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石地质温度计
- 格式:pdf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10
高温高压和不同磁铁矿下干的多晶橄榄石电导率实验及地球物理意义橄榄石是一种天然矿物,原产于木星和火星的大气圈,它在巨大的热量和压力的影响下形成,这使其成为月球表面和重力调查的有价值的地质标记物。
此外,橄榄石是一种半导体,具有高温高压下可变的电导率,是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材料。
近年来,学者们借助实验室技术对橄榄石的电导率进行了探索,从而为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最近,多壁纳米晶体橄榄石(MWCNTs)的电导率在高温高压下被研究。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实验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从而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深入的认识。
MWCNTs 研究并非为橄榄石的唯一研究对象,它们也被大量用于多晶橄榄石样品的实验研究,这些样品由不同磁铁矿组成,分别可以模拟地球的不同层次的结构。
实验中,多晶橄榄石样品放入压力容器中,当实验条件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范围时,样品会发生变化,从而提供电导率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由不同磁铁矿组成的多晶橄榄石样品的电导率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并且可以给出各磁铁矿组成比例对电导率的影响。
对多晶橄榄石电导率的高温高压实验可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有助于探索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测定的电导率数据有助于检验和验证地球科学理论,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地幔和地壳的演化及内部特征。
另外,这些实验结果也可以为探测月球内部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高温高压和不同磁铁矿下干的多晶橄榄石的电导率的实验研究,可以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特征和演化提供重要的线索,也可以为探测月球内部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结果也可以检验和验证地球物理学的理论,进一步开展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宇宙中的奥秘提供重要信息。
地质温度计地质温度计是能够用来确定地质作用温度的地质产物。
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地质温度计主要有矿物包裹体地质温度计、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同质多象温度计、泥质矿物温度计、矿物分解温度、固溶体分解温度、矿物中的放射性裂变径迹、镜质组反射率、生物标志化合物等。
矿物包裹体根据矿物晶体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化测定矿物的形成温度。
这种原生包裹体通常叫矿物温度计。
包裹体可以是固态的,矿物包裹体测温法的一种,在室温下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包裹体中的气相和液相,是单相热液随主矿物冷缩所产生的气泡。
如果用实验方法对包裹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包裹体可恢复到形成时的均一相。
由于均一温度是在常压下得到的,因此需加压力校正值。
这时的温度就叫均一温度,这种测温的基本方法叫均一法。
常用于测定透明矿物,它是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方法叫爆破法,是根据气液包裹体爆破产生的响声来确定温度的。
从包裹体爆破曲线图上可得出爆破温度,爆破温度经过压力校正之后可认为是矿物形成温度的上限同位素根据共生矿物对的同位素分馏(见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定地质体中同位素平衡时的温度。
由同位素分馏作用已知,同位素交换反应的分馏系数(α)随温度(T)而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1000lnα=(A/T)+B该式为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计算公式,A和B是实验确定的常数,与矿物种类有关。
目前常用的有石英-磁铁矿、石英-白云母、石英-方解石等共生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和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不需进行压力校正。
闪锌矿闪锌矿中常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铟(In)、锗(Ge)、镓(Ga)、铊(Tl)等,这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常与闪锌矿的形成温度有关(见表)。
因此,闪锌矿地质温度计又称矿物-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或类质同象地质温度计。
闪锌矿(ZnS)主要产于接触交待矽卡岩和中低温热液矿床中,若其形成温度较高,则含铁质较多,它的颜色容易呈现黑色或褐黑色;如其形成温度不高,则含铁质较少,因而呈现较浅的黄色、褐黄色。
微量元素在地质上的应用微量元素在地质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分配系数的应用1. 计算平衡时的温度由热力学可知:\nk=-BRTK:平衡常数,在稀溶液条件下,K=D△日二热熔变化,可以测定,R二气体常数,B为常数,据此可求得温度: AIn D BT这就是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温度计。
很多温度计已经测定,特别是稀土元素和硫化物对。
