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简史结课论文 PDF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1
内蒙古科技大学科学简史结课论文题目:茶的历史班级:机械09(5)班学号:0964103517姓名:马鹏茶的历史摘要: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亦有“茶马古道”之说。
关键词:茶功效文化茶与战争茶马古道1.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叶作为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良好饮料,副作用极少。
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长期过量饮茶,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饮茶一定要适量。
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否则等于"雪上加霜",越发引起肠胃不适;再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不然会加重失眠症;再比如,一般不应该用茶水眼药,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2.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第一篇:科学简史结课论文手写1000字工业机器人发展史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
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
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
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
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
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
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
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
与此同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装------------------------------------------ 订-----------------------------------------线----------------------------------------班级姓名学号-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课程 科学技术史 20 11 -20 12 学年第 2 学期 成绩 评阅人 评语: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建筑方面 中国贵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个将文化传统传承至今的古国,拥有许多令外国人垂涎的发明。
譬如中国的文字,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瑰宝了。
带着对祖国的这份自豪感,我接下来就将对我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成就作一番概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
我国建筑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
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就是原始居住阶段,秦汉阶段,魏晋南北朝阶段,隋唐阶段,最后是元明清阶段。
这是我国建筑史发展的划时代的阶段,这些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也体现了中国建筑不断发展的历程。
接下来我将一一做一下介绍。
我国建筑的原始阶段,也就是我国建筑的雏形形成时期。
资料显示,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姓名:吴鹏班级:10203202学号:1020320221论文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伟大天才,他们的智慧,高远的见解,长远的目光成就了我们今天科学之卓越。
麦克斯韦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被称为“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对电磁的科技发展做出的伟大的贡献!关键词:科技发展麦克斯韦电磁场贡献认识评价正文科学上重大理论的创立,往往是一场接力赛跑.它要靠许许多多的科学工作者前赴后继不辞劳苦的努力,才能达到成熟的境界。
19 世纪致使物理学爆发了一场革命的电磁理论,也是如此.从库仑、欧姆、奥斯特、安培到法拉第等人所做的奠基工作,直至最后理论的完成,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英国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
法拉第的力线和场的概念为建立电磁理论提供了物理模型,但描绘场的力线、力管完全是一种定性的理论。
德国物理学家诺依曼,于1845 年根据安培理论,从矢势的角度推出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形式.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1847 年— 1853 年间,提出了铁磁质内磁场强度H 、磁感应强度 B 的定义,认为H 是沿磁化方向的长空洞中单位磁极所受的力; B 是垂直于磁化方向割出的长狭缝内的磁场强度。
此外,汤姆逊还推出了磁场的能量密度;裁流导线的磁能。
由此看出,19 世纪50 年代到60 年代,无论是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为麦克斯韦建立统一的电磁场理论作好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麦克斯韦的父亲是一位不随流俗的机械设计师,对麦克斯韦的一生影响很大。
他思想开朗,讲求实际,非常能于。
家里的大小事情,从修缮房屋、制作工具,直到剪裁衣服,样样都能自己胜任.麦克斯韦从小勤思好问,很受父母宠爱。
麦克斯韦的童年欢乐是短暂的。
母亲去世,麦克斯韦的父亲担起了抚养教育他的全部担子,家计相当艰窘。
失去了母爱,麦克斯韦性情渐渐变得孤僻、内向。
科学史论文张浩材研1108 2011200541 在战争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字:战争,兵器,军备,科技发展关注科学发展的进程,我们的立足点往往是通过研究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纵览古今中外,科学的历史总是建立在一个关键词上面的,那就是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资源的争夺,而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率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强弱,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资源的利用和采集效率,所以归根到底,科技决定了战争的结果。
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第一个类人猿在采集生存资源的过程中制造了第一个工具,人类就此诞生。
