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5例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85.77 KB
- 文档页数:1
解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介入护理对策目的分析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介入护理对策。
方法给予63例大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并分析护理对策以及实施效果。
结果58例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2例出血情况减少给予辅助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死亡。
60例接受随访患者,长期止血成功率为93.3%,术后复发率为6.7%。
结论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结合采用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标签:支气管动脉栓塞;大咯血;介入護理大咯血为一种肺科常见急症,主要是指患者单次咯血量大于100mL,或在24h咯血量大于600mL者[1]。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内科治疗大咯血,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临床多考虑给予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应用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给予我院从2008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63例大咯血患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为27~75岁,平均年龄为(51±1.1)岁。
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28例,肺癌15例,肺结核17例,其他3例。
治疗前,统计患者的咯血量,大咯血发作咯血量为150~600mL,统计24h血量均高于500mL。
所选取的患者均为接受过内科治疗后无效,无外科手术手术指征,可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
1.2方法根据Seldinger技术给予患者实施动脉穿刺插管治疗,并将5-6FC1-C3型导管引入其中,导管选择性插入到支气管动脉中实施造影,明确靶血管位置,并将导管前端嵌入到靶血管中,之后采用聚乙烯醇(PV A)颗粒或明胶海绵与造影剂进行混合后,将混合液注入到靶血管中,可有效发挥止血作用。
2结果58例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2例出血情况有所减少,给予患者药物辅助治疗3d后咯血情况停止,无并发症发生。
3例因大出血屏气失败,DAS图像模糊不能顺利实施手术治疗,第2d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随访观察,成功治疗的60例患者,长期止血56例,所占比例为93.3%,栓塞后咯血复发4例,所占比例为6.7%。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3-0212-02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Medical S ciences)2008∶28(3)咯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尤其是大咯血,因其失血量多,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外科手术治疗往往受到基础疾病影响、创伤大、手术有一定难度等因素限制,尚不能获得满意疗效。
大咯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患,病死率高达50%[1]。
我们对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我院15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59岁。
其中支气管扩张7例,肺癌8例,后者均经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或肺穿刺活检证实。
咯血病史为5天~2年,所有患者均经内科治疗无效,24h咯血量在200ml以上,能够平卧,血气分析证实无呼吸功能衰竭。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凝血功能和磺过敏试验等检查无异常。
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活动性咯血于栓塞后停止,治疗后连续3个月以上咯血未复发;(2)显效:仍然咯血,但每天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3)无效:咯血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2天内再次大咯血。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凝血功能和碘过敏试验等检查。
患者仰卧位,采用Selding 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管,引入5F cobra导管,在DSA透视下在T4~T6水平注入非离子造影剂(如碘海醇)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再选择性血管造影,仔细分析造影表现是否为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
如发现局部血管异常扩张、扭曲或畸形,并见点状、小片状对比剂逸出和(或)支气管腔内对比剂涂抹者,即为出血动脉。
将导管头端固定于出血支气管动脉内,应用S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二级以下分支行栓塞治疗。
以小剂量、低浓度、低流速造影证实并(必要时应用同轴微导管技术)避开脊髓动脉、避开支气管动脉纵隔分支和共干肋间动脉及肺门区血管,尽可能接近出血病灶区域,对支扩患者先经导管注人头孢曲松钠0.5g,再以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加人稀释对比剂在透视监控下行支气管动脉逐级间歇性完全栓塞,即首先用约0.5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末梢栓塞,然后根据支气管动脉细小分支的大小选用相应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
浅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
方法对某医院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四十名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
结果这四十名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后,支气管大咯血的症状立即减轻,而且术后患者在调理五六天后出血现象基本上完全消失。
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很明显,治疗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引言咯血是声门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口排出的一种表现。
而大咯血通常情况下一般为一次咯血量超100ml者。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针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其适应性广泛,其特点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小,而且比外科手术安全。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某医院四十名患有支气管大咯血的病人进行调查对比并总结分析调查结果,这些患者其中有26名是女性,14名是男性,年龄大小不一。
1.2治疗方法将这四十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
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统一对治疗组的患者用穿刺法将导管插入动脉,接着将造影剂和栓塞剂注入导管中,并且注入到血管中,最后拔管止血。
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统一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安放在一致的病房里并在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
1.2.1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将其安放在整洁舒适的病房内,并给予合理的护理,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记录。
1.2.2治疗组对治疗组的患者实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进行合理的护理。
其余处理条件与对照组保持相同,以防外在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术后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记录。
1.3观察指标术后若咯血量减少则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支气管大咯血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而术后若咯血量不变则支气管栓塞术对大咯血患者无影响。
并且还要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复发情况。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0例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并予以合理护理,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治愈10例(33.33%),显效14例(46.67%),有效6例(10.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并应用合理护理方法具有较为明显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大咯血;护理体会支气管扩张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咯血,如果每日咯血量大于100ml,则为大咯血。
虽然咯血患者中,发生大咯血患者的比例相对比较少,但大咯血患者的死亡率却高达7%-32%[1]。
近年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广泛应用于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患者,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0例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0例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66岁。
患者24h咯血量达到500-1500ml,平均咯血量(634.8±32.4)ml,咯血量200-350ml/h;患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5±2.5)年。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手术前给予双侧腹股沟备皮,应保证患者手术时无感染源,实施X线胸片和肺部CT扫描,明确手术部位,对血液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检查。
患者经局部麻醉处理,通过电视监视引导,实施选择性血管造影(DSA),在病变血管出现造影剂渗出现象,或供应支迁曲加粗,聚集为团状,且未出现显著动静脉瘘症状时,对患者予以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2]。
【摘要】目的:探索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方式。
