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的实现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会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是为了满足企业和组织在跨地域会议和协同工作方面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集成化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的设计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实施步骤。
一、设计原理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的设计原理是基于集成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的实时音视频通信,使得参会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会议和沟通。
二、主要组成部分1. 视频会议终端:视频会议终端是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的核心设备,用于接入互联网,实现音视频的编解码、传输和显示。
视频会议终端一般包括高清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和显示屏等硬件设备。
2. 控制系统: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控制系统用于集成和管理会议流程。
通过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实现会议的预约、召开、结束以及会议成员的管理等功能。
同时,控制系统还可以对会议进行录制和回放。
3. 网络设备: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需要稳定的网络环境来保证音视频的传输质量。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用于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4.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用于提升会议的效果和体验,比如投影仪、白板、会议话筒等。
这些设备可以使得会议更加方便、高效,并且提供更好的多媒体展示和互动。
三、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在实施视频会议室解决方案之前,需要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包括会议室使用场景、参会人数和会议功能要求等。
2.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视频会议终端、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
考虑设备的性能、兼容性以及供应商的配套服务。
3. 网络优化:为了保证视频会议的稳定和流畅,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
优化措施包括提供足够的带宽、设置优先级和流量控制等。
4. 设备部署:根据会议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备的布局和安装。
确保摄像头和麦克风的位置合理,能够提供清晰的音视频信号。
5. 系统配置:进行视频会议终端和控制系统的配置,包括网络设置、用户管理和会议设置等。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方案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方案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全球化的商业交流和合作实现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企业实施远程会议、培训和沟通的标配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种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方案。
一、需求分析在实施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前,企业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以确定系统配置。
以下是需求分析的几个方面:1.会议规模和频率:需确定每次会议的规模和频率,以便确定系统配置和设备数量。
2.网络带宽:需确定全公司内外网络带宽情况,以充分利用带宽资源,确保会议清晰流畅。
3.设备布局和位置:需确定会议室布局和参会者位置,以便确定放置摄像头和音频设备的位置。
4.安全性和稳定性:面对日益频繁的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需要着重考虑。
二、系统配置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以下的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配置方案:1.视频会议平台:选择功能强大、易用、稳定、高效的视频会议平台,如Zoom、Cisco Webex Meetings、Microsoft Teams等。
2.硬件设备:选择高清视频会议摄像头、高保真音频设备、多屏幕显示设备、电脑配件等硬件设备,以充分满足多媒体视频会议的需求。
3.网络带宽:选择网络带宽宽敞、速度快、稳定的网络环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减少带宽消耗,提升系统性能。
4.安全性: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账号安全、音视频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
三、注意事项在实施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音视频质量:音视频质量是多媒体视频会议的核心和关键。
要确保音视频质量清晰、流畅,避免因噪音、卡顿等问题影响会议效果。
2.选用专业设备和软件:多媒体视频会议需要选用专业设备和软件,确保系统运转可靠、稳定。
3.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对人员培训要求高,需要加强对会议主持人、参会人员等的操作培训和技术支持。
