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方言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各地⽅⾔分布图及概述各地⽅⾔分布图及概述江苏⽅⾔分布地图安徽⽅⾔分布图南通地区⽅⾔江苏⽅⾔就本省⽽论,分为三个⽅⾔区,即江淮⽅⾔区、吴⽅⾔区、北⽅⽅⾔区。
江淮⽅⾔区⼜分扬淮⽚、南京⽚、通泰⽚;吴⽅⾔语区⼜分苏州⽚,常州⽚;北⽅⽅⾔⼜分徐州⽚、赣榆⽚。
把本省⽅⾔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区江淮⽅⾔区,第⼆区吴⽅⾔区,第三区通泰⽚,第四区北⽅⽅⾔区,依《中国语⾔地图集》把第三区并⼊第⼀区,作为⼀个⽅⾔⽚,是符合⽅⾔性质的。
本省⽅⾔的分布,三⼤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是⼤⽅⾔区的⼀部分,分属官话⼤区和吴⽅⾔区,⽽且都偏在⼀⽅,因此⽅⾔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交互影响,语⾔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的复杂性。
溧⽔、⾦坛两县原本都在吴⽅⾔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逐步渗⼊,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年⼈之间和农村还有吴⽅⾔的存在,但已⽇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县之内在语⾳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声字,⾃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年⼈和青年⼈⼤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和吴⽅⾔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说着原籍的⽅⾔,形成⼤⼩不等的⽅⾔岛,这种⽅⾔岛和周边⽅⾔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岛⼈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不得不实⾏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岛数⼗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滨海、⼤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前关于江苏⽅⾔边界上和⽅⾔岛的⽅⾔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和深⼊。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城市,语⾔影响较⼤的重点⽅⾔是:苏州、吴江、常熟、⽆锡、常州、海门、丹阳、⾼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概述⑴、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安庆市的桐城、枞阳两地只有[-l]韵尾;唯有宝应一地有[-?]、[-l]两个韵尾;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
⑵、咸山摄三分:即:“关”与“官”不同音、“站”与“战”不同音。
此两摄北方话一般都已经合流,今只有一类韵母[an](不计介音)。
而在淮语中,绝大多数都有两组或者三组读音。
一般的演变规律是:一等合口呼归桓欢韵;一等开口呼、二等归寒山韵;三四等同归先天韵。
在具体分合上各地又有所出入,在此不一一赘述。
⑶、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的低降调:除海州一地的阴平调值为214曲折调,其他地区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
⑷、部分地区阴阳声韵合流:即阳声韵韵尾弱化变为鼻化韵,阴声韵鼻化变成鼻化韵,这样阴阳声韵之间有了交叉关系。
例如:在泰州方言中:“梅”≈“棉”、“悲”≈“边”;在盐城方言中:“姐”≈“剪”、“哥”≈“官”。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影响,部分已合流的阴阳声韵又有了分离的迹象。
⑸、部分地区知三章三在咸山摄和假摄中保留j、q、x的读法:例如:淮阴、扬州、泰州等地,“遮”、“缠”、“扇”的声母分别为“j”、“q”、“x”。
⑹、大部分地区无儿化韵。
洪巢片的语音特点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⑴、声母方面:①除了滨阜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
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