2. 计算平衡时的压力根据热力学,在恒温条件下,分配系数D与压力P的尖系式为:lln D ' ・v 5P j ” RT3. 判断岩浆成岩过程⑴模型A部分熔融模型a. 平衡部分熔融C,= 1Co_D(1 _F)F其C L :兀素在熔体中的浓度;中:Co:初始固相母体物质中的浓度F:部分熔融特度D :总分配体系b:分离熔融模型(在发生熔融时,从固相中连续移出所形成的熔体「丄(1卫)PCo D D P :压力c.结晶作用模型分离结晶作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行为可用下式来描述:CL 二D'4砂F CL: i元素在熔体中的浓度;C O,L: i元素在原始熔体中浓度;F :原始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后剩余的份额(固结度,结晶度),还有其它模型。
(2)过程鉴别(3)地球化学参数的确定①源区的物质成分根据地质观察,综合考虑岩石学、微量元素、残留体和同位素组成等资料。
e.g.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取上地幔为源区物质,以2倍左右球粒陨石的丰度为C。
值;花岗岩:S型花岗岩以杂砂岩的平均成分为G, I型花岗岩源岩为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混合,有人以岩体边缘相为G。
二微量元素指示剂1 •对岩浆演化过程的指示(1)大离子半径亲石兀素大禺子亲石兀素一般有:Ba ・ RbSr、K 等。
丿元糸价态半径⑺Sr+2 1.12Ca+2 1.00Rb+ 1 1.47K+ 1 1.33Ba+2 1.34①S心和Sr在钙长石一熔体中的分配系数较大(即S®易进入含矿物中),在中酸性岩浆演化过程中,Sr随Ca的减少而贫化,但S®的半径比Ca?+大,C*比Sr2+B先进入晶格,随岩浆作用的进行,Sr/Ca比值变大,若以同源不同阶段岩石中的Sr和Ca作图,可得到演化线。
橄榄石陨石鉴定方法
橄榄石陨石是指由橄榄石组成的隕石。
鉴定橄榄石陨石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橄榄石陨石通常呈现黑色或黑绿色,表面可能有坑洼、凹凸不平的纹理。
陨石通常还具有熔融壳层。
2. 密度测量:通过测量橄榄石陨石的密度,一般来说,陨石的密度会高于在地球上常见的岩石。
3. 矿物组成:使用X射线衍射等技术,分析橄榄石陨石中的矿物组成。
橄榄石陨石主要由橄榄石组成,并可能包含其他矿物,如辉石、磷灰石等。
4. 含水量测量:陨石中的含水量也可以用于鉴定。
通常情况下,橄榄石陨石中的含水量较低。
5. 其他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确定陨石中的其他元素和化合物。
例如,橄榄石陨石通常富含镁、铁、硅等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鉴定橄榄石陨石需要专业知识和实验设备。
如果您发现了疑似橄榄石陨石,可以向专业的地质学家、隕石研究者等求助,以获取正确的鉴定结果。
第二章矿物及其化学成分第一节矿物的概念在古代,矿物泛指从矿山采据且未经加工的天然物体,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矿物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对矿物的定义是,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以及确定的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
它们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用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现代的矿物概念,重点强调以下几个特征。
一、矿物是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的产物这一特征使矿物区别于在工厂或实验室由人工制造的产物。
由人工制造的、各方面性质与大然产出的矿物相同或相似的产物,可以称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如人造水晶、人造金刚石等;而那些在自然界无对应矿物的人工合成物,则不能称为合成矿物,如钛酸锶、钇铝榴石等。
那些来自月球或陨石的矿物,为了强调其来源,特别称为月岩矿物和陨石矿物,或统称宇宙矿物。
二、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可用化学式来表达。
如方解石、闪锌矿,其化学成分可分别用化学式CaCO3和ZnS表示。
然而,由于形成环境的复杂性,矿物的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如闪锌矿中的Zn经常被Fe代替,但Fe的含量最高不能超过26%,向且Zn、Fe一起与S仍保持1:1的定比关系,化学式可表示为(Zn,Fe)S。
因此,可以说矿物成分是相对固定的。
三、矿物具有确定的晶体结构这表明矿物应该是晶体,但只有天然产出的晶体才属于矿物。
外观表现为固体的无晶体结构的物质,如蛋白石、水铝英石等不能称为矿物,这类在地质作用或宇宙作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但无确定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称为准矿物或似矿物。
天然非晶质的火山玻璃,因无一定的化学成分,不属准矿物之列。
四、矿物是均匀固体这一特征排除了天然产出的气体和液体,它们可以是自然资源,但不属于矿物,如自然汞;同时也与岩石和矿石区分开来。
矿物作为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应该是各部分均匀的。
五、矿物并非固定不变任何矿物都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矿物会发生变化,生成新条件下稳定的矿物。
光学显微镜下橄榄石单晶体形态橄榄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属于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Mg,Fe)2SiO4。
它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晶体形态多样,常见的有六角柱状、八面体状、菱面体状等。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橄榄石单晶体形态时,首先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薄片。
制备薄片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是将橄榄石磨成薄片,然后用研磨液将其研磨至透明。