四、结论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和协作的效率,缩短会议时间和成本,并带来其他的商业价值。
视频会议会场使用手册一、日常应用1、I P设置点击主页按键,选择“系统”-“管理设置”-“LAN属性”。
选中连接到我的局域网和允许IP呼叫。
输入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选择局域网速度(推荐选择“自动”),选择双工模式(推荐选择“自动”)。
按遥控器的主页键,选择是,重新启动机器。
注意:完成IP设置后,系统必须重新启动,设置才能生效。
2、发起和结束呼叫➢发起呼叫点击按键,屏幕显示拨号菜单,输入对方IP地址,再点击按键。
➢应答呼叫如果在菜单中没有将自动应答打开,当有呼叫需要应答时,请点击按键应答呼叫,系统正常设置使用自动应答。
➢结束呼叫点击遥控器按键,出现结束呼叫菜单,再点击按键,结束当前呼叫。
➢设置呼叫带宽选择“系统”-“管理设置”-“常规设置”-“主屏幕设置”-“呼叫质量”3、调整音量要对音量大小进行调整,点击遥控器声音按键显示屏上将显示当前的音量等级。
4、调整摄像头位置★必须使用遥控器调整摄像头位置按遥控器上的箭头按钮,将摄像机向上、下、左或右移动。
按变焦来推远或拉近。
5、预置镜头位➢存储预置镜头位将镜头移动到目标位置,长按遥控器数字键的0 - 9➢调用预置镜头位直接点击遥控器数字键的0 – 9,调用相关预设位。
6、双显仿真进入“系统”-“管理设置”-“监视器”-“监视器”,选择“双监视器仿真”。
遥控器的显示按键用于切换双显仿真的画面布局。
注意:如果用户使用双显仿真的方式显示图像,将没有画中画功能。
7、麦克风静音如果不希望远端站点听到您的讲话,可以将麦克风静音。
要将麦克风静音或取消静音,请执行下列操作:按遥控器上的静音,也可以按麦克风上的将呼叫设为静音。
此时,屏幕右下角显示本地静音,再按一次遥控器的静音键或麦克风上按钮取消静音。
二、常见问题1、系统不能启动,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做出响应原因:电源开关关闭,或者未连接电源线。
措施:打开系统以及系统连接的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确保系统电源线就位,并且已连接到电源插座。
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的MCU设计与实现-基础电子0 引言视频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
所有参与会议的终端可与MCU建立一对一的连接,终端负责采集本会场的声音和图像,然后经编码后传输到MCU,由MCU根据当前视频会议的模式确定对音视频信号的处理方式和转发逻辑,将处理后的音视频数据再发送到每一个与会者。
1 多点视频会议的分类基于H.324标准,多点会议实现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配置,主要可以为集中式多点会议和分散式多点会议两种模式。
集中式多点会议是由一个多点控制单元来组织,所有终端以点对点方式向多点控制单元发送视频流、音频流和控制流。
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的多点控制器使用H.245控制功能来对会议进行集中式管理。
H.245也可用来指定各终端的通信能力。
多点处理器可进行混音、数据分配以及视频信号的混合和切换,并将处理结果送回参加会议的终端。
一个支持集中式多点会议的典型多点控制单元通常由一个多点处理器和多点控制器组成。
分散式多点会议是传统的会议系统(如H.320)所没有的。
在这种管理方式的系统中没有MCU,也没有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的设备,MCU的功能是以MC和MP功能模块的方式分别存在于系统的其他设备中。
分布式多点控制和管理之所以能在基于分组的通信网中实现,其主要原因是网络中的通信是在逻辑信道中进行的,而不是以物理信道为单位进行的。
分布式多点会议利用多点播送技术来组织,参加会议的终端向别的与会者终端以多点播送方式传送视频和音频信息,而无须在多点处理器集中进行。
H.245控制信息仍然以点对点的方式传送给主多点控制器,图2所示是分散式MCU的组网结构。
集中式多点视频会议中的MCU集多点视频会议控制器(MC)和多点视频会议处理器(MP)于一身,它既有组织和管理会议的功能,同时负责所有与会者的声音和图像的处理和切换。
2 MCU的系统设计2.1 集中式多点视频会议的网络结构星型组网方案是集中式多点会议的方案。
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方案一、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具备音视频通信、屏幕共享、文档共享等多种功能的多媒体会议系统。
主要满足以下需求:1.实现远程协作:参会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远程音视频通信,实现远程协作功能;2.屏幕共享:参会人员可以共享自己的屏幕内容,方便其他人员查看;3.文档共享:参会人员可以共享会议所需的相关文档资料,提高会议效率;4.语音识别和语音翻译功能:系统支持多国语言的会议服务,提供自动语音识别和翻译功能,方便国际化的会议组织;5.安全保密:保障会议内容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
二、技术方案1. 音视频通信:采用WebRTC技术实现音视频通信功能,该技术能够在Web浏览器之间实现点对点的音视频通信,支持实时音视频传输,并具备音频编解码、视频编解码、媒体流传输等功能。
2.屏幕共享:采用基于浏览器的屏幕共享技术,通过浏览器插件或应用程序实现屏幕共享功能,将屏幕内容传输到其他参会人员的设备上,实现实时共享。
4.语音识别和语音翻译:利用云端语音识别和翻译服务,将参会人员的语音内容进行实时识别和翻译,提供多国语言的翻译功能,方便国际化会议。
5.安全保密: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技术,保证会议内容的安全性,利用传输层安全协议(TLS)加密音视频传输通道,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实现通信的安全性。
三、系统架构1. 前端部分:采用Web技术实现前端界面,包括音视频通信界面、屏幕共享界面、文档共享界面等,通过WebRTC技术实现音视频通信,通过浏览器插件或应用程序实现屏幕共享,通过AJAX技术实现文档共享。
3.数据库部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会议信息、文档信息等,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安全性。
四、系统特点1. 灵活方便:采用Web技术实现前端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轻松访问系统。
