化和矿产资源形成等方面。
通过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图示展示其相关关系。
一、构造运动类地质作用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地壳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震、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可以分为火山地震和地震两种类型。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的抬升、下沉、侧向推移等变动。
火山活动是指地球表面喷发出岩浆、气体和热水蒸汽等现象。
二、地貌变化类地质作用地貌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主要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和抬升等地貌过程。
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水蚀是水流对地形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冰蚀是冰川对地表的削蚀和改造,形成冰蚀地貌。
海蚀是海水对海岸线的蚀刻和侵蚀作用,形成海蚀地貌。
抬升是地域性地壳的隆升,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
三、岩石变化类地质作用岩石变化是指地球的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地壳深部上涌,并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浆岩或火山岩。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发生结构和成分上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岩石、矿物和土壤在风、水、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四、矿产资源形成类地质作用矿产资源形成是指地质作用导致矿物、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聚集。
主要包括岩浆、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形成时带来的矿产资源。
变质作用是指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矿物和矿石,如金、银、铜等。
沉积作用是指沉积过程中矿物和矿石的沉积和堆积,如煤、石油、铁矿石等。
通过以上对不同类型地质作用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球的演化和资源的形成。
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形成的关系分析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物质的空间分布和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构造特征,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构造和构造变形等。
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或地球表面存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
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生成、富集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一、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生成影响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有关,这些构造运动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会导致岩石的破裂、变形和熔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1. 断裂构造与矿床形成断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发生的破裂现象,常常伴随着断层的形成。
断裂构造的存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通道,使得地下的矿质和矿液能够顺着断裂面迁移和富集,形成矿床。
例如,在断裂带附近,常常形成金属矿床,如黄金、银、铜等金属矿床。
这是因为断裂带提供了物质迁移的通道,使得地壳中的金属元素能够沿着断裂面迁移,最终形成富集的金属矿床。
2. 变形构造与矿床形成变形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发生的形态、体积或内部结构上的变化。
变形常常伴随着应力的作用,导致岩石发生断裂、褶皱和变形等。
这些变形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例如,在褶皱和逆冲断层带附近,常常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等油气田。
这是因为逆冲断层和褶皱的形成使得富含有机物质的岩层被挤压和堆积,形成了含油气的沉积岩层。
二、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富集影响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地壳的变形会导致矿质和矿液的迁移和富集,从而形成富集的矿产资源。
1. 断裂与矿床的富集断裂构造是矿产资源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断裂的存在使得地下的矿质和矿液能够沿着断裂面迁移和富集,形成矿床。
例如,在断裂带附近常常形成金属矿床,因为断裂提供了金属元素迁移的通道,使得金属元素能够沿着断裂面迁移,最终形成富集的金属矿床。
2. 褶皱与矿床的富集褶皱构造也是矿产资源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地质构造是地壳中岩石形成和变质的过程,也是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矿床形成的位置、矿石的分布和矿床类型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
一、地质构造与矿床形成位置地质构造在决定矿床形成位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构造环境会导致矿床的形成有所不同。
例如,弧后盆地是形成铁、铜、钨等矿床的重要地质环境。
在弧后盆地中,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
此外,在构造断裂带和岩层滑移区域也容易形成金、银等矿床。
二、地质构造对矿石的分布影响地质构造会影响矿石的分布特点和矿床的规模。
在构造带的作用下,矿石往往分布不均匀,形成比较集中的矿床。
例如,在断裂带的作用下,矿石会沿着断裂带的延伸方向分布,形成岩脉状矿床,如黄金矿床。
此外,构造的复杂性还会导致矿石的较小分散分布,形成矿石点状或环状的分布,如铜矿床。
三、地质构造对矿床类型的影响地质构造对矿床类型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岩体的构造特征、岩石的性质等地质构造因素都会对矿床类型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例如,构造断裂带上的强烈剪切运动会导致岩石的破碎和变形,形成破碎岩矿床和脆性变形矿床。
构造带上的岩浆活动会形成热液岩浆矿床,如钨、锡等矿床。
此外,构造带上的岩浆侵入还会形成接触变质矿床,如铜、铅、锌等矿床。
四、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影响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可以确定矿床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从而提高勘探的效率。
此外,地质构造也会对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开采方式产生影响。
构造的复杂性会导致矿体的形状和规模变化较大,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开采造成困难。
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和评估,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至关重要。
总结:地质构造是影响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通过决定矿床的形成位置、影响矿石的分布特点和矿床类型的形成,以及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产生指导作用。
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过程与机制矿产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藏,它们的形成涉及着复杂的地质过程与机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矿产资源的形成原因,并对其相关的地质现象进行解析。
