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中的信赖利益赔偿
- 格式:pdf
- 大小:236.66 KB
- 文档页数:3
论合同法中信赖利益保护随着现代契约理论的发生演变,以及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在要求和对当事人利益的全面保护的需要之下,合同信赖利益保护制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用历史、比较、价值等法学方法,分析其在合同在订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完善我国合同法中合理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
标签: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缔约过失1 信赖利益的概述1.1 对信赖利益概念的讨论(1)损失说。
该说认为,信赖利益是指当事人相信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而因某种事实之发生,该法律行为(尤其是合同)不成立或无效而产生之损失,又称消极利益的损害。
以缔约过失责任为背景探讨“信赖利益”的大陆法系国家多持此说。
(2)利益说。
此说又可分为两种表述。
其一,信赖利益是指信赖合同有效成立所带来的利益;其二,信赖利益是指一方基于其对另一方将与其订约的合理信赖产生的利益。
(3)不利益说。
该说认为,信赖利益是指法律行为无效而相对人信赖其为有效,因无效结果所蒙受之不利益。
故信赖利益又名消极利益或消极的合同利益。
(4)处境变更说。
该说认为:信赖利益是指原告信赖被告的约定(许诺),使自己产生自我表现状态的变更。
富勒指出:可以判给原告损害賠偿以消除他因信赖被告之允诺而遭受的损害。
我们的目的是要他恢复到允诺作出前一样的处境。
在这种场合受到保护的利益叫做信赖利益。
(5)权利说。
该说认为信赖利益是指缔约人在缔约过程中因对相对人缔约行为的信赖而享有的,现有利益不受侵害及对未来可得利益善意期待的权利。
信赖利益、履行利益概念是德国民法学上的产物。
1861年,德国学者耶林发表了《缔约过失,契约无效或不成立之损害赔偿》一文,指出:“导致合同无效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对无过错的另一方,因为信赖合同的效力所造成的损害负责,当然无过错的一方不能请求赔偿允诺履行的价值损失,即期待利益的损失。
但法律可以通过给予受害人赔偿消极利益或可得利益的损失,而使其损失得到恢复,即使是粗心大意的允诺者也应当对合同债务的实质不成立而负责。
合同签订时信赖利益的保护原则合同签订时信赖利益的保护,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是缔约一方对对方有效意思表示的信赖,对信赖利益的赔偿应当恢复到假如没有信赖对方时的状态。
我为您详细介绍。
合同签订时信赖利益的保护原则
合同签订时信赖利益的保护原则,是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是缔约一方对对方有效意思表示的信赖,对信赖利益的赔偿应当恢复到假如没有信赖对方时的状态。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以上就是对你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有任何法律问题,你可以学习的。
合同中信赖利益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
咱先来讲个小故事。
甲和乙呢,是一对打算做生意的伙伴。
甲想开个特色小吃店,他看中了乙手里有个超棒的小吃配方,据说这个配方做出来的小吃那是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于是甲和乙就商量着签个合同。
合同约定,乙把小吃配方转让给甲,甲给乙十万元转让费,乙呢还要负责给甲培训一周,教他怎么用这个配方做出美味小吃。
甲对这个合同那是充满了期待啊,他都开始找店面、买设备了,前前后后投入了不少钱呢,这些钱都是基于他对和乙签订的这个合同的信赖。
二、合同履行中的问题。
可谁知道,到了该履行合同的时候,乙突然反悔了。
他说这个配方是他家祖传的,舍不得转让了。
甲当时就懵了,他这边店面租了,设备也买了,就等着乙的配方和培训呢。
这乙说不干就不干了,甲感觉自己被坑惨了。
三、信赖利益的损害。
从这个案例里咱们就能看出信赖利益的事儿了。
甲因为相信他和乙的合同能够顺利履行,所以他投入了很多成本。
这些成本就是他的信赖利益。
比如说他租店面花的钱,要是没有这个合同,他不会去租这个店面啊;还有买设备的钱,现在乙不履行合同了,这些钱就可能打了水漂。
甲还可能为了这个小吃店放弃了其他的商业机会呢。
他满心期待这个小吃店能开起来,所以拒绝了其他可能的赚钱项目。
这也是一种信赖利益的损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甲的影响可不小。
四、法律上的保护。
在法律上呢,甲是可以要求乙赔偿他的信赖利益损失的。
甲要把自己因为信赖这个合同而遭受的损失都算清楚,像前面提到的租店面的钱、买设备的钱,还有可能存在的其他合理支出,比如说为了迎接乙来培训而准备食材的花费等等。
法院在判定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比如甲的这些花费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确实是因为信赖这个合同才产生的。
如果甲为了迎接乙来培训,花了好几万去装修一个超豪华的培训场地,这可能就有点不合理了,法院可能就不会全部支持。
但是像正常的店面租金、设备购买费用这些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乙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包括哪些
信赖利益赔偿的⽅⾯法律是如何进⾏规定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包括哪些
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主要包括:
1.缔约费⽤,如为了订约⽽赴实地考察所⽀付的合理费⽤;
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约所⽀付的费⽤,如运送标的物⾄购买⽅所⽀付的合理费⽤;