然后在6000年之前的那场炎帝与黄帝的大战,黄帝在谋臣们的帮助下,使用了焚烧草叶,产生烟雾的方法来掩蔽大军的移动,最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科技水平的高下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战争的科技含量也在变化,从最初的冷兵器时代,到后来的火器时代,再到核武器时代,再进入现在的信息战争时代。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的内涵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
下面我将举两个事例:公元1206年,蒙古首领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蒙古国。
称成吉思汗后,相继攻灭西夏和西辽。
在窝阔台继承汗位后,联宋灭金,正式成为了北方统治者,形成了蒙宋对峙形势,最终对南宋展开了全面攻势。
在战斗的过程中,双方使用了各式各样的火器,从铁火弹,到将炸药捆绑在纸鸢之上的“神火飞鸦”,以及在炸药包中埋入铁蒺藜等等。
最终南宋城破国亡,战略上的缺失必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蒙古军队最擅长的马上战斗,为何在火器方面也能跟长于科技发展的南宋相媲美,甚至能够略胜一筹呢。
这是因为在当初花刺子模杀死了蒙古的商人和使者之后,成吉思汗成功进军了伊斯兰的国家,而当时,中国的火药,被称为“中国雪”,在伊斯兰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用来战争,或是观赏,或者是反过来跟中国进行贸易来往,火药的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发达的境界。
最终,南宋不单败在了腐败的政治制度和错误的战争策略上,兵器的落后,也使得最终的崖山之战成为元历史上光辉的履历。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班级:应化08-2班学号:0866129240姓名:郑晓宝中国五千年文明从懂事起,我们就接受了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样的事实,并为能够生于这样的国度而骄傲。
那么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对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古国文明大都远离我们而去,而中国文明依然活在中国人的心灵与生活中,文字依旧是五千年来一直使用的象形文字、人生哲学依旧是孔子等先哲曾思考和教导的,试想如果我们不是诞生在中国而是诞生在太平洋的某个小岛上,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有对中国文明如此鲜明的感觉;把五千年的文明记忆浓缩在活人的灵魂中,这种幸运只有中国人具有。
所有高楼大厦终将有一天倒塌,任何精密的机器都将朽坏,但就中国文明本身的性格来看,数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后,中国人的文字和哲学很可能不仅依旧为中国人使用和尊奉,而且可能扩大到世界范围。
如果不满足于对华夏古老文明顽强生命力的赞叹,就需要思考她之能长久“在世”的原因、中国的地理和气候与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关系、其哲学和宗教的优长,尤其是她的世界意义——她的可资弥补世界其他文明如欧洲文明之不足的内容,这一切或能通过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显示出来。
我们说每一种文明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不过若一种文明太不稳定,那么其意义就很难说具有普遍性,比如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好战的游牧民族,尽管他们给予世界的恐惧也极大地激发了被侵略人民的活力,但他们本身消亡的历史事实则说明他们的文明缺乏韧性。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近代人常批判的中华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便不仅不是中国文明的缺点,而是她的优长。
历史让一些民族激烈地表现自己后迅速毁灭,而让另一个民族似乎处在“停滞”中长久地保有她的文化传统,这里所显示出的历史理性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历史理性总是出人意料地埋下伏笔,如同他让一个新大陆在近代被发现以便人类文明在世界大战中面临危险时以这新大陆的力量来拯救,同样他以旧大陆阐发其世界历史理性的意义,——当人们埋怨中国的科技理性不发达的声音尚未消歇,发达的科技理性给予全球的的环境危机的警告已经来临。
科学简史结业论文前言:人们每每说到科学时,古埃及往往被提出来。
因为人们除了对她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抱以敬意外,还会被奇特的尼罗河文明深深吸引。
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太阳历,这些古埃及的文化结晶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中极为珍贵的部分。
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古埃及文化绝非孤立封闭的,它不仅横向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文化,而且还纵向保存与延续了人类文化。
关键字:埃及文明历法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世界的影响一、关于埃及文明的产生一、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出现了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古埃及王国,它是世界上奴隶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在技术方面,古埃及曾在很长时期内影响了周围的民族,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因而,其基于意识形态外化的原初和科学技术必然在当时处于世界最高发展水平。
1、源自古埃及的太阳历和公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我国常说的“阳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
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二、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
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
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
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
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二、世界文化遗产之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
金字塔底座呈方形,愈上愈窄,聚于塔顶形成方锥形的建筑,其四面都形似汉文的“金”字,因此中文称为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在埃及已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近百座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省沙漠里的祖孙三代金字塔。
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
蒸汽机的发明对十八世纪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
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对近代科学和生产有着巨大的贡献,他导致了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达程度。
发明背景: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采矿业发展很快,矿井越挖越深,矿井积水成了大问题。