制备好的薄片可以直接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进行观察。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橄榄石单晶体形态时,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橄榄石的颜色通常为绿色或棕色,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变种。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橄榄石的晶体外形、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橄榄石的晶体形态多样,常见的有六角柱状、八面体状、菱面体状等。
六角柱状的橄榄石晶体通常呈长柱状,两端尖锐,中间略微膨大。
八面体状的橄榄石晶体呈多面体状,有八个面,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
菱面体状的橄榄石晶体呈多面体状,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菱形。
除了晶体形态,橄榄石的显微镜图像还可以显示出其内部的结构和纹理。
橄榄石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橄榄石晶体内部的层状结构呈现出交错的条纹状,这是由于晶体内部的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所致。
此外,橄榄石的显微镜图像还可以显示出其光学性质。
橄榄石是一种双轴晶体,具有双折射性质。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通过旋转样品或调节偏光器的方向来观察到橄榄石的双折射现象。
双折射现象表现为样品中的图像出现分裂,形成两个重叠的图像,这是由于橄榄石晶体的光学轴方向与光线传播方向不一致所致。
总之,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橄榄石单晶体形态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通过观察晶体外形、颜色、透明度、内部结构和纹理,以及光学性质,可以对橄榄石的物理性质和成因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对于矿物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橄榄石薄片鉴定实习报告1. 引言橄榄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广泛存在于地球内部和地表。
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铁镁硅酸盐矿物,是构成地球上地幔和部分地壳的主要矿物之一。
通过研究橄榄石的光学性质和结构特征,可以获得有关地质环境和成岩过程的宝贵信息。
本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制作和观察橄榄石薄片,掌握矿物光学性质的鉴定方法。
2. 实验步骤(1) 制作薄片:首先选取新鲜的橄榄石样品,对其进行切割、磨抛,制作成厚度为0.03mm左右的岩石薄片。
(2) 显微镜观察:将制作好的橄榄石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注意其颜色、消光位、复旋性以及解理等光学特征。
(3)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矿物颜色、消光位、复旋性等光学常数。
(4)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数据,结合理论知识,对橄榄石的成因类型及其所代表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
3. 观察结果(1) 颜色:橄榄石在单偏光下呈现淡绿色或无色,在直射日光下具有玻璃光泽。
(2) 消光位:橄榄石属于单斜晶系,主要具有两组解理,在平行消光方向时,解理裂纹呈现锐直角交叉。
(3) 复旋性:橄榄石属于正复旋矿物。
(4) 解理:橄榄石具有两组解理面,解理好。
4. 结果分析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该橄榄石样品为镁橄榄石,属于超镁铁质岩石类型。
镁橄榄石主要产于地幔岩石中,是地幔物质的主要组成矿物。
其存在表明该区域曾经经历了高温高压的环境,可能与板块俯冲或者幔源岩浆活动有关。
需要结合其他地质线索进一步分析具体的成因类型及地质背景。
5. 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制作岩石薄片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
通过对橄榄石薄片的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该矿物及其所代表地质环境的认识。
矿物学实习对于提高专业素养、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温度计名词解释
地质温度计(geothermo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岩石或矿物物质形成时期的温度的工具。
它们基于岩石或矿物的特定化学或物理学性质,例如矿物的结构、同位素含量、热力学性质等来确定温度。
这些特性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地质温度计在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岩石或矿物形成的时期和环境,以及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此外,地质温度计的使用还可以帮助解释地球内部的热流和地热温度分布。
常用的地质温度计包括:
1. 同位素温度计:基于矿物中不同同位素的相对含量来计算温度,例如氧同位素温度计、锆石同位素温度计等。
2. 矿物结构温度计:基于矿物的结构和晶格参数来计算温度,例如石榴子石结构温度计、蓝闪石结构温度计等。
3. 热力学温度计:基于矿物的热力学性质,如热容、热膨胀系数等来计算温度,例如金红石热力学温度计、磁黄铁矿热力学温度计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质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且精度和可靠性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地质温度计进行研究时,需要对矿物和岩石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对不同地质温度计的优缺点有深入的了解。
