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9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10
标准工业厂房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搞好防火、防盗、防环境污染工作,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并在此前提下合理地进行施工作业区、材料堆放区、施工管理和生活设施区的布置,以满足施工要求,做好对总平面的分配和统一管理,协调各专业对总平面的使用,以及对施工区域和周边的各种公用设施加以保护成为本次施工总平面管理的中心任务。
1.1 总平面布置1.1.1场地特征本工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施工场地现场开阔,“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
现场交通便利,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1.1.2施工平面布置1、为便于现场管理,现场进行封闭式施工。
围墙上严格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CI标准做好CI标识。
2、进场后我们将对现场施工区域主要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做好排水坡度,并在基坑周边及围墙周围砌筑排水沟,根据排污口位置设置沉淀池,进行有组织排水。
同时在施工场地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以免扬尘污染。
临建的布设根据甲方提供的水电位置综合考虑,按照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的原则,做到不仅有利于施工生产,而且整体美观。
在场地西北角搭设临时房屋作为宿舍楼;现场办公区设置在西南角。
现场除硬化区域外全部进行绿化,做到黄土不露天,不仅美化环境,而且减少污染。
3、临时道路宽度为6米,通过此临时道路的布设可使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方便地运输至各生产区。
各种材料依照“分区就近堆放,临路堆放”的原则,其中钢筋加工堆放场地、模板堆放场地等垂直运输困难的大宗材料堆放在塔吊覆盖范围内。
1.2 临时用水、用电1.2.1临时用水布置本工程现场临时用水包括给水和排水两套系统。
给水系统又包括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
排水系统包括现场排水系统和生活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根据现场考察,我方准备在现场已提供一深水井。
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
水源用水管至生活区和各施工用水点。
管道布置要综合考虑施工用水量。
主供水管采用Φ100的镀锌钢管埋地深度>0.8M敷设。
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第一节工业场地位置选择乌化二矿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边界处,地势较开阔的山谷内。
该处交通便利,西来峰工业园区的主干道路迳直通过该矿工业场地的北部边缘。
目前,沥青路面已修至工业场地西200m处。
该矿工业场地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约200m。
地形北高南低,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岭,将工业广场夹在中间,东侧山岭高约20m,西侧山岭高约30m。
乌海市乌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工业场地是根据2006年6月乌海市英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乌海市海南区西来峰煤矿二采区初步设计》选定的位置建设的,并已按30万t/a的设计能力形成了部分主要建(构)筑物。
本次技改设计是在原30万t/a总体布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已有建筑和设施,仅将工业场地作了部分扩大,并按60万t/a生产能力的需要,增加和扩大了部分环节所必需的设施。
由于该矿工业广场西南部被西来峰逆断层斜切穿过,该断层产状为:走向北西330-340°,倾向南西,倾角50-70°,断距>300m。
西来峰断层在该矿及其附近属规模较大的断层,工业广场内各种建筑设施为避免和减少该断层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要求:对人员较集中的办公、宿舍及联合福利建(构)筑物在建设过程中,除按规定的8度地震裂度设防外,在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标号等方面,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严禁施工中偷工减料,严把监理和施工程序。
并在各建(构)筑物施工设计中,对单层建筑应设置顶底圈梁结构,对两层及以上建筑应尽量采用框架结构。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一、总平面布置原则1、按照《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全面规划,合理安排,集中统一避免重复建设。
2、结合矿区总体规划,以专业协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兼顾周边企业建设及发展的关系以及本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需要。
3、在充分利用现有地面设施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合理布置生产所必须的设施,以达到60万t/a矿井的生产要求。
工业厂房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1.施工现场特征本工程由14个单体工程组成,包括1号~2号提纯干燥车间、1号~7号球形车间、4号~5号负极材料车间、水泵房、储罐车间、1号大门及门卫室。
总建筑面积28232.7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094.94m2,地下建筑面积1137.80m2。
(1)出入口:为减少施工车辆在厂区内的行驶距离,减少现场施工对厂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本工程拟在1号大门和4号大门处设置两个出入口。
(2)场内交通:施工现场需设置临时施工道路。
2.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本工程合理组织将成为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
