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8
1.植物组织培养(离体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合适的培养条件,使之发育形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1)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分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液半固体培养(2)根据培养材料(外植体类型)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3)按培养过程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工作流程1.准备阶段:(1)查阅资料,制定培养方案;(2)清洗组培用器皿、工具;(3)配制所需试剂和培养基;(4)试剂、培养基及器皿、工具的灭菌。
2.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3.初代培养;4.继代培养;5.生根培养;6.炼苗移栽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指植物体的每个活细胞都携带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离体细胞都具有发育为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注意:(1)活细胞(2)离体细胞(3)细胞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细胞的分化程度5、细胞全能性的强弱表现:(1)植物细胞全能性根据细胞的性质不同由强到弱:营养生长中心>形成层>薄壁细胞>厚壁细胞(木质化细胞)>特化细胞(导管等)(2)植物细胞全能性根据所处的组织不同由强到弱: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薄壁组织>厚角组织>输导组织>厚壁组织6、植物组织培养中全能性表达的条件:1.无菌条件;2.离体条件;3.一定的营养物质;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5.适宜的外界条件。
7、胚性细胞的特点:未分化状态;细胞具有旺盛分裂能力;具有两极性8、脱分化:指在一定条件下,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恢复到未分化的分生状态,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未分化的细胞团,如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
9、愈伤组织形成的三个时期:(1)诱导期又称启动期(最难)。
(2)分裂期(3)分化期10、优良愈伤组织的特征:(1)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2)容易散碎;(3)具有高度的胚性或再分化能力,便于植株再生;(4)经过长期的继代保存而不丧失胚性。
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培养植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包括种子、茎、叶和根的细胞和组织,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分化,从而产生新的植株。
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林业和植物学研究中。
以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 材料准备:首先,选择适合的植物作为材料,常用的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植物。
收集新鲜的种子、茎、叶或根,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污染。
2. 植物组织的分离:将植物材料切成小块或将细胞分离开来。
对于植物的种子,可以直接将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后,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于茎、叶和根等组织,则需要进行切割处理。
3. 培养基的准备:制备适当的培养基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步骤。
培养基通常由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组成,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据组织的不同类型,可以使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培养基。
4. 培养基的调整:将分离的组织放入培养基上,可以将培养基涂覆在组织表面上,或者将组织植入培养基中。
然后,在无细菌的条件下,将组织培养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
5. 激素的添加:植物生长激素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分化的关键因素。
在组织培养中,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添加适量的激素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常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愈伤组织生成素等。
6. 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一种可分化细胞。
通过搅拌、震荡或辐射等途径,诱导组织分化成愈伤组织,然后将其继续培养。
7. 植株的再生:通过培养基中激素的平衡调节,可以使愈伤组织再生为整个植株。
在培养基中,植株的幼苗养分丰富,需要的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可能与之前的不同。
8. 培养环境的控制:为了使植物组织正常生长和分化,需要控制培养环境的参数。
例如,可以调节培养基的pH值、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9. 组织转化:经过培养,植物组织中可以引入外源基因,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这被称为转基因。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繁殖,再生出完整植株或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在活体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外植体选择的原则:①、再生能力强;②、遗传稳定性好;③、来源丰富;④、灭菌容易。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根据培养材料(即外植体)的不同,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划分为植株、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五个水平上的培养类型。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则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①、培养材料经济;②、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③、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④、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White(1943)撰写的《植物组织培养》是第一部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专著。
PH值最适5.6,高温、高压灭菌后PH值会降低,配制时一般为5.7~5.8,若PH值偏高,培养基会偏硬,会不利于植物材料吸取营养;PH值偏低,培养基凝固不好,不利于植物材料的固定。
MS培养基特点:①、无机盐成分很高,硝酸盐、NH+、K+含量高;②、元素平衡较好;③、缓冲性能也比较好;④、微量元素、有机成分丰富、齐全。
无机盐母液适度冷藏保存。
维生素等有机营养元素在—20℃保存,使用前用温水溶解。
MS培养基母液的成分: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有机物母液。
CuSO4、CuCl2取25mg溶于10mL,制成2.5mg/mL溶液,配制50mL微量元素母液,吸取该溶液0.05mL。
灭菌的条件:培养基的成分:1、水分2、无机盐①、大量元素: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浓度大于0.5mmol/L的营养元素。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利用无菌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以实现繁殖、繁育新品种、生物合成化合物、环境污染处理等目的的技术。