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通泰片的语音特点除了保留了独立的入声之外,和洪巢片相比,通泰片保留了更多的古音特征,也有许多不同于洪巢片的独特地方,比如:①,古全浊声母遇塞音、塞擦不分平仄一律送气。
江苏扬州方言词汇释例扬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洪巢片,是该方言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扬州方言在唐代以前属吴语,以后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官话。
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对江淮方言的影响很大。
一次是东晋北方人的南迁,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南部边缘线吻合;另一次是明初南方人的北移,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线吻合。
可见,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鲍明伟先生在比较了南京、扬州、泰州的方言后说,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代表。
扬州方言语音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完整地保留了中古《切韵》系统的入声,有独立的韵母系统,调值高而短,有喉塞尾,如“剥、药、桌、八、鸭”等字。
同属洪巢片的南京话虽有入声,但入声字在实际语流中塞音韵尾往往消失。
二是扬州话里中古全浊声母今读都是同部位的清音声母,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不送气。
泰州话全浊声母今读也是清音声母,但塞音、塞擦音的仄声字送气,如“病、动、同、坐”等字。
除了语音特征外,扬州方言词汇也较有特色。
扬州方言在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上扬州方言具有鲜明的特征,所以历来语言学家都将扬州方言作为样本。
本文选录一批方言词汇进行考释,考察方言词汇蕴涵的扬州特色,有些词的考释将对照其在普通话中的用法进行。
一、“”是俗字,在各种以扬州方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被写作“扛”“刚”等,指争吵、吵闹。
扬州人形容吵架很激烈时会说丧吵死(拟音),在口语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例如:(1)他们有钱的人家,总是要点假面子,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吵。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与吵是同义词,二词连用,“”总是放在“吵”的前面,细细推敲,“”的程度要比“吵”深。
“”也可单用,例如:(2)你看那边两个人得就差打起来了。
二、玩“玩”在各种语境中具体意思不相同,但其基本意思是玩耍。
例如:(3)他在隔壁店里玩的,听见家里有很大的声音,跑了家来。
(4)这下子玩出火来了吧。
1、“我就是看不惯你,松哇啊?”“松哇啊”的意思是:A 你这人很song(二声)B 不行么C 松花蛋?2、“我就是看不惯你,紧赶我啊?”“紧赶我啊”的意思是:A 紧紧追赶啊B 你拿我怎么样啊C 喜欢我啊?3、“小诺的妈,快过来萨!”“小诺的妈”的意思是:A 小诺的妈妈B 磨蹭什么C 类似于“他妈的”功能4、“你活抽签哦?”“活抽签”的意思是:A、逞强,不能干还要干B、快活地去抽签(参加比赛?)C、找抽5、“这家伙豁大豁大滴!”“豁大豁大”的意思是:A、豁达B、体型大C、牛X烘烘,嚣张无比6、“这孩子老不学好,急弄奶?”“急弄奶”的意思是:A 着急找牛奶B 快把奶奶喊来教育他C 怎么办哦7、“我个头西昏西昏的”“西”的意思是:A 西边B 十分C 乱8、“这次考试又滑得来,划子!”“划子”的意思是:A 心里不爽,要划东西B 郁闷C 死定了9、“你个嘎鸡窝都脏死了!”“嘎鸡窝”的意思是:A 腋窝B 鸡窝C 房间10、“你这个人犯嫌啊!”“犯嫌”的意思是:A 犯罪嫌疑人B 犯错了C 讨人厌11、“恩呀买(二声)~~”“恩呀买”的意思是:A、我要买 B 你买不买 C表示轻蔑的语气词12、“这家伙,活比打险的”“活比打险”的意思是:A 遇到危险的事了B “活比”把“险”一打C 摆谱,死要脸13、“他那人胜死了”“胜死了”的意思是:A 胜利了B 死了C 恶心死了14、“你胡得了你额?”“胡得了”的意思是:A 打麻将胡了B 不得了C 分不清好歹,不识相15、“我萎(四声)死了”“萎死了”的意思是:A 阳痿死了B 猥琐死了 C困死了。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十H哈(ha第二声):呆。
例:你哈niao?无事不干的给勒么多钱给人家,你又认不得人家。
哈(ha第一声):奉承。
例:人家哈你,我再不哈你呢,我凭本事七饭。
哈(ha第四声)巴股在:下巴。
例:哎哟,疼死了,刚才一不小心把哈巴股在搁来了,说话都不太方便了。
哈巴味:肉类变质的味道。
