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食物中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9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0篇
以下是20篇关于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的示例:
1. 聚焦食品安全: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 食品安全教育:学习正确储存和处理食物的方法
3. 健康饮食:选择安全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4. 食物中毒预防: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和烹饪技巧
5. 食品存储安全:保持食物新鲜并防止污染
6. 食品加工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细菌生长
7. 饮食安全:如何选择和准备健康的食物
8. 食品中毒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症状和处理方法
9. 食品检查:学习如何识别有毒食物和过期产品
10. 净化食物:清洗、煮沸和消毒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关键
11. 食品过敏:了解常见食物过敏原和应对方法
12. 食品安全培训:加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13. 健康餐饮:了解食堂和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措施
14. 食品安全法规:了解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5. 食品中毒的后果:强调食物中毒对健康和社会的影响
16.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食品消费和处理习惯
17. 食品安全意识:提醒人们随时保持警惕并采取安全措施
18. 家庭食品安全:培养家庭成员的食品安全责任
19. 社区食品安全:组织社区活动和教育推广食物安全知识
20. 食品安全档案:建立个人食品安全档案并定期检查更新
这些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水平和目标群体进行适当调整和
修改。
但总体上,它们都旨在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处理技巧,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五章“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展开,详细内容涉及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常见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特别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掌握食物中毒的分类和常见原因,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识别和预防食物中毒的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难点:食物中毒原因的复杂性及其与食品加工、储存条件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变质食物样本)、食物中毒案例视频。
2. 学具:学习笔记、食品安全手册、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变质食物样本,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3. 内容讲解:a.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成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b. 其他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其特点。
4.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食物中毒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食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2.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成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3. 食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食物中毒的类型,并简述其特点。
b.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请举例说明。
2. 答案:a. 答案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答案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急、病程短、恶心、呕吐、腹泻等。
b. 答案示例:购买新鲜食材,注意食物的储存条件,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食物中毒的认识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掌握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 让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毒的概念、类型及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食品安全知识的运用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食物中毒相关资料、图片、案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物中毒吗?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食物中毒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2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教师总结并强调预防措施。
4. 课堂互动4.1 教师设计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学生分组参与。
4.2 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4.3 比赛结束后,教师总结并表扬优秀团队。
5. 总结提升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践行良好饮食习惯。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稿。
2. 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3.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6.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食物中毒的案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物中毒的严重性。
6.2 学生观看视频后,分组讨论视频中提到的食物中毒原因及可行的预防措施。
6.3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6.4 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并对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强调。
七、实践操作7.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生食蔬菜的处理和烹饪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操作。
7.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食品安全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食物中毒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受污染或不洁净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生频率较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物中毒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制定一份食物中毒预防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案目标1. 了解食物中毒的定义、症状和危害;2. 掌握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3. 提高公众对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内容1.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症状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受污染或不洁净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恶心、发热等。
2.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包括:- 食材污染:食材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污染。
- 不洁卫生:食物在加工、烹饪和餐具清洗等环节中没有采取足够的卫生措施。
- 不当储存:食物在高温、潮湿或不适宜的环境中储存,导致细菌滋生。
- 不合理烹调:食物没有煮熟或煮熟不彻底,细菌和寄生虫未被杀灭。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选购食材:选择新鲜、无异味、无霉变的食材,尽量购买有质量保证的食品。
- 储存食物:将易腐食物放入冰箱冷藏,避免与生肉、蔬菜等食物混放。
- 烹饪处理:将食物煮熟至充分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的食物。
- 餐具清洁:餐具要用热水和洗洁精彻底清洗,尽量避免使用已经破损的餐具。
- 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生食或生肉后,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清洗双手。
- 食品加工环境:保持厨房和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垃圾和污渍。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食物中毒的定义、症状和常见原因,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和后果。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食物中毒的实际情况和预防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食物中毒预防经验和方法。