2.兼容性强: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适用于各种不同设备。
3.功能丰富:支持音视频通信、屏幕共享、文档共享、语音识别和翻译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会议需求。
视频会议新增一个分会场,分会场SG-DH80S(N)视
频会议终端应该何配置
视频会议系统完成监督机构中间的高质量视頻、图象与视频语音沟通交流,并可以完成文档演试、会议视频和会议后播放等业务流程,让顾客有着优良的高现场感感受!遭遇早期设计规划不够或市场拓展,必须扩充分会场,新提升的分会场应当怎么设置才可以连接到目前的视频会议系统软件中呢?下边就以SGUOTECH SG-DH80S(B)视频会议终端为例子,具体步骤以下。
一、项目可行性:目前机器设备:大会管理系统SGUOTECH MCU SGO900现网自然环境:一个会场,好几个分会场,会场和分会场根据营运商专线运输联接;增加分会场机器设备:SGUOTECH公司视频会议终端SG-DH80S(B),会议摄像头MC-20USH,音频输出设备利旧;要求:增加分会场能够一切正常添加目前会议音响系统中,并可以一切正常开视频会议。
二、执行流程:安裝:安裝视频会议终端,监控摄像头。
倒装摄像头
联线:视频会议终端网络线上联MCU,HDMI线联接会议摄像头,根据串口线操纵监控摄像头。
配置IP:视频会议终端配置IP地址,控制器点击菜单挑选高級→设定→键入默认设置登陆密码12345678→互联网→IP→配置IP地址信息内容。
加上主会场:大会管理系统SMC2.0中加上主会场,先配置snmp管理方法,随后配置GK 申请注册,填好GK服务器ip、H.323 ID、E.164、登录名、登陆密码并储存,GK认证成功后就可以管理方法主会场终端了。
监控摄像头打开倒置:此次监控摄像头为倒置安裝,打开机器设备,直接将图像设置为倒置,使界面一切正常表明。
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方案解析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频会议系统通过网络传输技术,通过远程音视频技术传输图像和声音信息,实现不同地点之间的实时视音频通讯。
本文就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解析。
一、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组成在技术实现方案上,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结构组成:1.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实现视频会议实时通讯和图像传输的必要设备,例如桌面端、移动端、硬件终端等。
终端设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预算。
2. 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实现视频会议的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预约、决定会议形式(即点对点、多方或混合等)、管理参会人员的信息等。
3. 网络传输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包括路由器、防火墙和网络交换机等,主要用于传输数据。
4. 会议终端管理系统:会议终端管理系统是用于控制管理会议终端设备的系统,主要负责会议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维护和升级管理等。
二、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1.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和广域网等互联网络,实现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常用的网络传输技术包括RTMP、HTTP、RTP、RTCP、H.323、SIP和WebRTC等。
其中,RTMP和HTTP适用于小型视频会议,RTP和RTCP适用于大型视频会议,H.323和SIP是更加常用的视频会议技术标准,WebRTC则具有开放性、跨平台和Web浏览器支持等特点。
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将视频数据压缩存储的技术,主要用于降低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
常见的视频编码算法有MPEG-2、H.264(AVC)、VP8、VP9和AV1等。
其中,H.264(AVC)是业界广泛采用的编码标准之一,具有高压缩效率、高质量等优点,能够保证流畅的视频效果和良好的声音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V1是一种新型开放源代码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相比较于H.264(AVC)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视频会议系统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远程办公、远程培训、远程销售、远程合作等各种场景的协作与交流。
那么如何实施视频会议系统呢?本文将介绍视频会议系统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在实施视频会议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在实际应用场景下所需要的功能与服务水平。
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视频质量:视频会议的核心是视觉沟通,因此高质量的视频画面是必不可少的。
要考虑视角调节、分辨率、编码格式等因素。
2. 音频质量:好的音频质量同样是视频会议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考虑到噪音抑制、回声消除、环境噪声等因素。
3. 网络带宽:视频会议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支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带宽分配。
4. 会议规模:需要考虑会议参与者的数量和地域分布,在功能上提供合适的支持。
5. 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包括硬件设备利用率和软件应用利用率,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和系统可靠性很重要。