例:杰个肉不能七了噢,一下在哈巴味。
还(ha第二声):还。
例:你还哭niu?拐在/老拐在来喽。
还还糊:不认真,敷衍了事。
例:工作就好好工作,别一天到晚还还糊,糊哪个啊?到最后不还是糊自敢?啊?你好好想想看。
孩子:鞋子。
例:我肯定跑不过你的,今家七双孩子好像不跟脚,直接跑不起来。
害:发炎。
得。
怀孕。
例:1,某人膀在上头痒,现在抓咧害起来咧。
2,某人屁股上害疮咧。
3,看你精神不好,饭又七不下去,单怕是害匣在咧。
喊二辣在:起哄。
例:要你去做,不去,只晓得在旁边喊二辣在。
寒肉:咸肉。
例:扬州人都要在寒里家腌滴个寒肉。
憨皮臭脸的:脸厚。
例:一天到晚憨皮臭脸的,说了你,不晓得脸红。
寒里:冬天。
例:以前我就怕过寒里头,得衣ang穿,冻死咧。
寒钱:血汗钱。
例:某人勒个寒钱,他哪块舍得花呀?焊定:必须,一定。
例:杰个事不焊定要我去唉,某人去也行。
夯/伤饱实饥的:不得数。
例:每次喝酒我都夯/伤饱实饥的,死喝,喝一次醉一次。
夯不锒铛:全部、所有。
例:瓜,一起把你,反正夯不锒铛就这么些咧。
夯货:做事不考虑后果人。
例:勒个人你千万别跟他斗,听到哒?前后三庄个个都晓得他是个大夯货。
行行的:正在进行中。
例:我看电影看的行行的,被某人喊出来咧。
嚎丧:大哭。
例:别在杰块嚎丧,要嚎丧你家去嚎去。
好好教教的:正儿八经的。
例:昨个我乒乓球打输特咧,今家我好好教教的搞你打一场。
好叫:好好的,狠狠的,如:你又调皮了杀?今家好叫跟你上上规矩,家法呢?拿来!好佬:某方面的好手。
贬义:冒充高手。
例:1,单位头,论技术七一块,我就最佩服某人,绝对好佬,不得人能玩得过他。
宝应方言研究报告宝应方言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地方的一种方言。
宝应方言属于官话的农村方言系统。
它主要在宝应县及周边地区使用,在当地的居民之间流传较广。
本报告旨在对宝应方言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及现状。
宝应方言的音系上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宝应方言的声调比较多,与官方普通话相比,宝应方言有六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阳入和阴入。
其次,宝应方言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
比如,宝应方言中“f”音常替代普通话中的“h”音,宝应方言中的韵母“i”和“u”也会有不同的读法。
在语法方面,宝应方言与普通话有一些不同之处。
宝应方言比较注重语调的变化,通过语调的变化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
另外,宝应方言的语序相对自由,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动。
宝应方言在现代社会的使用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普通话在宝应县的使用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年轻一代更习惯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
同时,随着移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宝应方言的使用范围趋于缩小。
然而,宝应方言在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交流仍然存在,并且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它是宝应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他们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因此,宝应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宝应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宝应方言的教育,开设地方语言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宝应方言。
其次,社区和家庭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方言演讲比赛等,鼓励宝应方言的使用和传承。
此外,各级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经费,促进方言研究和文化保护机构的发展。
总之,宝应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方言,具有丰富的音韵系统和独特的语法特点。
