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一、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有客观的自知、自信与自觉我们先对自身的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即自知,知其利弊,明其长短,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如果我们对自身的传统文化都知之寥寥或者是知之片面,又怎样去继承和发展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呢?有了对自身文化的自知,并认识到其价值,才会有对自身文化的自信,遇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既不会固步自封、通通抵制,也不会人云亦云,丧失自我。
在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自觉承担,合理地把握它、运用它,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自身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这是我们学习文化、掌握文化、发展文化的一个必经历程和轨迹。
广义的文化如此,具体的音乐文化也不可能例外。
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青少年对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之不多,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生态的改变,许多的民俗活动规模日益缩小甚至消失,民族音乐文化失去了原先肥沃的生存土壤。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失了民族音乐文化这一块。
这就造成了民族文化传承断裂的客观事实。
根据我们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不完全调查,会唱本民族民歌的仅占17%左右,对本民族民歌有所了解的也仅有32%,这一数据到了城市,可能会更低。
而在开展了“民族音乐(或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学校,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了64%和86%。
由此可见,学校里教与不教,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有的孩子甚至成人在听到过民族音乐后为之痴迷,为之感叹,并从此喜爱上民族音乐文化,投身于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问其原因,他们的回答是:民歌太美了,不是我们不喜欢,是我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由此可见,文化的“自知”,对于文化的发展传承是多么的重要。
假如没有自知,何来自信与自觉?二、对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认识各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识别标志,是一个民族的“魂”,其中音乐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内容摘要我国民族音乐是宝贵且优秀的传统音乐,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这些音乐是我们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果,它们的民间音乐资源较为丰富,且拥有的历史十分悠久。
中小学音乐新课标中的相关表述中指出,地方学校教育应设置关于传播、教育、传承地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相关音乐课程,国家与各省地方文化政策也大力推崇地方民间音乐资源在地方学校开展。
地方民间音乐被融入到地方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资源,这样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其认识与兴趣在本土音乐文化上有所提高,也加大加深了新一代的影响在地方音乐本土文化中,同时也与民族文化有了共同的认同目标。
关键词:地方民间音乐中小学教学传承AbstractChina's national music is a precious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music, which needs us to carry on and carry forward. These music are the cultural result created by different region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eir folk music resources are rich and have a long history. The relevant expression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dicate that local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set up relevant music courses on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traditional folk music culture. The local and provincial local cultural policies also strongly promote local folk music resources in local schools. Carry out. Local folk music is integrated into local music education as a music education resource. Such integration will increase the awareness and interest of the local music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lso deepen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local music loc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a common recognition goal with national culture.Keywords: local folk music,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inheritance目录引言 (1)一、地方民间音乐概述 (1)(一)地方民间音乐概念界定 (1)(二)地方民间音乐产生背景 (1)(三)地方民间音乐发展变迁 (1)(四)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 (2)1.理念的传承 (2)2.文化的传承 (2)二、地方民间音乐的教学价值 (2)(一)地方民间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价值 (2)(二)地方民间的文化传承价值 (3)(三)地方民间音乐教学的社会交往价值 (4)(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延伸价值 (4)(五)完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 (5)三、地方民间音乐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原则探讨 (5)(一)主体优先原则 (5)(二)地域性原则 (6)(三)发展性原则 (6)(四)实践性原则 (6)四、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谈地方民间音乐走进中小学课堂的意义引言地方民间音乐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功能体现在:社会认知,情感交流,精神塑造,情操培育等方面,同时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十分巨大。
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一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1.让学生感受民歌风格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体裁的民歌的风格特征及作用。
例如,在教学《凤阳花鼓》这首歌曲时,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流传地域及由来,感受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特征。
然后,再启发他们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
使学生懂得民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民歌的产生与方言、地理环境、民间风俗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授课前要翻阅资料,学习各地方言,搜集各地风俗民情,并结合民歌中的某些特性因素进行分析讲解。
如分析黔东南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以及山东、江苏、湖南、云南民歌小调等时,要仔细给学生介绍山歌中高亢起伏的旋律、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小调中抒情流畅的旋律、较规整的结构以及各种装饰音乐对民歌风格所起的作用等,让学生既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同时还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戏曲的音乐美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戏曲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音乐教师不能忽视这些教学内容,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在教学中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他们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欣赏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时,教师首先演唱一遍。