五、教学评估1. 选择题测试:针对食物中毒的定义、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选择题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食物中毒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它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制定一份食物中毒预防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食物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使他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来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被污染或者变质的食物导致的身体不适或者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头痛等。
2.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食材污染:食材在种植、加工、储存或者运输过程中受到细菌、病毒、霉菌等的污染。
- 不合理的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或者食品加工人员没有正确操作。
- 不当的储存和保存:食物在储存和保存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导致细菌滋生。
- 食物中毒的传播:通过食物中毒的患者或者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选购食材:购买新鲜、无异味、无变质的食材,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 加工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 储存和保存食物:将食物储存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细菌滋生。
- 烹饪食物:烹饪食物时要彻底加热,确保杀死细菌和病毒。
- 餐具清洁:使用干净的餐具,并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
- 个人卫生:勤洗手,特殊是在接触食物先后要洗手。
4.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即将住手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 喝大量的清水,匡助排除毒素。
-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采取歇息和饮食调整,等待症状缓解。
- 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持续,应尽快就医。
五、教学方法本教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等。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员思量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员对食物中毒预防的掌握程度,可以进行小测验或者实际操作演练。
2024年中班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提高学生面对食物中毒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害2.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3.食物中毒时的应急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时的应急处理。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食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食物中毒吗?它有什么危害?”2.新课讲解(1)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害教师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讲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如食物变质、交叉污染等,以及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2)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注意食物的保存,避免食物变质。
避免交叉污染,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注意食物的加工,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3)食物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教师讲解食物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多喝水,促进体内排毒。
如有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3.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4.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如果你遇到食物中毒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5.游戏活动教师设计一个“食品安全我知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预防食物中毒。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4.作业和实际操作的评价结果如何?如何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食物中毒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食物中毒的严重性。
谨防食物中毒教案7篇谨防食物中毒教案(精选篇1)主题名称: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学生明白食用了有毒或变质的食物,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往往伴随着头晕、发烧。
吐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2、知道怎样预防。
活动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谨防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活动时间:20年4月10日下午第2节活动地点:大班教室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预防食物中毒”。
先请大家聆听一个故事《“瘦肉精”害人精上海毒倒三百人》。
20年9月,上海市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猪肉引起中毒的。
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动物内脏和肉,会引发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心跳过速,面颈、四肢肌肉颤抖,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导致意外。
二、学会预防。
食物中毒如此可怕,那我们要了解一下怎样预防。
(1)慎购买。
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
(2)小心吃。
陌生植物不乱吃,变味(异)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净吃。
陌生植物是指一些生长在野外的磨菇、鲜黄花或其他不认识的植物;此外,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长黑斑的红薯、霉变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
春季宜于磨菇等菌类的生长,在我国农村山区,尤其应当心磨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3)分开放。
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用于处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避免污染。
(4)加热透。
储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腌腊罐头食品,食用前应煮沸6分钟~10分钟。
(5)不过期。
不要食用超过保持期的食品。
(6)勤清洗。
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抹布经常煮熟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间歇后应将手洗净。
(7)避鼠虫。
妥善保管食物,避免与鼠类、昆虫和猫、狗等动物接触。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认识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3.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活动准备]1.视频:关于食物中毒的新闻报道。
2. PPT: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原因。
3.实物展示:发霉的食物和新鲜的食物对比。
[活动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食物中毒。
2.观看视频,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二、基本部分:1.讲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2.分析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3.展示发毒的食物和新鲜的食物对比,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新鲜程度对健康的影响。
4.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吃发毒的食物。
5.讲解如何正确保存食物,防止食物变质。
6.引导幼儿认识食物中毒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以及发现食物中毒后的应对方法,如立即停止食用、及时就医等。
7.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8.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9.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安全标志的含义,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10.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品,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1.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2.总结活动内容,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食品,让孩子了解食品的种类、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培养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