然而,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它在现代社会的使用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宝应方言,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宝应方言的地位和使用率,使其在宝应县的社区和家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宝应方言简介篇一:扬州宝应方言扬州宝应方言宝应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俗语,言简意赅,丰富、生动、有趣,现例举数十条,可见一斑:老肝脾胃—(老油条)刁巴—(撒娇)抬脸得胜—(越是抬举,越是得意忘形)冷打湿凹—(食物冷)掖服如舒——(平服舒展)胡大咧嚼——(瞎说八道)傻里骨咚叽——(傻里傻气)扌窊(wā)个落邪——(固执不开窍)盐潮卤辣——(潮湿不干燥)瞎打瞎宰——(离谱、不沾边、差距太大、乱宰人)洋大二真——(漫不经心)六角真真——(摆谱、摆架子)乱漆画红——(杂乱无章)眼望视呆——(注意力不集中)神气六谷——(神气活现的样子,多用于贬义)恶声来怪——(声音刺耳、怪异、瘆人)周吴郑王——(规矩、正统)自甘翘脆——(孤傲,偏执)生自生爱——(乖僻;过于自尊,让人难接近)歪把斜溜——(形状不正)得心得意——(真心实意,专门特地为别人办事)坐家三品——(坐在家里,对人爱理不理)沤里不抠——(不爽快)气福贪生——(白胖、气色好)褦襶(nǎ di)挪踱——(笨拙、不利索)老实尴难——(老实,但易冲撞人,得罪人)不尴不尬——(不是正巧正好)烂渍氵虢(guó)笃——(稀巴烂,“氵虢笃”象声词)古里怪文——(脾气古怪)客里麻块——(不平服)稀稀攘攘——(指人或物稀少)参(cēn)前差(ci)后——(不是走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行háng不郎当——(合计,总共,一股脑儿)拙头拙脑——(不灵巧,说话冲撞人)肖嘴薄唇——(能说会道)胡里麻滋——(糊涂,麻木)以下借鉴、汇总跟贴的网友的:老七空秋——(充老,吊儿郎当)攉比打险——(摆谱,死要脸)麻里木凿——(形容做事麻木,没有分寸)捣嗓子-----吃不下还吃。
贬义。
咙------语气词,太遗憾了警甘----怎么样皮脸-----玩尖心-----用功铳军,转精-----无目的地乱走来哦-----口头语,引起人注意,不是喊你过来。
江淮方言的演变与发展我国自古地分南北,江淮居其中,江淮之间,气候物产、语言风土,其特点也都居南北之中。
语云:“桔逾淮而北为枳”,应是地理环境使然。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巨异。
或失在浮清,或滞於重滞。
”扬雄《方言》记载显示,早在汉代本省境内偏西地区,西接淮河南北是一个方言区。
这个方言区居南北之中,受南北方言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演变成为江淮方言区,横亘江苏、安徽中部、全省遂成为三个方言区。
从商周两代开始,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向东向南两个方向发展,现今江苏方言的分布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
华夏族向南发展,从关中、中原出发首先到达江汉流域,《诗经》国风中《周南》有《汉广》,《召南》有《江有记》,都是江汉地区的诗,可以称为“楚风”,说明殷周之际这里已被视为诸侯国之列,语言文化已经华夏化了。
周初周公旦曾率军东证,战胜东夷,但是南面今江苏安徽境内的徐夷、淮夷仍很顽犟,曾多次与周互有攻伐:战争使敌对双方进行了语言文化的交流。
到春秋时期,徐夷、淮夷才被吴国征服,今江苏全境几为吴国所有。
这时吴国与中原诸国关系密切,与蛮夷各族共同接受华夏文化。
东周以来楚国向东扩张,吴楚连年战争,虽然楚国失败,但是由中原入楚的先进文化反倒因战争更多更快的传入吴国,加速其华夏化的进程。
这时吴国与中原内地的往来也颇为频繁,公子季札访问鲁、齐、郑、卫、晋诸国,表现了很高的华夏语言文化修养。
晋国助吴攻楚,还派去战车队,教以战法。
齐国军事家孙武训练吴军,齐景公还把小女儿嫁给吴王阖闾的长子。
孔子有一位大弟子言偃(子游〕是吴人,曾在鲁国任武城宰。
此外,楚人伍子胥奔吴,过江时渔父唱歌示意,语言可通。
还有文种、范蠡也是楚人,他们到越国做官,出谋划策,语言上也没问题。
所有这些都表明吴越两国已经放弃原来的蛮夷语言,成为与楚方言相近的华夏语的一个方言。
战国时期,楚国中心逐步东移,最後都城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楚语对东方特别是江淮间的语言影响更大了。
扬州方言物名浅谈扬州方言中,有不少器具、生活用品名称,听其名便知道用途或制作质料,朴实无华、具体明确。
如鞋拔子、耳扒子、蚊烟香、饭捂子、捻线砣子、针线匾子、吹火筒子、捶衣裳棍子等。
有一种竹制搔痒用具,雅称“老人称”、“不求人”。
扬州人见其形似农具扒草的扒子,又能抓痒,干脆称之为“抓痒扒子”,真是名符其实。
冬天化雪、房檐滴水遇冷结成的冰凌、貌如铃铛,叫“冻铃铛子”,既生动,又形象。
对外来品、人们习惯加“洋”字,如洋火、洋油、洋钉、洋机、洋瓷碗,阿拉伯数字叫“洋字码子”。
过去农村人杀猪制成胰子油,用以洗手足可防皴裂,扬州人把舶来品“肥皂”叫作“洋胰子”,真会灵活运用。
有的还把使用物品时的动作加到物名上。
“图钉”上墙要捺,叫“捺钉”、“子母扣”叫“捺钮”。
陀螺因捻才转,叫“捻捻转”,空竹不抖不嗡,叫“抖抖嗡”。
有一种扁形砂锅,锅盖与锅覆盖严密,只当一小孔出气,是居家闷肉的最佳用具,叫做“闷钵”十分贴切。