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效、被变更或被撤销所造成的实际损失;
4.因⾝体受到伤害所⽀付的医疗费等合同费⽤;
5.因⽀出缔约费⽤或准备履约和实际履⾏⽀出费⽤所失去的利息等。
间接损失主要包括:
1.因信赖合同有效成⽴⽽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亦即丧失与第三⼈签订合同机会所蒙受的损失;
2.利润损失,即⽆过错⽅在现有条件下从事正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损失;
3.因⾝体受到伤害⽽减少的误⼯收⼊;
4.其他可得利益损失。
以上就是⼩编总结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或者其他事项不明⽩的可以致电店铺在线律师解答,律师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你。
信赖利益损失赔偿范围2010级法学1班颜飞雁所谓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是指一方实施某种行为后,足以使另一方对其产生信赖(如相信其会订立合同),并因此而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后因对方违反诚信原则使该费用不能得到补偿。
信赖利益的损失是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也是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范围。
只有相对人遭受了信赖利益的损失,缔约过失责任才可能成立,如果没有实际损害且必须是信赖利益的损害,则谈不上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那么信赖利益损失的赔偿范围如何确定呢?信赖利益损失赔偿范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信赖利益损失赔偿范围只能是直接损失,包括:(1)缔约费用,包括邮电、文印费用,赴订约地或察看标的物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所支付的费用,如为运送标的物或受领对方给付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信赖合同成立而购买房屋、机器设备或雇工支付的费用;(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所造成的实际损失;(4)因身体受到伤害所支出的医疗费等合理费用;(5)因支出缔约费用或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支出费用所失去的利息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赖利益损失赔偿范围除了直接损失,而且还包括间接损失:(1)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获利机会的损失,亦即丧失与第三人另订合同机会所蒙受的损失;(2)因身体受到伤害而减少的误工收入;(3)其他可得利益损失等。
该文原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其理由有:第一,信赖利益损失是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法律特征有:1.法定性,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民事责任;2.相对性,缔约过失责任是缔约当事人违背依诚信原则所负有的先合同义务和缔约过失的结果,只能在缔约当事人之间产生;3.财产性,即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4.补偿性,因一方当事人的缔约过失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该当事人即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补偿相对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从这些法律特征上看,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
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摘要:损害赔偿是民法的核心。
损害赔偿的发生,有的基于侵权行为,也有基于法律行为。
就后者而言,其损害又可分为信赖利益的损害和履行利益的损害。
信赖利益,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先前的予信行为导致相对人产生合理的信赖,因法律承认并保护这一信赖而获得利益状态。
当事人相信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而因某种事实发生,该法律行为(尤其是合同)不成立或无效而产生的损失,就是信赖利益的损害,又称为消极利益之损害。
于此情形.被害人得请求赔偿行,赔偿义务承担者在经济上应使其回复到未信赖法律行为(尤其是合同)成立或有效时的状态。
本文就什么是信赖利益,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作主要讨论。
关键词:信赖利益损害赔偿我国现行合同法未采用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问题,但在学术上是认可信赖利益这一概念的。
在学理上进一步认识信赖利益的含义,统一对信赖利益的理解,将信赖利益之赔偿引入违约赔偿情况下加以适用,对于立法、司法和学理上认识违约赔偿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赖利益的定义什么是信赖利益?王泽鉴认为,“信赖利益者,指当事人相信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而因某种事实之发生,该法律行为(尤其是契约)不成立或无效而生之损失,又称为消极利益之损害”[1]史尚宽先生认为,“信赖利益,即信无效之法律行为为有效所受之损害,亦称为消极的行为上之利益或消极契约上之利益”[2]。