由于这首歌曲短小生动,又兼具京剧和歌曲的风格特征,加上教师风趣的模仿,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这时便抓住时机,利用这首短小的歌曲给学生介绍京剧的有关知识,使他们对京剧的风格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又让学生欣赏京剧《智斗》,让他们在欣赏和哼唱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浓郁的风格特征。
民间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问题及其应对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歌曲、曲调和音乐表演形式,通常由普通民众自发创作和传承,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民间音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民间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1. 丰富课堂内容引入民间音乐可以丰富中学音乐课堂的内容,使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还能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增加了音乐素材的多样性,使学生的音乐体验更加丰富。
2. 增进文化认同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乡土情怀的表达。
通过学习民间音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在音乐中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培养审美情趣民间音乐以其朴实、淳朴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学生心目中也能引发共鸣。
学习民间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他们更加喜欢音乐,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尽管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引入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素材的选择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使得音乐素材的选择变得困难。
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一味追求多样性可能导致教学难度加大,选材的不当可能使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接受产生困难。
2. 教学内容的设计3. 教学形式的选择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可能难以满足民间音乐的教学需要,给学生呈现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如何通过更活跃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应对民间音乐教学的策略针对民间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有效应对,下面是一些可以考虑的策略:在引入民间音乐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的整体进度,审慎选择音乐素材,避免盲目追求多样性,考虑民间音乐的种类和特点,在多样性和系统性间取得平衡。
关于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课堂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传统教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关注。
然而,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其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尤其是民族音乐,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1.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课堂中,通过教授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各个民族和他们的文化传统。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箫等,让学生亲手试弹,感受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
同时,还可以介绍各个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演奏技巧、传统乐曲等等,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中国的民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独特的节奏以及饱含情感的表演方式,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欣赏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演力和欣赏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并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形式,要求演奏者和合奏者之间精确的配合和默契。
在课堂中,引入民族音乐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合奏乐曲,学生不仅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乐曲本身,还需要与其他演奏者密切配合,掌握节奏和音量的变化,同时细心倾听他人的演奏,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浅谈地方民间音乐进入中学课堂——以蟠龙中学为例地方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开展素质教育和注重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应在中学课堂中传扬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基础素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本文主要以陕西的蟠龙中学为例,对地方民间音乐进入中学课堂进行分析。
首先提出了地方民间音乐走进中学课堂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自己对蟠龙中学音乐课堂的观察,指出了蟠龙中学在音乐课堂上开展地方民间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最后根据观察和思考,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地方民间音乐进入中学课堂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音乐教育者有所帮助。
一、地方民间音乐进入中学课堂的重要意义(一)陕西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流行音乐充斥着国人的生活,也对基础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其丰富了人们的音乐生活,让音乐课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本土特色民间音乐艺术。
陕西民间音乐质朴而纯粹,在数代陕西土地上的人民勤恳的生活中逐渐产生并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表达形式。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有民歌和劳动号子等,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陕西民间音乐也应走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提高中学生对地方民间音乐的重视长度和传承意识,发扬地方民间音乐文化。
(二)民族文化传承地方民间音乐走入中学课堂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
当今西方文化与国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反而让中国自身民族文化隐没在时代潮流中。
地方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教授地方民间音乐能够让学生们尽早接触地方民间音乐,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坚定中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深入发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二、地方民族音乐走进中学课堂现状(一)蟠龙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空洞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元素。
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这也赋予了民族文化更多的人文内涵。
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各异才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
受到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的影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汉民族为例,汉族分布广阔,各地区的人民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音乐风格差异显而易见。
不同于南方音乐的温婉动人和东部音乐的轻柔舒缓,高亢与明亮是西部音乐的显著特征。