二、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终端设备、会议控制器、会议室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应用。
需要考虑如下方面:1.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需要支持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传输,以及流畅的图像传输。
考虑到成本控制,企业可以选择各种终端设备组合,例如通过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种设备进行视频会议。
2. 会议控制器:会议控制器是实现实时传输、呼叫管理等功能的核心部分之一。
通过终端设备可以与会议控制器连接,实现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功能。
3. 会议室设计:根据不同规模和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会议室。
会议室设计需要考虑到装修、照明、摄像头的位置、扩音器的位置等因素。
同时,需要提供主持人操作台、屏幕共享设备、投影仪或大屏幕等设备。
4. 软件应用:视频会议系统需要配备各种软件应用,包括平台服务端、软件客户端等。
如:微信会议、Zoom、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都是比较实用的视频会议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一、概述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通信技术,旨在实现远程多方实时交流和协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技术要求和实施步骤等。
二、系统架构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和网络三个主要组成部份。
1. 客户端:客户端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客户端需要安装视频会议软件,并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2. 服务器:服务器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和控制会议的各项功能。
服务器需要具备高性能和稳定性,以支持多方视频通话、数据传输和会议记录等功能。
3. 网络:网络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设施,承载着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网络要求稳定、高速,并具备一定的带宽和延迟控制能力,以确保视频会议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功能模块视频会议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用户账号和权限,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密码重置和权限设置等功能。
2. 会议管理:会议管理模块用于创建、调度和控制会议,包括会议预约、会议邀请、会议记录和会议结束等功能。
3. 视频通话:视频通话模块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功能,支持多方实时视频通话和音频通信,包括视频画面传输、音频编解码和实时传输控制等。
4. 文档共享:文档共享模块用于实现会议中的文档共享和协同编辑,支持多方同时查看和编辑文档,提供实时同步和版本控制功能。
5. 屏幕共享:屏幕共享模块允许用户共享自己的屏幕内容给其他预会者,方便演示和展示操作过程。
6. 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会议的相关信息和内容,包括会议开始时间、预会者列表、聊天记录和文档共享记录等。
四、技术要求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频编解码:视频会议系统需要支持常见的视频编解码格式,如H.264、VP8等,以保证视频的质量和流畅度。
2. 音频编解码:音频编解码是保证音频通话质量的关键,系统需要支持常见的音频编解码格式,如AAC、Opus等。
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的实现方法
【摘要】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是一种新型的会议形式,其应用的视音频设备比较多,而会场环境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视频会议系统的终端会场一般只有一个会议室,而且在会场中,视音频的输入信号最多有两个,当然也有的会议因为特殊的要求,需要在会场中增加输入视音频信号的数量,而且也需要增加会议室的数量,增加的会议室需要有着相同的功能与环境,这种会场就属于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
下面笔者对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多源视频;会议终端;组成;会场;方法
进入信息时代后,我国的各项新型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也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新型的科技产品也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青睐,比如电视会议这种新兴的通信方式。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地区都扩建了光纤通信网,而且增加了网络的传输速度以及系统的容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高清视频图像的要求。
视频会议是一项新型的通信工具,其可以将视频、音频以及图像等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还可以实现这些集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在建立通信系统后,利用高速的网络设备,人们实现了异地的会议与讨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实时性。