其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材料的品质和数量,还可以在无限制地产生同一种植物。
方法一:赤潮法(Embryogenesis)这一方法是利用赤潮细胞发生器官(如胚性板)的细胞分化,诱导植物组织的胚胎发生,进而实现植物再生。
该方法适用于很多种植物,如玉米、大麦、水稻等。
步骤为:1. 准备培养基:含有赤潮素、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激素和适当的糖类和盐类的基础培养基。
2. 处理材料:将植物的姿态板或种子材料在高温(35-40C)下进行消毒,使其无菌。
3. 材料分离:将消毒材料放入无菌条件下进行材料分离。
4. 培养细胞:将细胞或组织放入含有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中,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发生素感应化。
5. 发生胚胎体:促进胚胎形成,通过培养发生胚胎胶囊或胚胎体。
6. 块茎冷藏:利用低温存储胚胎体或胚胎胶囊。
方法二:组织培养(Organogenesis)组织培养方法是通过培养植物的基本组织如叶片、茎尖、芽分根进而再生整个植株。
步骤为:1. 材料处理:对种子或植株进行表层消毒处理。
2. 制备组织片:将消毒好的植株切成组织片段,如茎尖、叶片等。
3. 培养基准备:准备无菌的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的必需胰凡陈列如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和植物激素等。
4. 组织分化:将组织片段放入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分化成根、茎、叶等。
5. 干涸与移栽:将培养的加上适量水后,移栽到含有生长素适量的培养基中,促进植物以正常生长的形式营养。
方法三:悬浮细胞培养(Suspension Culture)在此方法中,使用悬浮培养细胞进行植物细胞或组织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
步骤为:1. 培养基准备:通常使用植物基础培养基加入氨基酸、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
2. 细胞处理:将细胞分散在含有培养基的匀浆器中,使其悬浮在培养基中。
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进行无菌培养和繁殖的技术。
以
下是高考生物中与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知识点。
1. 组织培养的目的和应用:组织培养可以用于大规模繁殖植物,繁育优良植株,获得
大量无菌基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激素生物学等。
2.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无性繁殖能力,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提供适当的养分和激素,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生长和
分化。
3. 组织培养的种类:包括无子繁殖、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等。
4. 无子繁殖:将植物的无性结构,如幼苗、叶片、叶柄、茎段、芽鳞等放入适宜的培
养基中,通过刺激其分裂增生和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5. 离体培养:将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切割并放入含有适宜养分和激素的
培养基中,促使其生长和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6. 植株再生:通过植物体的某些部位(如气生根、愈伤组织等)培养和再生整个植株。
7. 组织培养的条件:无菌环境、适宜的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8. 组织培养中的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的生
长和分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9. 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培养基的组成、激素浓度、光照条件、温度等都会对组织培养结果产生影响。
10. 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大规模快速繁殖优良植株、修复植物、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等,是种植业和植物繁育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再生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方法。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植物育种以及生物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步骤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植物的无限生长能力和组织再生能力。
在无菌培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组织被分离、培养,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光照、温度和激素等环境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再分化,最终形成新的植物器官或整株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步骤1. 材料准备:收集植物组织样品,如叶片、茎段、花器官等,并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2. 培养基配制:根据具体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包括基础盐、有机添加物、糖类、维生素和激素等成分。
3. 组织切割和培养:将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小块,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培养。
4. 培养条件管理:根据不同材料的需求,调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以及培养基中激素和营养物质的浓度等条件。
5. 组织再分化和生长:培养的初期,细胞和组织会发生再分化现象,形成愈伤组织;随后,再生出新的植株。
6. 生根和移栽:对于培养的植株,进行生根处理,并移栽到土壤中进行进一步生长。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濒危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大量繁殖,并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便利。
2. 植物育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繁殖无性系、获得遗传变异体、加速杂交育种过程等,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纯度。
3. 生物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基因转导、基因工程以及体外合成药物等生物工程领域。
4. 药用植物生物学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药用植物,并提取有效成分,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
5. 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与科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实验内容,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科普教育。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以细胞、组织或器官为原料用营养培养基培养的方法,用于研究生长特性以及遗传、营养代谢和形态等不同方面的外源因素的影响。
它涉及到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细胞质和细胞壁等植物器官的培养。
1908年,匈牙利科学家拉贡·劳姆·麦金尼尔发现,用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将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维持在可生长的状态。