为保证施工进度,本工程分阶段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如下:(1)依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施工管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和管理,不同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作动态调整,但临时设施的迁移量不宜过大,方便进行管理和服务;(2)紧凑有序,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布置总平面,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场地;(3)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和市政府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美观、实用、节约的原则进行建设规划临时设施;(4)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影响干扰, 保证场内施工道路通畅;(5)施工设备和材料堆场按照“就近堆放”和“及时周转”的原则,既尽量布置在汽车吊覆盖范围内,同时考虑到交通运输的便利,尽量减少材料场内的二次搬运;(6)合理布置汽车吊、混凝土泵等大中型机械设备,以达到最优的使用率;(7)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8)临建布置符合施工现场卫生、环保、安全和卫生要求。
3.大中型机械设备的选型3.1土建起重机械的选型根据本工程场地大,建筑高度低,土建工程量小的特点,采用汽车吊作为起重机械。
3.2钢结构起重机械的选型根据现场工期紧,吊装重量不重等情况考虑,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
3.3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根据本工程流水段的划分和工程量计算,根据分阶段进行混凝土输送泵的布置。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生产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布置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工业企业的总平面设计。
1.0.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0.4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1.0.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工业企业IndustrialEnterprise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工程建设标准,工艺要求及物料流程,以及建厂地区地理、环境、交通等条件,合理的选定厂址,统筹处理场地和安排各设施的空间位置,系统处理物流、人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设计工作。
2.0.3厂址选择Plant Site Selection为拟建的工业企业选择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场所的工作。
2.0.5 功能分区FunctionalZoning将工业企业各设施按不同功能和系统分区布置,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0.10运输线路Transport route为完成特定物流而设置的专用铁路、道路、带式输送机、管道等线路。
2.0.11工业站IndustrialRailway Station主要为工业区或有大量装卸作业的工业企业外部铁路运输服务的准轨铁路车站。
2.0.12企业站Enterprise Railway Station主要为工业企业内部铁路运输服务的准轨铁路车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工程现场布置严格按照招标人或我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布置,我公司进入施工现场后,认真考察现场,根据工程需要及操作要求,合理进行平面布置,对材料、机械设备进行分区排放,设备标示牌,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
经过公司对现场实地考察,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施工现场设工人宿舍、办公室、材料仓库、厕所、模板区、钢筋加工区、木工棚、砂浆搅拌区、材料堆放区等时,做合理布置,因地制宜。
施工现场围墙封闭,现场硬化,并做好排水措施,脚手架采用密目网全封闭,外墙采用落地式外墙钢管脚手架。
1、施工平面布置的原则1.1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1.2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充分考虑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各加工制作现场、临时办公用房、工具房、库房、材料堆放场、临时厕所及临时水电管线布置等,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施工要求及环保和消防的要求。
保护好施工现场的原有设施。
合理布置各项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
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尽量减少交叉作业。
1.3尽量降低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减少二次搬运。
1.4尽量降低临时设施的修建费用,充分利用已有或拟建房屋、管线、道路为施工服务。
1.5有利施工、方便生活,居住区至施工区的距离要近。
1.6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和防火要求。
2、施工平面布置的方式2.1运输道路的布置:道路应与仓库、料场的位置结合布置,并与场外道路连接。
2.2仓库的布置:布置接近使用地点,其纵向应与线路平行,装卸时间长的仓库及料场用地要尽量远离道路,以免影响交通。
2.3场内临时道路的布置:尽量利用永久道路,必须修建的临时道路,要把仓库、料场和施工点贯穿起来,对过路的管线要先铺设。
2.4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的布置:办公区及生活区设在甲方指定位置,工人宿舍等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开布设,食堂布置在生活区为宜。
3、临时设施布置根据本工程特点,设置一个项目经理部驻地,驻地住房采用标准板房,设置办公室、施工生活用房等。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一、概述山东省新河矿业有限公司选煤厂位于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湖西矿井工业场地内西北角。
该矿井位于山东省鱼台县老砦镇,矿区面积45.68 km2,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2006年4月26日开始试生产,2007年4月正式投产。
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湖西矿井位于鲁苏两省交界,地处山东省微山县和鱼台县境内,东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矿井毗邻。
井田中心西距鱼台县城15km,东北距滕州市32km,东南距沛县城30km,井田境界为:东起第57勘探线,西至孙氏店断层,南起张庄断层及16煤层露头,北以A、B两点座标连线为界(A点:X=3874000,Y=20478000;B点:X=3878000,Y=20482000)。
井田走向长7.13km,倾斜宽8.2km,面积45.6838km2。