方法:对安徽省胸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4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42.5%),显效21例(占52.5%),有效2例(占5.0%),经半年随访均未出现再次咯血情况,预后良好。
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低热状态,但经物理降温干预后,体温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脊髓受损案例。
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围术期给予患者合理护理服务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护理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具有发展快、起病急、短时间危及生命等特点,属于临床常见危急症,临床主要抢救、治疗方法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明显,但离不开围术期护理干预[1]。
本次研究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围术期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安徽省胸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
入组患者均经胸部高分辨CT、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每小时咯血量>200ml或24h咯血量>300ml。
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9~91岁,平均(59.80±8.28)岁,24h咯血量:500-1400ml,平均(628.32±42.18)ml。
1.2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前行碘过敏试验,确保所有患者均无造影剂过敏情况,实施X先胸片及肺部CT扫描,确定手术部位,静脉取血行血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术前查心电图。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然后将5F Cobra导管引入支气管动脉处进行造影,确定出血部位与支气管动脉走向,实施支气管动脉插管,借助X线引导将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分次注入实施栓塞,直至病变部位不显影,支气管动脉主干与末梢支彻底栓塞。
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0例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1.43%,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字支气管;扩张;咳血;护理由于支气管及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引起支气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即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
支气管扩张病程长、发病缓且极易复发,大多为儿童或青患者,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1-3]。
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咳血,可分为出血量大于500毫升的大量咳血、100到500毫升的中等量咳血和小于100毫升的小量咳血[4]。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经肺CT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支气管扩张咳血患者,经肺CT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
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5±1.2)岁,平均病程(5.1±1.3)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6±0.8)岁,平均病程(5.5±0.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2.1密切关注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和患者的出血量,需要每天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分析患者的病情。
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护理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管壁被损坏而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继发肺部感染,其中咯血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即使是少量的咯血,也有可能导致窒息死亡,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抢救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关键。
为了减少窒息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我们对2005 年3 月一2008 年1 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63 例支气管扩张并发咯血的患者,采取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63 例,男性54 例,女性 9 例。
年龄16—80 岁,平均年龄54 岁,其中大咯血28 例,中量咯血25 例,少量咯血lO 例,住院最长时间24 d,最短时间13 d,平均14 d。
均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100%,无死亡病例。
一、护理方法预见性护理1 严密观察病情、判断病情尽早发现出血先兆,如发现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急、紫绀、烦躁不安、神色紧张、面色苍白、冷汗、喉部痒感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可能,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并预见性地判断病情,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急救做好抢救准备,提前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
对有出血史和出血倾向较大的患者提前检查血型,通知血库备足血源,以便出血时及时配血,尽早输血。
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应超前进行预防性护理,如补充血容量时,对血压、脉搏及尿量进行动态监测,防止因输液不足造成不可逆休克或因速度过快至血压升高发生再出血或心力衰竭、肺水肿。
二、针对性护理1 药物止血的护理垂体后叶素通过收缩小动脉血管,减少肺血流量,使血管破损部位形成凝血块,达到止血目的。
护理时必须保持治疗的连续性,一般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一条供输血、输液抢救使用,另一条专用于垂体后叶素的滴注。
输液滴速不能过快,要缓慢均匀,一般以o.1 tL/min 持续滴注,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不适、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则应减慢或停药,对失血量达循环容量30%以上仍持续出血者应及时输入新鲜全血,以补充血容量凝血因子。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
2、观察咯血的量、次数。
3、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穿刺侧肢端皮肤色泽、温度,判断有无足背动脉搏动。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并清洁皮肤。
2、检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并标记。
3、训练患者进行床上排尿。
4、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2、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 30 分钟后进行加压包扎,以 1kg 沙袋压迫 6-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位制动 24 小时。
3、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咯血情况。
4、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比较两侧端的颜色、温度;观察双下肢感觉与运动情况。
5、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6、保持大便通畅。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术后 24 小时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穿刺侧肢体呈伸直状态。
2、指导患者轻咳,防止栓塞剂脱落。
四、注意事项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咳血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咳血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50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结合有效地介入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其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
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效果显著,在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时,能更好的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大咯血是导致肺结核、血管畸形、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的重要原因[1]。
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技术的突飞猛进,支气管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大咯血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死亡率[2]。
现针对我院收治的50 例大咯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收治的50 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 例,女23 例。
年龄范围为21-69 岁,平均年龄45,5 岁。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24 小时咯血量>250ml,或一次性咯血>250ml。
患者发病时间与治疗时间间距约2-21 天,患者均符合大咯血临床诊断标准,经患者同意参与课题研究。
经CT 检查确诊,其中合并肺癌患者13 例,肺结核患者20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7 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50 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干预组25 例,对照组25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出血点。
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动脉末梢血管的栓塞,血流速度减缓或血流止住之后,采用COOK 公司的微弹簧圈或明胶海绵条进行靶动脉的栓塞。
由DSA 进行造影确认栓塞效果,靶动脉栓塞成功时,DSA 影响显示为靶动脉动脉血流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