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
- 格式:pptx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23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共5篇)第一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前言】《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
【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翻译】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鉴赏】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译文1: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唐李世民《饮马长城窋行》赏析唐李世民《饮马长城窋行》赏析一君木子饮马长城窋行唐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评析《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乐府歌行体边塞诗。
此诗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述写了对将士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其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
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
注释饮马长城窟行:系乐府旧题,属“相和鼓辞·瑟调曲”。
切:即凄切。
交河:北方一河名。
瀚海:指沙漠。
波:喻沙丘的起伏状。
迥戍(jiǒng shù):即远方的边戍。
高节:文中指旗帜。
朔吹:文中指北风。
玉塞:即玉门关。
金钲(zhēng):文中指锣声。
绝漠:即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jí):即收藏。
原隰(xí):即原野。
龙堆:即白龙堆,指今新疆库穆塔格沙漠。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指边远地区。
戎衣:指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韵译边塞之外悲凉的风刮得很是急切,塞北方的交河水面已是凌冰冻结。
浩瀚的大沙漠鼓起了百重的坡垄,阴山千里之围铺满了恺恺的白雪。
将士们远戍坚守在高高烽火台上,层层而上的山峦布满了战旗高节。
悠悠长风轻轻地吹卷着战旗抗旌,将士们为给马饮水而跨出了长城。
寒冷的沙滩上有连绵的骑兵足迹,狂暴的西北风吹断了边塞嘈杂声。
边塞地尘埃凸显出玉门关的寂静,战地传来的羌笛声如呼应着金钲。
干戈等武器在大漠上被藏了起来,只剩下战车震颤摇曳在原野征程。
将军和都尉们一些人返自白龙堆,还有一些人凯旋自马邑这一战征。
高扬的旗子表明战乱停止了下来,接下来刻石纪功以使抗敌应纪铭。
在边荒之上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灵武台上唱出了入耳回荡的歌声。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古诗简介《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乐府体边塞诗。
此诗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写对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
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
翻译/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饮马长城窟行》鉴赏《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是由陈琳所创作的,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马长城窟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
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
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
捎书带信与妻子:“快快重嫁不要等!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
”妻子回书到边地,(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下女孩用肉来哺。
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死人的骸骨相交叉?”(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想来不够牵记你。
明明知道边地苦,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饮马长城窟行》注释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长城窟,长城侧畔的泉眼。
窟,泉窟,泉眼。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
”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
慎,小心,千万,这里是告诫的语气。
稽留:滞留,阻留,指延长服役期限。
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
18.汉乐府两首·课文精讲[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
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写作背景《上邪》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连用五件不可能有的事为誓,用以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叙写五事,或用三言,或用四言,语句跌宕,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典》。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上半部分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下半部分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
本诗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昔”同“夕”,晚上。
2.词类活用冬雷震震,夏雨雪:“雨”在这里用作动词,降下,落下。
3.词义上邪:天啊。
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