本区南部有济(宁)微(山)公路和两条县级公路,京杭运河斜贯井田中部,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另外,紧邻厂区西侧有已建成的场外公路。
选煤厂内地形主要为平原。
本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属华北型黄河南区,具有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一年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3.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4℃,极端最低气温为-13.713.9℃,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37.2mm,最大为959.7mm,最小为492.4mm。
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日最大降雨量为340.7mm。
年平均蒸发量为1511.8mm。
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风。
春、夏、秋三季以东南偏东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较多。
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0m/s。
最大积雪厚度14cm,最大冻土深度30cm。
微山县的地震烈度为7度。
另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0.15 g。
二、总平面布置选煤厂总平面布置在已确定厂区范围的基础上,在符合现行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地面建筑简化、布置紧凑,经多方案比选后提出如下方案。
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9.1 概况9.1.1 位置与交通张家峁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以东约2.0km的考考乌素沟西侧河滩阶地上,处于塔峁村和七俱牛村之间,距神木县城36km。
省道府(谷)~新(街)二级公路沿考考乌素沟,经柠条塔井田、本矿井工业场地北侧自西向东通过。
9.1.2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本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之南缘,属丘陵区。
东部为黄土梁峁沟谷地貌,西部为波状沙丘地,地势开阔,梁峁区及沙丘区植被覆盖较好,主要以沙柳、沙蒿、柠条、沙打旺等为主。
井田所在位置属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流域。
东西向穿越井田的考考乌素沟为窟野河一级支流,为长年性流水,于店塔乡注入窟野河内。
9.1.3 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悬殊。
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冻土最大深度146cm;最大积雪厚度12cm;元月初至5月初为季风期,多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5m/s,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436.7mm,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7.2~2122.7mm,是降雨量的4~5倍。
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基本烈度为Ⅵ度。
9.2 总平面布置9.2.1 平面布置的原则1.贯彻建设部、国土资源部2009年发布的《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精神,全面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设置,节约土地。
2.在满足工艺布置和交通运输合理的前提下,力求路径短捷、作业方便,减少地面折返运输。
3.场地布置功能分区要明确、合理,人流、货流通畅短捷,减少交叉。
4.尽量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一个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9.2.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根据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及所选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外部关系,结合建设单位意见,对工业场地的总平面布置如下:工业场地按功能不同可分成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生产区及辅助生产区。
如何优化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摘要:总图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和管线综合等方面的内容,总平面布置是总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和专业知识,在对日常工作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煤矿项目设计中总平面设计的作用以及如何做优煤矿总平面布置做一些自己的理解和阐述。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建筑环境煤矿总平面布置就是在既定厂址和煤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使用、安全、卫生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合理地确定场地上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工程管线、绿化和美化等设施的平面位置。
影响煤矿设计的范围广,因素多,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全方位、多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择。
要做好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总体规划要求,使总平面布置与其适应对一个矿区来说,都有自己的总体发展规划。
在总体规划中,对该矿区的各个煤矿的规模的大小、井田范围的划分、工业区、辅助生产区和居住区场地的确定、以及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都有一个合理地布局,同时还要做好与当地城镇总体规划和各单项规划的结合。
以便了解煤矿建设的环境情况和外部条件,使厂区、厂前区、生活居住区与城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了生活。
二、满足煤矿生产要求,力求工艺流程合理总平面布置是为了给煤矿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在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
所以,必须使总平面布置满足生产要求。
为此,首先要熟悉生产,了解生产工艺,这是进行总平面布置的基础。