从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就被用于研究许多各种植物育种、突变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细胞形态学等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细胞收集、细胞处理、细胞获得状态和细胞培养步骤。
细胞收集是指将植物体切割成较小的片段,提取其中的细胞或组织,它的目的是将细胞、组织或器官脱离原有的环境使其保持原有的活性状态。
植物细胞收集的一般方法是锤式剪或磨碎镊,有时会采用复杂的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切割。
细胞处理是指用各种实验技术优化细胞或组织的特性,它的作用是在细胞脱离原位后,能够使细胞保持其最初的动态状态,以及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常用的细胞处理技术有:分散、抗原分离、抑制剂处理、激活剂处理和氧化剂处理等。
细胞获得状态是指使细胞发生分化,并能与培养基联合活性状态的一种技术,它可以让生物细胞具有可识别细胞活性的有机溶剂属性的自身信息,响应自身的环境信号,导致细胞有别于原来的基因状态,并实现分子和活性的突变。
这种技术主要集中在调控细胞活力状态,如:催乳剂、多肽、荷爾蒙等,以及胁迫特征,如:光、氧气、pH值等。
细胞培养就是在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中,使收集的细胞和组织保持生命活动,并可以进行繁殖的一种技术。
它不仅有利于新型培养基的建立,为细胞的连续培养提供方法,而且可以实现不同的植物细胞之间的交叉繁殖,并可以提取多种特定的生长激素,促进细胞分化、繁殖以及细胞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特性。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独特的方法,用于在实验室中生长并繁殖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
它的主要用途是示范新品种的特性或获取数量较大的植物物质。
另外,也可以用于培育各种培养基、保存和移植组织,繁殖植物变异突变体。
植物细胞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它涉及到将不可分裂的细胞分离出来,并在营养培养基中与其它特性相容的细胞共同生长,由此利用细胞的生命力生产丰富的植物物质,从而实现一种经济有效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植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当的营养培养基,一般包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其它营养物质。
分裂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以植物体内的分裂方式来创建大量完全一致的细胞系。
这一技术要求在极端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分裂条件,比如一定的温度、照射、湿度、氧气浓度和营养等等。
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可以在营养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植物体。
此外,分裂细胞培养还可用于将无性系统和类似的复杂器官易位到培养基中,并使其进行繁殖。
组织培养技术是将组织或器官分离、移植或培植于生物系统以外的新支架上,并根据其生理功能进行繁殖,以获得类似物种特性的方法。
从植物体内分离的组织通常包括茎、叶、花等外部植物组织,以及胚芽、毛茛等内部植物组织。
它们可以在营养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增加实验室所需的组织器官,并将其移植到植物体内进行增殖。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移植的组织甚至可以和未移植的组织形成新的植物结构。
植物繁殖和变异突变体培养是另一个与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选择器官变异突变体、利用活性物质实现突变突变体的繁殖,以及实现植物传统育种的方法。
与植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不同,植物繁殖和变异突变体培养是一种将特定表型和基因变异特征结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方式繁殖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筛选变异突变体以及改良具有工厂性质的植物,例如烟草、工业植物等。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或细胞外植体(包括种子、芽、刺、茎尖、叶尖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以便快速、大规模地繁殖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种苗繁殖、植物改良、品种保存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涉及许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增殖的基础。
2. 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植物组织或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介质。
培养基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进行调配。
3.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植物在外界刺激下形成的生长异常组织,具有无定向分裂和再生能力。
愈伤组织培养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即从愈伤组织中培养出整个植株。
4. 植株再生:植株再生是指在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得到新的植株。
植株再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如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原球茎诱导再生等。
5. 轮回:轮回是指将植物体分离为单细胞再进行培养和繁殖的过程。
轮回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繁殖速度和效率。
6. 培养器:培养器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于装载培养基和植物细胞的容器。
常见的培养器有试管、培养瓶和培养皿等。
7.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一种用于消灭或控制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无菌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培养体系的纯净性和成功的培养结果。
8. 再生植株硬化:再生植株硬化是指通过逐渐减少对植物的外界保护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再生植株逐渐适应自然条件。
再生植株硬化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确保再生植株的生长和生产力。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分裂能力进行无性繁殖和植物改良的生物技术。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系列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对于成功进行培养和繁殖非常重要。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植物组织培养吗?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玩意儿!简
单来说呢,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的条件下,把植物的一个部分,
比如一小块茎啊、叶啊啥的,放到特制的培养基里,让它慢慢长成一
棵完整的植株。
就好像盖房子,培养基就是那坚实的地基,植物组织部分就是要盖
成房子的材料,而整个培养过程就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房子的过程。
比
如说,咱拿一片叶子,把它放在培养基上,就像给它找了个安稳的家。
然后呢,在合适的环境下,它就会生根发芽,最后变成一棵和原来差
不多的植物。
你想想啊,这多厉害呀!本来只是一小片,最后能长成那么大一棵。
这就像一颗小种子,最后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神奇!而且通过植物组
织培养,我们可以快速繁殖好多好多的植物,这对于农业、园艺那些
领域来说,可太重要啦!“哎呀,要是没有植物组织培养,那得少多少
漂亮的花花草草呀!”