有一种帽子很保暖,把整个头套起来,只在双眼和鼻子处留洞,戴着它很像传说中吓唬小孩的妈乌子,叫它“妈乌帽子”,细细品味,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也有一些方言物名所指不太明确。
如“针箍子”,实为手指之箍,用途不明确,不及普通话“顶针”来得准确;“兜子”不知是网兜还是布兜,不及“兜肚”来得明白;“围巾”易与头巾、毛巾混淆,不及“围脖”来得具体。
冬天老人取暖用的“汤婆子”,扬州叫“汤壶”,有盖有把而无嘴,何壶可言?扎辫子的“毛线”叫“扎梗”,“马桶”叫“马子”,令人费解。
有些物名长期沿用至今,已为人们所接受。
如:铅角子、尺条子、手捏子、挑子、红子、搌布、恶水缸、万马钩、小爬爬。
有些物品离我们生活较远,现已不常见或消失。
如:钉鞋、茅窝子、斗篷、袜板子、草稿荐、旱烟袋子、四水钩子、搭罩子、碗扑子、水端子、铜旋子、锅腔子、筲箕头子、猪头篮子……附:扬州方言物名浅释铜角子:硬币尺条子:直尺手捏子:手帕挑子:汤匙红子:秤搌布:抹布恶水缸:泔水缸万马钩:竹竿带短竹枝、晾晒衣物用小爬爬:小木凳钉鞋:鞋底有钉,雨具茅窝子:芦花(草)制的鞋,保暖性好斗篷:竹篾、竹叶制的雨具站筒:木制方或圆形筒,小孩学站立用袜板子:上袜底用的板子草稿荐:稻草编的床垫子旱烟袋子:吸旱烟用的烟杆及烟袋锅四水钩子:捞井里吊桶用的钩子搭罩子:笊篱碗扑子:竹篾编的圆锥形制品,盖在饭菜上防蝇用水端子:竹筒带柄、舀水用小量子:小木桶,拎水用铜旋子:舀水用具锅腔子:黏土烧制而成,上面放锅,下面烧柴火筲箕头子:淘米箩文中部分物名用同音字代替。
ɯɯ
同音字表
声韵拼合表
ɯ
ɯ
注:一些不常用叹词或者象声词没有列出。
扬州方言与普通话音系的对比
1.扬州方言在声调方面保留了入声;
2.在扬州方言里古全浊声母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
送气清音,与普通话保持一致;但是普通话的平翘,扬州话里是不分的,只保留了舌尖前音[t]、[tʰ]、[l];同时扬州方言不区分尖音与团音;
3.扬州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大致是相对应的,普通话中的双元音,扬州方言里一般读
成单元音韵母。
普通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方言中没有区别。
扬州方言——“乖乖隆地咚”的诙谐幽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一种方言也能成就一方诙谐幽默。
中国的方言大概不下几十种,扬州方言优雅绵软、幽默机智,是汉语体系中很优秀的一个方言系统。
本期扬州方言系列,城庆小编就和您谈谈扬州方言俗语及其背后的民间故事。
“乖乖隆地咚”——大俗大雅“乖乖隆地咚”是扬州话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叹词,通常是说话人在觉得某件事或物出乎一般意料,并有了不起的因素时而发出的感叹,比如说“乖乖隆地咚,这楼房这么高啊!”有时候我们觉得这个词很俗很土,其实不然,方言民俗事象,有时候大俗的才是大雅,“雅”的有时候免不了有人为创作的因素在内,所谓“俗”的它往往直接来源于生活。
山西运城师专教授孙玄常先生、湖北大学教授朱祖延先生都认为在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就收录这个词。
叹词通常只有一个音节,而这个叹词有五个音节,所以实际口语中,常会省去这五个音节中的一部分,我们经常会听到“乖隆咚”的惊呼,“乖”这个音节略长一些,尽管如此,这个词也是汉语中最长的叹词了。
“乖乖隆地咚”的流传,最初是上海老一辈的说唱艺人为了表演的需要,经常模仿苏北人说话,而扬州是苏北的代表,所以在模仿苏北人说话时最常用的就是“乖乖隆地咚”和“这块”、“那块”。
这早期的传播多少还带有一些调侃的意味。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扬州地位的提高,对扬州文化的重视又再度传播,香港歌星郭富城唱的《浪漫樱花》的最后两句就是“乖乖隆地咚”。
“玩的”——扬州人生活方式的最好概括“玩的”在扬州话里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
“玩”的意思就是“玩耍”,“玩耍”自然不必太认真。
“玩的”这个词在扬州话里就有叫人“不要客气、别当回事”,或是用自谦“没什么了不起”的用法。
某人帮助了别人,别人表示感谢,而某人往往会说“玩的哎!”某人受到别人称赞、夸奖时,受夸奖的人也往往会说“玩的,玩的。
”有时侯某个人吃了亏,某人自己懊悔不迭,别人也替他惋惜,安慰他的人往往会说“不要放在心上,玩的。