传统落后的蓄力作业排水已经严重阻碍了采矿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高效动力来代替蓄力,蒸汽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1712年,英国工匠纽可门发明了一种比较实用的蒸汽机,称作纽可门蒸汽机。
它采用与汽锅相连的垂直汽缸和活蓄,汽锅中的蒸汽通过一个阀门进入汽缸,推动活塞向上运动,活塞又带动抽水泵将矿井中的水抽出来。
整齐充满汽缸后,就从外面浇水时汽缸冷却,形成部分真空,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活塞就向下运动,完成一个循环。
由于纽可门蒸汽机坚固耐用,又相当简单,因此很快在英国的矿场得意推广。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坏了,让瓦特去修理。
这是他的好机会,他成了早就向往研究蒸汽机的瓦特涉足这一技术领域的开始。
瓦特修理好机器后发现,机器虽然修好了,但纽可门蒸汽机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
他总结了它的两大缺点:一是活塞动作不连续,活塞只能作往复的直线运动,不能做旋转运动,这就是限制了蒸汽机的适用范围:二是蒸汽浪费太大,蒸汽的绝大部分热量没有用来做功,而是消耗在使汽缸的一冷一热上了。
瓦特计算了一下,真正产生效用的蒸汽仅有四分之一。
瓦特蒸汽机改进要点:弄清了纽可门蒸汽机存在的问题后,瓦特决定从两个方面来改进机器的效率。
首先,蒸汽机活塞的动作必须连续,而且要快。
其次,要设法不是汽缸冷却,以避免蒸汽的浪费。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过程中,布莱克教授的“潜热理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布莱克在实验室中发现,水沸腾事化为蒸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取一定的热量,但温度正好等于水变为蒸汽所吸取的热量。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布莱克提出了“潜热”概念,因为他认为这些未对温度有所贡献的热是潜在的。
科学技术史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科学技术史论文从中国哲学对中国科学史的影响看“李约瑟难题” 虽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了26项发明,可纵观这些发明,有多少是世界性的发明呢。
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时,他站在世界科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
但一直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约瑟博士的脑海中: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注重伦理中国人的道德关爱天地万物,关心个人社会国家的命运,而且非常强调个人修身,因而在对技术活动的约束机制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道驭术思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被滥用与曲解。
以道驭术的含义是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驾驭和制约,这里的科学技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而“奇技淫巧”不在其中,“奇技淫巧”指的是容易使帝王“玩物丧志”,或使百姓耽于享乐而不做“正事”的技艺,所以以道驭术思想并不是鄙薄科学技术,而是在近代被滥用,由于重重阻挠,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步履艰难,直接导致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缓慢。
2、强调实用性与西方特别是古希腊相比较,我国古代哲学家们更重视实践,关注现象,面向现实。
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强调实用性,首先表现为对于实践优越价值的认识。
这也影响了中国哲学,使得它倾向于实用性,中国哲学的思考只是源于以前的经验而不理论的创新。
这就是说中国的哲学更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的建立与创新。
科学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把重心放在实践经验上显然是不对的。
没有理论做基础,科学是不可能蓬勃发展的。
实用性强这一特点并不排除中国古代在自然观的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也并不排除各门科学技术中都有的理论性的探讨。
但从总体上、从主导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
其实用性主要是同经验性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同理论性相联系的。
古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摘要:任何一本科学通史教科书都会介绍古希腊科学。
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是大家熟悉的古希腊思想家的名字;水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皆数、四元素论、四体液说、四因说、天体的几何模型、拯救现象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命题或理论;古希腊人所展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性和智慧的崇尚、对真理的探求、对民主的执着等,更被大家认为是科学精神的文化土壤。
我们都以一种敬仰的心情,回顾古希腊科学的辉煌:那是智慧的岁月、自由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源泉,那是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精神的摇篮,那是——希腊奇迹。
关键字:古希腊,科学,文化,起源提到希腊,现代有文化修养的人就显得亲切、熟悉。
----黑格尔一、希腊----人类文明五大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阶级社会诞生后,很多国家、很多民族曾经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与文明。
最为著名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
的确,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的古埃及,以两河为中心的古巴比伦,以印度河、恒河为中心的古印度,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中国的居民借助水利灌溉系统和其它有利的自然条件,在人类历史上比较早的进入阶级社会,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这些文明的许多成果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造纸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当地只能以羊皮作为书写材料的情况。
印刷术西传后,使普通民众也能够受教育,改变了当时天主教会僧侣垄断知识的局面。
火药使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轻而易举攻破象征封建势力的城堡,打败作为欧洲封建势力支柱的骑士阶层。
指南针是哥伦布等探险家能够进行远洋探险、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重要条件。
我们现在平时所通行的七天一星期,计数时把圆周分为360度,1小时60分,1分60秒等,就是最早由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的。