地球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内部有着巨大的热能,这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首先,矿物质是矿产资源的基础,它们通常是在地壳中由岩浆或热液的形式产生的。
当地球的内部温度升高或地壳板块发生运动时,岩浆从地下深处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或火山岩浆。
这些火山岩浆在地表冷却后会形成矿物质,如铜、铁等。
而热液则是地下水在高温高压下与地壳中的矿物发生反应形成的,如金、银等。
除了热能,地球内部的压力也对矿产资源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当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或断裂时,会形成大型矿床。
例如,地壳板块的碰撞会导致地壳的挤压和褶皱,使其中的矿物质聚集成大型矿床。
而板块的断裂又会导致矿物质被挤压到地壳上层,形成浅层矿床或露天矿。
这些矿床是矿产资源富集的重要来源。
此外,地质时间的长河也对矿产资源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矿物质的形成速度和程度。
例如,一些稀有金属如钼、铌等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地质过程,而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铜等则形成得相对较快。
这也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矿产资源比其他资源更为稀缺。
地球的地质构造也对矿产资源的形成产生着影响。
按照地质构造的不同,矿产资源可以分为岩石型矿床和构造型矿床。
岩石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岩石内部,如煤炭、铁矿等;而构造型矿床则主要形成于地壳板块的断裂带或岩浆喷发的地区,如铜矿、金矿等。
这些地质构造的不同决定了矿床的类型和分布,也使得矿产资源的获取方式有所不同。
总之,矿产资源的形成离不开地质过程与机制的作用。
热能、压力、地质时间和地质构造都是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
对于地球上各类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地质机制,以及不同地质区域的特点与规律。
只有通过深入的地质探测和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4)胡经国第三章矿石第一节矿石概述一、矿石的定义矿石(Ore)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性能的矿物集合体。
一般矿体由矿石和脉石(夹石)组成。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矿物——矿石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矿石的概念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对矿物原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工艺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无用的矿物也可以成为有用矿物。
确定矿石与非矿石的主要因素是对矿石品位的要求。
二、脉石的定义在矿体中与矿石伴生的无用岩石,称为夹石或脉石。
脉石是矿体中无用矿物或其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集合体。
三、矿石品位及其表示方法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
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的品位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的品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
但是,在矿石中脉石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会影响矿石的价值。
第二节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一、矿石矿物㈠、矿石矿物的定义矿石矿物是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又叫做有用矿物。
例如,铬矿石中的铬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石棉矿石中的石棉等。
㈡、矿石矿物分类按矿物含量的多少,矿石矿物可分为:1、主要矿物主要矿物是指在矿石中含量较多、并且在某一矿种中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次要矿物是指矿石中含量较少、对矿石品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矿物。
3、微量矿物微量矿物是指矿石中一般含量很少,对矿石的价值不起大的作用的矿物。
矿石中某些特征元素矿物,如镍矿石中微量铂族元素矿物,虽然其含量甚微,但是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这类微量矿物仍然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二、脉石矿物脉石矿物是指那些与矿石矿物相伴生的、暂不能利用的矿物,又叫做无用矿物。
例如,铬矿石中的橄榄石、辉石,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石棉矿石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是非金属矿物,但是也包括一些金属矿物。
例如,铜矿石中含有的极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由于其无综合利用价值,因而也属于脉石矿物。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也是养育万物的源泉。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矿产资源并非天上掉下来的,它们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地球上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
1.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的表面由一系列板块构成,这些板块通过板块运动相互交错。
在板块运动过程中,构造活动使得地壳发生破碎、抬升、沉降等变化,从而影响了矿物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地壳的抬升可能会使得深层矿物质逐渐暴露在地表,形成矿床。
而板块相互碰撞时形成的岩浆活动,则是许多矿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2. 岩石变质与矿产资源形成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可能发生结晶、重排等变化,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矿物质。
例如,由于地壳的抬升和岩浆的侵入,原本的沉积岩可能会经历高温变质,其中的黄铁矿、方解石等矿物质可能由此形成。
3. 地球化学过程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物质通过地质、气候等条件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一些化学元素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矿物质。
例如,水流的作用可能会导致金属矿物的富集,从而形成金矿。
而酸性介质的存在有助于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聚集和沉积,形成铀矿床。
4. 生物作用与矿产资源形成生物作用是指生物活动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许多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些特定的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可能发生沉积形成矿物质。
例如,海洋中的贝壳、珊瑚等生物骨骼中的钙质可以通过堆积沉积形成石灰岩,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石灰石矿。
综上所述,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了解这些矿产资源形成的过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尊重地球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且为后代留下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质演化与矿产资源形成的关系研究引言:地质演化是指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形态变化和地质活动。
矿产资源形成则指通过地质作用,地球上的矿物质被转化成可供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
地质演化与矿产资源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种关系。
地质演化推动矿产资源形成:地球的地质演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构造活动等。