再比如说,有些珍稀植物很难自然繁殖,那植物组织培养不就派上
大用场了嘛!就像一个濒危的物种,突然找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植物组织培养还能让我们对植物进行各种改造呢!可以让它们更抗病、更漂亮、更有特点。
这就好像给植物穿上了一件特别定制的衣服,让它们变得与众不同。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真的是个了不起的技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世界的神奇大门。
它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植物,也能更好地利用植物。
所以呀,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哦!。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名词解释: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2、外植体(explant):用于离体培养的那部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3、愈伤组织(callus):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4、离体生态学(in vitro ecology):是指研究离体培养环境条件控制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培养基、植物材料和人工环境条件。
5、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是指任何携带完整遗传信息的植物活细胞都具有表达其所有遗传信息的能力,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胞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表现其全能性。
6、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成熟细胞或分化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即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7、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成熟细胞或分化细胞脱分化转变为愈伤组织后重新分化成异质细胞的过程。
8、植物茎段培养是指对植物的带有一个以上定芽或不定芽的外植体(包括块茎、球茎、鳞茎在内的幼茎切段)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9、茎尖培养(shoot tip culture or apical meristem culture)是指对植物顶端的原分生组织和它衍生的分生组织的培养。
10、叶培养的意义:研究叶形态建成、光合作用、叶绿体形成等;叶细胞全能性;原生质体融合;无性繁殖系;诱变育种。
11、离体叶组织发育途径:直接产生不定芽,由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胚状体和其他。
12、植物器官培养是指对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13、植物胚胎培养是指对植物的胚、胚乳、胚珠和子房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包括: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以及子房培养。
14、胚乳培养是指将胚乳组织从母体上分离出来,通过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15、胚珠培养是将胚珠从母体分离出来,无菌条件下让其进一步生长发育,使其形成植株的技术。
第八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基本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离体培养和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二、培养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方式大致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类。
固体培养即将植物材料培养在加入一定量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上,最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其用量为6-10g/L,以不液化为原则(半固体)。
用量太高,培养基过硬,培养材料感好,生长不好;用量太少,则培养基太软,材料在培养基中不稳定,甚至下沉,从而影响组织的呼吸。
培养基的硬度还可能受到所用琼脂的质量、培养基pH及无机盐浓度的影响。
固体培养基的优点是简便,只要具备培养室(箱)、接种室(箱)以及一般是实验室的玻璃皿就可以开展工作。
其缺点是被培养的材料只有一部分表面能与培养基接触,因此与组织接触处的营养物质很快被吸收掉,而其他区域补充又来得较慢,形成了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差异,影响组织的生长速率。
液体培养即植物材料被培养在不加凝固剂的液体培养基中。
液体培养基常用摇床或转床来振动培养容器,振动速度一般为50-100次/分。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是被培养基所包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分布均匀,不会出现浓度差异现象,同时培养物的供氧情况也得到改善,有利于它的代谢、生长。
因此,在液体培养中,培养物的生长速度要比固体培养快得多。
三、培养基及配制(一)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植物材料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的基地。
试卷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一般培养室控制的温度是__20-30℃____,培养基常选用的pH 值是__5.6-5.8___。
2、在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常用___高压蒸汽____法灭菌,不耐热物质用_过滤____法灭菌。