王泽鉴和史尚宽两位学者的观点反映了大陆法系的基本认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赖利益是因信赖法律行为(主要是合同)而所受的损失,但它只适用于合同不成立或无效情况下,而不适用于合同违约的情况下。
大陆法学者所理解的信赖利益赔偿的范围,包括必要的缔约费用、为准备履行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丧失其他缔约机会所受到的损失,以及在当事人根据合同已作出的履行,还包括当事人向对方所作的交付。
二、信赖利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及赔偿范围关于信赖利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有六个方面。
第一,契约因标的不能之无效;第二,错误意思表示之撤销;第三,悬赏广告之撤销;第四,法律行为无效与损害赔偿;第五,无代理权人于行为时不知无代理权时的信赖利益之损害赔偿;第六,订约上过失。
法律上什么是信赖利益损失赔偿信赖利益是合同法的⼀种违约救济制度,主要是帮助受害⼀⽅的法律地位能恢复在订约之前,这样就能保护好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那么,法律上什么是信赖利益损失赔偿?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上什么是信赖利益损失赔偿信赖利益损失赔偿,即《民法典》第五百条【缔约过失责任】当事⼈在订⽴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造成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假借订⽴合同,恶意进⾏磋商;(⼆)故意隐瞒与订⽴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为。
设⽴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主要⽬的在于维护交易安全,填补了⽆过错的当事⼈⼀⽅因对⽅的缔约过失⾏为⽽遭受损失确因没有法律明⽂规定⽽⽆法要求对⽅进⾏补偿的空⽩,保护了缔约当事⼈的合法权益。
缔约过失责任是⼀种民事责责任,其构成应当具备以下⼏个要件为:(⼀)缔约过失责任必须是发⽣在合同订⽴阶段。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基本区别在于,它发⽣在缔约过程中⽽不是发⽣在合同成⽴以后。
只有在合同尚未成⽴,或者虽然成⽴,但因为不符合法定的⽣效要件⽽被确认为⽆效或被撤销时,缔约⼈才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先合同义务存在于要约⽣效后,合同有效成⽴前,在这段时间内,当事⼈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就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因为在要约⽣效前,双⽅只是⼀般⼈之间的关系,谈不上缔约双⽅之间的信⽤,因此也谈不上对该信⽤的违反;在合同成⽴后,双⽅当事⼈之间的关系进⼊了⼀种更加紧密的信⽤关系,在合同⽣效后,这种信⽤关系由合同义务及合同责任加以约束和调整。
(⼆)缔约过程中存在过错。
缔约过失责任中的过失,实质上应包括故意和过失两部分。
故意是指缔约⼈预见到⾃⼰的⾏为会产⽣合同⽆效、不成⽴或被撤销,能给相对⼈造成损失的后果,⽽仍然进⾏这种民事⾏为,希望或者放任违法后果的发⽣。
过失是指缔约⼈应当预见⾃⼰的⾏为可能产⽣合同⽆效、不成⽴或被撤销造成相对⼈信赖利益损失,因疏忽⼤意没有尽到告知、照顾、协助等义务,虽然预见到了但轻信其不会发⽣的主观⼼理状态。
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和信誉在商业交易中越来越重要。
但是,当商业活动引起争端或损害时,缺乏可靠的解决机制经常会导致损失和纠纷。
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利益的制度已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消费者利益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需要深入研究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 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义、目的和特点是什么?2. 国内外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现状是什么?3.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如何?4. 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将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和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其次,我们将对国内外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其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最后,我们将针对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研究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提出建立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建立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这项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本研究对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我国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