榴辉岩中传统地质温压计新解:来自PT视剖面图的证据魏春景;苏香丽;娄玉行;李艳娟【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9(025)009【摘要】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是确定榴辉岩形成温压条件的最常用方法,二者主要依据石榴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中相组分之间的交换和转换变质反应.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表明,在不同榴辉岩矿物组合中,控制3个矿物相成分变化的相组分之间的变质反应不同.在低温含绿泥石、滑石和蓝闪石榴辉岩组合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镁含量主要受到含水矿物脱水反应的控制,并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二者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并不起主要作用.因此,在自然界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由于绿辉石相对富镁而常常导致GC温度计结果偏低.在含有硬柱石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中的钙含量受到硬柱石的控制,随着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硬柱石含量增加,使石榴石中钙降低,此时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之间的转换反应对石榴石成分的影响会很微弱,由于石榴石相对贫钙而导致GCP压力计结果偏低.在含有蓝晶石的中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受到石榴石-绿辉石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和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石英/柯石英之间的一系列转换反应控制,因此,GC和GCP温压计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结果.在低压普通角闪石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中的镁含量主要反应压力变化,有时并不指示变质作用温度.在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Thermocalc程序中的平均温压(avPT)方法可以给出比较合适的温度,但压力结果与GCP压力计一样也会偏低一些.在蓝闪石和绿帘石等含水矿物消失后的中温蓝晶石榴辉岩中,avPT方法难以给出合理的PT信息.相对来说,视剖面图方法能够给出最多的PT信息,是目前确定变质岩PT条件的最好方法.%The garnet-clinopyroxene (GC) thermometer and garnet-clinopyroxene-phengite(GCP) barometer are commonly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PT conditions of eclogite metamorphism. These thermobarometries are calibrated from the exchange and net transfer reactions among the phase components in garnet, clinopyroxene and phengite. The calculated PT pseudosections from a MORB composition indicate that in different eclogite assemblages there are different exchange and net transfer reactions among the phase components to control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three minerals: In the chlorite-, talc- and glaucophane-bearing low-r eclogites, the Mg-contents in garnet and omphacite are dependent on the dehydrations of hydrous minerals, increasing as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Fe-Mg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garnet and omphacite plays a trivial role. Thus, in the natural low-T eclogites which contain glaucophane and other hydrous minerals, omphacite is usually rich in Mg,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GC thermometer giving lower temperature results. In the lawsonite-bearing HP-UHP eclogites, the Ca-contents in garnet are dependent on the proportions of lawsonite, decreasing as pressure rise or temperature decrease. In this case, the net transfer reactions among garnet, omphacite and phengite may have a minor effect on the garnet compositions, and the GCP barometer may give lower pressure results due to garnet poor-in Ca. In the medium-T kyanite-bearing UP-UHP eclogites, the garnet, omphacite and phengite compositions a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e Fe-Mg exchange reactionsbetween garnet and omphacite, and the net transfer reactions in garnet- omphacite- phengite- kyanite- quartz / coesite. Thus, both GC thermometer and GCP barometer can give available PT results. In the lower-P hornblende-bearing eclogite, the Mg-contents in garnet and omphacite