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而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历史原因影响下,“西化”思想的深入,加之国人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认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渐渐地受到了冷落。
改革开放之后日益密切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使得对外来音乐的借鉴逐渐被本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所替代,这对于幼儿民族意识和民族审美观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后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一、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且有利于幼儿在多样化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提高民族审美观,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更是一种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中的幼儿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必要基础,而其中美育的实施途径正是表现在艺术教育方面,这对于幼儿情感教育功能的体现至关重要,关系到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问题。
从民族民间音乐基本构成分析,涉及到文化思想、宗教信仰、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自然起到了培养幼儿情感、健全幼儿人格、奠定终身发展的作用。
以大班音乐欣赏《紫竹调》为例,这首民族民间乐曲产生于江南地区乡间,在民间流传甚广,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它代表着地方的民俗文化。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民间音乐是东方民族的文化瑰宝。
享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山歌之乡的德江土家族,其境内世代聚居的土家儿女与艺术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其土家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民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尤其是土家人对歌、舞艺术超乎寻常的爱好和依赖,使其艺术个性独具特色。
如优美动听的武陵山歌,古朴雅致的民间吹打乐等等就像滚滚乌江三峡,婉转动人。
特别是《舞龙炸龙之歌》、《土家汉子》、《大田栽秧行对行》等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武陵山脉风格,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家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我尝试着在平常的音乐课中把德江土家经典移植进入音乐课堂,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1 大胆创新,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民间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格,音乐异彩纷呈。
我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料,比较透彻地了解民间音乐文化,为教学作铺垫。
教师本着《课标》的要求,开发与利用各种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
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的特点、内容及形式上入手,在高年级选取了土家山歌的教学。
《大田栽秧行对行》却具有自己的唱腔特点。
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土家山歌民族调式,四个乐句的落足音分别是2→5→5→1。
旋律清新明亮,歌词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山歌韵味十足,学生发自内心情感,唱出了土家人民热爱劳动丰收喜悦之情更为真切。
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听、看、奏、赏,学生了解到土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大田栽秧行对行》斐声海外,老师的大胆创新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了乌江三峡百里画廊无不闪烁土家族的智慧之光。
在馥沃芬芳的民间土壤里铸就土家人民的民族艺术和审美情操。
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课幼儿园音乐课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情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幼儿园音乐课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更能够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就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民族音乐在幼儿园音乐课中的意义1.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传统的幼儿园音乐课程往往以流行音乐为主,而加入民族音乐元素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从而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体验。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幼儿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了解民族乐器、音乐形式等,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民族音乐往往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底蕴,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深厚的情感,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情感发展和情感体验。
二、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课中引入民族音乐元素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幼儿园音乐课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小背篓》等民族经典曲目,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2.利用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和演示可以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或民间艺人,利用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和演示,如二胡、琵琶、葫芦丝等,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韵味。
3.开展民族音乐主题活动可以结合民族音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主题活动,如制作民族乐器、学习民族舞蹈、参与民族音乐比赛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如何评价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效果1.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参与情况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民族音乐课中的反应和参与情况,来评价课程的效果。
如果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兴趣和喜爱,则说明民族音乐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可以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民族音乐课程的看法和评价,是否认为这样的课程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民族文化认知有所帮助。
关于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地理和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
将民族音乐纳入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深入探讨关于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的教育意义和方法。
首先,民族音乐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影响逐渐加深,许多学生更熟悉外国音乐而忽视了自己的民族音乐。
但是,了解和演奏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其次,民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流派繁多,每一种音乐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征,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演唱方式也是学习音乐技术的好素材,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和演唱水平。