在熟悉生产和工艺的基础上,使总平面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并使工艺流程顺畅合理。
煤矿工艺流程的主线就是煤的生产、加工、运输,同时伴随有辅助材料的加工和运输。
工业场地的所有建构筑物都是围绕着一条主线服务的,原煤从井口出地面后进入了一套完整生产系统,对原煤进行筛分、破碎、去矸石、洗选的工艺设计最终生产出产品煤。
2017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工业企业总平面布局工业企业总平面布局工厂、仓库的平面布置,要根据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地形、周围环境以及长年主导风向等,进行合理布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规模较大的工厂、仓库,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和行政办公、生活福利区等。
2.同一生产企业,若有火灾危险性大和火灾危险性小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3.注意环境。
在选择工厂、仓库地址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地区的企业的居民的安全。
易燃,易爆工厂、仓库,应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开。
4.地势条件。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火灾威胁;若其必须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如设置截挡全部流散液体的防火堤)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会发生火灾爆炸的工业企业,严禁布置在易被水淹没的地方。
对于爆炸物品仓库,宜优先利用地形,如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物的地方,以减少爆炸时的危害。
5.注意风向。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应布置在厂区的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
6.物质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两建筑物或露天生产装置应分开布置,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如氧气站空分设备的吸风口,应位于乙炔站和电石渣堆或散发其它碳氢化合物的部位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两者必须不小于100~300米的距离,如制氧流程内设有分子筛吸附净化装置时,可减少到50米。
7.为解决两个不同单位合理留出空地问题,厂区或库区围墙与厂(库)区内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液氧储罐周围5米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清路面。
8.变电所、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
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不燃烧体密封固定窗。
工厂总平面如何布置
厂址确定后,应根据生产、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美化的需要,在已
划定的占地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平面布置。
按功能实行分区集中布置
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
危险性,把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安全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
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用地的地形、风向等条件,进行功能分区。
1)从总体上说,工厂的功能分区通常有五大部分,即生产车间及工艺装置区、原料和成品储存区、辅助设施区、行政管理区、生活区。
前两个区是火灾、爆炸危险潜在区,是实行分区布置中考虑的重点。
2)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丘陵地区还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
3)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应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
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
如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需求时,可燃液体原料储罐
可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阶梯上,但阶梯间应有防止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
措施。
4)空气分离装置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位于散发乙炔、其他烃类气体、
粉尘等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5)汽车装卸站、液化烃灌装站、甲类物品仓库等机动车辆频繁进出的设施应布置在厂区边缘或厂区外,并宜设围墙独立成区。
6)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
7)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第一节概况1、地面自然条件郓城矿井位于郓城县城东北约5Km处,东邻向阳河(郓城新河),西到商丘至聊城039省道约2.6Km。
场区北有王楼村,东南有官李楼村,西及西南开阔,交通较为方便。
场区及附近地势平坦,地面标高+45.0m左右。
2、井下资源影响因素⑴场区东约600m,为八里庄断层东盘保护煤柱边界,以东为开采范围,以西为不可采区。
因此,若场区东移将占压开采条件好的可采储量;若西移导致巷道工程量相应增加,建井工期相应延长。
⑵若场区移至王楼及贾店以北,将使浅部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缩短,井下开拓开采布置不合理;若移至官李楼西侧,将使工程量增加和建井工期延长。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本次设计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为矿井工业场地和选煤厂总平面布置,力求使得矿井与选煤厂在整体布局上相互协调。