3、非洲菊的叶片__丛生___,故没有直立的茎,在组织培养的继代过程中用__花蕾外植体____法繁殖。
4、1962年,Murashige 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设计了_MS__培养基,其特点是_无机盐__浓度较高,且为较稳定的__溶液__。
5、从单个细胞或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__脱分化、_分裂_和_再分化_期。
6、6-BA / NAA 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时__诱导芽形成____,比值低时___诱导根形成____。
7、脱毒苗培养的常用两种方法是_茎尖培养脱毒__和_愈伤组织培养脱毒__。
8、菊花在生产实践中常用_脚芽扦插__法繁殖,在组织培养可用_茎尖、花蕾__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9、草莓属于_____科植物,用微尖培养草莓主要使其____,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外植体材料用酒精消毒目的只是灭菌。
(×)2、菊花属于球根花卉,而兰花属于宿根花卉。
?P53 (×)3、诱导愈伤组织重新脱分化出各种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4、MS0培养基是没有激素的培养基。
(×)5、受精卵和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动物体细胞的核)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细胞全能性答:每个细胞都拥有该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并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该物种的各种功能和有发育成为一个正常和完整的独立个体的能力。
2、灭菌答: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3、玻璃化现象答: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成为玻璃化,玻璃化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
4、指示植物答:指示植物即接种某种病毒后表现特有症状的植物。
主要植物种类有:苋色藜、昆诺阿藜、大灰藜、巴西牵牛和千日红等。
5、驯化答:植物组织经长期培养,会发生一些变化。
开始继代培养要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其后加入少量或不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就可以生长,这种现象成为驯化。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D)1、下列哪种不是原生质体分离所用的酶A纤维素酶B半纤维素酶C果胶酶D淀粉酶()2、下列哪种不是组织培养常用的维生素A:维生素B2、B:维生素B1、C:维生素B6、D:维生素C(C)3、在花药培养中下列哪种不是花粉的发育过程。
A营养细胞发育途径B生殖细胞发育途径C胚状体发育途径D花粉均等分裂途径(③)4、下列哪种激素不属于生长素类①IAA②IBA③6-BA④NAA()5、在未成熟胚胎培养中下列哪种不常见的生长方式A“胚性”生长B早熟萌发C先胚根后胚芽D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B)6 、适于花粉培养的最佳时期是__A双核期B单核期C多核期D无核期(A)7、下面哪种是MS培养基大量元素所用药剂A硫酸镁B硫酸亚铁C硫酸锌D硫酸铜(D)8、下列哪种不是在MS培养基起作用的有机物A氨基酸B肌醇C维生素D琼脂(C)9、常见的组织培养程序包括①取材②接种③灭菌④做培养基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A)10、和组织培养相似的代名词是A克隆B有性生殖C孤雌生殖D单性生殖五、简答题(共50分)1、6-BA在组织培养中有何作用?(6分)细胞分裂素类激素是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有6-BA、KT、ZT、2-ip等。
其活性强弱为2-ip > ZT > 6-BA > KT。
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当组织内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或器官分化出不定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延缓衰老;抑制根的分化。
因此,细胞分裂素多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和茎、苗的增殖。
由于6-BA具有高效、稳定、廉价和易于使用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并且是组织培养者最喜爱的细胞分裂素。
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形成,也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发生。
可用于提高茶叶、烟草的质量及产量;蔬菜、水果的保鲜和无根豆芽的培育,明显提高果品及叶片的品质。
2、述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有哪些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6分)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要用到活性炭。
活性炭加入培养基中的目的1)主是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生长抑制剂的影响,2)活性炭使培养基变黑,给培养物创造了暗环境,有利于某些植物生根3)对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有良好的效应,但活性炭对物质吸附无选择性,既吸附有害物质,也吸附有利物质,因此使用时应慎重考虑,不能过量,一般用量为1%~5%。
3.什么叫花粉看护培养法?原理是什么?(6分)花粉看护培养:是将诱导频率较高的一种植物裂开的花药接种在培养基上作为看护组织,再将另一种植物或同种植物的单花粉粒接种在花药里进行滋养培养,或在花药上放一小片滤纸,再让花粉粒接种在滤纸上培养,或将一种植物的愈伤组织作为看护组织,再接花粉粒培养。