干什么的各地方言东北方言:嘎嘛呢、噶蛤北京方言:干啥、干嘛、天津方言:干嘛(第四声)河北唐山方言:揍啥、揍啥捏、奏啥捏河北张家口方言:脑省了河北方言:揍嘛河北某县方言:干煞河北永年方言:赶啥类河北邢台方言:干嘛埃河北邯郸方言:抓(第四声)呀、砸类河北沧州方言:揍骂河北清河方言:走妈呀陕北方言:作甚个呀、做甚该陕西宝鸡方言:走撒陕西方言:干(一声)撒(一声)捏(轻声)、组啥、租撒泥、弄啥哩陕西蒲城方言:走啥宁夏方言:组撒字捏内蒙方言:做堪了、做甚了内蒙河套方言:咋结勒新疆方言:干萨辽宁鞍山方言:怎酿辽宁辽阳方言:噶哈腻啊辽宁大连方言:干恨么辽宁大连长兴方言:则够辽宁锦州方言:嘎哈辽宁沈阳方言:噶哈玩意吉林方言:嘎哈呀上海方言:组啥江苏南京方言:干么斯、干妈丝哩江苏无锡方言:两那哈、做撒江苏扬州方言:组撒江苏苏州方言:做煞江苏如皋方言:走什雷搞子、做森内稿子啊江苏海门方言:做嗲子啦江苏常熟方言:住刹江苏淮安方言:干色里江苏宝应方言:干什腻江苏常州方言:揍嗲、作点个江苏南通方言:弄什内搞子、卷泥江苏如东方言:做神尼江苏丹阳方言:则滴高山西临汾方言:咋驾呢山西大同方言:做啥呢山西祁县方言:做僧嗲山西阳泉盂县方言:干甚哩山西方言:做甚了山西代县方言:求蓝山西晋东方言:干森类山西运城方言:走社呀山西太原方言:干甚各呀山西汾阳方言:做甚咧浙江杭州方言:奏撒西、则啥浙江宁波方言:弄社西啦、弄什西浙江英川方言:昨嘎乃丝浙江云和方言:做咋四柜浙江松阳方言:猪哪泥浙江湖州客家方言:主凶咩浙江湖州方言:作诉、组素浙江温州方言:旧捏浙江桐庐方言:做达啦浙江东阳方言:借系啦浙江金华武义方言:搭瘩浙江温岭方言:装噶亩浙江象山方言:壮噶母安徽合肥方言:搞哄个啊、搞神啊安徽合肥江淮方言:做甚呢安徽合肥江淮官话:搞莫四安徽方言:做么事、赶么四、能厦来安徽祁门方言:伊够买安徽皖南方言:搞骂安徽和县方言:搞兮啊安徽安庆方言:做么思安徽芜湖方言:赶撒磨安徽蚌埠方言:弄谎子湖北荆州方言:搞么之咧湖北沙市方言:揍么司搭湖北公安方言:搞耸锅咧湖北大冶方言:造美(第一声)湖北黄冈方言:奏么司湖北襄樊方言:揍撒字、揍啥子啊湖北浠水方言:揍莫斯湖北天门方言:搞耸过湖北仙桃方言:搞莫加湖北恩施方言:搞莫家伙哦,搞什门子湖北老河口方言:干杀子里湖北宜昌长阳方言:搞么姿啊湖北宜昌方言:搞化二啊湖北赤壁方言:搞抹家啊湖北广水方言:搞么事湖北孝感方言:搞摸抹丝湖北安陆方言:搞母丝湖南方言:搞么子、做吗果、搞么的、搞么子喽、搞么子鬼喽、搞么子家伙喽湖南常德方言:搞沐湖南衡阳方言:住吗裹、干吗果湖南有些地方:奏么子湖南长沙方言:干么子家活落、搞莫资咯湖南郴州方言:搞洪么湖南岳阳方言:搞么哩、搞末哩、搞么么哩湖南邵阳方言:做末子湖南隆回方言:制么咯湖南常宁方言:做吗格湖南益阳方言:搞么子喽落湖南祁阳方言:主恩个来湖南湘潭方言:搞什么家伙湖南宁乡方言:搞么子喽江西南昌方言:组悉尼、煮稀里、租西哩哟江西方言:很秋都足啦江西九江方言:揍莫斯、做么得、字么江西星子方言:做莫斯江西宁冈方言:租嘎江西南康方言:揍嗓猫江西抚州方言:志什个江西赣州客家方言:五子该江西鄱阳方言:崔足咩江西鹰潭方言:佐牟利、做哈里山东青岛方言:总直的、揍什么山东临沭方言:干么的山东日照方言:租僧目山东寿光方言:阻沙阿山东潍坊方言:待咋山东济宁方言:干抹来山东烟台方言:臭摸、干么、干哈山东东营方言:组哈地啊山东威海方言:弄么山东栖霞方言:干行啊山东方言:揍声么、干嘛来河南方言:弄啥、咋里呀河南偃师方言:弄啥类河南郑州方言:弄啥类河南信阳方言:搞啥子河南洛阳方言:抓哩河南开封方言:抓喔河南南阳方言:治啥哩、弄啥类、弄啥哩河南灵宝方言:奏塞河南柘城方言:干啥类啊河南安阳方言;抓类啊甘肃酒泉方言:组撒捏甘肃兰州方言:组撒泥、族撒着、足洒里甘肃天水方言:萨著裏甘肃民乐方言:咋的里重庆方言:干爪子重庆忠县乌杨方言:做货子四川方言:干啥子撒、干啥子嘛、耍啥子东西四川成都方言:爪子四川达州方言:爪子四川泸州方言:干哪洗云南方言:整哪样,搞哪样云南昆明方言:整喃、整哪亚、整哪样云南红河方言:整酿云南玉溪方言;整哪云南楚雄方言:干那样啊台湾屏东方言:吼无细喔加卡福建福州方言:所做闹、总县咯福建泉州方言:冲虾米、充虾米福建莆田方言:due be ze hui福建客家方言:捂社个福建闽南方言:招抖啊、从虾、做吓米呢、霉干呐福建龙海方言:离寸那青海方言:啥句俩、据啥呀贵州兴义方言:搞廊子贵州贵阳方言:搞哪样广西方言:做脉个广西崇左方言:噶猪咩啊广西百色方言:喊带广西壮族方言:蒙国嘎嘛广西柳州方言:揍死马、奏马、走马卵广西柳州三江方言:奏马拜广东方言:做乜野、做咩广东连州方言:做么计广东兴宁客家方言:做马哎啦广东四会方言:做么赛广东揭阳客家方言:自哪西广东潮汕方言:做乜个广东河源方言:煮惹广东汕头方言:做密该广东汕尾方言:理落做民盖广东潮州方言:做泥海南方言:丢斗密、做米、夺多咪藏语方言:qi ci z yi ji壮语方言:梦贝古吗伦敦方言:我特肚油网吐肚东京方言:kimi wa nani o shini ikimasuka。
扬州市朴树湾周边土话(方言)土话(方言)是一个地区百姓常说、常讲的地方话语,我国地广人多,各处有各处的地方土话(方言)。
我们扬州市朴树湾讲的是江淮流域的土话(方言),但也有不同之处,今天我就收集了不少我们扬州地区朴树湾周边的一些土话,例如;呆呆(音答答)还未有人知道此字写法,现在我公开此字读音(八几年花两包香烟学来的),想想呆呆(音答答)此两字,父亲真呆,白天挣钱养家,晚上陪母亲,还不图回报,我看呆呆(音答答)应该就是此字无疑。
还有婛婛(音靓靓)此字,是我议造出来的,连字典上都没有此字,婛婛(音靓靓)和娘娘共用一个字,现在我把她分开,父亲的姊妹是婛婛(音靓靓)用此字,婶婶就是娘娘,还用此字。
高邮人喊婛婛(音靓靓)叫呗呗,仪征人喊婛婛(音靓靓)为恋恋,而我们扬州地区朴树湾周边喊父亲的姊妹为婛婛(音靓靓)。
最有趣的是人体的各个部件,用“子”来名称,共兴趣读者朋友共勉!(一)人物老秋乌子:有不尊敬人,形容年纪很大。
老祖、老太爷:父亲的爷爷辈。
爹爹:父亲的爸爸辈。
老爹爹:父亲最小的叔叔。
公公:外祖父辈。
婆婆:外祖母辈。
大大:父亲的哥哥辈。
大妈:父亲的嫂子辈。
呆呆(音答答):爸爸也。
想想父亲真呆,白天挣钱,晚上陪母亲,不图回报。
唔妈:妈妈也。
上人:一般指父母辈。
爷:叔叔也(父亲的弟弟辈)。
老爷:最小的叔叔(父亲最小的弟弟)。
娘娘:婶婶辈。
老娘娘:最小的婶婶。
婛婛(音靓靓):姑母也。
姑姑:姑父也。
老婛婛(音靓靓):父亲最小的妹妹。