(一)矿井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认真贯彻执行煤炭部“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在符合现行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本着统一规划、专业协作,提高管理效能及满足井下技术经济合理开采的原则,因地制宜,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地面建筑简化、布置紧凑合理、少占良田、少压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矿井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方便对外联系、职工上下班以及货物、煤炭及矸石的运输,为郓城矿井的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协调稳定发展奠定较好的总体布局基础。
据此总平面布置经多方案比选并与建设单位多次交换意见提出方案如下(见图9-2-1):工业场地按功能主要划分为四个区,即场前区、煤炭生产储运区、辅助生产仓库区、风井区。
1、场前区:基本位于场地南部,主要由建筑形象较好、建筑体量大的综合办公楼、生产调度中心及福利联合建筑(矿灯房、更衣室及浴室)、110kV变电所及正大门等设施组成。
该区为全矿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中心,是矿井对外开放联系的主要窗口,也是职工上下班必经之地,故正大门南开,与场外公路相接。
综合办公楼,生产调度中心及福利联合建筑(矿灯房、更衣室及浴室)布置在综合办公楼的东面,正对大门,并与副井井口相接。
工业厂房工程平面布置方案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能否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用地,合理的进行现场布置,不仅直接关系到本工程是否能按合同的各项约定顺利竣工;而且还将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成本、安全环保、施工进度。
因此,我们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作为本工程施工组织的一个重点来考虑。
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我们重点考虑了如下的几个方面:(1)根据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灵活布置,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2)塔吊的有效工作区域要最大限度的覆盖施工作业面和施工现场,以充分解决场内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问题。
(3)在选择大型设备的型号、数量、安放位置时,既要考虑施工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兼顾经济合理。
大型设备的安放位置既要满足施工的需要,又不能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
(4)为现场施工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用房。
(5)现场办公区、场外生活区尽可能做到功能齐全,同时要遵守政府有关防治大型传染病的相关规定,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6)现场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各分包方的实际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材料堆放场。
(7)现场布置要充分考虑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例如:出入口处设置洗车池等措施。
(8)设计考虑扬尘污染控制的措施。
(9)采用现场低噪音施工措施和减噪措施。
(10)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11)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安装专业施工相互干扰。
(12)在保证场内交通畅通和满足材料堆设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13)临时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方式。
(14)考虑施工场地状况及场地主要出入口交通状况。
(15)结合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16)满足半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及钢筋加工需要,各种施工机械既满足各工作面作业需要又便于安装、拆卸。
(17)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第九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说明包括临时设施、加工车间、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供电、供水、卫生、生活、道路、消防等设施的情况和布置。
一、布置说明进场后依据业主方安排,临建及材料堆场的布设根据水源、电源、市政管网、场地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布置临时设施,尽量减少或避免二次搬运或拆装。
同时,现场平面布置根据施工阶段不同时期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每个时期的现场情况、材料和设备的不同,合理调整堆场位置,同时兼顾到不宜移动的设施,如大型机械设备,临时水电管线、道路等。
易产生噪音污染的加工作业安排封闭施工;加强噪音检测和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防止噪音超标施工。
保证不中断现况交通,便于施工物流的进出及内部循环。
尽可能方便施工,确保工期计划中关键线路施工任务的完成。
符合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并符合消防安全和工地卫生的规定。
各种临时设施的面积、容量、质量要与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相适应,材料储备和成品、半成品加工能力要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在方便生产和生活的同时,尽量少占用地。
合理布置路线、现场供水和供电。
工程竣工后,要根据合同要求及时清理现场,直到监理、业主满意为止。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安装要用合乎规范要求的变电器和配电箱、水表和阀门。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后。
二、临时设施在本工程的施工现场布置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
本着“有利生产、方便施工、安全防火、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把“合理安排好材料的周转、存储和堆放、机械设备施工位置以及现场材料的最佳调运线路”作为本工程现场施工布置的重点。
目的是充分的调动现场的人力和物力,最大程度发挥协作生产的效益,保质、保量、顺利、圆满、定期的完成甲方所提出的各项施工任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1施工现场围护围墙外侧根据甲方要求以及本公司现场管理规则,严格依据公司CI 标准加工制作宣传标语,树立企业文明、环保形象。