mainly reflect pressure changes, and commonly do not reflect temperature variations. The average PT mode ( avPT) in Thermocalc could give available temperature results, and relatively lower pressures 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GCP barometer for the glaucophane-bearing low-r eclogites, but could not yield reasonable PT formation for the medium-T kyanite eclogites without the hydrous minerals such as glaucophane and epidote etc. Comparatively, the pseudosection thermobarometry can provide much more PT formation, and is the most optim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总页数】11页(P2078-2088)【作者】魏春景;苏香丽;娄玉行;李艳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48【相关文献】1.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大陆碰撞:来自榴辉岩原岩性质的证据 [J], 孟繁聪;崔美慧;贾丽辉;任玉峰;冯惠彬2.金红石中锆含量温度计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自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榴辉岩类包体的信息 [J], 王清海;许文良;裴福萍;杨德彬;于洋3.榴辉岩常用温压计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J], 陈意;叶凯;吴春明4.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 [J],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陈文;施建荣;张彦;王生云5.视剖面图地质温压计及其应用 [J], 田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量元素在地质中的应用一、基本概念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s)依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盖斯特(Gast, 1968)定义微量元素“不作作系内任何相主要组份存的非化学计量的分散元素”。
按此定义,微量元素是相对的,在一个体系中为微量元素,而在另一个体系中可能为常量元素。
比如,K、Na在超基性岩中可做微量元素。
在长石类岩石中不能做微量元素。
Zr 在锆英石中不是微量元素,但在长石中都是微量元素。
Fe一般情况下不是微量元素,但闪锌矿中Fe都是微量元素。
所以根据含量来划分微量元素是不准确的。
所以有人从热力学角度来定义微量元素:在研究的对象中元素的其含量低到可可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来描述其行为,则该元素可称为微量元素。
一般的,将地壳中除O、Si、Al、Fe、Ca、Mg、Na、K、Ti 等9种元素(它们的总重量丰度占99%左右)以外的其它元素统称为微量元素,它们在岩石或矿物中的含量一般在1%或0.1%以下,含量单位常以10-6或10-9表示。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示剂1.大离子亲石元素的指示意义1.1 指示岩浆演化过程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主要指的是Ba、Rb、Sr、Ca和K。
由于Sr的性质与此同时Ca相似,当它的为+2价阳离子时,其离子半径分别为1.17Å和1.0Å。
在岩浆演化过程中,Sr长石—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大,也就是说Sr2+易进入含Ca2+矿物中,因此在中酸性岩浆演化过程中,Sr一般也随Ca的减少而贫化。
但是,Sr2+的半径比Ca2+略大,按类质同象规律,Ca2+、Sr2+优先进入晶格中,所以Sr2+贫化较慢,随着岩浆分异作用的进行,Sr/Ca值逐渐增加。
这就决定了残余岩浆最后结晶的斜长石。
具有最高的Sr/Ca值和最低的Ca含量。
因此,利用Sr/Ca比值可判断岩浆的演化分异程度。
综合Rb、Sr地球化学行为一般认为Rb/Sr比值是岩浆演化过最明显的指示剂,岩浆分异程度愈好,Rb/Sr比值愈大。
适用于尖晶石相橄榄岩的第一个定量地质压力计
支霞臣;陈道公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进展》
【年(卷),期】1994(9)6
【摘要】正确测定尖晶石相橄榄岩的T-P关系,对于了解岩石圈地幔的许多基本性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介绍了根据Ca在共存的橄榄石和辉石之间的分配而建立的适用于尖晶石相橄榄岩的第一个定量地质压力计,叙述了该地质压力计的研究历史、现状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总页数】4页(P88-91)
【关键词】地质压力计;尖晶石相;橄榄岩;定量地质压力计
【作者】支霞臣;陈道公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25
【相关文献】
1.新疆碱泉磁铁尖晶石橄榄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刘朝阳;孙强山;裴玉华;刘晓
2.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化——Ⅰ.实验研究 [J],
3.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化—Ⅱ.在自然岩石中的应用 [J],
4.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白朗县白岗尖晶石—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的相界反应及其意义 [J], 夏斌;周国庆;李建峰;陈根文;刘维亮;王冉;董冰华
5.云南马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压条件及其指示意义 [J], 魏启荣;王江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