老巴子:最小的弟弟。
老丫头:最小的妹妹。
光蛋、光棍:骂没有妻子的男人。
老油条:称屡教不改的人。
老姜头子:说话老练之人。
老油子:卖老资格的人。
瘪三:很差之人。
猴子:称滑头,调皮捣蛋。
老滑:不诚实,滑头。
老卵:充老大,不懂装懂。
贩桃干子:常做件事换件事之人。
炮子啧:骂男小孩子(长大当兵被子弹打)。
乖乖:大人称小孩子,或惊讶声。
讨债鬼:骂人不学好,常要钱。
二百五、八折:骂人呆、傻。
绝八代:咒骂人无后人。
文章编号:1002⁃3712(2018)01⁃0158⁃03今日宝应话蒲翁何开文(宝应县委宣传部,江苏扬州225800)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蒲松龄这位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著述丰富,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盛誉中外,并有诗作千首、词作百余首、文章四百多篇,还有戏三出、俚曲十数种、杂著五种等,更被当代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应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的作品。
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在由花妖狐魅变幻而来的女性形象上,寄托着作者苦苦追求的理想。
作者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进行创作,倾其大半生精力,用手中的笔,冲破现实的束缚,敢于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志异》跨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以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荧屏上播放了电视系列剧《聊斋》,在全国广大观众中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
该剧是中国内地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由福建电视台编剧李栋于提出设想,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组织拍摄,实行边拍边播的方式。
该电视系列片主要以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题材,荟萃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50个左右生动故事,最终播出47部共72集,分为上下两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两部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
让我没想到的是,剧中台词竟然多次有“宝应”地名的出现,这是因为蒲松龄与宝应的渊源。
收稿日期:2017⁃06⁃17作者简介:何开文(1959-),男,江苏宝应人。
原宝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
158那时,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便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系列片《聊斋》,而每每看到电视剧台词中出现“宝应”二字时,心里就会生发出一种自豪感,每次向外地作家介绍宝应时,都会提到《聊斋》电视剧中多次出现“宝应”二字。
宝应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
侉子指说话带很重的外地口音的人(指口音与本地语音不同的人)。
旧时称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外乡人。
多含贬义。
“侉子“总是和粗鲁、野蛮相联系。
如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中,写“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拿他作作耍“;又写侉子在人群中相挤,“是人都怕侉子,他就沾光是侉子,人吃了苦,反而不和他噜嗦,让他走“。
这个“侉子“,据说是一个“蓝脸红胡子山西侉子“,也即赤发鬼刘唐。
“蛮子“除了野蛮,更带些诡秘。
如扬州评话《皮五辣子·亲友临门》中,写“一位老先生,约有五十来岁,稀稀的老鼠胡子“,“南方口音,是个蛮子“。
他的名字叫野飞熊,职业是相命。
他曾对人说“要谨防毒手“,结果此人“果然在当夜三更天发疯,跳下清风闸淹死了“。
扩展资料并不是说,在江淮地区的人看来,北方人就是“侉子”,南方人就是“蛮子”。
实际上,“侉子”和“蛮子”,有时间仅凭一些细微的方言差别,即使同属江淮方言区,也有可能被别人叫做“侉子”或“蛮子”。
如淮安区把清江浦人叫做淮阴侉子,射阳人把盐城人叫做盐城蛮(mao)子,但实际上,淮安、淮阴、射阳、盐城均属江淮方言,只不过有些细微的差别。