为了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现场施工组织有序,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用2.5m高围墙进行分隔,施工大门按公司形象设计要求布置,门口设警卫室,非施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出入。
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原则1、总平面布置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的总体布局,尽可能使物流顺畅、短捷。
根据各设施的功能作用,本着统一布局、专业协作、科学管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统筹规划。
2、在设施规划和建设上,充分依托榆林市区资源,生产、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福利设施从管理体制和布置上分开,充分发挥集中设施的作用。
同时借助大矿区的建设,促进地方工业的发展。
3、生产、辅助生产和行政管理设施以初期工程为基础,并为远期工程留有发展余地,尽量紧凑布置,不压或少压煤炭资源,少占地,少搬迁。
4、结合矿区特点,尽量考虑地形、风向、工业场地防排水、建筑朝向,减少煤尘和烟尘对环境的污染与影响,与排土场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5、地面设施布置尽量避开不良工程地质地段。
6.针对西湾煤田紧邻臭柏保护区的特殊性,务必避开自然保护区,注重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三、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一)依据露天矿功能分区、工艺布置、建(构)筑物布置特点、运输通道路线安排、安全及防火要求进一步对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具有如下优点:1、破碎站靠近出入沟沟口,煤炭破碎、运输、储存(转载)、装车外运系统工艺流程通畅,无煤流折返,简化中间步骤,装车便捷。
2、工业场地地势较高,有利于场地防洪排涝,同时有利于建(构)筑物采光。
3、铁路专用线选择从大保当南站接轨,铁路环线与地面生产系统及油库专用线连接顺畅。
站场处于直线段,运行便利,同时与政府规划之地方项目启动区范围及采场二采区边界无冲突。
4、工业场地内各场区与采掘场、排土场、生产系统场地之间、工业场地内各场区之间、各场区与运输道路之间在本次初设修改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优化。
(二)西湾露天煤矿辅助生产区及行政福利区除了油库场区、爆破器材库及混装炸药车地面制备站场区外,其余场区均集中布置,形成露天矿联合工业场地。
现依据总平面布置原则,按功能分区对联合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进行阐述说明。
浅谈工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一.总平面设计的依据是一个根据业主的建设意图编制的设计任务书,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向城市规划部门及国土部门申请用地,在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布置划拨用地及相应提出有关的规划要求的批准文件后,由业主委托进行设计。
1.工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根据不同的生产品种,各生产要素的生产环节、工艺流程、交通运输及能源供应,后勤及辅助生产设施来进行安排。
①根据城市道路的要求安排厂区的总方位。
②根据生产厂的性质可将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仓库区,有些厂还需安排生活区。
A 厂前区一般安排产品销售,行政办公,产品设计研究,质量检验及检测中心(或中心化验室),根据不同的需要将各个部分建筑集中或分散布置。
B 生产区根据工艺流程来安排生产顺序。
一般是原材料检验→零配件粗加工→零配件细加工→装配→试车→产品检验→产品包装→入库,根据不同生产性质布置各工序工种厂房,有些生产产品可集中在大厂房中,有些需分散布置。
C 仓库区一般有三个部分,一是原料库,主要存放备用够生产一个周期的原材物料;二是设备库,储备生产设备、备用件及需要及时更换的零配件。
储存量是以不影响生产使用为原则;三是成品库,用于及时存放已包装待售产品。
仓库的设置既要结合生产流程的安排,如原料库放在工艺流程的上游,成品库放在工艺流程的下游,而设备库则可根据各工序不同,设备的需要分散存放于各流程之中。
仓库的设置还要根据运输条件,如大宗原材料及成品运输,可能有铁路、公路专用线,需建设相应的货台以利装卸。
至于仓库容积的大小则根据生产储备的需要量,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仓库的大小则需根据生产规模,原材料产地及运输条件诸多因素来确定。
D 生活区生活区建设实际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厂内必须设置的更衣室、浴室、食堂,这个部分有单独设置,也有分散安排于车间。
对生产性质不间断的某些小厂,也可设计在厂外。
第二部分就是供职工生活的居住区,包括单身职工宿舍及家属住宅,对于一般厂区可能不考虑这个部分,可对于远离城市的工矿厂区就要考虑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主编部门:中国工业运输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73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工业运输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会秘书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和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运输线路及码头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制定,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并请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2号,邮政编码:43008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业运输协会1993年6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工业厂房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1.施工现场特征本工程由14个单体工程组成,包括1号~2号提纯干燥车间、1号~7号球形车间、4号~5号负极材料车间、水泵房、储罐车间、1号大门及门卫室。
总建筑面积28232.7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094.94m2,地下建筑面积1137.80m2。
(1)出入口:为减少施工车辆在厂区内的行驶距离,减少现场施工对厂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本工程拟在1号大门和4号大门处设置两个出入口。
(2)场内交通:施工现场需设置临时施工道路。
2.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本工程合理组织将成为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