由于完整的花药发育过程释放出有利于花粉发育的物质,并通过滤纸供给花粉,促进了花粉的发育。
4.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是什么?接种时应注意什么?感染病毒植株的体内病毒的分布并不均匀,病毒的数量随植株部位及年龄而异,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的感染深度越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
这是因为病毒运转速度慢,加上茎尖分生区域内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
在切取茎尖时越小越好,但太小则不易成活,过大又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
剥离茎尖时,应尽快接种,茎尖暴露的时间应当越短越好,以防茎尖变干。
5、移栽驯化香石竹时怎样选用基质和搭配基质?(6分)适合于栽种试管苗的基质要具备透气性、保湿性和保肥的特点,且容易灭菌处理,一般可选用珍珠岩、蛭石、砂子等。
为了增加粘着力和一定的肥力可配合草炭土或腐殖土。
配制混合基质时需按比例搭配,一般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或腐殖土比例为1:1:0.5。
也可用砂子:草炭土或腐殖土为1:1。
此外,要根据不同植物的栽培习性来进行配制,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栽培效果。
移栽驯化香石竹时就可按上述比例选用和搭配基质进行筛选,选出最适合的基质。
6.接种室有哪些技术要求?(6分)接种室:接种室又称无菌室,是分离和移接菌种的小房间,实际上是扩大的接种箱。
在构造和设置上要求如下:①接种室应分里外两间,里面为接种间,面积5~6m2;外间为缓冲间,约2~3m2。
两间门不宜对开,出入口要求装上推拉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高度均为2~2.5m。
接种室不宜过大,不易保持无菌状态。
②房间里的地板、墙壁、天花板要平整、光滑,以便擦洗消毒。
③门窗要紧密,关闭后与外界空气隔绝。
④接种室的主要设备及用具有(1)接种箱(2)超净台(3)解剖镜(4)无菌操作用的器具如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
⑤工作台上方和缓冲间天花板上安装能任意升降的紫外线杀菌灯和日光灯。
因接种室面积大,所以紫外线消毒的时间需30min左右。
为提高接种成功率,进入接种室要穿戴经过消毒的衣、帽。
菌种制作大多采用接种箱操作。
7.用湿热法进行高压灭菌的大致步骤有哪些?(7分)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培养基用高压灭菌。
打开锅盖,加水至水位线。
把已装好培养基的三角瓶,连同蒸馏水及接种用具等放入锅筒内,装时不要过分倾斜培养基,以免弄到瓶口上或流出。
然后盖上锅盖,对角旋紧螺丝,接通电源加热,当升至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气,回“0”,后关闭放气阀。
当气压上升到0.10MPa时,保压灭菌20min,到时停止加热。
当气压回“0”后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放于平台上冷凝。
灭好的培养基不要放置时间太长,最多不能超过1周。
8、怎样用指示植物法鉴定草莓是否含有病毒?(7分)指示植物法:将一些对病毒反应敏感、症状特征显著的植物作为指示植物(又称鉴别寄主),利用病毒在其他植物上产生的枯斑作为鉴别病毒种类的方法。
这种方法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鉴定方法,鉴别草莓是否含病毒常用的是小叶嫁接法。
具体方法是取被鉴定草莓生长成不久的新叶,除去两边小叶,中央小叶带1~1.5厘米长的叶柄,削成锲形做成接穗,指示植物(林丛草莓、深红草莓)则除去中间的小叶,在叶柄一侧用刀切入1~1.5厘米,接入接穗,用毛线包扎好,涂上少量的白色凡士林以防干燥。
若带有病毒,嫁接后1~2个月在新展开的二叶片、匍匐茎或老叶上,会出现病斑,若无则说明被鉴定苗是无病毒苗。
试卷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分离原生质体酶溶液内,需加入一定渗透稳定剂,其作用是保持原生质体膜的稳定,避免破裂。
2、花药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其进行组织培养可培养出完整单倍体植物。
3、选用驯化基质主要考虑透气性和保湿性问题4、组织培养的特点包括培养材料经济、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周年生产和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三个方面。
5、从单个细胞或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启动期(诱导期)、分裂期和分化期。
6、非洲菊的叶片_丛生______故没有直立的茎,在组织培养的继代过程中用__?___法繁殖。
7、脱毒培养的常用两种方法是热处理脱毒和微茎尖培养脱毒。
8、6-BA /NAA 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时诱导愈伤组织或器官分化出不定芽,比值低时诱导根分化。
9、草莓属于蔷薇科植物,组织培养草莓主要使其____?_____。
10、矮牵牛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花药或花粉作外植体。
二、判断题:()1、非洲菊常用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种()2、湿热灭菌时灭菌时间与培养容器的关系是:容器越大灭菌时间应越长。
()3、愈伤组织就是由伤口处产生的愈合组织()4、MS0培养基是没有激素的培养基。
()5、升汞靠氯气灭菌,次氯酸钙靠汞离子来灭菌。
1、错(花托是非洲菊组织培养中较为合适的外植体材料)2、错3、错4、错5、错三、名词解释1、细胞全能性:植物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体细胞,都含有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
3、White培养基: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无机盐量较低,但提高了MgSO4的浓度和增加了硼素,使用广泛,适合生根培养、胚胎培养等的一种培养基。
4、指示植物:一定区域范围内能指示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