再如,宝应人把自己以北的都叫“侉子“,不管对方说哪种方言,自己以南的都叫“蛮子”,也不论对方说的是哪种方言。
江淮各地,都与此类似,只要方言上稍有差异,就可以作为“侉”“蛮”的依据,而不论对方究竟是属于哪种方言。
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既不认同南方、也不认同北方的心理表现,这与江淮地区多次处于南北分裂的前线是分不开的。
而且,既不“侉”也不“蛮”的地方,仅限于自己那个小区域,连周围即使都是江淮地区,也要分为“侉子”和“蛮子”,这显示了长期处于动乱之中的江淮人民的不信任感,只有家乡人才能给自己以安全感。
长久的动乱给了这一地区人民太多的不幸,才形成了今天“南蛮北侉”的理论。
扬州宝应方言
宝应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俗语,言简意赅,丰富、生动、有趣,现例举数十条,可见一斑:
老肝脾胃—(老油条)
刁巴—(撒娇)
抬脸得胜—(越是抬举,越是得意忘形)
冷打湿凹—(食物冷)
掖服如舒——(平服舒展)
胡大咧嚼——(瞎说八道)
傻里骨咚叽——(傻里傻气)
扌窊(wā)个落邪——(固执不开窍)
盐潮卤辣——(潮湿不干燥)
瞎打瞎宰——(离谱、不沾边、差距太大、乱宰人)
洋大二真——(漫不经心)
六角真真——(摆谱、摆架子)
乱漆画红——(杂乱无章)
眼望视呆——(注意力不集中)
神气六谷——(神气活现的样子,多用于贬义)
恶声来怪——(声音刺耳、怪异、瘆人)
周吴郑王——(规矩、正统)
自甘翘脆——(孤傲,偏执)
生自生爱——(乖僻;过于自尊,让人难接近)
歪把斜溜——(形状不正)
得心得意——(真心实意,专门特地为别人办事)
坐家三品——(坐在家里,对人爱理不理)
沤里不抠——(不爽快)
气福贪生——(白胖、气色好)
褦襶(nǎ di)挪踱——(笨拙、不利索)
老实尴难——(老实,但易冲撞人,得罪人)
不尴不尬——(不是正巧正好)
烂渍氵虢(guó)笃——(稀巴烂,“氵虢笃”象声词)
古里怪文——(脾气古怪)
客里麻块——(不平服)
稀稀攘攘——(指人或物稀少)
参(cēn)前差(ci)后——(不是走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
行 háng不郎当——(合计,总共,一股脑儿)
拙头拙脑——(不灵巧,说话冲撞人)
肖嘴薄唇——(能说会道)
胡里麻滋——(糊涂,麻木)
以下借鉴、汇总跟贴的网友的:
老七空秋——(充老,吊儿郎当)
攉比打险——(摆谱,死要脸)
麻里木凿——(形容做事麻木,没有分寸)
捣嗓子-----吃不下还吃。
贬义。
咙------语气词,太遗憾了
警甘----怎么样
皮脸-----玩
尖心-----用功
铳军,转精-----无目的地乱走
来哦-----口头语,引起人注意,不是喊你过来。
瘪色-----很差的小角色
活德-----丢人现眼
了戏-----完了,无药可救.
死形-----没治了
冲冷-----打瞌睡
该因-----报应
抽千-----大哭
差窍-----头脑不灵
楞耸-----做事不计后果的人
假恣-----装腔做势
好佬-----某方面的好手
老卵-----假充老大
搭浆-----做事糊差
犯嫌-----讨厌
瞎虬-----乱搞,做事无章法
驾事-----帮忙
做拦情----劝解
糊恰恰-----稀里糊涂
泼策鬼-----呸
.痿死了-----累极了
介好呢-----怎么办
.触骨牢-----人很刁
六塌油-----做事糊差
.涩巴子-----小气鬼
大甩子-----翻脸不认人的人
.趣咯咯-----自以为了不起,不想跟人合作
.赫了得-----感叹词,表示惊讶
.小爬爬-----小板凳
多晚子了-----什么时间
.六不搭对-----驴头不对马嘴
缸丧吵死-----吵架
.神恣武恣-----神气的样子
.大仔鹅子-----大呆子
.穷急吼吼-----急不可耐的样子
.雅面滴个-----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
鬼六三枪-----指人还有点小本事
.油嘴打花-----口没遮拦,乱说撩人
.稀大六缸-----做事做人不认真
一股邋遢-----全部,一鼓脑
.板板六十四----- 一本正经
.精屁股郎当----- 一丝不挂
西大陆油:做事心不在鄢
黑漆吗乌:天黑,伸手不见五指
走头落犟:做事和别人唱反调。
挖五答机:脏兮兮的,看了恶心。
烂鸡呱瘩:形容烂兮兮地,粘的要命
膀己弯在——(肘关节)
格己头在——(膝盖)
哈巴股在——(下巴)
夹——(注:发宝应土音)己窝(腋窝)
颈康脖在——(脖子)
锅盖指在——(???)
指母盖在——(指甲)
微来——(困了,要睡了)
坎嘎在(硬币)
乖呱教养的(表示溺爱)
不颠不实——(说话做事不稳重)
圆几骨隆——(表示东西圆)
滑几咯哒——(表示路滑,二是做事脑子活让人不信任,含贬义)
坑里洼塘——(表示路不平)
滑jua —— (做事快)
甩的+动词——(表示拼命做某事,如甩的吃、甩的跑、甩的学等等)暗拌——(做事稳重,有条理)
枝礼花茉莉花——(做事拖拉,老打岔)
呕抠——(心胸不开阔,喜钻牛角尖)
棱个(恩个):人家、别人的意思。
瓦住了:赚足了,拣了个大便宜。
精:吝啬、小气。
电棒:日光灯
脚搭车:自行车
朝(zao)个:以前,从前
囫老二的:东西质量差
二五郎鸡的:形容人傻乎乎,愣头青
挺尸:睡觉
西嘎嘎——(一点儿)
刷刮——(做事利索)
能搁铮铮的——(逞能)
尖耸呢——(聪明,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