第三,民族音乐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
民族音乐与历史、地理、民俗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渊源,了解音乐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差异,从音乐中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丰富自己的地理素养。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与民间艺术、戏曲和舞蹈等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学习。
最后,我认为要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音乐表演、参观音乐展览等方式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族音乐的演奏和合唱,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民族音乐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音乐视频、音乐欣赏等方式展示和解读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总之,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民间音乐是东方民族的文化瑰宝。
享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山歌之乡”的德江土家族,其境内世代聚居的土家儿女与艺术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其土家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民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尤其是土家人对歌、舞艺术超乎寻常的爱好和依赖,使其艺术个性独具特色。
如优美动听的武陵山歌,古朴雅致的民间吹打乐等等就像滚滚乌江三峡,婉转动人。
特别是《舞龙炸龙之歌》、《土家汉子》、《大田栽秧行对行》等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武陵山脉风格,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家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我尝试着在平常的音乐课中把“德江土家经典”移植进入音乐课堂,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1 大胆创新,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民间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格,音乐异彩纷呈。
我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料,比较透彻地了解民间音乐文化,为教学作铺垫。
教师本着《课标》的要求,开发与利用各种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
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的特点、内容及形式上入手,在高年级选取了土家山歌的教学。
《大田栽秧行对行》却具有自己的唱腔特点。
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土家山歌民族调式,四个乐句的落足音分别是2→5→5→1。
旋律清新明亮,歌词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山歌韵味十足,学生发自内心情感,唱出了土家人民热爱劳动丰收喜悦之情更为真切。
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听、看、奏、赏,学生了解到土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大田栽秧行对行》斐声海外,老师的大胆创新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了乌江三峡百里画廊无不闪烁土家族的智慧之光。
在馥沃芬芳的民间土壤里铸就土家人民的民族艺术和审美情操。
2 创设美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只好用自己的手提电脑课上课,利用适当的音乐软件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更富创造性,它能使抽象的变的直观,呆板的更变得生动,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活跃,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充分体现新课标新标新课堂价值。
音像电教的魁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爱听、爱看、好奇心强。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如自制的课件Ⅰ是原汁原味的栽秧歌,老艺人手中拿着三弦自弹自唱,年轻的小伙子手中拿着简板,边唱边敲打节奏,他们穿着民族服装,赋有特色的演唱,把学生吸引住。
在听赏的过程中,学生情不自禁随音乐摇头晃脑,韵味十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接着老师引导他们了解土家山歌的特点,学生会准确的说出土家山歌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向学生介绍唱《大田栽秧行对行》有着特别意义,因为我们的
学生都是来之农村,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都要忙于春耕秋收,这首体现了老百姓的生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听了,引导他们去理解歌曲的意图,体会到他们父母亲起早摸黑在田里干农活是多么的辛苦呀,通过一幅幅劳动画面去唤醒哪些学困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去努力拼搏学习。
当这些画面实物,音乐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有摸一摸、奏一奏的冲动,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我出示了课件Ⅱ——《土家汉子》,这首歌曲描写了土家族浓浓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土家汉子的热情好客与壮志豪情,歌词“土家的汉子呀,脚板宽哟喂,踏矮高山路哟,踩碎大河滩哟喂,土家的汉子吔,肩膀宽哟喂,上山呀挑重担,下河能拉纤,扁担吔闪悠悠,纤绳悠悠闪,汗水呀似山泉似山泉哟,呀吇喂,土家的汉子嘴角宽哟喂,喝酒用大碗,说话不转弯,誓言呀如铁打,喜怒挂腮边。
”。
歌中感情,从动态的画面中的表情学生们全部理解其意。
老师为动人的画面配唱的土家民歌《土家汉子》,使学生进入了“诗”与“歌”的美妙意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神秘感。
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学生身心愉悦,轻松自如地学唱《土家汉子》。
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我手拿简板边打连唱,深情并茂的表演,韵味十足地演唱,学生顿觉新奇,信心倍增。
学生从老师的演唱中了解到土家山歌不只单纯的“唱”,还要用情“演”。
接着我出示了课件Ⅲ——《舞龙炸龙之歌》。
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六“水龙节”我们德江县都要举行舞龙炸龙活动,活动有各个乡镇政府组织参加。
画面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长龙,不满德江县城的大街小巷,同学们听到歌曲又看到课件Ⅲ中的画面;心里顿时沸腾起来了。
3 民间音乐引入课堂的意义
地方民间音乐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地方音乐教育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冷落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传承,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在应试教育中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民族音乐艺术理论的指导和鉴赏的教学经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教学中与信息技术配合不足,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兴趣这些都致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跟不上时代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剧等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欢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的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3.1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在音调、节奏
上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
而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剧钟,他们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均各具特色。
然而,很多中小学生不会去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惜的财富。
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一些学生从发式、衣着、饮食等方面以西方的某些歌星,影星为模式。
长此以往,这就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以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的民族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