1.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视频会议需要借助多项信息技术与设备,在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时,需要利用终端设备、互联网、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通信软件等。
终端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对视频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由于视频数据的来源比较广泛,为了提高传输的效率,终端设备需要利于解码器等设备对信息进行压缩,然后在网络系统中实现快速的传输。
通信网络还为视频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平台,利用多项网络传输技术,终端设备实现了对视频信息的交换以及对系统的控制。
视频会议的控制模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会议需求,相关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声控模式、主席控制模式、发言人控制模式以及广播模式等等。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是主席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将会议的会场分为两种,即主会场与分会场,其中分会场中的配置主要有摄像机机、麦克风、扩音设备等。
在主会场中一般是利用视音频解码器控制摄像机,而且这种解码器的接口比较少,一般不大于4个。
2.多源分会场的组网
视频会议终端会场一般只设有一个会议室,而且视音频设备也比较少,但是由于会议对开会效果要求比较高,而且参会的人数也比较多,所以会增加视频源,有时需要多个会议室,还会增加很多音响设备。
为了保证开会的质量,设计人员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多源会场组网方式,避免在会议室的使用以及设备使用中出现
重叠或者冲突。
2.1多套视音频编解码器
为了实现多源分会场的高效组网,可以准备多套视音频编解码器,这种会场的系统需要借助LAN网络,在使用时与单会场的使用方式一致,而且使用的方式也比较简便,在多源会议室中,哪个会议室需要就可以直接打开设备使用。
另外,多源分会场还需要借助E1传输技术,利用一台E1设备可以有效的将视音频解码其串联起来,还可以达到灵活选择会议室的效果。
E1设备还具有分流信号的作用,其可以在多源分会场中实现多个会议室的信号传输。
E1 分配切换器的切换输出既可通过面板上的按键来选择,也可通过串口控制来实现。
为了使电路实现既简单又能同时满足E1 输出信号的要求,切换部分均采用继电器,通过单片机接收串口控制码、检测面板按键来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以实现对E1 端口的选择,切换出相应的视音频编解码器,即切换出了相应的上传会议室。
2.2视音频与控制选择器
在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中,传输信号的类型主要是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所以,在接收信号时,系统主要对这两种信号进行辨别即可。
在有的多源分会场中,还需要增加双向传输的摄像机控制信号,其可以清晰的观看到会场的图像,还可以收听到会议的声音,这也有利于信息的存储与传输。
利用摄像机可以进行远程操作,其与视音频分配器、选择器使用的是同一台解码器。
视音频与控制选择器有一些相似处,二者都是利用面板按键以及串口实现对信息的控制,但是视音频主要是利用继电器实现切换工作,而控制选择器需要先利用接口芯片转换为TTL电平后在借助继电器进行切换,在信号传输时,也需要先进行转换。
一般按键检测以及继电器的控制都是由单片机完成的,单片机、视音频以及摄像机都使用的是同一个端口。
2.3视音频矩阵
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利用的会议室并不是专用的,而且其一般使用的都是普通会议室。
所以其在选择设备时使用的也是普通的音视频设备,而且多频会议使用的图像设备也是公用的。
有的会议内容比较重要,可能需要录像保存,也就是摄像机也需要共享,这时就要求不但可以在本地录制图像还要能在本地控制摄像机。
虽然在基础上增加视音频分配器和串口切换器也可以实现以上功能,但组网比较复杂,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
因此可以考虑用视音频矩阵来使所有的视音频源能切换到所有的视音频接收设备上。
而对于摄像机控制、视音频矩阵的控制,可以用计算机加串口扩展卡来完成。
视音频编解码器的摄像机控制串口、视音频矩阵的控制串口和所有摄像机的控制串口都与计算机的串口相连,由计算机完成视音频信号的切换操作、远端对本地摄像机的控制和本地对本地摄像机的控制。
为了方便本地操作人员的控制,还可以在控制计算机旁增加一台监视器,或
者是一对小音箱和一块能直接在控制计算机上显示监视图像的视频采集卡。
在控制计算机的控制界面上,左上部设计为输入视音频按钮,右上部为输出视音频按钮,下部为本地监视图像。
当需要切换视音频信号时,用鼠标按住某个输入视音频按钮把它拖到所需的输出视音频按钮上,由计算机通过串口向视音频矩阵发送切换命令,完成切换操作。
对于摄像机控制,本地的控制直接通过相应的串口,向监视画面的摄像机发送摄像机控制信号;远端的控制则是计算机通过视音频编解码器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连线接收远端的摄像机控制信号,并把此控制信号转发到上传图像对应的摄像机来实现。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信息产品也得到广泛的推广,视频会议是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还能实现信息传输的实时性。
一般视频会议只需要一个会议室,但是有的会议由于参加的人数比较多,需要增加很多视音频设备,这种会场也被称为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
会场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与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会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于平.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J].智能建筑,2008(11).
[2]彭勇,李新.无人值班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3]邱宏,卢军翔.视频监控系统与视频会议系统的集成应用[J].智能建筑,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