2.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4年谨防食物中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五章“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具体内容包括: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分类、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食物中毒的症状识别、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涉及教材的5.1、5.2、5.3、5.4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症状识别方法,以便在发生食物中毒时能及时采取措施。
3. 培养学生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基本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分类、症状识别及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症状识别及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引发学生对食物中毒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
3. 知识讲解:1)食物中毒的分类及特点;2)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3)食物中毒的症状识别;4)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不同的食物中毒情景,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食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食物中毒的预防、识别和处理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谨防食物中毒2. 板书内容:1)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分类2)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3)食物中毒的症状识别4)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5)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2)举例说明食物中毒的症状识别方法。
2. 答案:1)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后,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
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它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学会正确的食品处理和食品储存方法,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下面是一份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认识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要认识食物中毒的危害,重视食品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二、正确的食品处理方法。
1.购买食品,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的商家购买,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避免购买过期或包装破损的食品。
2.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清洁卫生,避免将生食和熟食混合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3.食品烹饪,烹饪食品时要确保彻底加热,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品的摄入。
烹饪后的食品要及时食用完毕,避免长时间放置。
三、科学的食品储存方法。
1.生鲜食品,生鲜食品要储存在冰箱中,避免与其他食品接触,生肉和熟肉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2.罐头食品,罐头食品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或受热,开启后的罐头食品要尽快食用完毕。
3.速冻食品,速冻食品要储存在冷冻室中,避免解冻后再次冷冻,加热后的速冻食品不宜再次冷冻。
四、餐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1.餐具清洁,餐具要经常清洗消毒,避免沾有食物残渣或细菌。
2.环境卫生,餐厅和厨房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蟑螂、老鼠等害虫的滋生。
五、食品中毒的急救措施。
如果不慎食用了受污染的食品导致食物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2.补充水分,多饮水或者口服葡萄糖盐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3.休息调养,休息是恢复健康的关键,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通过以上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学会正确的食品处理和食品储存方法,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谨防食物中毒教案
课题:五年级安全教育第十一课谨防食物中毒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在情境体验中,初步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及其危害。
2、让学生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知道食物中毒后简单的自救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中毒的危害,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课件演示、讲解
2、学法: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设计:
情景导入—探究学习—拓展应用—总结回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图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出示课题:谨防食物中毒
二、数据统计,加深认识。
1、出示中毒事件(课件播放部分图片)
(1)、2009年10月17日上海一熟食店发生食物中毒26人,1人死亡。
(2)、2011年4月21日,北京一岁女童吃路边炸鸡中毒身亡(3)、2011年4月22日上午7时左右,陕西省榆林市鱼河镇中心小学251名学生在喝完学校提供的蒙牛学生专用奶后,出现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16人出现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
(4)、扬州一男子在5月2日在扬州舜天大酒店设喜宴款待亲戚朋友,10个人出现呕吐发冷。
3日晚上,在这家酒店举办婚宴的李先生,同样有亲朋出现上吐下泻、浑身发冷症状,100多人入院治疗。
(5)、上海染色馒头。
(6)、双汇瘦肉精事件。
2、学生谈感想。
3、教师小结:食物中毒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三、自主探究,辨析导行。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讨论: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
些?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补充并总结(课件播放图片)
(1)吃剩的饭菜放久了,会被致病细菌污染,发生变质,发生中毒事件,这一类的中毒称之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板书)。
(2)、没有洗净的瓜果蔬菜往往会残留农药,食物受到这些化学成分有害物质污染,进入体内后,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我们把这一类中毒称之为“化学性中毒”(板书)还有人为因素,例如:染色馒头、瘦肉精、化学火锅,毒血旺等等。
(3)、河豚、发芽的马铃薯、生豆角、毒蘑菇等都含有毒素。
这些称之为“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4、怎样预防?
凡是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健康损伤都是很大的,轻的可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有的还可能留有终身的病根——后遗症。
更甚者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严防食物中毒。
怎样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如何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避开这些危害呢?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投影)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板书:注意卫生)
②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板书:仔细辨别)
③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尽量不吃剩饭菜。
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
④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发芽的马铃薯、生豆角、毒蘑菇等(板书:坚决不食)
⑤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⑥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最好是喝白开水。
⑦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5、学会自救。
师:预防固然关键,但是万一出现中毒如何自救呢?(1)学生思考并交流。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投影)
a:自我催吐法
b:大量饮水法
c: 立即告诉家长或老师,尽快去医院就诊。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课件播放)
1、妈妈,今天买了丽丽最爱吃的草莓,鲜艳的红草莓还戴了顶绿草帽,可诱人了,可是洗完草莓后的清水变成红色的了,请问:还能吃吗?为什么?