为保证施工进度,本工程分阶段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如下:(1)依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施工管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和管理,不同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作动态调整,但临时设施的迁移量不宜过大,方便进行管理和服务;(2)紧凑有序,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布置总平面,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场地;(3)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和市政府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美观、实用、节约的原则进行建设规划临时设施;(4)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影响干扰, 保证场内施工道路通畅;(5)施工设备和材料堆场按照“就近堆放”和“及时周转”的原则,既尽量布置在汽车吊覆盖范围内,同时考虑到交通运输的便利,尽量减少材料场内的二次搬运;(6)合理布置汽车吊、混凝土泵等大中型机械设备,以达到最优的使用率;(7)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8)临建布置符合施工现场卫生、环保、安全和卫生要求。
3.大中型机械设备的选型3.1土建起重机械的选型根据本工程场地大,建筑高度低,土建工程量小的特点,采用汽车吊作为起重机械。
3.2钢结构起重机械的选型根据现场工期紧,吊装重量不重等情况考虑,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
3.3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根据本工程流水段的划分和工程量计算,根据分阶段进行混凝土输送泵的布置。
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第一节工业场地位置选择乌化二矿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边界处,地势较开阔的山谷内。
该处交通便利,西来峰工业园区的主干道路迳直通过该矿工业场地的北部边缘。
目前,沥青路面已修至工业场地西200m处。
该矿工业场地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约200m。
地形北高南低,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岭,将工业广场夹在中间,东侧山岭高约20m,西侧山岭高约30m。
乌海市乌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工业场地是根据2006年6月乌海市英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乌海市海南区西来峰煤矿二采区初步设计》选定的位置建设的,并已按30万t/a的设计能力形成了部分主要建(构)筑物。
本次技改设计是在原30万t/a总体布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已有建筑和设施,仅将工业场地作了部分扩大,并按60万t/a生产能力的需要,增加和扩大了部分环节所必需的设施。
由于该矿工业广场西南部被西来峰逆断层斜切穿过,该断层产状为:走向北西330-340°,倾向南西,倾角50-70°,断距>300m。
西来峰断层在该矿及其附近属规模较大的断层,工业广场内各种建筑设施为避免和减少该断层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要求:对人员较集中的办公、宿舍及联合福利建(构)筑物在建设过程中,除按规定的8度地震裂度设防外,在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标号等方面,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严禁施工中偷工减料,严把监理和施工程序。
并在各建(构)筑物施工设计中,对单层建筑应设置顶底圈梁结构,对两层及以上建筑应尽量采用框架结构。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一、总平面布置原则1、按照《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全面规划,合理安排,集中统一避免重复建设。
2、结合矿区总体规划,以专业协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兼顾周边企业建设及发展的关系以及本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需要。
3、在充分利用现有地面设施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合理布置生产所必须的设施,以达到60万t/a矿井的生产要求。
4、地面工业场地设施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尽量紧凑合理、运距短捷、相互协调、整齐美观的原则。
5、结合矿区地形和气象条件,充分考虑风向、朝向、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以利绿化的原则。
6、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储装运输简洁顺畅。
二、已有建筑工程乌化二矿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工业广场已经形成的各种建筑工程及设施见下表:已有建筑一览表三、技改新增工程本技改设计按60万t/a生产能力需新增工程量及建(构)筑物如下表:新增工程量表新增建筑一览表四、总平面布置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以主副井井口为中心,分为生活福利区和生产区两大区域。
平面布置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气象、环境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将有污染的设施尽可能布置在下风方向一侧。
工业场地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工业场地所在区域气候十分干燥,易受干冷气流移动的影响,显示极强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约10℃,7—8月份平均气温约24℃,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2.7℃;年最大降雨量238mm,年最大蒸发量2317mm。
雨季为6、7、8三个月,风多雨大。
雨季山洪爆发时,在沟谷中形成地表迳流。
气候总体表现为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地表植被稀少。
工业场地内各主要建筑的布置以满足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产人员的联络便利,而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1、生活福利区生活福利区包括矿办公室、员工宿舍、食堂及公共福利设施(联合建筑)等,(见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C1308-447-1)。