这些活动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如山脉、盆地、断层等,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物理和化学条件。
例如,地壳的抬升和变形可以改变岩层的组成和结构,使得矿物质重新分布并形成新的矿床。
火山活动产生的岩浆中富含的金属元素,在冷却后形成矿石矿床。
因此,地质活动是推动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演化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由于地球的地质演化过程并不均匀,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在地壳运动较为活跃的地区,新的断裂带和褶皱带的出现促使了新的矿床形成。
而在地壳运动相对平静的地区,古老的矿床经历长时间的侵蚀和改造,导致矿产资源的质量和储量较为丰富。
因此,地质演化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矿产资源形成启示地质演化:矿产资源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地质演化过程,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对矿床和矿石中的岩石、矿物和化石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地球在过去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某些化石在矿石中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曾经是海洋或湖泊,而某些特定的矿物则揭示出地壳曾经经历了火山喷发或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因此,矿产资源的形成不仅是研究地质演化的结果,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地球历史的线索。
矿产资源的发展对地质演化产生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采矿活动会导致土壤侵蚀、地表塌陷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能对地质演化产生长期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还可能导致地质构造的破坏和矿床的衰竭,对地质系统的平衡产生一定的冲击。
采矿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地球上的矿物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宝贵的矿物资源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才得以形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作用,以及它们对矿物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通过火山活动,大量的岩浆从地壳深部涌向地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矿物有关的地质现象。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的高温和高压条件,有助于矿物晶体的形成。
火山喷发还可以将地下的矿床推向地表,使得人们更容易进行开采。
地壳变动地壳变动是地球表面岩石的运动和变形的结果。
这些变动可以产生新的矿物形成的环境条件。
例如,当两块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或滑动时,会产生高压和高温的环境,这有助于石英等矿物的形成。
此外,地壳运动还会导致地质构造的形成,如断层和褶皱,这些构造对矿物资源的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
侵蚀作用侵蚀是地表岩石和土壤被风、水和冰等因素剥离和破坏的过程。
侵蚀作用可以将地下的矿床暴露在地表上,使得人们更容易进行采矿。
此外,侵蚀还能改变岩石中矿物的结构和组成,形成新的矿物。
例如,侵蚀作用可以将硫化物矿物氧化成含铜的新矿物。
水热作用水热作用是地热能和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矿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的矿床通常与热液流体有关,这些热液流体可以通过火山活动或其他地质作用带来。
当热液流体在地下岩石中循环时,它们会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例如,当含铜的热液与硫化物矿物反应时,会形成含铜的新矿物。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岩层在沉积过程中,形成新的矿物的作用。
当河流、湖泊或海洋中的水流携带着悬浮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时,这些颗粒物质会逐渐形成岩层,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矿物会以沉积的形式富集下来。
例如,河流中的沉积物可以富集金、银等重金属矿物,海洋中的有机物沉积则可以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总结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地质作用对矿物形成的影响。
火山活动可以提供高温和高压的环境,有助于矿物的晶体形成;地壳变动可以导致地质构造的形成,对矿物资源的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侵蚀作用可以让地下矿床暴露在地表上,方便开采;水热作用可以通过热液流体的循环,形成新的矿物;沉积作用则是通过颗粒物质的沉积,使一些矿物以沉积的形式富集下来。
第三讲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建国以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1990年底已经找到162种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储量的计148种,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达20多万处,矿区1.4万多处。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储量比较丰富、分布比较广泛、资源前景较好的少数国家之一。
国1987年矿业产值达77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5%。
国有、集体和个体小矿山1990年共采矿石20亿吨,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仅次于美国(人均20t)和前苏联(人均15t),居世界第三位 (不包括建筑用砂、石、粘土)。
其中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钢铁占第四位,石油占第五位,金占第六位,有色金属占第七位。
有的矿产可供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但是,从人均数分析,我国矿石产量人均1.7t,仅为世界人均3.8t的45%,尚缺乏一半。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总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我国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在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据统计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钨、铋、锑、钛、稀土、菱镁矿、萤石、砷、石棉和石膏等lO种,居世界前列的有锌、钴、钼、钒、钽、铌、锂、煤、硫、磷、重晶石、滑石、石墨、铁、锰、铅、锡、汞、硼等矿产。
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堪称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我国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0位,实际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从矿床类型看,我国各矿种的类型也比较齐全,各矿种的成矿周期长。
当前世界已经发现的主要矿产的重要矿床类型,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现,有的还颇具特色。
比方白云鄂博矿床不但是一个大型的铁矿床,而且已探明的稀土矿产储量也极为丰富,大致相当于国外稀土矿产储量总和的5倍多。
3.综合矿产多,单一矿少我国的矿产资源不但种类多,而且矿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共生矿产也较多,单一组分的矿床少。
比方铁矿中15%的矿石为含钒钛磁铁矿,其他还有热液交代型、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铁矿,它们常伴生多金属矿床;又如铜矿常与铁、钼、镍、铅锌等矿石共生,组成铜铁矿石、铜钼矿石、铜镍矿石和铜铅锌矿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