2、生食、熟食混放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3、隔夜的凉米饭用开水泡过后能否继续食用?
4、变质的食品经高温消毒后是否可以继续食用?
5、喝刚挤出来的牛奶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6、不新鲜的海鲜高温加热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五、总结回顾
1、学生讨论,谈收获
2、布置任务:在课下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教给自己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结束语: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时刻准备着。
板书:
警惕食物中毒
注意卫生细菌性中毒
仔细辨别化学性中毒
坚决不食动植物性中毒
附:备课资料
其实,除了一些变质的或不卫生的食品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外,另外,如果不慎食用了一些特殊的食品,也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您,可能导致中毒的六种食物千万别吃:
•绿色土豆: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而发绿的,人食用后会因龙葵素而中毒。
那在吃发芽土豆时,应该先将芽和芽根及土豆表皮变绿的部分挖去,放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
•未炒熟的四季豆: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会中毒。
炒熟的四季豆无毒。
跟四季豆相类似的还有鲜蚕豆和鲜黄花菜也必须煮熟以后才能食用。
•鲜蚕豆: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
•鲜黄花菜:如果食用生的鲜黄花菜,黄花菜中的有
毒物质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使人嗓子发干、口渴,胃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鲜木耳: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
•变质白木耳:会产生大量的酵米面黄杆菌,食用后胃部会感到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另外,因为有些东西本身就是有毒的,平时就更不要食用。
如果因为不小心,贪恋美味而导致食物中毒,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生活帮助
1、生食、熟食混放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生食,尤其是肉类,它本身又存在很多细菌和病毒的,它会污染那些熟食,因为你熟食拿回来,你很可能就说如果保存的好的话,你可能要拿来直接食用的,这样不但要引起食物中毒,还会引起寄生虫疾病呢。
2.变质的食品经高温消毒后是否可以继续食用?
食物在变质的过程中它有很多细菌在繁殖,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它产生很多毒素和酶类,这些毒素和酶类经过高温以后呢,它的毒力不能被减退,细菌呢经过高温以后经过100度以后,它可能被杀死,但是呢,毒素和酶类不能。
3.隔夜的凉米饭用开水泡过后能否继续食用?
开水烧到100度,然后你再泡到米饭里,它已经不够100度了,它不能起到高温灭菌的作用了。
有的人他可能说了,那我吃了为什么没有食物中毒啊?这和你自身的抵抗力扣在一起的。
如果你抵抗力比较好的话,可能你吃了也没什么,如果你抵抗里不好,吃了可能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4.喝刚挤出来的牛奶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牛特别容易感染结核,而且感染结核的牛产奶的能力特别高。
然后呢,结核菌必须经过80度消毒以后才能被
杀死,最低的温度要在80度。
喝了这种(新挤)的牛奶,特别容易食物中毒,而且这种食物中毒而且是比较严重的。
5.不新鲜的海鲜高温加热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海鲜呢如果它要是变质的话,你经过高温消毒那是对它一点意义都没有的。
你只是把它的细菌杀死了,而且海鲜之类食品属于高蛋白食物,它蛋白质已经变质了,所以变质的蛋白质对身体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尤其是螃蟹,到夏季的时候,如果它要是变质了的话,吃了之后能引起肝坏死,就是这种临床我们见的病历是很多的。
6.孙女士询问水果没有洗干净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我打一个比方,桃外面有很多毛,那毛里面能藏很多痢疾杆菌,如果你要是洗不净的话,把痢疾杆菌吃到肚子里面,就容易引起急性细菌性痢疾。
然后你在保存的过程中呢,我认为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这样它细菌繁殖的比较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