(1)办公楼、宿舍及食堂均布置在工业场地的北侧,主副井口的北面,远离储煤场,不受因西北风产生煤尘的污染。
办公室1296m2,宿舍1656m2,公共福利建筑1050m为已有工程,根据矿井技改需要增加福利建筑1050m2,宿舍楼1640m2。
(2)福利设施(联合建筑),建在副井井口北侧,内有通道和副井井筒相连,便于员工上、下班更衣及参加班前会之用。
2、生产区生产区主要包括主副井地面生产系统、机电修理、供热系统、材料供应及给排水系统等。
生产区各系统设施的平面布置分别介绍如下:(1)主副井口地面生产系统:主井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主井皮带机头滚筒位于主井口32m处,与主井皮带机垂直的转载皮带,在矿井生产的初期,将主井提升至地面的原煤转运至临时储煤场筛分落地,待公司所属200万t/a洗煤厂建成时,该转载皮带机将直接延至洗煤厂。
为防止冬季机头结冰,设计布置了主井皮带机房,机房面积40m2。
(2)副井口提升系统:副井井口提升系统采用已在使用的轨道栈桥,因已有的副井绞车为2.5m绞车,该技改设计仍采用单钩串车提升,单侧甩车场。
(3)机电修理车间:机电修理车间主要承担矿井井上、下各种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检修、维修和保养。
该车间布置在工业广场中部的南侧,由综采综掘机械修理、一般矿山机械修理和电气设备修理间组成,长80m,宽21m,建筑面积1680m2,高8.5m。
(4)材料库、油脂库及坑木加工厂:材料库、油脂库及坑木加工厂布置在工业广场东南部,紧邻厂区道路,便于材料的出入运输及消防。
材料库建筑面积204m2,主要存放矿山常规性材料和另配件。
油脂库与材料库联合布置,建筑面积126m2。
该油脂库主要存放少量润滑油及液压油。
矿井所用的汽机油和柴油完全依靠社会加油站解决。
坑木加工厂:坑木加工厂主要承担矿井所需坑木的加工和堆放、金属支架的维修工作。
坑木加工房建筑面积54m2,混合结构,内设MJ109型手动进料圆锯机1台,Φ600移动式截锯机1台,M3210型万能刃磨机1台。
(5)变电所:变电所为已有建筑,面积287.5m2,并已有双回路电源引入。
经计算,目前变电所满足60万t/a矿井生产能力要求,不需要扩建。
(6)锅炉房:锅炉房布置在生活、行政福利区的西南侧,为已有建筑,紧靠食堂,用煤和出渣集中方便,缩短了行政福利设施及宿舍的供热、供水等管道,布置紧凑。
根据60万t/a生产能力需要,锅炉房需在原30万t/a能力的基础上,在西侧劈山扩建。
原建筑面积174m2,新扩建筑面积168m2,内设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各一台。
(7)压风机房:压风机房布置在主副井井口之间,便于压风管道直接经主副井筒进入井下各用风点。
新设压风机房建筑面积50m2。
(8)污水泵房:污水泵房布置在工业场地南侧地势较平坦处,建筑面积108m2,该处既便于初期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置,又为后期接纳内部洗煤厂污水创造了方便条件。
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后进行排放。
(9)地磅房:地磅房的位置建在工业场地的南侧,建筑面积40m2,紧靠厂区道路,便于初期外运车辆的出入。
且在下风方向,以减少尘源对矿区环境卫生的影响。
(10)水源:乌化二矿目前生产和生活用水,由矿井自备水源井供给。
该水源井深20m左右,水量约300m3/d,均为第四纪潜水。
该矿目前地面西山头有两个高位水池:北部高位水池为生活用水,蓄水量188.14m3,水源为地下潜水;南部高位水池为生产用水,蓄水量共200m3。
高位水池主要接受井下排水,经沉淀后反供井下,供生产除尘和消防用水。
根据乌海市乌化矿业有限公司与乌海市海南区自来水有限公司签署的《供水协议》,自来水公司仅能供乌化二矿用水240 m3/ d,仅能解决生活、地面绿化及除尘洒水用水,自来水公司供给的清水直接进入工业广场高位清水池。
地面生产及井下消防、除尘洒水等用水均由井下排水至工业广场高位水池处理后回用。
(11)火药库:该矿目前正在基建过程中,至今没有建独立的火药库。
由于采用综合掘进机施工,所以爆破量很少,所需的炸药和雷管也很少。
目前基建过程中需用的炸药和雷管均保存于乌化一矿火药库(各矿分库管理)。
该技改设计中,当矿井达到60万t/a生产能力时,井下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即可满足产量要求,当矿井投产后可根据炸药用量,需要时可在现乌化一矿火药库的基础上,增建一间火药库和雷管库,并用围墙隔开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毗邻的两家火药库分别管理。
由于该火药库距乌化二矿工业广场边缘仅930m,距离较近,火药的领取和交回较方便,且该矿井下火药用量较小。
又该矿新建火药库选址比较困难,因工业场地东侧井田内不易布置火药库,南侧是该矿自备洗煤厂,西侧和北侧是工业园区内新建的厂子,均没有新库址可选。
因此,设计建议该矿目前位于乌化一矿界内的火药库,经过改造作为永久火药库使用,不再单独建设火药库。
若目前的火药库和雷管库需要扩建时,应严格执行《小型民用爆破器材仓库安全标准》(GB15745-1995)的规定。
(12)厂区道路:工业广场内的厂区道路由5.5m宽和3.5m宽的素混凝土路面组成。
5.5m 宽道路主要解决设备、材料及成品煤的运输,全长520m,路面厚度200mm;人行道路路面宽3.5m,路面厚度200mm,均由C20号混凝土浇筑而成,人行道路全长466m。
(13)消防泵房该矿地面消防用水采用生活用水,井下消防用水采用处理后的井下水重复使用。
地面消防泵房设在工业广场西北部,面积25m2,内设加压泵,主要解决地面消防用水的水压。
消防加压泵选择IS80-65-160型2台扬程32m,流量50m3/h,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其电机为Y132S2-2,电压380V,7.5KW。
(14)空气加热室主、副井空气加热室分别设在主、副井井筒的北侧,其建筑面积各为9m2。
(15)场地绿化工业场地的绿化,主要由阔叶树种和草坪组成。
在厂区道路边和厂区四周,均栽植单行至多行阔叶树,栽植数量约5000棵,工业场地内设草坪,其面积约4980m2。
经计算该矿工业场地绿化面积系数为20%。
第三节竖向布置及场内排水一、设计原则1、以主副井井口标高为中心,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并兼顾已经形成的建(构)筑物的标高,在满足生产工艺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平面和竖向布置顺畅、协调,又利于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合理确定各区域地面标高,满足运输和地面排水要求。
二、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本矿主井井口标高1241.702m,副井井口标高1243.003m,工业场地地势较平缓,地形是北高南低,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平均坡度控制在1%~3%以内。
在进行各区域平面及竖向设计时,除考虑各功能及运输要求外,力求发生土石方工程量最少。
矿区处于半干旱山区,降雨量较少,且工业场地的选址已考虑了标高问题,雨季场内排水采用排洪暗沟和下水管排水相结合的方法,由北向南排出场外。
为确保厂区雨季安全,在厂区办公室北侧简易公路处设截水沟,将局部地表水截流由东向西排出。
避免洪水进入厂区。
当遇到特大暴雨时,工业广场的地面水可由防洪暗沟排出场外。
防洪暗沟长421m,净宽1.5m,净深1.0m,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沟底和侧墙由混凝土砂浆砌片石筑成,其底厚300mm,侧墙厚4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